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法無我的意思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什麼是觀法無我

「觀法無我」,這個「法」,龍樹菩薩說:在宇宙萬法當中,除了「心」以外,其它的部分都是屬於「法」所收攝,就是心所受用的境界都叫做「法」。「無我」這個「我」,就是主宰義。就是我們內心當中,對於我們所追求的境界,會打很多妄想:我現在要幹什麼、明年我要幹什麼、十年以後我要幹什麼。但事實上,這個「法」的境界,它不是隨順你內心的妄想,所以我們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陀告訴我們說:對這個「法」應該怎麼認識呢?「如夢幻泡影」。說你在做夢的時候,這個夢的情節變化,不是你能控制的,完全是業力所顯現。

佛教裡面的「無我」究竟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人晚上做夢時是無知的,當夢“醒”以後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可我們是真醒了嗎?其實並沒有。夢中夢 十法界 除佛外 都在做夢 只是程度有深淺 畜生夢最重 菩薩夢最輕 (十法界;佛 菩薩 緣覺 聲聞 天人 阿修羅 人 地獄 餓鬼 畜生)做夢就是迷在其中 如果能做到無以上四相 就是佛 ,佛即覺悟的意思

這是佛教當中無“我”的“我”的含義。而無我,成佛的是誰?無我修行的是誰?或者說既然無我,為什麼要修行?在清淨道論當中有解釋過這個問題,清淨道論有偈頌提到“無有造作者,亦無受報者,唯蘊自流轉,此乃正知見”在究竟角度上看,沒有所謂的人,人只是由於名法也就是精神,和色法也就是物質所組成的,這些物質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因為不能被主觀上的主宰,和隨意的改變,比如我想讓我的身體不要衰老,但顯然辦不到。

但是日常生活上卻沒有辦法用這種法的語言來生活,因為很容易造成混亂,所以才有抽象概念的出現,為了是使生活方面。無我,成佛的是誰?從究竟意義上來講,並沒有任何佛存在,只有名色。如果從世俗意義上講,就有了名字用以區別,哪個人是佛,哪個不是。既然無我,那修行做什麼。這也是從前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苦存在,生老病死都是苦,他們都存在,並且如果不能夠究竟的止息的話,將會無數次的重複。

我想問問 觀心無常與觀法無我可否與我詳細解釋一下

阿彌陀佛!抱歉師兄,最近不常來百度。剛剛才看到師兄的求助提問。

師兄,觀心無常和觀法無我,是四念處其中的心念處和法念處。我們知道,另有身念處觀身不淨和受念處觀受是苦。觀身不淨,其實,是世尊應對修行弟子,貪迷色身、五欲等等因緣而講說的,通過觀身不淨的修習,來祛除欲心染垢。而觀受是苦,則是對治一切感覺感受的染愛迷戀的修習方法。通過修習,遠離對感覺感受的染迷貪愛。

觀心無常,這個就是要破我們當下的妄心了。師兄想想看,我們每天每時每刻,心念都在遷流不息,如同河水一般,永無停歇。一會高興的念頭生起了,它逐漸地流轉,終至於滅;然後煩惱的念頭可能又生起了,它又逐漸地流轉,終至於滅;再接著,可能清淨的念頭生起了,也逐漸地流轉,終至於滅;煩惱的念頭、喜悅的念頭、牽掛的念頭、冷漠的念頭…… 所有的念頭,都在念念遷流中,它根本就是無常的、生滅的。而我們眾生,總是迷在當下的每一個念頭中,生氣時,努力地生氣,喜悅時,縱情地喜悅,完全忽略了它生滅遷流的本質。如果能體會心是念念遷流,生滅流轉的,那麼,我們所有的一切喜怒哀樂,一切愛恨情仇,有哪一個值得我們去貪戀其中,執迷不捨呢?其中有一個可以真正當做是真實不變,可以執著的我嗎?

