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氣候形成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季風氣候形成原因。

季風是由海陸分佈、大氣環流、大陸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為週期的大範圍對流現象。亞洲地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風區,其季風特徵主要表現為存在兩支主要的季風環流,即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風,並且它們的轉換具有暴發性的突變過程,中間的過渡期實短。一般來說,11月至翌年3月為冬季風時期,6~9月為夏季風時期,4~5月和10月為夏、冬季風轉換的過渡時期。但不同地區的季節差異有所不同,因而季風的劃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風是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變化顯著的風系,和風帶一樣同屬行星尺度的環流系統,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陸地溫度差異所致。季風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陸,在冬季由大陸吹向海洋。

季風活動範圍很廣,它影響著地球上1/4的面積和1/2人口的生活。西太平洋、南亞、東亞、非洲和澳大利亞北部,都是季風活動明顯的地區,尤以印度季風和東亞季風最為顯著。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範圍季風區,而歐洲和北美洲則沒有明顯的季風區,只出現一些季風的趨勢和季風現象。

冬季,大陸氣溫比鄰近的海洋氣溫低,大陸上出現冷高壓,海洋上出現相應的低壓,氣流大範圍從大陸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風。冬季季風在北半球盛行北風或東北風,尤其是亞洲東部沿岸,北向季風從中緯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區,這種季風起源於西伯利亞冷高壓,它在向南爆發的過程中,其東亞及南亞產生很強的北風和東北風。非洲和孟加拉灣地區也有明顯的東北風吹到近赤道地區。東太平洋和南美洲雖有冬季風出現,但不如亞洲地區顯著。

夏季,海洋溫度相對較低,大陸溫度較高,海洋出現高壓或原高壓加強,大陸出現熱低壓;這時北半球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尤以印度洋和南亞地區最顯著。西南季風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東海岸跨過赤道到達南亞和東亞地區,甚至到達我國華中地區和日本;另一部分東南風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東南風的形式影響我國東部沿海。

夏季風一般經歷爆發、活躍、中斷和撤退4個階段。東亞的季風爆發最早,從5月上旬開始,自東南向西北推進,到7月下旬趨於穩定,通常在9月中旬開始回撤,路徑與推進時相反,在偏北氣流的反擊下,自西北向東南節節敗退。

影響我國的夏季風起源於三支氣流:一是印度夏季風,當印度季風北移時,西南季風可深入到我國大陸;二是流過東南亞和南海的跨赤道氣流,這是一種低空的西南氣流;三是來自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的東南季風,有時會轉為南或西南氣流。

季風每年5月上旬開始出現在南海北部,中間經過3次突然北推和4個靜止階段,5月底至6月5—10日到達華南北部,6月底至7月初抵達長江流域,7月上旬中至20日,推進至黃河流域,7月底至8月10日前,北上至終界線—華北一帶。我國冬季風比夏季風強烈,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常有8級以上的北到西北風伴隨寒潮南下;南海以東北風為主,大風次數比北部少。

季風地區享有得天獨厚的氣候,那裡的降水多半來自夏季風盛行時期。我國古代利用季風實施航海活動,取得過輝煌的成就。明代鄭和下西洋,除了第一次夏季啟航秋季返回外,其餘六次都是在冬半年的東北季風期間出發,在西南季風期間歸航。這充分說明了古人對風活動規律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

由於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在大陸和海洋之間大範圍的、風向隨季節有規律改變的風,稱為季風。形成季風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地球表面性質不同,熱力反映有所差異引起的。由海陸分佈、大氣環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為週期的大範圍的冬夏季節盛行風向相反的現象。

[編輯本段]季風-認識

季風,在我國古代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信風,黃雀風,落梅風。在沿海地區......

季風氣候是怎麼形成的

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

東亞季風冬季吹西北風夏季吹東南風,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盛行地區:中國,蒙古,朝鮮半島,日本。

南亞季風冬季吹東北風,夏季吹西南風,成因:冬季的東北風是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夏季的西南風除受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外還有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具體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在7月份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偏轉成為西南風)盛行地區:南亞,和馬來半島。

分析亞洲季風氣候形成的原因

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適宜人類居住與生存。大陸性季風氣候是中國氣候的主要特點。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幹寒的冬季風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寒冷乾燥,南北溫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溼的夏季風從東部和南部海洋吹來,普遍高溫多雨,南北溫差甚小。中國從南至北呈現出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六個溫度帶;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異很大,東南沿海可達1500毫米以上,西北內陸只有200毫米以下。

形成原因

關於季風的成因問題,有人認為是海陸間熱力差異以及這種差異的季節變化造成的;有人則認為是由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所致。我國的一些氣候工作者認為,季風現象是海陸分佈的熱力作用、大氣環流的季節變化和具體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響下的綜合現象。例如印度季風之所以特別顯著和穩定,是由於海陸分佈所引起的季風和行星風帶的季節變化正好是一致的。冬季印度在冷高壓的南面,又處於信風帶的位置上,因此印度東北季風特別穩定;夏季印度在熱低壓的南面,又處於赤道槽北移時西南風經過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風也特別穩定。

由於亞洲是位於地球上最大陸塊一亞歐大陸的東部,與面積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緊密鄰接,以及高空行星環流的季節變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亞洲特有的季風環流系統。冬夏海陸熱力差異,引起海陸大氣活動中心(即高低氣壓活動中心)的季節變化,使季風風向發生有規律的季節轉換。

