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菩薩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佛教中都有哪些佛?

佛部

釋迦牟尼佛、大日如來、盧遮那佛、阿彌陀佛、藥師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開敷華王如來、天鼓雷音如來、寶幢如來、一字金輪佛頂、佛眼佛母尊、多寶如來、定光如來

菩薩部

聖觀音、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不空絹觀音、馬頭觀音、準提觀音、三十三體觀音、葉衣觀音、大白衣觀音、彌勒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藥上菩薩、藥王菩薩、日光菩範、月光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延命菩薩、五大虛空藏菩薩、大隨求菩薩

神明部

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馬頭明王、大元帥明王……等三十四尊

天部

昆沙門天、廣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羅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寶藏天女……等三十四尊

眷屬部

藥師十二神將、般若守護十六善神、普賢十羅剎女、十六羅……等九十八尊

羅漢部

降龍羅漢、伏虎羅漢、長眉羅漢……等18羅漢

舍利子等等還有好多。

佛教中有哪些佛的知名較高

菩提心

大乘菩薩最初必發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稱為發菩提心,略稱發心、發意;最初之發心,則稱初發心、新發意,為菩提之根本。‘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四弘誓願,前一為利他之願心,後三為自利之願心。要言之,此心即是二利之願心,其體廣大,其德無邊。故諸經論廣嘆其德以勸發行者。‘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淨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菩提心者,則為淨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

全稱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沒馱、勃陀、馞陀、步他。意譯覺者、知者、覺。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者,凡夫無一具足,聲聞、緣覺二乘僅具自覺,菩薩具自覺、覺他,由此更顯示佛之尊貴。不應把佛理解成神通廣大的神仙,佛者覺也。即得到了大智慧,將宇宙萬物三屆諸相均看透的人就是佛。佛和漢語中的“聖”、“賢”等詞有相近之處,但當時譯經者因為覺著漢語中的“聖”“賢”等詞尚不足以形容佛的覺悟和修行,所以創造了“佛”這個詞彙。

佛有三身,分別是:法身、報身和化身。分別用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來象徵。 毗盧遮那佛

法身佛,為即是中道之理體也,佛以法為身,故稱法身,法身處於常寂光淨土。其實十方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法身象徵了世間宇宙的一切法皆有此出。毗盧遮那佛意譯為“光明普照”、“遍一切處”、“大日”,故密教稱毗盧遮那佛為“大日如來佛”,為密教教主,即密教五方佛中正中央佛。理法聚而為法身。 盧舍那佛

報身佛,義曰:光明遍照,又作“淨滿”。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萬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對於初地以上菩薩應現之報身,報身處於實報莊嚴土。智法聚而為報身。 釋迦牟尼佛

應身佛,佛教創始人,顯教教主。

應身,又稱化生、應化身,是表示隨緣教化,超度世間芸芸眾生而現代佛身,即釋迦牟尼的生身。

三世佛: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寶生佛:為五方佛中的南方佛,表福德,象徵著大日如來五智中的第三智即平等性智,又譯為“南方福德聚寶生如來”,寶相佛等。寶生佛位於南方歡喜世界,可滿足眾生的一切願望。

阿閦(chu)佛:五方佛中的東方佛,表覺性,意譯為“不動佛”、“無動佛”、“無怒佛”等。閦意為“動”、“嗔怒”,阿意為“無”。無嗔怒是佛門修行的基礎,是佛門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嗔怒會生煩惱,而煩惱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礙。

不空成就佛:五方佛中的北方佛,表示也,象徵著大日如來五智中的第五種智慧即成就作智,可以成就自利、利他的一切事業。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名號有十三個之多,常用的有“無量壽佛”、“無量光佛”。據《無量壽經》雲:凡至心發願求生彌陀淨土者,臨終之時,阿彌陀佛必定親自前來接引往生,故又名“接引佛”。

藥師佛: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亦稱“大醫王佛”、“十二願王”等。

彌勒佛:未來佛,即釋迦牟尼佛的法定接班人,漢地形象為“布袋和尚”,即佛教寺院天王殿上笑口常開的胖和尚。彌勒佛的......

中國佛教裡有那些佛和菩薩?

五方佛: 東方不動(身)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豎三世佛:

過去佛的燃燈上古佛,加上現在世的釋迦佛(原名:悉達多),以及未來世的彌勒佛

橫三世佛:

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薩,左立普賢菩薩;

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兩旁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左邊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兩旁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

大乘佛教中分應化身佛、法身佛、報身佛

法身即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湛然清淨,周遍法界,是體,現觀莊嚴論上

說:及一切相智,說名為法身.華嚴經中的毗盧遮那佛即指法身佛.

