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中貝多芬的事例?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名人傳中貝多芬傳主要說了貝多芬的什麼事蹟?

《貝多芬傳》: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

1793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祕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嚥下了最後的一口氣。

名人傳中貝多芬的經典故事和名言

貝多芬名言警句 1、那些立身揚名出類拔萃的,他們憑藉的力量是德行,而這也正是我的力量.---貝多芬(德國) 2、痛苦能夠毀滅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造就需苦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貝多芬(德國) 3、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生活這樣美好,活它一輩子吧!---貝多芬(德國) 4、成名的藝術家反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們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貝多芬(德國) 5、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啊,多麼幸福的時刻啊!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麼幸福啊!---貝多芬(德國) 6、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貝多芬(德國) 7、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德國) 8、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貝多芬(德國) 9、我的箴言始終是:無日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之神瞌睡,也只為要使它醒後更興奮.---貝多芬(德國)

從名人傳中的貝多芬傳中可以看出貝多芬是個怎樣的人是關於他的性格方面的,要具體的例子

從他雙耳失聰任然不放棄自己的事業繼續創作樂曲,譜寫出了命運、田園交響曲等世界名曲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勇於向命運抗爭、不屈不撓的人

急求名人傳中三個人物(每人)的經典事例!!!

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戰勝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米開朗琪羅:一個天才為了征服世界,為了創造不朽的傑作而流出慘痛的鮮血。

托爾斯泰:成名以後,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名人傳》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和稱。

以下則是《名人傳》的相關資料:

內容概述

《貝多芬傳》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與當時歐洲另一位顯赫的征服者拿破崙等高。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他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只是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為自己的搖錢樹。

1787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為師。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後感到十分驚奇,當場對其他人說:請注意,這位少年將震動世界。可惜,在維也納的學習時光很快就中斷了,原因是他母親患重病,並很快地離開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親人的貝多芬悲痛欲絕,過度悲痛使他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遠地毀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曰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祕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 <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p>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

1827年3月26曰,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曰子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

《米開朗基羅傳》:該傳記分上下編,上編“戰鬥”,下編“捨棄”和尾聲“死”。

1475年3月6曰,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

名人傳中貝多芬的外貌描寫

他額頭突起,寬大。頭髮烏黑,厚實濃密,好像梳子都從未能疏通過,毛立著,似“墨杜薩頭上的蛇”。雙眼閃爍這一種神奇的力,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位置震懾;但大多數人會弄錯其微細差異,由於兩隻眼在一張褐色悲壯的臉上放射出一道粗野的光芒,人們一般都以為眼睛是黑色的;其實不是黑色的,而是藍灰色,。這兩支很小而又深陷的眼珠興奮活激憤時會突然變大,在眼眶裡轉動,映出它們夾帶著一種奇妙真理的全不思想。它們常常朝天投去一抹憂愁的目光。鼻頭寬大短寬,一張獅面臉。一張細膩的嘴,但下脣向前超出上脣。牙床十分可怕,彷彿連核桃都能咬碎。右下頜有一個深深的酒窩兒,使臉看上去很不對稱。莫舍勒斯說:“他笑起來很甜,交談時,常帶著一種可愛而鼓舞人的神情。與之相反,他的笑確實是不對勁的,粗野的,難看的,但笑聲並不長。”——那是一個並不習慣歡樂的人的笑。

樓主,

不好意思,

這是我自己打得,

可能有些錯別字,

麻煩你見諒哈

名人傳貝多芬的事蹟,要有時間!!!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 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 樹,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 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後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眾面前表演、賣藝,十一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裡工作。這種嚴酷的童 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 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

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於啟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劇都曾有過貢獻。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 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787年以後,貝多芬擔起了全家生活的經濟重擔。但貝多芬並未被艱難困苦的適遇所屈服,他設法在波恩大學旁聽哲學課,他醉心於誦讀和研究古代神話、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學,他對莎士比亞、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愛。他雖然沒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賦,也沒有莫扎特優越的學習條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學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輩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萊茵河流域進步的反封建運動,對貝多芬的思想成長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平等.博愛"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創作的大合唱《約瑟 夫二世之死》,把約瑟夫二世當做人民的救世主來讚頌,這一方面表現出他對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出貝多芬早年對改良主義的不合實際的幻想。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把聲樂和交響樂溶為一體的最早嘗試。

1792年,貝多芬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來到維也納定居。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鋼琴家出入維也納的貴族門庭,並受到貴族們的熱情接待和保護,他也曾一度產生過對上流社會的幻 想。但是,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畢竟與海頓,莫扎特的時代不同,時代賦予貝多芬更成熟的資產階級自覺性和個人的自信和自尊。因而他一開始就不甘願做貴族門的奴僕,而是要與貴族們有平等的地位。後來貝多芬漸漸發現自己的資產階級理想和當時的封建 社會有著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開始面臨耳聾的威脅,使貝多芬很快增長起一種對現實不滿,對個人命運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後,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對一個音樂家說來,再沒有比這一打擊更沉重的了!惡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出,而長期隱居在維也納鄉村。

從1800年起,貝多芬在創作上很自然地逐漸 脫開海頓和莫扎特的影響,力求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追求新的理想。他於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誌了他在創作上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熟時期。他這一時期的創作力極 為旺盛,表現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作品。貝多芬成熟時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邏輯——“通過鬥爭,得到勝利",在這一時期中逐步得到確立,英雄性、群眾性的交響樂新風格......

相關問題答案
名人傳中貝多芬的事例?
名人傳中貝多芬的形象?
名人傳對貝多芬的描寫?
貝多芬的人物性格?
貝多芬的名言?
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
音樂家貝多芬的資料?
貝多芬的交響曲有哪些?
貝多芬的命運?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