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韻奧德賽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語文題(急,明天要交,請今晚十一點前告訴我)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編輯本段]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併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編輯本段]詩歌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詩是怎麼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鬥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言......

《繁星》《春水》在表現形式上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詩歌的形式

形式,即體式,指詩歌的語言結構的組合方式,它是為內容服務的,有時奇妙的形式能夠造成特殊的藝術效果,有助於讀者理解詩意、加深印象。朱光潛先生認為:“詩的實質是語言所表現的情思,形式是情思所流露的語言。”語言是表現思想感情的工具,語言形式實際上也是詩人思想性格的外化,是詩人的一種生命形式。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會的人,人的思想性格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因此,詩歌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我們先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標準給多種多樣的詩歌大致分一下類型。

① 按內容性質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等。

② 按語言格式的不同,可分為:歌謠(民歌、民謠、兒歌、童謠)、楚辭、格律詩、自由詩等。

③ 按歷史發展的順序,可分為:古體詩、新體詩、近體詩、新詩等。

④ 按題材的不同,可分為:詠史詩、軍旅詩、山水詩、田園詩、鄉土詩、城市詩等。

⑤ 按與其它體裁相結合的不同,可分為:散文詩、寓言詩、童話詩、謎語詩、賦、駢文、詩體小說、詩劇等。

⑥ 按篇幅長短可分為:長篇敘事詩、小詩、微型小詩等。

還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如按風格、流派、作用等分又會有不同的類型。

下面我們具體介紹一些常見的詩體。

1.抒情詩

抒情詩是以作者的口吻抒發主觀情緒、情感的詩體。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即使有某些片斷的景物描寫,也是為了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根據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作品的內容,可分為頌歌、哀歌、戀歌、田園詩、山水詩、諷刺詩、詠物詩等。如賀敬之的《雷鋒之歌》、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樹》、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王維的《鹿柴》、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杜甫的《兵車行》和《春夜喜雨》、左思的《詠史八首》等都是很好的抒情詩。抒情詩是最富有個性、最能體現詩歌抒情特點的詩。

2.敘事詩

敘事詩是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生活的詩體。它與抒情詩相比,有較完整的故事情節,能採用各種手法描寫人物,但與小說戲劇相比,它的情節比較單純並跳躍較大,人物性格比較單一,使用的細節較少,敘述語言比較概括並充滿激情。其基本體式有史詩、詩體小說、詩劇、一般敘事詩等。如古希臘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我國《詩經》中的《生民》和《公劉》、英國拜倫的《唐璜》、俄國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歌德的《浮士德》、漢樂府《孔雀東南飛》等,都是將敘述和抒情融為一體的上乘的敘事詩。

3.哲理詩

哲理詩重在哲理的揭示,通過形象的比擬開掘生活中的道理與規律。一般篇幅精短,意象入妙。以往把它歸入抒情詩的。如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首小詩表現了一代青年人儘管受到時代的磨難,卻仍未失掉對光明的追求的精神。有象(黑色的眼睛)有意(尋找光明),耐人咀嚼。再如馮驥才的《靈性》詩集中的好多小詩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給人以啟迪,給人以哲理的思考。“大樹對樵夫說/你可知道/最痛的是不流血的傷口”“擺渡者反反覆覆選擇彼岸/結果徘徊了一生”“山是凝固的波浪/水是流動的群山”……

4.歌謠

民歌、民謠、兒歌、童謠的總稱。中國古代,以合樂的為歌,不合樂而口頭傳唱的為謠,現代統稱為歌謠。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並用以表達思想感情的詩體。內容質樸、格調清新、形式活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大眾化、口語化、時代性、社會性等特徵。如我國第一部民歌總集《詩經》、漢魏六朝時的樂府民歌、賀敬之的《回延安》、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等;魯文編著......

