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可乎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17

臣弒其君可乎的意思

臣弒其君可乎

臣子殺害他的國君,可以嗎?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①,武王伐紂②,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弒仁者,謂之賊;弒義者,謂之殘③。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④,未聞弒君也。”(《孟子?梁惠王》)

[注]①湯放桀:桀,夏朝最後一個君主,暴虐無道。傳說商湯滅夏後,把桀流放到南巢(椐傳在今安徽省巢縣一帶)。②武王伐紂:紂,商朝最後一個君主,昏亂殘暴,周武王起兵討伐,滅掉商朝,紂自焚而死。③敗壞仁的人叫賊,敗壞義的人叫殘。④我只聽說殺了獨夫紂罷了。

齊宣王問:“商湯放逐夏桀,周武王討伐紂王,有這些事嗎?” 放,放逐

孟子回答說:“在傳記中有這些事.” 傳,傳記

齊宣王說:“臣子殺害他的國君,可以嗎?” 弒,殺

孟子說:“傷害仁的叫賊,敗壞義的叫殘.殘害仁和義的人叫做獨夫.我聽說周武王誅滅了獨夫紂(商湯誅滅了獨夫桀),沒有聽說他們以臣殺君.” 賊,傷害,敗壞.一夫,獨夫.

中心:孟子認為即使是國君,如果背離了人民的意志,他也就不配做國君,而成為獨夫,是可以受到懲罰的.

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其”的意思

“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裡的“其”,代詞,相當於“他”或“它”。

完整的句子為: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翻譯:事情沒有親眼見到親耳聽到,就妄加推斷它是否存在,可以嗎?

怎麼解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戰國·孟軻《孟子·萬章下》,

頌:同“誦”,吟詠。其人:他們(指作者)的人品。是以:因此。世:時代。這幾句大意是:吟詠他們作的詩,讀他們著的書,不知道他們的為人行嗎?因此要研究他們所處的時代啊!

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必須瞭解作者的為人;而要了解作者的為人,又必須研究他所處的時代。因此我們鑑賞和分析文學作品時,總要先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這種方法,就叫“知人論世”,現在“知人論世”已成為人們習用的成語。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什麼意思

註解:

事不目見耳聞:“目”“耳”:名作狀,用眼睛,用耳朵;親眼,親耳

譯文:

凡事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卻根據主觀猜測去推斷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是什麼意思

山上有樹木,而樹有枝(知)啊,

(可是)我的心這麼喜歡他,他卻不知道.

“審吾疆埸,而反其侵地,重為皮幣以聘問,而勿受其貲,則四鄰之國親我矣。” 譯文什麼意思。

管仲教桓公親鄰國

桓公曰:“吾欲從事於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鄰國未吾親也開欲從事牙刷天下諸侯,則親鄰國。”桓公曰:“若何?”管子對曰:“審吾疆埸,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無受其資;而重為之皮幣,以驟聘眺於諸侯,以安四鄰,則四鄰之國親我矣。為遊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使周遊於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皮幣玩好,使民鬻之四方,以監其上下之所好,擇其淫亂者而先徵之。”

〔譯文〕 齊桓公說:“我打算在諸侯國之間建立霸業,時機成熟了嗎?”管仲回答說:“不行。鄰國還沒有親近我們。你想建立諸侯國之間的霸業,就要首先和鄰國親近。”桓公說:“如何親近呢?”管仲回答說:“審定我國的疆界,歸還從鄰國奪來的土地,承認鄰國疆界的合法性,不佔鄰國的便宜;還要多多贈給鄰國禮物,派出使者經常到周邊鄰國作親善訪問,以此使它們感到安定,這樣周邊鄰國就會親近我們了。請選派擅長外交的遊說之士八十人,帶著車馬、衣裘和足夠的錢財,讓他們周遊四方,用來籠絡和召納天下的賢能之士。皮毛、幣帛和玩賞之物,讓百姓販賣到各地去,以此來觀察各國朝野上下的不同愛好和追求,然後選擇其中奢侈腐化的國家首先征伐它。”

相關問題答案
其可乎什麼意思?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是什麼意思 ?
其心可嘉什麼意思?
蘇妝許可證什麼意思?
長相認可是什麼意思?
父利其然也什麼意思?
炙手可熱什麼意思?
無可無不可是什麼意思?
不勉為其難是什麼意思?
女生說我可愛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