梵語毗盧遮那,華言遍一切處。謂煩惱體淨,眾德悉備,身土相稱,遍一切

處。能為色相所作依止,具無邊際真實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

亦名法身。佛,梵語具雲佛陀,華言覺,謂理性之體,本來覺了也。

報身佛是佛為菩薩顯示之身,登地以上的聖菩薩才能見到,是相,梵網經中的盧舍那佛就是報身佛.

應化身佛是佛為凡夫及二乘人(聲聞,緣覺)顯示之身.是用,如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經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

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

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

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

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

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

過去七佛 □婆屍佛、屍棄佛、□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闢支迦佛陀

簡稱闢支、闢支迦佛、辟支佛等,華話為緣覺,或獨覺,因觀飛花落葉或十二因緣而開悟證道,故名緣覺,又因無師友之教導,全靠自己之覺悟而成道,故又名獨覺。

中乘佛教也叫做「辟支佛乘」的佛教,辟支佛比小乘要高一點,比如說中國的老子,他可以說是辟支佛乘的代表者。辟支佛,他在多生累劫以前,遇到因緣,也皈依了佛陀,成為佛的弟子,聞佛講說十二因緣法,那個時候,他修行還沒有證到果位;到了今生,轉世為人,沒有遇到佛陀出世,也沒有看到佛教的經典,他照他過去所修無為之法,修成證到辟支佛果,就叫辟支佛乘。因為他比小乘高一點,所以叫做中乘辟支佛。他和小乘一樣,也是沒有發心來度化眾生,他只是看了飛花落葉,四時凋謝,世事的變化,或者見十二因緣法而證了果,叫做「辟支佛乘」。

佛教中的菩薩有哪幾個

《佛說阿彌陀經》中說,西方世界“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戒,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又說“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所以說佛的數量是無量的,無法說清楚。另外,小乘佛教認為只有一個佛,就是釋迦牟尼。大乘佛教認為,眾人皆可成佛,也就是說多不勝數~~~

佛教四大菩薩分別有什麼意義

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土的信徒從眾多的菩薩中選出三位,組成“三大菩薩”,又稱“三大士”,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後來又加上了地藏菩薩,變成“四大士”。

文殊菩薩代表大智(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普賢菩薩代表大行(道場在四川峨眉山),觀音菩薩代表大悲(道場在浙江普陀山),地藏菩薩代表大願(道場在安徽九華山)。

另《法華經》中稱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為四大菩薩。

菩薩有多少種?分別是管什麼的?

1.菩薩的分類

按照佛教的修行層次,菩薩分為脅待菩薩和供養菩薩。

脅侍菩薩是修行層次最高的菩薩,其修行覺悟僅次於佛陀或等同於佛陀。在沒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邊,協助佛陀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按照佛教的理論,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無數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眾生。而每一佛都有兩位或幾位脅侍菩薩。因此,佛國世界裡的脅侍菩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計算。在石窟壁畫中經常畫的是“八大菩薩”。即釋迦佛的左右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觀音菩薩、勢至菩薩“。藥師佛的左右脅侍: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還有彌勒菩薩和地藏菩薩。這些都是佛經上有名的菩薩,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薩畫在佛的身旁,也稱為脅侍菩薩。

脅侍菩薩畫像和佛陀畫像一樣,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觀音菩薩手持淨瓶和楊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勢至菩薩手持蓮花,天冠中有寶瓶。文殊菩薩手持寶劍,身乘青色雄獅。普賢菩薩手持如意或經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薩手持如意寶珠和錫杖,身披袈裟,頭戴毗盧冠,為僧人像。

供養菩薩,中修行層次低於脅侍菩薩,為佛陀和弘揚佛法作供養的菩薩。佛教裡把供養分為三種:一是利供養,即香花、香火、燈明、飲食、資財的供養。二是敬供養,即禮敬、朝拜、讚美、歌頌的供養。三是行供養,即警奉三寶,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養。又稱為財供養、法供養,觀行供養。供養菩薩實際上為佛陀和宣揚佛法服務的菩薩。常畫在佛座下面或脅侍菩薩、佛弟子的兩邊。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眾多。如奏樂菩薩、歌舞菩薩、獻花菩薩、敬香菩薩、燃燈菩薩、跪拜菩薩、持經菩薩、赴會菩薩、聽法菩薩、思維菩薩,禪定菩薩等都可以說是供養菩薩。供養菩薩不像脅侍菩薩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規定,畫家們可以任意創造,所以供養菩薩的形態比脅侍菩薩多,數量也比脅侍菩薩大。

按佛教的宗派劃分,菩薩又分為顯宗菩薩和密宗菩薩。

顯宗菩薩是依照顯宗教義和儀軌所畫的菩薩像。此類菩薩亦稱正菩薩,與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莊嚴,面容慈悲,姿態優美。如八大脅侍菩薩和各種姿態的供養菩薩。