什麼是長短格或者抑揚格的詩句?優者加分

文學藝術的各種形式互相滲透、互相影響,是文藝史上帶有規律性的現象。而在各種文藝形式中,詩歌是最活潑、最有親和力的一種。它和散文結合,成為散文詩;和戲劇結合,成為歌劇。它和繪畫所使用的工具雖然不同,但是互相滲透和影響的關係卻顯而易見。古希臘抒情詩人西蒙尼德(Simonides)說:“詩為有聲之畫,畫為無聲之詩。”我國的張浮休也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蘇東坡則說:“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幹丹青不語詩。”都指出了詩與畫的密切關係。至於詩歌和音樂的關係就更密切了。西方的文藝理論認為詩歌和音樂部屬於時間藝術。音樂是藉助聲音構成的,詩歌也要藉助聲音來吟誦或歌唱,而聲音的延續即是時間的流動。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每一篇都可以合樂歌唱。《墨子•公益篇》裡“弦詩三百,歌詩三百”的話可以為證。《詩經》風。雅、頌的區分也是由幹音樂的不同。詩和樂象一對孿生的妹妹,從誕生之日起就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詩,不僅作為書面文字呈諸人的視覺,還作為吟誦或歌唱的材料訴諸人的聽覺。

既然詩歌和音樂的關係如此密切,那麼詩人在寫詩的時候自然會注意聲音的組織,既要用語言所包涵的意義去影響讀者的感輸又要調動語言的聲音去打動讀者的心靈,使詩歌產生音樂的效果。然而中國古典詩歌的音樂美是怎樣構成的呢,本文擬從漢語的特點入手,結合詩例,對這個問題作一番探討。

一、節奏

合乎規律的重複形成節奏。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朝朝暮暮晝夜的交替,月的圓缺,花的開謝,水的波盪,山的起伏,肺的呼吸,心的跳動,擔物時扁擔的顫悠,打務時手臂的起落,都可以形成節奏。

節奏能給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滿足人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每當一次新的迴環重複的時候,便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好象見到老朋友一樣,使人感到親切、愉快。頤和園的長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亭子,既可供人休息,又可使人駐足其中細細觀賞周圍的湖光山色。而在走一段停一停,走一段停一停這種交替重複中,也會感到節奏所帶來的快感與美感。一種新的節奏被人熟悉之後。又會產生預期的心理,預期得中也會感到滿足。節奏還可以使個體得到統一、差別達到協調、散漫趨向集中。眾人一起勞動時喊的號子,隊伍行進時喊豹口令,都有這種作用。

可見,僅僅是節奏本身就具有一種魅力。

語言也可以形成節奏。每個人說話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各有固定的習慣,可以形成節奏感。這是語言的自然節奏,未經加工的,不很鮮明的。此外,語言還有另一種節奏即音樂的節奏,這是在語言自然節奏的基礎上經過加工造成的。它強調了自然節奏的某些因素,並使之定型化,節奏感更加鮮明。詩歌的格律就建立在這種節奏之上。然而,詩歌過於遷就語言的自然節奏就顯得散漫。不上口;過於追求音樂節奏,又會流於造作。不自然。只有那件既人損害自然節奏而又優於自然節奏的、富於音樂感的詩歌節奏才能被廣泛接受。這種節奏一旦被找到,就會逐漸固定下來成為通行的格律。

詩歌的節奏必須符合語言的民族特點。古希臘語和拉丁請;元音長短的區別比較明顯,所以古希臘詩和拉丁詩都以元音長短的有規律的交替形成節奏。有短長格、短短長格、長短格。長短短格等。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都是由五個長短短格和一個長短格構成,叫六音步詩體。古梵文詩主要也是靠長短格構成節奏、德語、英語、俄語,語音輕重的分別明顯,詩歌遂以輕重音的有規律的交替形成節奏,如輕重格、重輕格。

中國大典詩歌的節奏是依據雙語的特點建的,既不是長短格,也不足輕重格,而是由以下兩種因素決定的。

首先是音節和音節的組合。漢語一個字為一個音節,四言詩四個音節一句,五言詩五個音節一......

