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人活著為什麼要有信仰

白巖鬆:人為什麼要有信仰2012-10-14 15:40 【源自網絡】

兩年前。央視主持人白巖鬆的新作《幸福了嗎》面市。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為什麼書中多次提到“信仰”一詞,白巖鬆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沒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在談到人為什麼要尋找信仰呢?白巖鬆引用了楊肅明老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人這一輩子要解決三個順序,這三個順序不能錯的。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關係”。

白巖鬆說:“這是很有道理的,三十而立,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人和工作等等。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你可能為人父、為人子、為人上級、為人下級,為人對手等等。當人到40歲以後你可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人生是一條單行線,終點是不可逆轉的,你已經隱約地看到終點會出現一些問題,這個時候你思考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我究竟做的是不是有意義,財富積累的太多,如果無從消化的話,我積累的意義又在哪裡。出現的困惑太多,人必須要解決自己與內心之間的挑戰……”他的這段話幾乎有點像教堂裡的佈道詞。

白巖鬆承認:“人為什麼要有信仰,因為對死亡恐懼,再往後就不那麼簡單了,你要信一些事情,我覺得才會慢慢平靜,才會靠近幸福,不信的話挺可怕的。”聖經中所羅門也說過:“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將這事放在心上!”(傳7:2)只有那些智慧之人才會夠對遲早來臨的這事有洞察和準備。

對於現在談“信仰”這個詞是不是為時過早了一點,白巖鬆並不這麼認為,“中國人真挺累的,你說信仰早嗎?我說已經太晚了。”此外,他認為談論信仰,並不是要放棄現實,而是“你必須要知道自己現在往前走是奔向哪兒去”。

他認為,今天社會道德風氣的退步,“根源在於,第一我們沒有信仰,第二卻具備強大的慾望。沒有信仰就沒有底線,底線之所以能夠被不斷地突破,就是因為人無所畏懼。而恰恰與此同時,我們這個社會又出現了慾望的巨大挑戰:錢、權、利等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二者結合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所以他十分主張:“應該是把中國人被摧毀掉的信仰鏈條重新接上,如果一個人活著沒有任何畏懼,他會讓整個社會感到不安。”

是的,中國改革頭二十多年,要解決人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溫飽、小康、翻兩番,全是物質的概念。經過二十多年,我們物質達到了一定程度,提出了和諧社會,和諧社會不就是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嗎?

經濟的增長和發展的基礎不僅需要物質基礎,更需要文化資源和人文精神。也就是需要一種正義健康的經濟倫理意識和經濟價值觀。市場經濟不僅是一種契約經濟,也是一種德行經濟。經濟成長的過程受許多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它絕非單打一的經濟過程。市場經濟不單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而且也是人的存在方式。即使人從自然自在的封閉性存在走向自由自在的開放性存在。復甦和活化了人的主體性,激發了人開拓創新精神。但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它固有的許多弱點也給人籠罩了一層陰影,每每會使人從主體性的張揚滑向主體性的沉淪。在今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沉渣泛起,人性的扭曲後果就是市場的扭曲和社會秩序的紊亂。所以為了保證經濟健康發展,別無選擇地要尋求一種文化戰略,急需一種制衡力量來限制物化了的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這種制衡力就是倫理道德。而道德的淪喪必起因於信仰的迷失,唯有信仰為道德提供價值、意義、目標和動力。

白巖鬆最後講的一個故事意味深長,他說:“在墨西哥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群人一起趕路,突然有一個墨西哥人停了下來,旁邊人問他為什麼停下......

