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為什麼能當皇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李治當皇帝那其他的王子下場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算得上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但說到他的兒子,這些貴胄絕大多數不成器,下場也很可悲:其中3個被殺,3個自殺,3個早夭。1個被“幽閉”,兩個被廢為“庶人”爾後又被流放。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1.28[一說公元599.1.23]--公元649.7.10)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所生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據《新唐書》載:李淵有22個兒子,19位公主。但22個兒子中,只有李淵與竇皇后所生的四個兒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衛王李玄霸(16歲病死)、李元吉有所作為,其餘都是平庸,無建樹。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同胞兄長太子李建成(被殺時38歲,五個兒子也一起遇害)、同胞四弟齊王李元吉(被殺時24歲)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

唐高祖李淵,566出生隴西成紀,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隋末天下大亂時,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義寧二年(618年)農曆五月,李淵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統治全國。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兒子李世民。貞觀九年(635年)6月25,李淵病逝。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李世民一生,有長孫皇后和七位后妃及一個後宮宮女為他生了十四個兒子。其中:

皇后長孫氏生恆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

楊妃生吳王李恪、蜀王李愔;

陰妃生庶人李祐;

燕妃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

韋妃生紀王李慎;

楊妃生趙王李福;

楊氏生曹王李明;

王氏生蔣王李惲;

後宮宮女生楚王李寬、代王李簡。

唐太宗的大兒子生於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承乾秉性聰明,武德三年,封恆山王。太宗即位,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不想成年後喜好聲色,漫遊無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兩面派,當著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宮,便與群小褻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廢,深嫉受太宗喜愛的魏王李泰。後來,李承乾甚至想謀老子的反,被人告密,繫獄當死。“帝詔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績、孫伏伽、岑文本、馬周、褚遂良雜治,廢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帝為廢朝,葬以國公禮。”(《新唐書·太宗諸子》)唐太宗有鑑於此,曾下了一道詔書:“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兩棄之,著為令。”(《新唐書·太宗諸子》)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紙空文。

第2子楚王李寬,出繼給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早薨,無後,國除。

第3子吳王李恪,是隋煬帝女兒楊妃所生。武德三年,封蜀王,十年,改封吳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肖己,欲立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對。長孫無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個外甥即太宗第九子......

為什麼會是李治當上皇帝

唐太宗之所以選擇李治是有強烈的個人感情因素在內的。李承乾,李泰,李治均為長孫皇后所生,太宗深愛髮妻俯孫後,對嫡出子女寵愛非常,對皇后家族也照顧有加。長孫後去世後,李世民更是對其所生的七個子女寵溺至極。在承乾和李泰已然成仇的情況下,選擇年幼但性格溫和的李治就是為了保全三個心愛的嫡子。所以,李治這個太子最終還是李世民決定的,只不過當這個決定在李世民心裡還有猶豫的時候,長孫無忌出來推了他一把,讓李世民更加肯定自己的決定。

晚年,唐太宗因自己對嫡次子李泰的過度偏愛造成嫡長子即太子李承乾的謀反,並最終導致承乾被廢而悲傷不已,沉浸在過度悲傷中的唐太宗因此沒有看出李泰的野心以及李泰對嫡三子李治的威脅。最後在大臣諸遂良的提醒下才看清李泰的野心,本來“陰許立泰”的唐太宗,再三思量之下決定立李治為太子。

李治之後誰當皇帝

李治之後李顯當皇帝. 李顯(又名李哲) 在位:683——684(1年)705——710(5年) 李旦 在位:684——690(6年)710——712(2年) 武曌(則天) 在位:690——705(15年)

撿便宜當的皇帝:唐高宗李治為什麼能當皇帝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當他還是晉王的時候,有人在太原發現一塊奇石,紋理天成,呈“治萬吉”三字,一時傳為佳話。不過,當時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為嗣的考慮,所以並未過多關注。隨著形勢的發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們的興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認真考慮這件事蘊含的神祕意義。

