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意識的歷史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四個意識是什麼 四個意識的內容

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首次公開提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四個意識”的提出,標誌著中國政治、中國治理進入一個新階段,黨中央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將以更大的權威與擔當,帶給中國民眾更多獲得感。

政治意識,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觀點,以及對於政治現象的態度和評價。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決勝全面小康、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需要黨員幹部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保持敏銳的政治觀察力和鑑別力,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始終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大局意識,主要指自覺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看問題,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確保中央政令暢通。

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於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

核心意識,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決聽從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威信。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看齊意識,就是要經常主動全面地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看齊,向黨中央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項決策部署看齊,確保黨和國家的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黨的幹部都是人民公僕,自當在其位謀其政。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擔當精神。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黨員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

“四個意識”的重要性

“四個意識”是凝聚發展動力的重要思想保證

“四個意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強化政治意識,要求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化大局意識,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的關係,時刻不要忘記整體利益;強化核心意識,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抓住重點問題,時刻不要忘記黨和人民的需求;強化看齊意識,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正確方向。

“四個意識”為黨員幹部修身做人、謀事創業提供了重要遵循

黨員幹部政治上的明白,對黨的絕對忠誠,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這一方向,自覺把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任務結合起來,與崗位工作結合起來,忠貞不渝地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

“四個意識”是寶貴的治黨管黨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從作風建設破題,開始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了全黨全國高度認可的成績。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並積累了一些寶貴的治黨管黨經驗,其中,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屬於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方面的經驗。

政治意識就是要求每個黨員都要把政治規矩、政治紀律挺在前面,要有從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的角度看問題,時刻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的意識。大局意識就是既要看到自己從事工作的特殊性,更要看到在全黨全國大......

四個意識的意義解讀

2016年1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公開提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熟悉中國政治的人知道,這“四個意識”中的前兩個,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經常出現在中國政治話語系統之中。而“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是在近兩個月才成為政治熱詞。那麼,中共首提“四個意識”,尤其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有何深意?為何強調“核心意識”?當今中國治理和中共執政的複雜性和艱鉅性,世所罕見。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調整,國內格局正在深刻變革,中國面臨兩個棘手的世界難題,即“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有智慧、有擔當的領導核心,這事關13億多中國人民的福祉和利益。 三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下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治理中國的績效非常亮眼。其中重要原因,乃習近平主動擔當,重塑中國政治格局,全面負責黨的各項任務,親任多個領導小組組長,協調權力支配和資源配置。未來幾年的中國治理和變革,難度之大,責任之大,可以想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  一是“集中統一”是中共執政發展的根本所在,黨內分裂、不團結是政治隱患、危機之源。鄧小平曾說,“只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有一個好的常委會,只要它是團結的,努力工作的,能夠成為榜樣的,就是在艱苦創業反對腐敗方面成為榜樣的,什麼亂子出來都擋得住。”這是在總結國內外共產黨政權興衰史的基礎上,得出的深刻經驗教訓。蘇共偌大一個政黨之所以亡了,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黨內政治力量分裂、意識形態分歧等。中共革命史以及建政後的建設、改革史表明,歷次困境的根源之一即是中共內部出現不看齊的力量,甚至是搞分裂黨的政治勾當。黨中央嚴肅查處周永康、令計劃違紀違法案件,消除了黨內重大政治隱患,原因之一即是他們破壞黨內統一團結。二是治理中國、變革中國需要有中央權威,需要有打破體制內既得利益集團的權威。中國這麼一個大國、中共這麼一個大黨,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權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無論是地方還是部門,必須把分管的工作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銜接、統一起來,必須經常、主動、全面地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看齊,決不可自搞一套、陰奉陽違、“標新立異”、搞“獨立王國”,影響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中央要有權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須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沒有這一條,就是亂哄哄,各行其是,怎麼行呢?當前,中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無論是“啃硬骨頭”還是“涉險灘”,都需要有中央權威,需要有打破體制內多年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改革權威。尤其是“觸動團體或個人奶酪”時,最需要中央權威。  簡言之,“四個意識”的提出,標誌著中國政治、中國治理進入一個新階段,將深遠影響未來幾年的中國政治格局和改革績效。黨中央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將以更大的權威與擔當,帶給中國民眾更多獲得感。

四個意識的內容是什麼

2016年1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公開提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這“四個意識”中的前兩個,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經常出現在中國政治話語系統之中。而“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是在近兩個月才成為政治熱詞。

四個意識的內容是什麼

2016年1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公開提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這“四個意識”中的前兩個,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經常出現在中國政治話語系統之中。而“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是在近兩個月才成為政治熱詞。

為什麼要強調四個意識以及四個意識在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的地位作用

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首先要認識“四個全面”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地位作用,這是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前提,也是有效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內在動力。

首先,“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勾勒社會主義中國未來圖景的戰略主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必須準確把握和自覺運用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頂層設計、總體謀劃,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既有循序漸進、全面推進,又有牽“牛鼻子”重點突破。而以“四個全面”為戰略主線,恰是適應上述“三大規律”的戰略之舉。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這其中的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牽住了“四個全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會方向堅定、思路明確、脈絡清晰,步步向前,節節勝利,最終實現偉大願景。