人為什麼必須要有信仰

信仰是人生存的根基,信仰使我們明瞭生命的真相和宇宙的奧祕。信仰使我們脫離空虛、世俗、卑賤、持守生命中的神聖,信仰使我們有面對苦難和死亡的力量。信仰是人生慾望產生的源泉。那些堅持活下去的人是有信仰的,只是信仰不同而已。那些支配精神的信仰不僅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如果一個人只有唯物的信仰,當一切物質慾望都已滿足之後,人就會走向窮途末路,一個只有唯物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如果他唯財是求,那麼這個人最終就會變成葛郎臺一樣的守財奴;如果他唯性是求,那麼這個最終不是死於艾滋病就會死於性病。人一定是先有唯物的信仰,然後才有唯心的信仰,如此才可以使人有永遠生存下去的動力和體力。

中國國民性格的最大缺點就是沒有誠信,不講信用,不僅普通百姓是這樣,上層官僚更是這樣。國民沒有誠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人缺乏信仰,而一切信仰最終都是宗教。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墮落偽善的,是油腔滑舌的,是口是心非的。

為什麼誠信必然而且唯一是來自信仰?原因是:信仰為人生解決了生存的意義即價值問題。什麼是價值?價值就是我所需要的。一個有信仰的就是有明確價值觀的人,就會知道什麼是他所需要的,什麼是他不需要的。有信仰的人就是懂得取捨的人,而懂得取捨即懂得價值實現的原則,因此也就樹立了為人處事的標準。為人處世的標準簡單地說就是能夠明辨是非、懂得對錯,絕不含糊。所以我們只要與一個人進行簡單地交流,就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有信仰的人,就是從他說話的清晰程度去判斷。沒有信仰的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但是常常前言不搭後語、甚至自相矛盾,自我否定。因為這種人沒有是非觀,與這種人打交道必須十分謹慎。

一個人的人品好壞也完全可以從有無信仰來進行判斷,沒有信仰的人無法與之打交道,原因是這種人一天一個想法讓人琢磨不透。中國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從我生活經驗來判斷,中國東部的人比西部的人更一是一、二是二,即東部人比西部人性格更硬。這一點反映的恰好是中國東部和西部的文化差異,中國東部人的文化比西部人更高一些,至少近代歷史上東部比西部更發達一些,人民更富裕一些、受教育的程度更高一些。

因為中國目前的主流信仰處於空虛的狀態,所以佛教開始興盛,道教開始光大,儒教開始復興,基督教捲土重來,據說有了7000萬的信眾。這些宗教誠然是不同的:佛教的基本教義是教人無慾,因為無慾才不會有人生的一切煩惱,這個宗教適合於那些受到空前創傷以至於難以康復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最下層的民眾信仰的;道教的宗旨實際上是追求逍遙快樂、長生不老,這個宗教適合於那些追求身體健康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有錢有勢、但無政治前途的人信仰的;儒教的目的是教人追求道德,做一個合群並且在群體中追求統治地位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讀書人所信仰的;而基督教是來自西方的,其基本的教義在《創世紀》篇中已經說明:那就是隻要你信仰上帝,那麼上帝就給予你一種支配地球上的任何生物的權力,因此是一種個人主義的信仰,因為這個宗教把人看得高於一切、是萬物的主宰。

人必須要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然後才能解決好壞的問題。一個人只要有信仰、不管是那一種信仰,都比沒有信仰的人活在世上更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準自己生活的定位和準則。只有在解決了有無問題之後,即人必須要從無信仰狀態轉變為有信仰狀態之後,才能進一步來解決信仰的好壞問題。

信仰有好壞之分嗎?在馬克思看來,信仰的好壞是涇渭分明的,一切有神論宗教都是邪惡的,只有無神論宗教是正義的。從這個標準來看,中國本土產生的道教和儒教恰好是符合馬克思的標準的。實際上也是這樣,中國人是不信鬼神、不信上帝、不信真主的。中國古代......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信仰是人生存的根基,信仰使我們明瞭生命的真相和宇宙的奧祕。信仰使我們脫離空虛、世俗、卑賤、持守生命中的神聖,信仰使我們有面對苦難和死亡的力量。信仰是人生慾望產生的源泉。那些堅持活下去的人是有信仰的,只是信仰不同而已。那些支配精神的信仰不僅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如果一個人只有唯物的信仰,當一切物質慾望都已滿足之後,人就會走向窮途末路,一個只有唯物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如果他唯財是求,那麼這個人最終就會變成葛郎臺一樣的守財奴;如果他唯性是求,那麼這個最終不是死於艾滋病就會死於性病。人一定是先有唯物的信仰,然後才有唯心的信仰,如此才可以使人有永遠生存下去的動力和體力。