密宗菩薩是依照顯宗教義和儀軌所畫的菩薩像。此類菩薩與常人相異,多首、多臂、多目。如領先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千手千鉢文殊、不空絹索觀音,如意輪觀音等。在密宗菩薩中,又分為漢傳密宗菩薩和藏傳密宗菩薩。漢傳密宗菩薩的法相同顯宗正菩薩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態優美。而藏傳密宗菩薩與漢傳菩薩形象差異很大,不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薩面目猙獰,陰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顯宗菩薩畫像數量最多,初唐時才有密宗菩薩,數量很少。元代時才有藏傳密宗菩薩,只有第465窟一個洞窟中繪有藏傳密宗菩薩。

在各種菩薩像中,觀音菩薩的種類最多,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遵照佛教顯宗儀規所繪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莊嚴的顯宗觀音。

第二類是遵照佛教密宗儀規所繪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種法哭的密宗觀音。

第三類是不遵守佛教儀規,由畫家根據人們的意願希求,自創風格,任意描繪,任意題名的觀音。如水月觀音、白衣觀音、寶相觀音、施財觀間、烽珠觀音、滴水觀音、送子觀音、魚藍觀音、楊枝觀音等。這類型觀音形象眾多,民間有二十五觀音、三十三觀音之說。

上述三類觀音,在敦煌石窟擘畫中都有畫像,前兩類數量多,後一類數量少。

2.菩薩的名稱

菩薩是梵文音譯“菩提薩(土垂)的簡稱。其“菩提”漢譯是“覺悟”,“薩(土垂)”漢譯是“眾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動物),全譯應是:“覺有情”,“道眾生”,“覺悟的眾生”之意。根據這個詞意,中國恭代翻譯的佛經中,還......

佛教中有記載的佛、菩薩有多少位?

《佛說阿彌陀經》中說,西方世界“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戒,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又說“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所以說佛的數量是無量的,無法說清楚。另外,小乘佛教認為只有一個佛,就是釋迦牟尼。大乘佛教認為,眾人皆可成佛,也就是說多不勝數~~~

以下是找到點資料你看看吧。

西天靈山仙佛表

三世佛:南無過去、現在、未來 注:通常三世佛分橫三世佛與豎三世佛。

豎三世佛:

過去佛的燃燈上古佛,加上現在世的釋迦佛(原名:悉達多),以及未來

世的彌勒佛

橫三世佛:

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薩,左立普賢菩薩;

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兩旁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左邊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兩旁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

(因都有如來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這個名詞.西遊原著裡,提

及了南無過去現在未來佛,本書中稱之為三世佛。)

四大金剛:

五臺山祕魔巖神通廣大潑法金剛

峨眉山淸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

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

崑崙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五方佛:

東方不動(身)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薩:

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

靈吉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 阿難陀多聞第一 優波離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大迦葉頭陀第一 富樓那說法第一 迦旃延論議第一

羅睺羅密行第一 須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羅漢:

託塔羅漢 探手羅漢 過江羅漢 芭蕉羅漢 靜座羅漢

騎象羅漢 看門羅漢 降龍羅漢 舉鉢羅漢 布袋羅漢

長眉羅漢 開心羅漢 喜慶羅漢 挖耳羅漢 笑獅羅漢

伏虎羅漢 沉思羅漢 騎鹿羅漢

十八伽藍

美音 梵音 天鼓 嘆妙 嘆美 摩妙 雷音 師子 妙嘆

梵響 人音 佛奴 頌德 廣目 妙眼 徹聽 徹視 遍視

二十諸天:

日天(又名日宮天子) 大梵天 多聞天 金剛密跡 鬼子母神;

月天 (又名月宮天子) 帝釋天 持國天 大自在天 摩利支天;

(大)辯才天 (大)功德天 增長天 散脂大將 婆竭龍王;

韋馱天(戰神塞犍陀) 堅牢地神 廣目天 菩提樹......

觀音和菩薩有什麼區別

觀音菩薩又名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佛教中的一位具備大威神力和大悲願力的等覺菩薩。觀音菩薩的名號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觀察世間的音聲,而給予救度。這和觀世音菩薩得耳根圓通有關(見楞嚴經—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所謂菩薩,就是菩提薩埵的簡稱。含義是覺有情,即覺悟的有情眾生。這有兩層含義,一者自己覺悟,二者能令他人覺悟。觀音菩薩就是這樣一位覺有情。而菩薩也有很多種,從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到所證與佛齊等的等覺菩薩,共有四十一個階段。觀音菩薩則是一位候補成佛的等覺菩薩。(悲華經中記載有觀音菩薩因地發菩提心的故事)