古詩和現代詩的區別 6處 韻律 字數 語言 寫法 行式 結構

詩歌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rl],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併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詩歌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

權利要求寫作文編 一項新技術的構思是,將豎向排列的冷凍室與冷藏室

在心裡默默打腹稿是一種構思的方法,用筆列提綱寫梗概是一種構思的方法。此外,還有一種介乎兩者之間的構思方法,那就是用嘴巴來“說”的構思方法。當然,“說”和“寫”都必須以“想”為基礎。有的人不太善於默默打腹稿,在大腦裡“憑空想象”(沒有用筆記錄)時,想象得不細緻,層次也比較凌亂。那麼,如果改用“說”的方法來構思,可能會改變思維上的這種弊端。用“說”來構思,可以是單獨的自言自語式的,也可以邀請一些聽眾。當你在大腦裡基本想好文章的大體框架、提綱後,用嘴巴來說,能夠把框架、提綱細化。這比在紙上一一寫要來的省力些。我們知道,“說”比“寫”來得快。一篇千把字的文章,用三、四分鐘的時間就能夠說完(廣播電臺播音員正規的播音速度為每分鐘220字),但要寫出一千字,用這點時間是肯定不行的。用嘴巴“說”的方法來構思,往往花的時間比較少,而又容易條理清楚。我有時也採用“說”的方法來構思。我在心裡把大體故事的框架、提綱想好後,就把女兒請來當聽眾,現編現說。說的過程就在往下編故事。有時,我還特意找來一些喜歡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孩子,給他們講還沒有落筆寫下來的故事。講的過程,就是整理、補充情節的過程,使自己的寫作思路更加清晰了。而且在動筆創作前,還能預先聽到讀者對作品的意見。我寫的系列童話《老海龜的故事》、《大河馬的故事》等,幾乎都是用先打腹稿,再講故事,最後寫稿的形式完成的。我們知道,會寫文章的人不一定口才很好。而口才好的人,他們的文字能力一定比較強。把他們說的話記錄下來,往往就是一篇很好讀的文章。我們讀到的很多名人精彩的演講稿,好多就是他們的即興發言。獅城的國際大專辨論會,不但在大學生們中間引起了強烈反響,而且也波及到中小學生中間。我曾經觀摩過上海的一次小學生辨論會,看到小辨手們一個個口若懸河,或而侃侃而談,或而脣槍舌戰。實在是棒!一個人的口頭表達能力,是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口才,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素質。一個現代人,在公眾場合不會講話,沒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的確不行。要努力鍛鍊自己的口才,使你的講話更加動人。在公眾場合講話,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特別是具有一定的演講水平,是需要鍛鍊的。這種鍛鍊,可以結合用嘴來“說”的構思方法一起進行。當然,當你在“說”的構思過程中,腦子裡冒出的一些新的想法時,別忘了要及時用筆記下。用“說”來構思,一旦構思成熟,你得抓緊寫作成文。

關於詩的常識

1詩起源於:

一種說法說詩源於宗教;還有一種說法說詩起源於勞動。原始人一面勞動,一面發出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和振奮精神,協調動作。漸漸這種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聲,發展成為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和表達勞動者本身感情詩歌。

2現代詩和古代詩的特點:

古代詩講究平仄,講究韻律,講究詞牌,現代詩就是把一句話分開來說.

關於詩常識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併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詩歌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

急需表達思鄉情感的歌詞,快快快

《望鄉》

夕陽河邊走舉目望蒼穹

裊裊炊煙飄來的是鄉愁

多少回朝夕枕幕思念著你喲

清清河水是我流淌的淚

窗外明月光映照我臉龐

欲知故鄉親人是否安康

捧一盞鄉酒陪伴著你喲

無論我身在他鄉與遠方

給你我的喜與悲不止為那山與水

分不清夢與醒忘不掉是你身影

穿過歲月春與秋嚐盡世間愛與愁

何故此時別離與擁有

給你我的喜與悲不止為那山與水

分不清夢與醒忘不掉是你身影

穿過歲月春與秋嚐盡世間愛與愁

何龔此時別離與擁有

窗外明月光映照我臉龐

欲知故鄉親人是否安康

捧一盞鄉酒陪伴著你喲

無論我身邊他鄉與遠方

給你我的喜與悲不止為那山與水

分不清夢與醒忘不掉是你身影

穿過歲月春與秋嚐盡世間愛與愁

何故此時別離與擁有

給你我的喜與悲不止為那山與水

分不清夢與醒忘不掉是你身影

穿過歲月春與秋嚐盡世間愛與愁

何故此時別離與擁有

何故此時別離與擁有

響水縣小學語文教師招聘筆試真題試卷

2015年江西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初中語文)及答案

一、選擇題

1、下列判斷有誤的一項是(B)