中國國民性格的最大缺點就是沒有誠信,不講信用,不僅普通百姓是這樣,上層官僚更是這樣。國民沒有誠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人缺乏信仰,而一切信仰最終都是宗教。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墮落偽善的,是油腔滑舌的,是口是心非的。

為什麼誠信必然而且唯一是來自信仰?原因是:信仰為人生解決了生存的意義即價值問題。什麼是價值?價值就是我所需要的。一個有信仰的就是有明確價值觀的人,就會知道什麼是他所需要的,什麼是他不需要的。有信仰的人就是懂得取捨的人,而懂得取捨即懂得價值實現的原則,因此也就樹立了為人處事的標準。為人處世的標準簡單地說就是能夠明辨是非、懂得對錯,絕不含糊。所以我們只要與一個人進行簡單地交流,就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有信仰的人,就是從他說話的清晰程度去判斷。沒有信仰的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但是常常前言不搭後語、甚至自相矛盾,自我否定。因為這種人沒有是非觀,與這種人打交道必須十分謹慎。

一個人的人品好壞也完全可以從有無信仰來進行判斷,沒有信仰的人無法與之打交道,原因是這種人一天一個想法讓人琢磨不透。中國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從我生活經驗來判斷,中國東部的人比西部的人更一是一、二是二,即東部人比西部人性格更硬。這一點反映的恰好是中國東部和西部的文化差異,中國東部人的文化比西部人更高一些,至少近代歷史上東部比西部更發達一些,人民更富裕一些、受教育的程度更高一些。

因為中國目前的主流信仰處於空虛的狀態,所以佛教開始興盛,道教開始光大,儒教開始復興,基督教捲土重來,據說有了7000萬的信眾。這些宗教誠然是不同的:佛教的基本教義是教人無慾,因為無慾才不會有人生的一切煩惱,這個宗教適合於那些受到空前創傷以至於難以康復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最下層的民眾信仰的;道教的宗旨實際上是追求逍遙快樂、長生不老,這個宗教適合於那些追求身體健康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有錢有勢、但無政治前途的人信仰的;儒教的目的是教人追求道德,做一個合群並且在群體中追求統治地位的人,在古代基本上是讀書人所信仰的;而基督教是來自西方的,其基本的教義在《創世紀》篇中已經說明:那就是隻要你信仰上帝,那麼上帝就給予你一種支配地球上的任何生物的權力,因此是一種個人主義的信仰,因為這個宗教把人看得高於一切、是萬物的主宰。

人必須要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然後才能解決好壞的問題。一個人只要有信仰、不管是那一種信仰,都比沒有信仰的人活在世上更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準自己生活的定位和準則。只有在解決了有無問題之後,即人必須要從無信仰狀態轉變為有信仰狀態之後,才能進一步來解決信仰的好壞問題。

信仰有好壞之分嗎?在馬克思看來,信仰的好壞是涇渭分明的,一切有神論宗教都是邪惡的,只有無神論宗教是正義的。從這個標準來看,中國本土產生的道教和儒教恰好是符合馬克思的標準的。實際上也是這樣,中國人是不信鬼神、不信上帝、......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信仰,是人的靈魂追求。

生命有三種追求。第一種,是最基本的吃穿追求。這是生存的追求。溫飽是最基本的要求。這一點,人與動物都是這樣。動物一天到晚找吃的,人也首先要做到衣食不缺,不然無法生存。

