中國繪畫強調的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中國繪畫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相對西洋畫來說,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不講焦點透視,不強調自然界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而西洋畫呢?則講求“以形寫形”,當然,創作的過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現。但它非常講究畫面的整體、概括。有人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這是不無道理的。

中國畫與西洋畫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徵,還表現在其藝術手法、藝術分科、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多個方面。按照藝術的手法來分,中國畫可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三種形式。工筆就是用畫筆工整細緻,敷色層層渲染,細節明徹入微,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而寫意呢?相對“工筆”而言,用豪放簡練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準確,運筆要熟練,要能得心應手,意到筆到。兼工帶寫的形式則是把工筆和寫意這兩種方法進行綜合的運用。

從藝術的分科來看,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它主要是以描繪對象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中國畫中的畜獸、鞍馬、昆蟲、蔬果等畫可分別歸入此三類。

中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點。中國畫的構圖一般不遵循西洋畫的黃金律,而是或作長卷,或作立軸,長寬比例是“失調”的。但它能夠很好表現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同時,在透視的方法上,中國畫與西洋畫也是不一樣的。透視是繪畫的術語,就是在作畫的時候,把一切物體正確地在平面上表現出來,使之有遠近高低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這種方法就叫透視。因透視的現象是近大遠小,所以也常常稱作“遠近法”。西洋畫一般是用焦點透視,這就像照相一樣,固定在一個立腳點,受到空間的侷限,攝入鏡頭的就如實照下來,否則就照不下來。中國畫就不一定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侷限,它可以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這種透視的方法,叫做散點透視或多點透視。如我們所熟知的北宋名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內外豐富複雜、氣象萬千的景象。它以汴河為中心,從遠處的郊野畫到熱鬧的“虹橋”;觀者既能看到城內,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橋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橋下的船;既看得到近處的樓臺樹木,又看得到遠處縱深的街道與河港。而且無論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畫焦點透機的方法去畫,許多地方是根本無法畫出來的。這是中國的古代畫家們根據內容和藝術表現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獨特的透視方法。

在用筆和用墨方面,是中國畫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以表現物體的質感。一般來說,起筆和止筆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間氣不可斷,住筆不可輕挑。用筆時力輕則浮,力重則飩,疾運則滑,徐運則滯,偏用則薄,正用則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這都是用筆之意。古人總結有勾線十八描,可以說是中國畫用筆的經驗總結。而對於用墨,則講求皴、擦、點、染交互為用,幹、溼、濃、淡合理調配,以塑造型體,烘染氣氛。一般說來,中國畫的用墨之妙,在於濃淡相生,全濃全淡都沒有精神,必須有濃有淡,濃處須精彩而不滯,淡處須靈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經驗,亦有惜墨如金的畫風。用墨還要有濃談相生相融,做到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濃要有最濃與次濃,淡要有稍談與更淡,這都是中國畫的靈活用筆之法。由於中國畫與書法在工具及運筆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二者結下......

中國畫分為哪幾類

中國畫:

簡稱“國畫”,在本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都市獨特體系。

它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的宣紙或絹上作畫。

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卉)畫動物畫等之分。

在技法上又可引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各有蹊徑,互有特色。

在人物畫方面,從晚周至漢、魏、六朝逐漸成熟。山水、花鳥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料。

到五代、兩宋、流派繁多,為高度發展階段。元化水墨畫盛行。

明、清和近代,大體錄襲前規。在各個時期中,都出現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畫家。

在世界美術領導或中國畫具有鮮明的民族形式和獨特風格。

在描繪物象上,主動運用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有高度的表現力,並與詩詞、款賦、書法篆刻相結合,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

另外中國畫,還有著獨特的裝裱形式,起到襯托畫體的作用。

文人畫:

系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專稱,也稱“士大夫甲意畫”。

用書卷氣作為一個評畫的標準,意指詩意畫或稱詩卷氣。

其作品大都取材於山水、古木、竹石、花鳥等。

表現手法以水墨或談設色寫意寫為多。

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王維、元倪雲林、明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濤、吳昌碩等。

他們的畫大多追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畫好畫後又大多在畫中題詩,或以詩作畫,故以表達畫意,亦以畫表達詩。

被人稱為詩情畫意。

宗教畫:

