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哪裡有菩提樹?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到底有沒有菩提樹啊?哪裡有?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唐朝初年,禪宗六祖慧能寫了這麼一首關於菩提樹的詩,流傳甚廣,所以後世許多人都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菩提樹,其實是人們誤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思維樹,是一種桑科榕屬常綠大喬木。慧能所寫的“菩提本無樹”這一詩句,大概是從佛家理論“四大皆空”裡作了引伸而來的吧!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在英語裡,“菩提樹”一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類學中,菩提樹的拉丁學名為Ficus religosa,有神聖宗教之意。 菩提樹似乎天生來就與佛教淵源頗深,據傳說,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青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迴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過多年的修煉,終於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所以,後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歲月如水,兩千多年過去了,佛祖當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樹經受了無數風風雨雨,有著神話般的經歷,在佛教界被公認為“大徹大悟”的象徵。我國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覽館內至今陳列著四片菩提樹葉,據說就是從這棵樹上採摘下來的,所以歷來被人們視為珍寶,倍加珍惜。1954年印度前總理尼赫魯來華訪問,帶來一株從這棵樹上取下的枝條培育成的小樹苗,贈送給我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以示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周總理將這棵代表友誼的菩提樹苗轉交給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養護,植物園的領導和職工都十分重視,精心養護,使之生長茁狀,枝葉茂盛。每當國內外高僧前來時,植物園的這棵菩提樹就會被請出來,接受高僧們的頂禮朝拜。“文革” 動亂期間,植物園被冠以“封資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銷,人員流散,這棵菩提樹也被迫離開植物園,流離失所。值得慶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來,並用心管理,使之大難不死。十年浩劫之後,植物園的領導和職工四處尋找這棵菩提樹,先後訪問了幾十個園林單位,幾經周折,才最終把它找回來。目前,經過植物園職工的精心養護,這棵菩提樹長勢良好,枝繁葉茂,欣欣向榮,似乎象徵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永放光芒,中印兩國人民友誼永存。 據考證與考察,我國原來並沒有菩提樹,它最初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被引進的。據史籍記載,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藥三藏大師從西竺國(印度)帶回菩提樹,並親手種植於廣州王園寺(後來該寺改名為光孝寺)。從那以後,我國才開始有了菩提樹,並在南方各省區寺廟中廣為傳播。今天,廣州海幛寺仍然還有3株300多年樹齡的古菩提樹呢! 西雙版納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對菩提樹十分敬重、虔誠,幾乎每個村寨和寺廟的附近都栽種了許多菩提樹。如果誰家人口不安寧,豬瘟雞死,五穀欠收,也要在村寨和寺廟附近栽種一些菩提樹,乞求佛祖的保佑。每到佛節,信男信女們就在大菩提樹幹上拴線,獻貢品,頂禮膜拜。傣家人什麼樹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樹卻是千萬千萬不能砍伐的,即使是菩提樹的枯枝落葉也不能當柴燒,砍伐菩提樹就是對佛的不敬,就是罪過。解放以前,傣族封建領主制定的法律裡就有這麼一條:“砍伐菩提樹,子女罰作寺奴”。在傣家人的文學藝術裡,菩提樹則是神聖、吉祥和高尚的象徵。在舉行婚禮時,歌......

菩提樹哪裡有種植?

(1)分佈地區: 菩提樹原產印度,被視為佛教聖樹。相傳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藥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於廣州光孝寺壇前。 從此我國廣東、雲南均有菩提樹生長。 (2)【生境分佈】生於山坡、山溝等陰溼處。分佈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3)菩提樹為桑科榕屬植物,又名"覺樹"、"思維樹"、"印度波樹",是一種常綠高大喬木,廣泛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4)國內分佈:產廣東(沿海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北至景東,海拔400-630米,)多為栽培。 國外分佈: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不丹、錫金、尼泊爾、馬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佈,多屬栽培,但喜馬 雅山區,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菩提樹生長在哪裡