觀法無我,這個要深一些了。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法。法,可以理解為我們對一切事物、現象等等形成的觀念、邏輯、知見、看法等等,它是意識形態的範疇。比如說,我們當下,大家都認為,人家家裡有人過世了,如果你去人家門口唱歌,這個就要闖大禍了!因為,我們當下的觀念,就會認為,這是幸災樂禍,這是侮辱人。再比如,我們都認為,吃麵條要用筷子,喝湯要用勺。大家都認為這是正常的,這就形成了大家共業當中的法的範疇。再比如,佛法,我們眾生沉迷於五欲,不知未來無量的苦患,所以佛應緣顯現,為有緣者講說,如果解脫這一切煩惱痛苦,一切生死流轉之苦。這些也屬於法的範疇。法是意識的所緣,法與意在六根與六塵當中,叫做意根對法塵。

我們明白了法的概念,再來思維,法是一成不變的嗎?我們此生為中國人,所有一切觀念法塵皆是符合於我們當下的因果因緣經歷的,換一種因緣狀態,可能這些法就完全不同了。比如說,我們此生,看見熟人,要握手,要微笑,要打招呼。如果下一世,這兩個人,一個成為了老虎,一個成為了山羊,老虎會對山頭微笑、握手、打招呼?它可能二話不講,上去就撲倒咬它。所以,我們就明白了,法也是生滅的。這些法,也是應我們當下各自的因緣,而隨緣幻現的,其中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我”在主宰,在決定,在計較分別。一切皆是因緣流轉相而已,我們眾生妄認為我,妄認四大假合的這個色身是我身,妄認一切受想行識,一切法塵等等,以為是我和我所。因為妄認為我,安立了這個我,無量的生滅流轉,就依此展開。若能明白,諸法當中,沒有一個真正的、可以依靠的、恆久不變的我,那麼,我執破除,即能證得二乘聖果。但是,我們也要明白,這個無我法,只是一個法,也是應緣而出的,所謂法不孤起,若眾生不執著於我,而無量的造作,輪轉六道,受無量的苦,就不會有無我法的相應。甚至,不會有諸佛顯現於世,為我們講離苦之法。所以師兄,無我法,乃至破除無我法,迴歸真心不二之佛性圓滿,皆是應緣而現。所以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諸佛雖然應緣而為有緣眾生示現一切法,但,佛不會卡在任何一個當下而迷失。一切處,隨緣妙用,不卡不住。所以,佛在《金剛經》中才會說:若說我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佛不會住任何一個法相的!包括不講法的相,包括不會執住任何一個法相的相。這才是真正的佛!

觀無常,觀無我,觀空性是什麼意思

觀無常

我們的心,不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心境,一下子這樣,一下子那樣,這就是無常。而眾生執著一切萬物皆恆常不變,而不知此均有生滅現象,所以觀心無常,是用來破除眾生對「常」的執著。

例如現在口很渴,想喝一杯水這是一個念頭,把這一杯水拿起來喝一口茶,覺得這杯茶很可口,繼續再喝一口,就有點淡而無味,再喝就不想喝了。同樣是在喝茶的這一念心,前後的心境念念遷流,這麼大的變化,這就是無常。

除了觀心無常之外,也可觀一切萬物之生滅。如花草、樹、木,或一枝筆、一張桌子,任何看得見的東西,皆有生滅。人、事也是無常,當無常到來的那一剎那間,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一樣東西,可以作為我們生命的依靠,每個人這輩子汲汲營營所追求的一切財富、名利、情感,卻在瞬間都有可能幻滅,變成一場空。

生滅就是無常,稱為無常觀,從早上到晚上,我們的念頭都是生滅生滅,念念不住,念念遷流,現在明白了,這就是一個法門,這個無常觀的法門可以達寂滅、沒有生沒有滅的境界,這樣就了生死、出三界了。

觀無我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的人、事、物,皆要具足種種條件、因緣才能成就。既然是因緣和合,就沒有一個實質的自性存在,自性就是「我」,所以一切法即是無我。一切現象都是仗因託緣而生,而眾生執著一切為實有,所以就用這法門來對治。

我們思惟「人」是由骨、肉、血、細胞等組合而成,具足種種條件才能組合成這個「人」。若這些組合因素散去,「人」也就不存在了。一棵樹,要有水、陽光、泥土、根、莖、葉等,因緣合和才能生長。一張桌子,先要有一棵樹,再由工人砍伐,運輸至工廠,再加工製造等,才有桌子的產生。這些都是觀法因緣和合而生,一切色法、心法皆如是觀,就能了達緣起性空,與空性相應了,就能了生死了。