取材於宗教之教義,故事和傳說且服務於宗教宣傳的繪畫。

如道教中表現神仙的畫像,佛教中表現佛本生故事的繪畫,中國道教題材的繪畫早在魏晉時代就有專門關於神仙和傳說中故事場面及神仙形象的繪畫。

佛教繪畫興盛於中古時代的印度,後流傳入中國(隨佛教流傳)後,逐漸被中國古代畫家用中國繪畫的形式描繪而形成了中國特色佛教繪畫。

院體畫:

我國唐代已設徐詔、供奉等。五代時,西蜀、南唐設置畫院。

宋代設翰林圖畫院,選優秀畫家,為皇室宮廷服務。

歷代畫院裡所畫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筆沒色,整細緻、富麗堂皇,構圖嚴謹,色彩燦爛,有的有較強的裝飾性,稱之為院體畫。

民間畫:

在中國畫中指除專業畫家、文人畫家等之外的,專以繪畫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習俗而從事繪畫的街頭藝人所作的種種畫作。

其作品傾向豔麗甜俗細膩,不同於專業畫家、文人畫家,所作的畫作較為講究詩意,畫境等文化內涵。

而為一般文化層次的平民喜愛。

民間畫又稱匠人畫,比起院體畫缺乏嚴格的技巧訓練;比起文人畫,缺乏文學和理論修養。

但是,它有些又趨於樸實、熱烈某些優點也是文人畫與院體畫所不及的,也有時為文人畫和院體畫所吸收。

動物畫:

在中國畫中以動物形象作為藝術語言,以表達人的希望、幻想和各種感情的一種繪畫,描繪的題材很廣泛,凡動物均可入畫,但主要對象為人們常見的家禽、家畜和動物園中的各種動物。

動物畫不要求維妙維肖,允許誇張與變形,但要有個性,要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生活美的聯想。

扇面畫:

在中國畫門類中,歷代書畫家都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為他人收藏或贈友人以詩留念。

存字和畫的扇子,保持原樣的叫成扇,為便於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習稱扇面。

從形制上分,又有圓形叫團扇和摺疊式的叫摺扇。

淺絳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設色技巧。

即凡以淡紅青色彩渲染為主山水畫,統稱淺絳山水。

其方法是先用濃淡,乾溼變化之墨線勾勒輪廓結構變化之後,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摻少許硃砂類)染山石,樹木......

什麼是國畫

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的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它是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地宣紙或絹上作畫,題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兩種,富於傳統特色。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以前的國畫都統稱為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

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中國繪畫的主要線索,在觀念上呈現出以人文繪畫思想為主體的局面,為什麼

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歷史發展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巖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準。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  19世紀以後,在政治、經濟(特別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鬆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1949年後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臺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箇中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在現代中國畫家中,許多畫家繼承並堅持傳統繪畫的基本模式,他們或以模仿、傳承前代畫家技巧、風範為原則,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力圖變革,在保存、發展傳統的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有金城、顧麟士等人,後者以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人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隨著西方美術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鬥爭的深入,改革中國畫成為新的時代潮流。以留學日本、歐美的高劍父、高奇峰、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為代表,倡導將西方美術的寫實及近代西方美術的創作觀念與傳統的中國畫像融合,走出了一條改革、創新中國畫的新路子,使傳統的中國畫煥發了新的生機。其中高劍父、高奇峰等嶺南畫派畫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將日本......

什麼叫中國畫

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

國畫(宣畫):即用顏料在宣紙、宣絹上的繪畫,是東方藝術的主要形式(薛宣林定性)。 付強作品(國畫)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稱為古畫。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依照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趨向及因此而產生的藝術手法而創作。 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創制意境,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強調骨法用筆、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中國畫自古就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科,其師承傳授,都依老師的專長按科進行。元代以後,人物畫衰落,山水花鳥興盛。20世紀引人西方寫實主義,強調藝術的社會宣傳功能,重視人物畫。1949年以後,新國畫提倡為政治服務.提倡通俗的連環畫、年畫和宣傳畫,山水花鳥畫因為“不能為革命服務”而受到冷遇。1955年,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浙美)彩墨畫科升格為系,正式提出以人物畫為主,以寫頂為主,以工筆為主”的教學方針。1957年,潘天壽任副院長,1958年,他和吳茀之等提出並實行分科教學,對“三個為主”的教育方針作了修正。這意味著重視了山水花鳥,重視了中國畫傳統特別是宋元明清傳統――這個傳統主要是由山水花鳥畫體現的。在教學上,則意味著要配備和發揮傳統派教師的作用:潘天壽、吳蕘之、顧坤伯、諸樂三、潘韻、 朱宣鹹、陸儼少(兼課)陸抑非、俞子才(兼課)、李長白(兼課)等,都是山水、花鳥畫家。

希望對你有用,期待答覆!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6722.htm#sub5176553

中國國畫的精髓是什麼?

