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踩踏事故?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防止踩踏事件

樓主,以下是防踩踏事故。

(1)舉止文明,人多的時候不擁擠、不起鬨、不製造緊張或恐慌氣氛。

(2)儘量避免到擁擠的人群中,不得已時,儘量走在人流的邊緣。

(3)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來時,應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亂,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順著人流走,切不可逆著人流前進,否則,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擁擠的人流時,一定要先站穩,身體不要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彎腰撿鞋子或繫鞋帶。有可能的話,可先儘快抓住堅固可靠的東西慢慢走動或停住,待人群過去後再迅速離開現場。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擁倒後,要設法靠近牆角,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後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動,遇到臺階或樓梯時,儘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擁擠的人群中,要時刻保持警惕,當發現有人情緒不對,或

人群開始騷動時,就要做好準備保護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騷動時,腳下要注意些,千萬不能被絆倒,避免自己成為擁擠踩踏事件的誘發因素。

(10)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馬上要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後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為此,專家特別提醒:當發現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後,旁邊的人一定要大聲呼喊,儘快讓後面的人群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事,否則,後面的人群繼續向前擁擠,就非常容易發生擁擠踩踏事故。如果此時你正帶著孩子,要儘快把孩子抱起來,因為兒童身體矮小,力氣小,面對擁擠混亂的人群,極易出現危險。面對混亂的場面,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順利逃生的重要因素,爭取做到遇事不慌,否則大家都爭先恐後往外逃的話,可能會加劇危險,甚至出現誰都逃不出來的慘劇。

如何預防校園踩踏事故

怎樣才能有效預防出現此類擁擠踩踏事件呢?

1.課間休息或放學後不要急於搶行下樓,牢記安全第一。

2.舉止文明,人多的時候不擁擠、不起鬨、不製造緊張或恐慌氣氛。

3.發現不文明的行為要敢於勸阻和制止。

4.儘量避免到擁擠的人群中,不得已時,儘量走在人流的邊緣。

5.應順著人流走,切不可逆著人流前進,否則,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6.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來時,應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亂,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7.陷入擁擠的人流時,一定要先站穩,身體不要傾斜失去重心。要設法抓住樓梯扶手,防止摔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提鞋或蹲下繫鞋帶。

8.在人群擁擠中前進時,要用一隻手緊握另一手腕,手肘撐開,平放於胸前,微微向前彎腰,形成一定空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9.一旦被人擠倒在地,設法使身體蜷縮成球狀,雙手緊扣置於頸後,保護好頭、頸、胸、腹部,還要設法靠近牆角。

如何避免和應對踩踏事故的安全知識

1.不在樓梯或狹窄通道嬉戲打鬧;人多的時候不擁擠、不起鬨、不製造緊張或恐慌氣氛。

2.儘量避免到擁擠的人群中,不得已時,儘量走在人流的邊緣。

3.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自己的方向走來時,應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亂,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順著人流走,切不可逆著人流前進;否則,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擁擠的人流,一定要先站穩,身體不要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彎腰撿鞋子或繫鞋帶。儘快抓住堅固可靠的東西慢慢走動或停住,待人群過去後再迅速離開現場。

6.若不幸被人群擠倒後,要設法靠近牆角,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後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如圖一)。

7.在人群中走動,遇到臺階或樓梯時,儘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擁擠的人群中,要時刻保持警惕,當發現有人情緒不對,或人群開始騷動時,要做好準備保護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騷動時,注意腳下,千萬不能被絆倒,避免自己成為擁擠踩踏事件的誘發因素。

10.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馬上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後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及時分流擁擠人流,組織有序疏散。

如何防止及處理踩踏事件

步驟

縱觀近些年來踩踏事故的發生都有這麼幾個共同點:人群密度大、人群氣氛高漲、人群定向流動、弱者被踩。所以要避免踩踏事故的發生,就要避免這些條件的發生。

避免到擁擠的人群中去,不得已的時候儘量走在人群的邊緣,不向人群多的地方擁擠,不做人群密度的貢獻者。

當人群因為某處景觀或活動定向移動時,心中要立即警覺起來,意識到很有可能發生踩踏事件。如果發覺有擁擠的人群向自己擁來時,應閃避到一旁,如果自己已經在人群中時,腳下要注意,千萬不能被絆倒,如果被人群擠得找不到方向時要保持鎮靜,不要慌亂,努力保持身體直立。

如果自己體格、力氣比較小,在擁擠的人群中儘量找到可以扶的東西,像欄杆、牆壁之類的;千萬不要俯下身撿東西,即使鞋子被踩掉了也不要拾。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要馬上停下腳步,避免踩踏。

關於怎樣防止踩踏事故作文

學校是我們每天生活、學習的地方,每天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學校裡度過的,校園的安全隱患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命安全,所以校園安全至關重要。