更為走運的是,在李治登場之前,爭儲的雙方已兩敗俱傷。大哥李承乾被廢黜,政治生命已經結束。四哥李泰佔有優勢,但鋒芒過露,成為眾矢之的。再有,李治還擁有兩個有利的條件,其一,當李承乾與李泰爭儲時,李治置身事外,雖沒顯示出多少才能,但也沒引起非議,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唐高宗李治是個好皇帝嗎

有一本叫《99%的中國人不知道的歷史真相》裡面剖析得挺好的,一般的史學家都認為李治懦弱無能,其實是武則天的光芒遮住了他。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也是武則天的丈夫。武則天從他的手中奪走了政權,建立了短暫的大周王朝,讓李姓男人們著實丟了一把臉。因此,歷史上對唐高宗的評價是“昏懦”。最晚從歐陽修撰《新唐書》以來,就把他當作“昏懦之主”。那麼,高宗果真是一個“昏懦”之君嗎?不盡然。

有人認為李治並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評價,只是因為後世的歷史學家為了防範武則天式的改朝換代再次出現,因而不遺餘力地醜化武則天,連帶著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這個醜化的過程中,以宋代史學家如司馬光等人發揮的作用為大,這又與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參政的政治現實相關。

文治武功不遜於李世民

唐高宗是掩蓋在李世民和武則天光環之下的一個男人:不爭氣的兒子,懦弱的丈夫。對於高宗,自古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於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環中考察,即使對他在位期間的政治評價,也會和貞觀之治聯繫起來:“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明瞭高宗的政績。

那麼,究竟是他本身懦弱,還是歷史學家把他寫懦弱了?答案應該是後者,有幾點可以證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時候已經跟武則天發生了不正當關係。那時候武則天是庶母,是母子關係。如果二人曖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後果不堪設想,至少要被廢掉太子之位。他敢做這件事,可見他不膽小。

其二,唐高宗繼位之初,他的舅舅長孫無忌把持朝政大權,唐高宗不服,要奪權。當時唐高宗的勢力還無法與長孫無忌相抗衡,但是他經過不懈的努力還是奪了權,最後把長孫無忌貶至外地,致其自殺而亡。

其三,從高宗時期的歷史發展來看,他的功績一點也不遜色於其他任何一個皇帝,包括他的父親。

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暫停了對遼東(高句麗)的戰爭及土木工程的營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眾地方官詢問百姓疾苦,鼓勵臣下就國計民生髮表意見。

他也很善於聽從勸諫。有一次,他出外打獵遇雨,就問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麼樣才能不漏一點水?”臣下說:“要是用瓦做,就不會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應出來打獵遊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評。顯慶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徵詢如何能夠減輕百姓負擔。大臣來濟指出:過多的勞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負擔,出工則誤農時,出錢又花費很多,應該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徵發。高宗虛心採納。這種虛心求諫的政治作風與太宗如出一脈。

高宗對於法律建設也十分重視。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議》(與《羅馬法》並稱),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長孫無忌等大臣修訂而成的。相對來說,這一時期的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史載,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高宗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時期的軍事成就也不容忽視,唐朝在這一時期滅亡了東西兩個大敵:西突厥與高句麗,也順帶壓制了一下日本的氣焰,換來了中日千年和平。單從征伐高句麗的戰果來說,太宗李世民曾親征卻徒勞無功,而後來高宗先後派大將蘇定方、李績(即李世績)、劉仁軌以及薛仁貴經略遼東,最後兵圍平壤,滅了高句麗,並在遼東設立九都督府。後來新羅統一朝鮮半島,與唐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顯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沒有實現的夢想。

從高宗對於長生之術的冷靜態度和對醫學的信任來說,比起乃父太宗也勝出一籌。太宗最終由服食丹藥而死,而高宗身體狀況雖一直不佳,卻能夠客觀坦然地面對。他對於胡僧的長生藥從不迷信,認為“果有不死之人,......