第二種,就是精神追求。有吃有穿了,要精神上娛樂,比如,唱個歌,跳個舞、搞個聯歡會,談個對象,讓自己高興。但這個動物也有。比如小狗,在吃飽之後,會撒歡,下了雪,一個狗在雪地高興地跑來跳去,也知道追著母狗不放。

第三個層次,就是靈魂追求了。這就是信仰。這是人類所獨有的,動物所不知。信仰佛教、道教、天主,共產主義,等等,都是信仰。信仰,就是讓靈魂有個歸宿,有個依靠。沒有靈魂追求的人,與動物是無異的。只有有了信仰,才是個真正的人,才真正與動物區別開來。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叫 宗教信仰 宗教是教育世人的 不是保佑的 戒律就是做人做事的標準 標準越高 這個宗教層次越高·············比如 道教 佛教 層次極高·············

人為什麼一定要有信仰

信仰就是忠於真理。你可能被我的一句話就給懵了,什麼是忠於真理?你聽我說;真理是不變的,從古至今都不會因時代,空間而有所改變,這個不變的就叫真理,舉個例子,我們對犯罪的人不管是什麼時代、什麼地方都會嚴懲不貸。可能你馬上會想到不對呀!有的人犯錯了,不是一樣逍遙法外?但是不要忘了他怎麼逍遙法外,一樣難免心裡面良心的審判與指責。所以,犯錯就需要付出代價,這就是真理。

那倒底這些所謂的真理從何而來,又是誰給他定義的?答案就是真理的本身,真理的本身才能講出真理的內容,就好像我們擁有惻隱之心的人才會說出道德的理論一樣。動物永遠不會講道德,因為動物骨子裡更本就沒有這個概念。所以能說出真理的就只有真理本身或高於真理的這樣一位,而這麼崇高的一位,肯定不是人,因為人也在學習真理,真理的本身肯定不需要學習,而需要學習真理的一定不是真理,那!人不是真理,既然世界上的人不是真理的本身,就只有神了。但我這裡說的神絕對不是那些怪力亂神和迷信亂吹的,最近一部非常不錯的印度片《我的個神啊》就說出了這點,真神一定是創造宇宙萬物這一切的主宰,是真理的本身,所以我們需要信仰他,而信仰神(上帝)就是忠於真理的一種最佳表現。人是一定需要信仰的,不是迷信的那種是正確的信仰,而所謂的無神論者,是自欺欺人的。

人為什麼 要有信仰

一輩子信佛,你損失了什麼?

多年前有個中國的學者。一天,他在某大會場向人們講佛祖絕對不可能存在。當聽眾感覺他言之有理時,他便高聲向佛祖挑戰說:“佛祖假如你果真有靈,請你下來,在這廣大的群眾面前把我殺死,我們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靜靜地等候了幾分鐘,當然佛祖沒有下來殺死他。他便左顧右盼地向聽眾說:“你們都看見了,佛祖根本不存在!”

怎知有一位婦人,頭上裹著一條盤巾,站起來對他說:“先生,你的理論很高明,你是個飽學之士。我只是一個農村婦人,不能向你反駁,只想請你回答我心中的一個問題:我信奉佛多年以來,心中有了佛的救恩,十分快樂;我心中充滿佛給我的安慰;因為信奉佛,人生有了最大的快樂。請問:假如我死時發現佛根本不存在,我這一輩子信奉佛,損失了什麼?”