從更久遠來看,其實觀音菩薩是一位早已實成的古佛(正法明如來)。由於救度眾生的大悲願力,而倒架慈航示現以菩薩的身份,循聲救苦。(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觀音菩薩有32身(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侯羅伽身、人身、非人身、執金剛神身)。說是三十二身,其實是有無量的化身。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觀音菩薩就顯現何種身份為之說法。(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菩薩是有無量無邊個的。但是歸納起來,總是有幾個代表。譬如西方三聖中的觀世音菩薩代表菩薩的大悲,而大勢至菩薩代表菩薩的大智。所以以觀世音和大勢至二位菩薩代表佛的悲智雙運。如果你能夠像觀世音一樣有大悲心,你就是觀世音的化身。如果你能有大勢至菩薩的大智慧,你也就是大勢至菩薩的代表。而在華嚴三聖中,文殊菩薩代表般若的大智慧,而普賢菩薩則是無上行願的象徵。這代表了佛教的知行合一的互想。此外還有彌勒菩薩、地藏菩薩、善財菩薩等比較有名的菩薩。您可以去相應的百度百科裡查詳細的資料。

佛教中共有多少位菩薩?

很多個的~~比較大的菩薩有四大菩薩,二十一度母菩薩,財神菩薩,明王部菩薩,金剛界菩薩,胎藏界菩薩等等。具體的恐怕要寫一本書才能描述完整,如果你確實有興趣應該去讀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佛教小百科·第一輯》的第1-第16本,都是在講佛家的佛和菩薩

菩薩有幾位啊都代表什麼啊

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徵,這就是文殊、觀音、普賢、地藏。中國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錶行踐、地藏表願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薩之中,使至理成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蹟;在智、悲、行、願之中,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觀音菩薩在現實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希冀。文殊菩薩有三名,分別是文殊師利、滿殊尸利與曼殊室利。文殊師利意譯"妙德",指文殊菩薩具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微妙功德;滿殊尸利意譯"妙首",因為他所具功德居諸菩薩之首;曼殊室利意譯"妙吉祥",稱頌其功德最勝吉祥。此外還有文殊師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孺童文殊菩薩等等稱號。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他洞察紛繁世理,善於引導教化,不僅指引著芸芸眾生,而且還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放鉢經》)。傳說他在過去世曾身為七佛之師,連釋迦牟尼佛也曾得到過他的教誨,其智慧的深廣銳利,可知矣。在諸大菩薩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號,他作為輔佐釋迦牟尼弘揚佛法的上首,被敬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不為佛教固有的教化方式所束縛,他的法門以善巧為特色,應機開示宣揚佛法,注重第一義諦,與眾不同。他有過"仗劍迫佛"這樣令人詫異萬端的行為,也常用突如其來的詰難,用以警醒曉喻為表象、枝節所迷惑的有情人神。釋迦牟尼佛涅盤之後、彌勒菩薩下生成佛之前,娑婆世界是一個無佛的時代,天人眾生無依無怙。為此釋尊殷勤付囑地藏菩薩,要他以大神通力方便度化,勿令天人墮諸惡趣。因此地藏菩薩莊嚴自誓:"必盡度六道眾生,始願成佛。"這位"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祕藏"的菩薩,發下並真切踐行了這樣宏大無邊、捨己度人的誓願,教導眾生敬信三寶。他愍念五濁惡世受苦眾生,應眾生所求而消災增福,以成熟他們的善根,這是佛教中最感人的故事之一。地藏菩薩於過去久遠劫,曾先後轉世為大長者之子、婆羅門女(《地藏菩薩本願經》捲上"忉利天宮神通品")、國王、名為光目的女子(同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等,他們的共通之處是發願盡未來際不可計劫,廣度六道罪苦眾生。總而言之,"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立此慈悲憐愍之廣大誓願,故有"大願"之尊稱。據學者研究,地藏菩薩信仰在印度出現較晚,約在5、6世紀之時,並不在印度的四大菩薩(觀音、文殊、彌勒、普賢)之列。在中國,地藏信仰約興起於隋代前後,日漸興盛,乃至最後取代彌勒成為四大菩薩之一。普賢菩薩梵名三曼多跋陀羅,又譯作遍吉菩薩,意思是身相與功德無所不在,精純高深。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行願"包括修行與誓願兩方面,換言之,普賢既有廣大誓願,又能身體力行去實踐,他曾在過去無量劫中修菩薩行、求一切智,具足無量行願示現於一切佛剎,通常又被尊稱為大行普賢菩薩。因此,他是大乘佛教徒在實踐菩薩道的榜樣、典範。普賢、文殊兩位菩薩構成一對法門,普賢主司一切三昧(正定),文殊菩薩主司一切般若(智慧),兩者相輔相成,都是......

相關問題答案
佛教中的菩薩有哪些?
音節中的聲母有哪些?
古詩中的意象有哪些?
心中的雨點有哪些?
文章中的結構有哪些?
在英語中的介詞有哪些?
生活中的小數有哪些?
英語中的名詞有哪些?
西遊記中的神仙有哪些?
教學的任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