原產印度,因此通稱印度菩提樹,別名覺悟樹、智慧樹。相傳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藥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於廣州光孝寺壇前。從此我國廣東、雲南均有菩提樹生長。 是印度國樹。

菩提樹為桑科榕屬植物,樹幹筆直,樹皮為灰色。樹冠為波狀圓形,具有懸垂氣根。國內分佈於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島。菩提樹可用於寺院、街道、公園作行道樹。菩提樹也是臺灣花蓮的縣樹。菩提樹有許多別名:沙羅雙樹、阿里多羅、印度菩提樹、黃桷樹、思維樹、畢鉢羅樹、覺樹,與佛教淵源頗深。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畢鉢羅樹”(Pippala),因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才得名為菩提樹(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為“覺悟”。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菩提樹在傷口處會分泌出乳汁,可提取硬性橡膠。花可以作為藥材入藥。

廣州有什麼著名的佛教地點?

1廣州光孝寺

廣州民諺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廣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

光孝寺坐落於光孝路,是廣州市四大叢林 (光孝、六榕、海幢、華林寺)之一,1961年3月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最初是南越王趙佗(22O一265)之孫趙建德的住宅。三國時吳國都尉虞翻因忠諫吳王被貶廣州,住在此地,並在此擴建住宅講學,虞翻死後,家人把住宅改為廟宇,命名“制止寺”。東晉時期,西域名僧曇摩耶舍來廣州弘法時,在此建了大雄寶殿。唐宋時期,該寺改為“報恩廣教寺”。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光孝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從曇摩耶舍在此建寺講學以後,先後有許多名僧也來此傳教。例如南北朝樑朝時代,印度名僧智藥禪師途經西藏來廣州講學,並帶來一株菩提樹,栽在該寺的祭壇上。唐儀鳳元年(676),高僧慧能曾在該寺的菩提樹下受戒,開闢佛教南宗,稱“禪宗六祖”,為該奪增添了不朽的光彩。公元749年,唐代高僧鑑真第五次東渡日本時,被颶風吹至海南島,然後來廣州,也在此住過一個春天。

寺院氣勢十分雄偉,殿宇結構威嚴壯麗,特點鮮明。大雄寶殿作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築,構築在高高的臺基上,鍾、鼓二樓分建在殿之左右。殿內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為釋迦牟尼佛,左右分別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三尊佛像合稱為"華嚴三聖"。寶殿臺基左右兩側還有一對石法幢。

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瘞發塔。大殿為東晉隆安五年曇摩耶舍始建,歷代均有重修。現面寬七間35.36米,進深五間24.8米,高13.6米,重檐歇山頂,為嶺南最雄偉巍峨的大殿。伽藍殿為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面寬、進深均三間。六祖殿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面寬五間,進深四間,兩殿多處仿大殿做法。屋檐斗拱層層向外延伸,使屋背跨度增大,體現了中國唐代以來的建築風格。中國南部的許多寺院都仿照該寺的樣式。

瘞(音亦)發塔高7.8米,呈八角形,七層,每層有八個神龕。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六祖慧能在菩提樹下剃髮為僧後,當時的住持法師印宗把慧能的頭髮埋在這裡。後建塔以資紀念。寺內至今仍存有中國最古老、最大而且最完整的鐵塔。光孝寺最著名的傳奇是,六祖慧能正是在這裡以“風幡論辯”,展露崢嶸,引起世人矚目。

東西鐵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兩座鐵塔。其中西鐵塔建於五代南漢大寶六年(963),比東鐵塔早建4年。該塔是南漢皇帝劉鋹的太監龔澄樞與他的女弟子鄧氏三十三娘聯名鑄造,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抗戰期間因房屋倒塌,壓垮了四層,現僅存三層。東塔鑄於五代南漢開寶八年(967),以南漢主劉鋹的名字鑄造,四方形,共七層,塔高7.69米,塔基為石刻須彌座。塔身上鑄有900餘個佛龕,每龕都有小佛像,工藝精緻。初成時全身貼金,有“塗金千佛塔”之稱。