每年三月份是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月。近年來,各種校園意外事故頻繁發生。

2010年29日中午12時許,正是學校課間操時間。孩子們從樓上衝下準備到校園做課間操,在二樓至一樓左側樓梯口處,一名走在前面的女生因鞋子被人踩脫,蹲下身子提鞋時,後面的孩子蜂擁而來,造成踩踏事件發生,當時正在這裡值班的老師準備奮力拉起倒地的孩子,後面的孩子不知前面發生的事情,還在繼續擁擠,因此造成比較多的人員在這次事件中受傷。共有123名學生被送往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救治。阿克蘇市第五小學發生這起踩踏事故,造成41名學生受傷,其中:輕傷34人,重傷6人,病危1人。

同學們,這些可怕的踩踏事件已經給了我們一個警醒,那麼在學校裡,怎樣防止踩踏事件的發生?當我們面對踩踏事故時,應該怎麼做才能保證自身安全?

1、在樓梯通道內,上下樓梯都應該舉止保持文明,人多的時候不擁擠、不起鬨、不打鬧、不故意怪叫製造緊張或恐慌氣氛。

2、下樓的學生應該儘量避免到擁擠的人群中,不得已時,儘量走在人流的邊緣。

3、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來時,應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亂,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順著人流走,切不可逆著人流前進,否則,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當自己或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馬上大聲呼救,告知後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擁倒後,要設法靠近牆角,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後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

7、假如陷入擁擠的人流時,一定要先站穩,身體不要傾斜失去重心,要用一隻手緊握另一手腕,雙肘撐開,平放於胸前,要微微向前彎腰,形成一定的空間,保證呼吸順暢,以免擁擠時造成窒息暈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彎腰撿鞋子或繫鞋帶,有可能的話,可先儘快抓住堅固可靠的東西慢慢走動或停住,待人群過去後再迅速離開現場。

同學們,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努力增強自我防範能力,作到警鐘長鳴,關愛生命健康成長。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有安全意識。同學們,讓我們時刻記住“珍愛生命,安全第一”吧!

如何預防擁擠和踩踏事件的發生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解答。建議多人流的場所做好控制分流安排工作,減少人次量。加強對人群的素質教育,發生了踩踏那麼迅速做出反應,人群自動合理梳理道路。

學校應該如何預防踩踏事件?

1.加強內部安全管理(1)制定預案:要制定《校園擁擠踩踏事故應急預案》,預案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並根據學校的發展不斷完善。(2)明確責任:學校要健全預防擁擠踩踏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層層分解,落實到人。(3)落實措施加強值班,建立教師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的值班制度。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要有值班老師組織疏導。倡導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樓,強調安全第一,不強調整齊快速。強化學校對晚自習的管理。學生晚間自習,必須有教師值班、幹部帶班;當停電或照明設施損壞時,要及時開啟應急照明設備,同時帶班幹部和值班教師要立即到現場疏導。合理安排班級教室。學校要儘可能將班額大、年齡小的學生班級安排在底樓或較低樓層教室。2.開展安全教育(1)安全意識的教育:學校要通過慘痛的擁擠踩踏事故的案例,採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對學生開展預防擁擠踩踏事故的專題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嚴重後果,掌握防範措施。(2)安全行為的培養:培養學生上下樓梯輕聲慢步並靠右行走的習慣,禁止追逐打鬧。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時,應當及時告誡、制止,與學生的監護人溝通。同時,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應對擁擠踩踏事故的訓練,提高學生防範能力。(3)如何應對擁擠踩踏事故:心理鎮靜是個人逃生的前提,服從大局是集體逃生的關鍵。當出現擁擠踩踏時,應保持情緒穩定,切忌驚慌失措。要聽從現場老師的指揮,服從大局。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時,要馬上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若被推倒,要設法靠近牆壁,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後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同時儘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暢。3.加強檢查,完善設施設備(1)定期檢查:學校要對樓梯通道、照明設施等,定期檢查,及時修理更換,消除安全隱患,對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校舍、設施設備,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解決。(2)確保通暢:學校應在樓道里安裝應急燈,及時清理樓道、樓梯間等通道的堆積物,確保樓道、樓梯通暢。(3)標誌明顯:學校要在樓梯臺階上畫中間標識線及行進方向指示標誌,在樓梯迎面牆壁上懸掛提醒學生上下樓梯注意安全的標誌牌,樓道和樓梯的牆壁要有標明逃生方向的燈箱。學校有效預防踩踏事件的措施:1、學校領導一定要重視樓道擁擠踩踏等突發事件,在樓道張貼警示行走標語,將安全工作的各項職責層層進行分解,落實到人,每一個班主任、任課教師都要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責任,想方設法減小安全事故發生。(建議分管安全的副校長負責)2、全體教職工(特別是班主任)要做好如何應對火災、暴力、高樓遇險、擁擠踩踏等突發事件的心理教育與技能培養,做到突發事件不驚慌,要沉著,不起鬨。(建議各班主任負責)3、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在出操、集合、上下課等上下樓梯的活動中,不強調快速、整齊,適當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上樓,安排教職工(下一節上課教師上課前,在樓梯口守候學生上樓梯並做好疏散工作;上一節上課教師在下課後組織本班學生下樓梯)負責維持秩序,管理學生。學生晚間下自習,上自習教師必須值班,上午、下午最後一節上課教師要特別注意疏散學生下樓道。(建議各跟班教師負責)4、樓梯間必須安裝應急照明設施,要定期檢查樓道、樓梯的各項設施和照明設備,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出現停電或樓梯間照明設施損壞時,要及時開啟應急照明設備,及時清理樓道、樓梯間堆積物,確保樓道、樓梯通暢。要加固已損壞的樓梯扶手,更換不符合購置安裝規範的樓梯間照明設施,並落實專人定期檢修,發生損壞及時修復或更換。校舍樓梯、通道的設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國家有關規範。(建議......