武則天為什麼能當上皇帝的真實原因

1、在於高宗體弱,由於信任武則天,逐步將處理軍政的權利交給武則天打理,這也為武則天順利殺害大唐重臣和奪取中央實權埋下伏筆。最終在皇帝病重的時候,代替高宗使皇權,行王事,成為執政者。

2、她與高宗一塊封禪泰山,充當亞獻,而且還給百官賜爵加階,使百官對她感恩戴德。

3、建言十二事使武則天的威望更加提高了。

唐高宗 撿便宜當的皇帝:唐高宗李治為什麼能當皇帝

很簡單,矮個子裡拔高的,太子造反被李世民KO了,沒人了

李世明為什麼沒有讓李格當皇帝,而讓李治

因為李恪是李世民和楊妃的兒子,是庶子。李治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兒子,是嫡子。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譁其母楊妃是隋煬帝之女。李恪是李世民諸多兒子中最賢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為太子,但遭到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而作罷。高宗李治即位後,李恪被長孫無忌以謀反的罪名陷害至死。毛主席曾經評價李恪為“英物”,為李世民不立李恪為太子而感到惋惜。

晉王李治怎樣當皇帝的?

李世民先立的太子是長孫皇后的大兒子李承乾,但李世民最寵愛長孫皇后的二兒子李泰,李承乾感覺到了威脅,就謀反了,李承乾謀反失敗被廢了,李世民就想立李泰,但他發現李泰非常有野心,大臣們紛紛上奏,說李泰當了皇帝,他肯定會把他的兄弟殺死,李世民覺得大臣說的有理,  太宗李世民說:“是的,如果立李泰。太子就是可以用詭計可以求得了。讓李泰立為太子,則李承乾、李治都要死;李治立太子,李泰、李承乾可無恙。”於是冷落李泰,並同時下詔說:“今後太子沒有德行,藩王想取代之的,雙方都要拋棄。下詔頒行這個法令。”然而李世民仍然有顧慮,對長孫無忌說:“公侯勸我立雉奴為太子,雉奴個性仁義但懦弱,(治理國家的能力不夠有氣魄)不會讓國家產生憂患吧?”雉奴是高宗李治的小名。

李治就這樣當上了太子,但李治當了太子後,李世民說他太懦弱,李世民想改立楊妃生的兒子立恪為太子,但長孫皇后的哥哥丞相長孫無忌說不能立李恪為太子,因為李恪是隋煬帝的外孫,李恪的母親楊妃是隋煬帝的女人,其實她和李世民是表兄妹,長孫無忌說,如果立李恪豈不是天下又回到隋朝,李世民沒有辦法,就立不了李恪,其實李世民很喜歡李恪這個兒子,李世民說過恪兒有文有武, 英果累我,意思是:李恪是個文武全才, 像我一樣英明。

其實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最有才能是李泰和李恪,史書上記載::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皆以才高辯悟,為長孫無忌忌嫉,離間父子,遽為豺狼,而無忌破家,非陰禍之報歟? 意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中吳王李恪和濮王李泰是最賢明的嗎,因為自己的才能被長孫無忌所嫉妒,長孫無忌挑撥他們和李世民父子之間的關係,長孫無忌真是個豺狼禽獸, 長孫無忌的家族被滅了,真是遭到了報應。

其實李世民聽長孫無忌的話立李治為太子是錯的, 長孫無忌立李治也是為了他的私心,李治軟弱無能好被他控制,成為他的傀儡,李治當皇帝,實權是掌握在長孫無忌手裡,長孫無忌已謀反的罪名處死了很多皇族宗親,其實就包括李恪,李治娶了他爸爸李世民的才人武則天,長孫無忌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但是沒有成功,武則天掌權後,把長孫無忌處死了。

李治非常的怕武則天,最後李家的天下被武則天搶了去。

相關問題答案
李治為什麼能當皇帝?
劉邦為什麼能當皇帝?
武則天一個女人為什麼能當皇帝 ?
武則天為什麼要當皇帝?
多爾袞為什麼不當皇帝?
武媚娘為什麼要當皇帝?
諸葛亮自己為什麼不當皇帝? ?
川普為什麼能當總統?
奧巴馬為什麼能當總統?
秦邦憲為什麼能當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