大悲幢建於唐寶曆二年(826),寶蓋狀如蘑菇,以青石造成,高2.19米,幢身八面刻有“大悲咒”,為寺內現存石刻中最早且有年代可考者,但字跡多已風化。

該寺1990年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2001年,正門前增建了8000多平方米的綠化廣場和停車場。2000年,在規劃興建的僧舍方丈室範圍內發掘出跨越五代至宋代的多座古建築基址。

2泰州光孝寺

位於泰州五一路88號。始建於東晉義熙(405-418)年間,為江蘇省重點寺廟之一。素以歷史久遠、殿宇輝煌、佛塑精工、名僧輩出而蜚聲海內外。寺院佔地40餘畝,主要建築有山門殿、天王殿、最吉祥殿(即大雄寶殿)、藏經樓、碧雲丈室、傳汝樓、小休......

有沒有菩提樹?

有的

菩提樹 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它在《梵書》中稱為“覺樹”,被虔誠的佛教徒視為聖樹,萬分敬仰。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佛)的。

菩提樹屬桑科常綠喬木。一般樹高15米,直徑2米。樹皮黃白色,樹幹凹凸不平。樹枝有氣生根,下垂如須,側枝多數向四周擴展,樹冠圓形或倒卵形,枝葉扶疏,濃蔭覆地。葉互生,三角狀卵形;深綠色,有光澤,不沾灰塵,被看作聖樹的象徵。葉形美觀,常用作詩畫題材。花生於葉腋,不見真面目,稱隱頭花序。隱花果,扁平圓形,冬季成熟,紫黑色。

菩提樹原產印度,因此通稱印度菩提樹,別名思維樹。相傳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藥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於廣州光孝寺壇前。從此我國廣東、雲南均有菩提樹生長。

菩提樹樹幹富有乳漿,可提取硬性橡膠;花可入藥,有發汗解熱之功。它適於寺院、街道、公園作行道樹。

中國有菩提樹嗎?

【物種名稱】菩提樹  【中文別名】阿里多羅,印度菩提樹,思維樹,畢鉢羅樹,覺樹   【拉丁學名】Ficus religiosa Linn.   【英文名稱】Bo tree ;Pipal tree;Bo-tree fig   【科屬分類】桑科、榕屬 菩提樹原產印度,因此通稱印度菩提樹,別名覺悟樹、智慧樹。相傳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藥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於廣州光孝寺壇前。從此我國廣東、雲南均有菩提樹生長。

菩提樹在中國廣東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北至景東,海拔400-630米多為栽培。

菩提樹生長在什麼地方

菩提樹原產印度,因此通稱印度菩提樹,別名覺悟樹、智慧樹。相傳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藥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於廣州光孝寺壇前。從此我國廣東、雲南均有菩提樹生長。 是印度國樹。   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它在《梵書》中稱為“覺樹”,被虔誠的佛教徒視為聖樹,萬分敬仰。

請問菩提樹有幾種?

菩提樹(學名:Ficus religiosa),是一種桑科榕屬(又稱無花果屬)植物。原產於印度、中國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島。菩提樹的別名有:神聖之樹、思維樹、畢鉢羅樹、印度菩提樹、佛樹、覺樹、道樹、道場樹。

菩提樹為桑科榕屬植物,樹幹筆直,樹皮為灰色。樹冠為波狀圓形,具有懸垂氣根。國內分佈於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島。菩提樹可用於寺院、街道、公園作行道樹。菩提樹也是臺灣花蓮的縣樹。還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的市樹。