其次,“四個全面”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部署。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我們付出若干艱鉅努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圍繞著力解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弊端問題,確定了330多項重要的改革任務;四中全會圍繞著力解決我國法治建設和黨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確定了180多項重要的改革任務,“四個全面”正是推進這些任務落實的總部署、總框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時要達到和實現的奮鬥目標,民心所向、眾望所至,體現了我們黨的“植根”要求;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我國經濟社會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活力”要求;法治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選擇,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基本方略,體現了我們黨的“固本”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是鍛造偉大事業堅強領導核心的組織保證,體現了我們黨的“強肌”要求。抓住這“四個全面”,就扭住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

再次,“四個全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寄託著中國共產黨人永不褪色的集體記憶。這是一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既需要統一的目標方向,也需要統一的戰略抓手。“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在全黨上下、舉國上下開闢了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統一路徑的新境界,這無疑是加速實現“中國夢”偉大歷史進程的重大舉措和重大理論體系創新。儘管這種情況下,各級各地推進各項工作落實,仍然需要結合實際發揮主觀能動性,但統一於“四個全面”,全局性戰略謀劃、全局性戰略控制,很顯然有利於全面建設、協調推進、整體提高。只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

如何強化四個意識的重要作用

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必須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四個意識”是緊密聯繫、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政治意識是前提,強調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敏銳性以及從政治高度認識問題;大局意識是關鍵,強調善於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識大體、顧大局、觀大勢、謀大事;核心意識是根本,強調聚合力量,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看齊意識是保證,強調時常整隊看齊,保證步調一致。增強“四個意識”集中體現為增強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統一於增強核心意識這個根本。我們一定要自覺踐行“四個意識”的要求,做到圍繞核心聚力,向核心看齊,從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中行動

黨中央提出的四個意識是什麼?

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談談你對增強四個意識的必要性和重大現實意義的認識

增強“四個意識”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其一,增強“四個意識”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必然要求;其二,增強“四個意識”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現實需要;其三,增強“四個意識”是遵從《中國共產黨章程》,嚴守黨紀的進一步體現;其四,增強“四個意識”,使每位黨員始終自覺保持先進性、純潔性、革命性、堅定性

如何深刻領會增強"四個意識"的內涵和意義

廣播電視是黨的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是黨和政府的“喉舌”。輿論引導關乎國計民生,社會和諧和科學發展。新時期如何做好輿論宣傳引導工作,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新聞宣傳部門全盤工作重中之重,也是一個必須深入研究和嚴肅認真對待的課題。一、把握正確導向,不斷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更好地發揮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作用。就要堅持“三個不放鬆”。即:廣播電視宣傳“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不放鬆;廣播電視宣傳“乘勢而上,鼓勁造勢”的勢頭不放鬆;廣播電視宣傳“奮力拼搏、爭先發展”的精神不放鬆。傳播學鼻祖拉姆曾經指出:“媒體人對一些重大新聞事件的發生要做到先知先覺先聲”。這個觀點要求新聞工作者對即將發生的重要事實的報道作出預見性的準確判斷,使報道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前瞻性,能體現出新聞事實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趨勢。江澤民同志曾指出,“輿論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所繫的工作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與時俱進,對於輿論引導工作來說就是必須立足時代,立足國情,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按照“三個代表”要求,不斷提高輿論引導水平,從而使我們的輿論宣傳永葆青春和活力,確保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胡錦濤總書記視察人民日報社時指出:“輿論引導必須堅持黨性原則,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把堅持正確導向放在新聞宣傳工作的首位,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更加自覺主動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嚴格宣傳紀律,做到守土有責,在重大問題、敏感問題、熱點問題上把好關、把好度”。廣播電視是黨、政府的“喉舌”和人民群眾的“代言人”,是新聞宣傳戰線上的排頭兵,是一所沒有門檻和圍牆的大學校,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唱響時代和諧發展主旋律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新聞宣傳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統一思想,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建設好我們的國家。也就是說,我們輿論引導的目的就是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能夠形成合力。新聞輿論宣傳要達到形成合力的目的,首先要求新聞傳媒自身要形成合力,只有新聞傳媒自身形成合力,引導才有力,才能取得理想的輿論導向效果。“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是新形勢下黨的新聞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社會主義新聞宣傳事業的一個基本原則。一定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做到積極主動、有聲勢、有力量、有效果;在輿論引導上要得當。宣傳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強,一定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嚴守宣傳紀律,確保正確導向。要主動和各部門多聯繫、多溝通,虛心向有關專家和專業人員學習,努力掌握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確保宣傳報道工作的全面性、準確性,確保宣傳報道工作不出任何紕漏。輿論引導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使輿論引導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二、創新宣傳模式,有效提高新聞宣傳質量廣播電視工作必須不斷改革創新,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新聞宣傳工作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以改革創新精神做好工作。要堅持用時......

相關問題答案
四個意識的歷史意義?
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
公祭日的歷史意義?
革命的歷史意義?
澳門迴歸的歷史意義?
隋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意義?
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
中國精神的歷史意義?
四個自信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