A.音節是由音素構成,音素根據音色不同分為元音、輔音兩大類

B.普通話中,一個漢字的讀音就是一個音符,一個音節寫出來就是一個漢字

C.“羊”(yang)“溫”(wen)“袁”(yuan)是零聲母音節

D.現代漢語是從清初開始逐步形成的,一直到現在

2、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套音義結合的系統符號系統,它的三個要素是(D)

A.語素 詞彙 語法 B.語音 音節 音素

C.音素 詞素 詞彙 D.語音 語素 語法

3、“造”(zao)“英”(ying)“約”(yue)“冤”(yuan)這四個字音的音素個數。依次是(D)

A.3333 B.3223 C.3434 D.3334

4、“一”的本調是陰平“不”的本調是去聲,但它們在一些情況下會變調,下列對“一”“不”讀音敘述有誤的一項是(B)

A.“二十一”“專一”“第一”中“一”讀為陰平

B.“一看”“一早”“一來”“一起”中“一”讀音是相同的

C.“不看”“不交”“一致”“一樣”中“不”“一”都讀為陽平

D.“一天”“一直”“不多”“不來”中的“一”變讀為去聲,“不”仍然讀去聲

5、我國古代白話小說發展到頂峰的時期是(B)

A.明朝 B.清朝 C.明清 D.民國

6、“王侯將相寧有種”這句話出自(A)

A.《陳涉世家》 B.《唐雎不辱使命》 C.《隆中對》 D.《出師表》

7、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這首詞中用三個典故是(A)

A.“親射虎”“遣馮唐”“射天狼” B.“卷平崗”“親射虎”“遣馮唐”

C.“卷平崗”“鬢微霜”“射天狼” D.“親射虎”“鬢微霜”“遣馮唐”

8、《過零丁洋》裡“干戈寥落四周星”這句中的“四周星”指的是(B)

A.四周的天空 B.四年的時光 C.四面的星星 D.四邊的流星

9、辛棄疾的詞集《稼軒長短句》有六百多首詞,其中就有六十多首(B)

A.《鷓鴣天》 B.《蘇幕遮》 C.《南鄉子》 D.《破陣子》

10、《醉翁亭記》情景融在描述各觀事物之中融了作者的(C)

A.主觀想象 B.綜合評價 C.主觀情意 D.客觀分析

11、下列選項不屬於板書特點的是(B)

A.趣味性 B.豐富性 C.直觀性 D.啟發性

12、中學語文教學法是一門(C)

A.純應用學科 B.理論學科 C.應用理論學科 D.純知識學科

13、下列文學常識的搭配,不正確的一項(B)

A.《岳陽樓記》—《範文正文集》—范仲淹—宋代

B.司馬遷—北宋—《資治通鑑》—編年體通史

C.《望江南》—《全唐五代詞》—溫庭筠—花間詞派

D.《送東陽馬生序》—宋濂—《宋學士文集》—明代

14、《楊修之死》選自(B)

A.《史記》 B.《三國演義》 C.《水滸傳》 D.《戰國策》

15、下列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四學段”(7—9年級)目標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是(D)

A.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

B.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

C.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

D.寫作不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求真是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

16、閱讀教學之間的對話過程產生在(D)

A.學生、教師之間 B.學生、教師、教科書之間

C.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之間 D.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

17、《詩經》裡的40篇“頌”是用於宗廟祭祀......

相關問題答案
聲韻奧德賽是什麼?
賽德克是什麼意思?
世奧賽是什麼?
邀請賽是什麼意思?
趙德漢是什麼職位?
決賽是什麼意思?
悄無聲息的讀音是什麼?
功德香是什麼預兆?
寄韻的意思是什麼?
五大聯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