學者想了好一會兒,全場寂靜無聲,聽眾也很同意農村婦人的推理,連學者也驚歎好單純的邏輯,他低聲回答:“女士,我想你一點兒損失也沒有。”

農村婦人又向學者說道:“謝謝你這樣好的回答。我心中還有一個問題:當你死的時候,假如你發現果真有佛,是千真萬確,也有天堂和地獄的存在,我想請問,你損失了什麼?”學者想了許久,竟無言以對。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可以反過來想:若無信仰,那這一生豈不就是莫名其妙地過去了麼。每天吃飯、睡覺、工作、玩耍,如果長壽的話,重複個3萬來天就結束了。一生就這樣毫無意義地完結。什麼“雖然他死了,但他永遠活在某某的心中”之類的說法你信嗎,第一,對於他來說,他確實是死了,所謂“活在心中”是對於別人而言的;第二,“活在心中”一百年可以,一千年可以,甚至一萬年可以,但真能“永遠活在心中”嗎。如果你覺得人降生到世上絕不可能僅僅就是吃喝拉撒然後等死,那麼你就會需要信仰,信仰會帶給你全新的人生,充滿希望的。而不是沉悶和絕望的。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骨架!

人沒有骨架,房子沒有骨架會怎樣?

佈施得財富報!偷盜貪小貧窮報!

吃肉多病,殺生短命!放生者壽!

吃素健康不欠債!

千百年來碗裡羹 冤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試聽屠門夜半聲

種善因得善果!

種惡因得惡果!

禮佛一拜,罪滅恆沙。

唸佛一句,添福無量!

祝六時吉祥,福慧圓滿!

南無不大呀(皈依佛)

南無達摩呀(皈依法)

南無僧伽(ga第一聲)呀(皈依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音拿摩,阿音a第一聲

為什麼人會有信仰?

每個人都有信仰,只是所信仰的東西不一樣,所希望的歸屬不一樣而已。

有的人信仰金錢,那種實實在在的鈔票能讓/她感到安全,為了它能夠不惜一切手段,難道他/她的信仰不堅固不虔誠嗎?

有的人信仰權勢,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他/她感到安全,為了它能夠不惜一切手段,難鄲他/她的信仰不堅固不虔誠嗎?

有的人信仰名氣,那種全球人都知道感覺讓他/她感到安全,為了它能不惜一切手段,難道他/她的信仰不堅固不虔誠嗎?

... ....

這是一些人對身外之物苦苦追逐的信仰,每當所求的事情如願時,他們覺得是自己很有本事,這不惜一切代價的付出,值了!每當所求遇到不如願時,他們會覺得自己手段不夠狠。為什麼他們會有這麼堅定的信仰呢?

還有你說的“好的事情他們覺得是信仰的神佛賜予的,不好的事情是因為不夠虔誠”,這些人也沒有正信佛法,還在迷信崇拜的階段。其實佛只是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以及如何得到的方法,這就是佛菩薩對有緣眾生的賜予,這是授人與漁,不是授人與魚。如果你能依教奉行,決定得到利益。比如老師教導學生,學生不愛學、不想學、不聽勸,博士再高的知識來做他老師也無可奈何。

佛教傳入中國後,能順應中國人的風俗習慣,入鄉隨俗,形式雖有所改變,但其實質是一樣的,且所有寺院形式的建造是建成中國式的,完全沒有自己的成見,因此中國人不會排斥,反而有親切感。再者,古代的中國人,民心純樸,從小的幾百口人的大家庭就很重視倫理道德因果做人的教育,有了這麼一塊深厚的根底,對於佛法的接觸自然能夠歡喜,佛教不斷包容儒家、道家所說,而且還幫助我們提升境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幫助我們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普遍推廣是自然的事情。而基督教還是保留外國宮殿式的建築,中國人一看就是異族文化,講法也不能順應中國人的口味,得不到普遍是其來有自的。

相關問題答案
做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做人為什麼要低調,這有什麼好處? ?
做人為什麼要誠實守信? ?
為什麼要有信念?
做人為什麼要謙虛?
做人為什麼要謙虛? ?
到底什麼是做人,為什麼要學會做人? 10分?
人為什麼要有名字?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
人為什麼要有夢想 ?
“人,為什麼要有喜怒哀樂四種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