冬季,亞洲陸地輻射冷卻很快,形成乾冷的西伯利亞高壓(又稱蒙古高壓),在北太平洋麵上為冷溼的阿留申低壓,二者都非常發育,尤其是前者勢力十分強大,幾乎控制全部亞洲大陸。它是大陸反氣旋的中心和乾冷的極地大陸氣團源地,也是冬季大陸季風的源地。由於冬季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連成一片,二者複合,勢力強大,成為亞洲大陸冬半年氣候的主宰。高壓乾冷氣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風,印度洋沿岸為東北風,這就是東亞和南亞的冬季風,具有晴朗嚴寒、乾燥等冬季高壓天氣特徵。冬季風為乾燥陸風,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風,能形成大風雪。侵入長江以南地區的曖海變性極地大陸氣團,能形成冬春陰暖或降雨天氣。青藏高原,冬季阻擋西風氣流,使之分為南北兩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環流形勢。由於高原北面高壓脊的存在,十分有利於冬季風的南下,使冬季風影響加強,造成我國冬季的寒冷氣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壓槽,由於槽前帶來大量的暖溼氣流,對我國南方天氣氣候的影響也很大。又由於高原的阻擋,使高原北側的南疆和河西一帶,冬季乾冷;而南側印緬一帶冷空氣活動少,冬季乾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個冷源,這將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下沉氣流,從而也就加強了冬季季風環流。

夏季,亞洲大陸為熱低壓所控制,低壓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與赤道低壓連為一體。這時夏威夷高壓西伸北進,勢力最強,範圍最大,因此就形成了從北太平洋高壓的西部邊緣吹向亞洲東部的東南季風。這就是東亞的夏季風,它是源於熱帶海洋氣團的暖溼氣流,夏季時對亞洲大陸影響最大。亞洲南部,這時由於行星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跨越赤道後轉為西南風,這就是南亞的夏季風。當西南季風到達孟加拉灣再向北推進時,受阻於青藏高原而分為兩支:一支沿喜馬拉雅山向西,進而維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熱低壓;另一支沿山脈走向,流向我國,擴大了西南季風對我國的影響範圍。夏季時青藏高原對周圍自由大氣來說是熱源,這必然要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季風低壓,從而起了加強夏季風的作用。

回答者:油漆工 - 舉人 四級 3-17 16:39

季風氣候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

我國季風氣候是如何形成的

夏季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吹東南季風,西南內陸地區吹西南季風。動機反之,這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

季風氣候的形成受什麼因素的影響

最主要的形成因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指,海洋和陸地的受熱過程差異的程度。只大塊陸地和大塊海洋之間才會存在明顯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才會形成強大的氣壓差,近而形成冬夏季明顯轉換的季風,進而形成季風氣候。

還受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的影響。這個僅限於南亞的夏季風,在北半球夏季的時候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就會向北移動,此時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就會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變成西南風,正好順勢吹向了亞洲低壓處,近而形成了南亞的夏季風。

注意:世界上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地區只有亞洲的東部,南部和東南部地區。其它地區的季風都是不典型的。因為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而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兩者間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最大。

東亞季風氣候形成的原因

冬季時氣壓帶和風帶南移,夏季 北移.東亞季風的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大陸的氣溫高於海洋,形成低壓,海洋是高壓,風從海洋吹向大陸;冬季則是海洋氣溫高於大陸,大陸形成高壓,風從大陸吹向海洋.南亞季風的成因之一也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但還有一點是:夏季的氣壓帶和風帶北移,東南信風帶也北移,但越過赤道後的地轉偏向力改為向右偏,變成了西南風,加強了南亞季風的勢力.東亞季風的氣候特點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溫帶季風氣候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南亞季風區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將雨集中,分雨,旱2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

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因為地處迴歸線附近,形成亞熱帶氣候,大部分亞熱帶季風氣候在北迴歸線北部,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又由於地處沿海一帶,夏季受海陸氣溫差異影響,吹東南風,冬季受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影響,吹西北風,這二者輪流控制,季節性交替,形成了季風。 冬季處於大陸高壓南伸的前方,高空又有南支急流通過,故氣旋過境頻繁,雲雨較多,降水量約佔全年的10%;夏季隨著海洋季風北進和極鋒的北退,梅雨區也從南向北推進,梅雨期一般延續20—30天,梅雨降水量約佔本區六、七兩月總降水量的70%;九、十月間沿海一帶還有颱風雨;可見亞熱帶季風氣候的降水量比溫帶季風氣候要豐富得多,如長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量可達1000mm以上,迎風山地如牯(gǔ)嶺更可達2529mm。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22°~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主要分佈在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裡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於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較多,但無明顯乾季。同溫帶季風氣候相比,季節變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溫較高,年降水量增多。

溫帶季風氣候形成原因

溫帶季風氣候

1、分佈:北緯35°~55°之間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我國華北和東北(秦嶺—淮河以北)、朝鮮半島的北部、日本群島的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太平洋沿岸。

2、成因: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間,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

冬季這裡受來自高緯內陸(蒙古西伯利亞地區)西北季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乾燥;夏季受來自太平洋暖溼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南季風,高溫多雨。

3、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雨熱同期。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約有三分之二集中於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

相關問題答案
溫帶季風氣候形成原因?
季風氣候形成原因?
熱帶雨林氣候形成原因?
非洲氣候形成原因?
印度季風的形成原因?
歐洲氣候形成的原因?
簡述西南季風形成原因?
龍捲風形成原因視頻?
利率風險形成原因?
湖風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