觀空性

何謂空性?空性即是依空而顯的實性。修空觀而離開我執、法執時,真如的實體躍然而顯,就是空性。我執是妄執人有一實在的我體,法執是固執一切事物為實有,能棄此二執,拋開世間的慾望,就能證到真空體性。這種空性是很徹底的,不管是任何東西,世間的或超世間的,甚至包括了所謂“神和天堂”,都屬於空性。佛教經典有一句著名的話,叫“緣起性空”,緣起是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眾緣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說眾緣和合成的所有事物,其性本空,並無真實的自性。

佛教經典往往把空性比喻為虛空,無可方物。如把空性比喻為家常豆腐漿:“白軟何異於紙張,卻能容受其他味,油鹽醬汁與椒姜。不用山珍與海菜,自然充實腹中腸。豆腐本身如有味,不空便難納餘香。”又比喻為白雲態:“內無硬骨外無鋼,形不受長短方圓之限制,色不著紅黃藍白之雲裳。時或巖前橫軍陣,時或天末聳高崗;作華蓋,似龍王,美人發,秦女妝;此若擘柳絮,彼若繡鴛鴦;誰知空靈有妙用,奇觀千萬最堂皇!”這些比喻,不但把空性形象化,而且描述了空性的空靈妙用。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出自哪部佛經第幾章節

阿彌陀佛!師兄,這就是佛所講說的四念處,我記得在《阿含經》中就雖經講過,而且講過好多次。

另外,師兄可以查查這裡:

【大正藏】第25冊{大智度論卷三十一}頁287上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四

其實,師兄,許許多多的經典當中,都有這樣的講述,只是一時想不起來!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不是五蘊皆空?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四念處。

四念處又稱四念住,是佛教修行的入門方法。所謂四念處,就是對四種境界觀察思維,安住心念,從而引發定慧的修行方法。

四念處包括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和法念處,它是以五蘊為主,而分身、受、心、法四方面加以思維觀察。簡單地說,身就是色蘊,受就是受蘊,心就是識蘊,法就是想、行二蘊。

眾生對身、受、心、法四境,生起四種顛倒妄見,以為自身是淨的,感受是快樂的,心是恆常的,現象是有自體的,由此產生了貪愛無明。四念處就是讓眾生認識到自身都是不淨的,受都是苦的,心識是無常的,法都是無我的,從而減少煩惱,引發定慧。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五蘊也被翻譯為五眾或五陰。“五陰”是五種法遮蓋住我們的智慧之意。

四念處與五蘊的關係,是運用“四念處”的修行方法,循序漸進地達到“五蘊皆空”。另外,應當明確地是,“空性”是以“定慧”為基礎的,沒有定慧的空性是靠不住的。所以,了悟“空性”必需有“慧”,而開慧又必需要修行,修行就要以“三學(戒、定、慧)”為宗旨,以四念處等為方便。

釋迦牟尼(原始佛教思想)對非我和無我的否定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佛法的“無我觀”是區別與其他宗教及哲學的。而其他宗教或者哲學基本上沒有敢於承認無我觀的。三藏教中修別相念主要是講苦、空、無常、無我。別相念者即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對治依於五蘊所起四倒。

分析我是從五蘊來入手的,五蘊即色、受、想、行、識。

第一是從色蘊上分析,我們的身體是不是我那?當一條毒蛇咬了我們的腳,醫生說要截肢,為了保命我們不會在乎腳。然而別人踩了我們的腳,我們可能會很在乎這是我的腳。到底這隻腳是不是我?為什麼在不同時候有不同的認識。現代的醫學發達到可以換臟器肢體,到底那個被換去的是我還是換來的是我?在色法上分析四大(地水火風)假合的我無自性,是因緣和合的我,這個我是因緣和合的一個假名而已。

第二是從受、想、行、識上分析,這四蘊屬於心所法。那麼我們只分析識蘊做一個代表。我們的前一念和後一念到底哪個是我?如果後一念是我,那麼前一念所做的因,為什麼要後一念受果。到底哪一個念是我?是去年的念是我,還是今年的念是我?