如何預防及應對踩踏事件

預防踩踏事故

擁擠是一種在很短的時間內,因為某種突發的原因,在人員集中的場所內引起的情緒亢奮、行動過激、人群大量聚集的失控現象。擁擠是突發事件,同學們難免遇到,當我們遇到擁擠情形時應該保持冷靜,沉著應對,謹防因為突發的擁擠致使人身傷害發生。公共場所發生人群擁擠踩踏事件是非常危險的,當身處這樣的環境中時,一定要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在行進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後面不知情的人若繼續向前先進的話,那麼人群中極易出現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連鎖倒地的擁擠踩踏現象。為此,專家分析認為,在人多擁擠的地方發生踩踏事故的原因有多種,一般來講,當人群因恐慌、憤怒、興奮而情緒激動失去理智時,危險往往容易產生。此時,如果你正好置身在這樣的環境中,就非常有可能受到傷害。在一些現實的案例中,許多傷亡者都是在剛剛意識到危險時就被擁擠的人群踩在腳下,因此如何判別危險,怎樣離開危險境地,如何在險境中進行自我保護,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造成校園擁擠踩踏事故的原因:

1、時間多在放學或集會、就餐之時,學生相對集中,且心情急迫。

2、事故發生地點多在教學樓一、二層之間的樓梯拐彎處。上面幾層的學生下到此處相對集中,形成擁擠。

3、學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遇事慌亂,常常出現擁擠並大喊大叫的現象,使場面失控。

4、學生不善於自我保護,在擁擠時或彎腰拾物被擠倒,或被滑倒、絆倒,造成擠壓事故。

5、平時缺乏對事故防範知識的學習和訓練,無應急措施。

6、有個別學生搞惡作劇,遇有混亂情況時趨勢狂呼亂叫,推搡擁擠,以此發洩情緒或惡意取樂,致使慘劇發生。

7、晚上突然停電或樓道燈光昏暗,造成擁擠事故。

8、樓梯較窄,不能滿足人員集中上下樓梯的需要。

二、擁擠踩踏事故發生的特點

學校中的擁擠踩踏事故是導致學生群死群傷的惡性事故,一旦事故發生,往往會造成多名人員的死傷。

1、易發生事故時間:事故多在下晚自習、下課、上操、就餐和集會時,學生集中上下樓梯,且心情急切。

2、易發生事故地點:事故多發生在教學樓一、二層之間的樓梯轉角處。

3、易發生事故的學生群體:事故發生主要集中在小學生和初中生。他們年齡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差,遇事容易慌亂,使場面失控,造成傷亡。

4、易發生事故的設施設備因素:一是通道狹窄,樓梯,特別是樓梯拐角處狹窄,不能滿足學生集中上下的需要;二是建築不符合標準,一棟樓只有一個樓梯,不易疏散;三是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電或樓道燈光昏暗,沒有及時更換損壞的照明設備,也容易造成恐慌和擁擠。

5、易發生事故的管理因素:一是學生在集中上下樓梯時,沒有老師組織和維持秩序;二是學生上晚自習時沒有老師值班,下課時無人疏導;三是個別學生搞惡作劇,在混亂情況下狂呼亂叫,推搡擁擠,致使慘劇發生;四是沒有對學生和教師進行事故防範教育和訓練,無應急措施。

三、防擁擠踩踏常識:

1、上下樓梯要相互禮讓,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2、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樓活動中,不求快,要求穩。

3、不準在樓梯間打鬧、搞惡作劇等。

4、各班主任要經常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教育學生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擁擠,防止踩踏積壓等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5、上下樓梯的教師要對學生上下樓梯故意打鬧等不良現象給予制止,防止擁擠堵塞現象的發生。

6、上課期間,教學大樓的所有大小門都要打開,一旦發生擁擠踩踏或者火災等問題,便於及時有效地疏散。

7、樓梯發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時,教師要及時組織疏導,防止......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預防踩踏事故?
暴恐如何預防突發事件?
如何防止踩踏事故發生?
如何預防火災爆炸事故?
如何預防車輛追尾事故?
廠房如何預防事故發生?
如何做好預防安全事故?
如何預防旅遊突發事件?
我們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如何預防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