國畫分人物,山水,花鳥。

我是山水專業的,雖然不畫人物和花鳥,但這三個都是一樣的要求。

南朝齊畫家、理論家謝赫在其著作《古畫品錄》中,依據人物畫的創作實踐,歸納整理的繪畫社會功能以及品評繪畫的六條標準,被稱之曰“六法”。雖然當時是對人物的要求和審美,但到後來也被作為對國畫的要求。

六法為“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由於網上比較方便,我把這些解釋複製粘貼了一下。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看更多的畫論,因為其實古代有很多畫家和愛好畫畫的學者也有很多論說,但大體都是相通的。

現代錢鍾書重新作了標點:“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管錐編》第四卷)

六法依次為:

①“氣韻生動”或“氣韻,生動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畫的形象或作品整體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富於生命的活力。原為衡量畫中人物形象,後擴至其他題材作品,乃至某一繪畫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筆”或“骨法,用筆是也”,其中“骨”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內在性格的剛直、果斷及所畫人物的骨相所體現出的身份氣質。謝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筆所表現的骨力、力量美,它是傳統繪畫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風格所決定的美學原則。

③“應物象形”或“應物,象形是也”,指畫家的描繪要與所反映的對象形似。將其置於氣韻與骨法之後,表明南北朝時代對描繪對象真實性十分重視的同時又深刻地把握了藝術的外在表現與內在表現的關係 ,它的位置是很恰當的 。

④“隨類賦彩”或“隨類,賦彩是也”,是指著色,可以解釋為色彩與所畫之物象相似。

⑤“經營位置”或“經營,位置是也”。經營原意為營造、建築、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動作,因斷句不同而使“位置”或為名詞,或為動詞,總之指構圖和構思。

⑥“傳移模寫”或“傳移,模寫是也”,指臨摹作品。傳,移也,或解釋為傳授、流佈、遞送,模為摹仿。繪畫上的傳移流佈,靠的是模寫。模寫的功能,一是可學習基本功,二是可作為流傳作品的手段,由於它並不等同於創作,故謝赫將其放於六法之末。

什麼叫做國畫?

百度百科國畫方面的 非常詳細 可參考一下

中國的國畫講究什麼?

中國的國畫講究:

1、畫面有意境,畫外有精神,畫外有畫。

2、格局版式講究密不透風,疏能跑馬,即疏密有致。

3、詩、書、畫、印俱佳。

4、寫意畫需要注意是否大寫意與小細節的結合、比例是否協調,質感與意境是否到位。

5、花卉、梅、蘭、竹、菊之類都可以用上面的123來評判,只是需要注意每種花的獨特魅力和精神所需要營造的意境各不相同。比如梅,多為營造凌寒獨自開,傲立風雪等等很獨特的魅力和精神。蘭則講究幽雅,在格局版式上也應該是很雅緻、空靈為佳。其餘類推。

6、貓可以寫意、可以工筆。寫意則以寫意論好壞,細描則看細節和質感。也是可以從大原則來判斷的。

意境經營很重要。 ◇中國畫

簡稱“國畫”,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幹、溼,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佈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璜之。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熟。山水、花卉、鳥獸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競出,水墨畫隨之盛行,山水畫蔚成大科。文人畫在宋代已有發展,而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續有發展,日益側重達意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後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水墨畫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溼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幹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佔著重要地位。

◇院體畫

簡稱“院體”、“院畫”,中國畫的一種。一般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後宮廷畫家比較工緻一路的繪畫。亦有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院風格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故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魯迅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苟之處是可取的。”(《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採用”》)

◇文人畫

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目為南宗之祖(參見“南北宗”)。但舊時也往往藉以擡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歷......

中國畫是詩性的,其中強調是

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是中國意象畫的特點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繪畫強調的是什麼?
中國創造數字的是什麼?
熱議強調的是什麼?
中國經濟補短板是什麼?
繪畫黃加藍是什麼顏色?
調控調的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兵書是什麼?
畫壁說的是什麼?
中國第二大半島是什麼?
中國落後三大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