分析後我們看佛法中的無我觀是非常科學的,而這個分析的方法在佛法中被稱為析空觀。這個分析不論是凡夫還是聖人都適用。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當佛陀無我觀提出後,很多人非常害怕。想既然都無我了,誰修誰證、誰在輪迴、誰在念佛。正是因為無我所以才會有輪迴,正是因為樹立無我觀才種修行的因唸佛的因。如果真有一個不變的我,那麼我們會自己作主,不去輪迴、不去生病衰老、不去死亡。因為無我,才對於生老病死的無常是無奈的。

那麼這個無我觀有人會誤解為斷見。認為既然無我了就及時行樂,也不受因果了,而佛法中的無我觀不是唯物主義所說的斷見。正因為無我(這個我無自性)才不能自主才有因果的相續。無我觀也不同於唯心主義的常見。佛法中輪迴的主體是什麼?如果有一個不滅的靈魂在就落入常見,這種常見的人會認為人死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就如某些宗教認為精神不滅論。

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深入悟入佛法的人很難理解,所以對於外道有十四難句佛陀不回答。佛陀為什麼不回答那,譬喻佛陀是一個大學教授,一個小學生提問大學的問題,佛陀給他講了他也不會明白反而會更糊塗。當這個小學生讀到中學讀到大學的時候佛陀在講他就會明白了。《大智度論》雲:“問曰:若佛為一切智人何不答此十四難?答曰:無此事實,故不答。諸法有常無此理,諸法斷亦無此理,以是故佛不答。譬如人問構牛角得幾汁之乳?是為非問。不可答也。”

小乘經的三法印(印證小乘經典)即一、諸行無常印。二、諸法無我印三、涅槃寂靜印。大乘經,但有一法印,謂諸法實相。大乘經典中經常說到“如來藏”、妙明真心、常駐真心”這些名相是不是有我那?常常提到去偽存真,這個去掉的假我真是不是真我?如果有真我那麼這個真我是不是和無我矛盾?這個矛盾是不是大乘和小乘見地上的矛盾呢?

其實這個本身並不矛盾。因為大乘和小乘的區別是發心,而菩薩正是因為建立了無我觀行菩薩道的。正如《金剛經》雲:“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上面談到“如來藏、妙明真心、常駐真心”這些名相是佛陀方便眾生說。《百法明門論》裡面講到如來藏等屬於無為法中的真如無為。(無為法即離因緣造作之法)所以不能把這些名相理解為有我。

講了這麼多,不知道我說的是不是說明白了,也許我的悟入還沒入佛智。但還是寫了出來。敬請各位指正

觀身不淨,觀受為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大智度論卷第十九釋初品中三十七品

問曰:何等是四念處?

答曰:身念處,受、心、法念處,是為四念處。觀四法四種: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四法雖各有四種,身應多觀不淨,受多觀苦,心多觀無常,法多觀無我。何以故?凡夫人未入道時,是四法中,邪行起四顛倒:諸不淨法中淨顛倒,苦中樂顛倒,無常中常顛倒,無我中我顛倒。破是四顛倒故,說是四念處:破淨倒故說身念處,破樂倒故說受念處,破常倒故說心念處,破我倒故說法念處。以是故說四,不少不多。

這裡關鍵是:“觀法無我”。法:指宇宙間一切自然現象。現象的存在是眾生起心動念,念念相續而生成,是虛幻的假象(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就連“我”都是一種執著,本不存在的。因此,佛叫我們不要執著“法”。“觀法無我”是要我們捨棄“我執”,斷除煩惱、無名,做到清淨汙染,迴歸自性。“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問題答案
觀法無我的意思是什麼?
無法復加的意思是什麼?
學窮無人的意思是什麼?
寂然無聲的意思是什麼?
於事無補的意思是什麼?
一望無邊的意思是什麼?
暴怒無常的意思是什麼?
無窮無盡的意思是什麼?
默默無為的意思是什麼?
童言無忌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