菩提樹有許多別名:沙羅雙樹、阿摩洛珈、阿里多羅、印度菩提樹、黃桷樹、思維樹、畢鉢羅樹、覺樹,與佛教淵源頗深。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阿摩洛珈”(Pippala),因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才得名為菩提樹(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為“覺悟”。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菩提樹在傷口處會分泌出乳汁,可提取硬性橡膠。花可以作為藥材入藥。其果實酸脆而微澀,回味甘甜,喜光喜溫,最為奇特的是果實8—9月份成熟,卻能在樹上掛果保鮮到次年2—3月份,有祛疾除病,養生保健,益壽延年之神奇功效。

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被佛教帶到各地種植,但由於各地不同的地理氣候和生長環境,在其他地區種植的菩提樹經過千百年的生長變異,與原產印度的野生阿摩洛迦樹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斯里蘭卡沙羅雙樹、緬甸阿里多羅,中國黃桷樹,有的能開花不結果,有的不開花能結果,大多數都不能開花結果,這些樹都是印度原始阿摩洛迦樹的變種,只有印度恆河流域熱帶原始叢林中的阿摩洛迦野生樹種能開花結果。

菩提樹原產印度,因此通稱印度菩提樹,別名覺悟樹、智慧樹。相傳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藥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於廣州光孝寺壇前。從此我國廣東、雲南均有菩提樹生長。是印度國樹。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它在《梵書》中稱為“覺樹”,被虔誠的佛教徒視為聖樹,萬分敬仰。

國外分佈於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中國大陸主要分佈於廣東(沿海沿海島嶼)、廣西、雲南等地,多屬栽培,但喜馬雅山區,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菩提樹與我國四川盆地的黃桷樹屬於同一樹種,在佛教裡,黃桷樹也被稱為菩提樹,而像印度那樣的常綠的菩提樹,我國是沒有的。據考證,菩提樹最初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被引進的。據史籍記載,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藥三藏大師從西竺國(印度)帶回菩提樹,並親手種植於廣州王園寺(後來該寺改名為光孝寺)。從那以後,我國才開始有了菩提樹,並在南方各省區寺廟中廣為傳播。今天,廣州海幢寺仍然還有3株300多年樹齡的古菩提樹。

什麼是菩提樹啊?幹嗎用的?

菩提樹,在古代的印度,叫畢婆羅樹,是印度一種極普通的樹,普通得猶如我們的楊、柳、桐、槐。當年,年輕的悉達多王子在結束了六年的苦行之後,就坐在一棵普通的畢婆羅樹下悟道成佛,終於成為一代偉大的教主,成為釋迦族的聖人,被後世尊為釋迦牟尼。人們為了感念佛祖證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時給予他遮護的畢婆羅樹,稱為菩提樹,也就是覺悟之樹。 其實,山川草木,皆有佛性,真理就隱含在普通的自然事物中。“菩提”不“菩提”,不在於樹,更不在於什麼樹,而在於你自己有沒有一顆菩提之心。若菩提心在,豈不樹樹皆菩提之樹!反之,若只迷信於外在的物相,縱然是坐於菩提樹下,也是無用的。

菩提樹哪裡有種植?

(1)分佈地區: 菩提樹原產印度,被視為佛教聖樹。相傳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藥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於廣州光孝寺壇前。 從此我國廣東、雲南均有菩提樹生長。 (2)【生境分佈】生於山坡、山溝等陰溼處。分佈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3)菩提樹為桑科榕屬植物,又名"覺樹"、"思維樹"、"印度波樹",是一種常綠高大喬木,廣泛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4)國內分佈:產廣東(沿海沿海島嶼)、廣西、雲南(北至景東,海拔400-630米,)多為栽培。 國外分佈: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不丹、錫金、尼泊爾、馬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佈,多屬栽培,但喜馬 雅山區,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相關問題答案
廣州哪裡有菩提樹?
中國哪裡有菩提樹?
廣州哪裡有理膚泉專櫃?
廣州哪裡有公立醫院?
廣州哪裡有夜間洗車?
廣州哪裡有安利專賣店?
廣州哪裡有名錶回收?
廣州哪裡有櫻花?
廣州哪裡有看海的地方?
廣州哪裡有海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