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個什麼樣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06-13

蘇軾是什麼樣的人?

蘇軾是一個敢於創造的人,也是一個重視發現和培養人才的人。

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錯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範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蘇東坡是什麼樣的人?

蘇軾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林語堂說得最精彩: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蘇東坡的祖父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祖父為蘇序,蘇序出生於開寶六年(公元973)。從小性格比較頑皮,不喜讀書,略知大意而已。長大後容貌英偉,為人慷慨,樂善好施,不求報答。

這裡有份蘇序的簡介,從蘇洵的角度出發的。

先子諱序,字仲先,生於開寶六年,而歿於慶曆七年。娶史氏夫人,生子三人,長曰澹,次曰渙,季則洵也。先子少孤,喜為善而不好讀書。晚乃為詩,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數十年得數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鄉閭子孫畋漁治生之意,皆見於詩。觀其詩雖不工,然有以知其表裡洞達,豁然偉人也。性簡易,無威儀,薄於為己而厚於為人,與人交,無貴賤皆得其歡心。見士大夫曲躬盡敬,人以為諂,及其見田父野老亦然,然後人不以為怪。外貌雖無所不與,然其中心所以輕重人者甚嚴。居鄉閭,出入不乘馬,曰:“有甚老於我而行者,吾乘馬,無以見之。”敝衣惡食處之不恥,務欲以身處眾之所惡,蓋不學《老子》而與之合。居家不治家事,以家事屬諸子。至族人有事就之謀者,常為盡其心,反覆而不厭。凶年嘗鬻其田以濟飢者。既豐,人將償之,曰:“吾自有以鬻之,非爾故也。”卒不肯受。力為藏退之行,以求不聞於世。然行之既久,則鄉人亦多知之,以為古之隱君子莫及也。以渙登朝,授大理評事。史氏夫人,眉之大家,慈仁寬厚。宋氏姑甚嚴,夫人常能得其歡,以和族人。先公十五年而卒,追封蓬萊縣太君。

蘇東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率真的——蘇軾在《與楊元素》裡說:“昔之君子,惟荊是師;今之君子,惟溫是隨。所隨不同,其為隨一也。老弟與溫相知至深,始終無間,然多不隨耳。”(《蘇軾文集》卷55)我們從“非隨時上下”、“然多不隨耳”可以看出,蘇軾始終堅持維護自己的人格。而對外界強加於他的打擊、壓迫,蘇軾都忍不住要在作品中發洩不滿,“如食內有蠅,吐之乃已。”(《曲洧舊聞》)其性格真是率真得可愛。孤傲的——蘇軾也終身保持真率孤傲的性格:“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詠梅》)蘇軾《與李公擇》:“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真須談笑於死生之際。若見僕困窮便相於邑,則與不學道者大不相遠矣。”(《蘇軾文集》卷51)黃庭堅給蘇軾的輓聯說:“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豁達的,超脫的——他對待人生又有超曠達觀的襟懷,認為"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王君寶繪堂記》)。能夠超然"遊於物之外",自可"無所往而不樂"(《超然臺記》)。有理想,有報復的——他早年就"奮厲有當世志"(《東坡先生墓誌銘》),很嚮往"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策別》第八)的盛世,具有儒家輔君治國、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他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積習,要求朝廷"滌盪振刷而卓然有所立";他主張"知命者必盡人事,然後理足而無憾",濟時治國,"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無不為,至於不可奈何而後已"(《墨妙亭記》)。有政治見解的——蘇軾則強調擇吏任人,而反對"以立法更製為事"(《策略》第三);主張"節用以廉取",而不贊同"廣求利之門"(《策別》十八);他還提出"欲速則不達","輕發則多敗",在興革步驟上力主穩健,因此,他連續上書反對變法。

蘇東坡是個怎樣的人

1他才華橫溢、灑脫豪放,

他命運多舛、幽默達觀,

他以他的天才、淵博、超逸、多情,留下了一段段傳奇佳話。

2蘇軾(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諡號文 忠,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追諡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

3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4以烏臺詩案為界,蘇軾的詩詞作品在創作上有繼承也有明顯的差異。在貫穿始終的“歸去”情結背後,我們看到詩人的筆觸由少年般的無端喟嘆,漸漸轉向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曠達——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後期尚道尚佛。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他深切關注百姓疾苦; 後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後,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並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人的生活,並樂在其中。

在林語堂眼裡蘇軾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林語堂先生在序言裡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著,一個瑜伽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他認為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厚敦柔”。這無疑是對蘇東坡的最為精妙的概括。

蘇軾是什麼樣的人

黃庭堅:

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餘則以為不然。彼其老於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

----《跋東坡 <醉翁操> 》

晁無咎:

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徐度:

(柳永)詞雖極工緻,然多雜以鄙語,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後歐、蘇諸公繼出,文格一變,至為歌詞,體制高雅。

----《卻掃篇》

陸游:

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東府詞多不協。晁以道謂:紹聖初,與東坡別於汴上,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

----《老學庵筆記》

“議論常公於身後”----宋人對蘇軾的評價

曾 棗 莊 (四川大學)

宋孝宗《蘇文忠公贈太師制》雲:“經綸不究於生前,議論常公於身後。”這兩句話正好用來概括宋人對蘇軾“生前”、“身後”的評價。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論蘇軾入仕以前,得到的是眾口一詞的好評。第二部分論蘇軾入仕以後,特別是在捲入變法派與反變法派的鬥爭後,是譭譽相參,政治上有毀有譽,烏臺詩案、貶官黃州、遠謫嶺南以及他死後的徽宗朝,皆毀大於譽;但即使在這些時候,連政敵也仍稱許其文才,其師友門生對他的評價更未受政治因素的影響。第三部分論南宋王朝鑑於北宋滅亡的教訓,痛定思痛,認為是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滅亡,故對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蘇軾特別推崇,對其伐文詞都給予很高的評價,對其生平、著述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第四部分論南宋特別是南宋中葉以後,塵埃落定,對蘇軾的評價漸趨冷靜客觀,既對他作充分肯定,也有人指出其不足。

蘇東坡是個怎麼樣的人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

蘇軾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豪,在蘇軾生活的餓那個時期可以稱得上是無人能夠比肩的一代文學大家,這樣一個人無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從其一生的經歷來看也是一個非常豁達的人,從其詩詞的風格來看更是一個非常豪放的人,蘇軾堪稱才華四溢,作為官員也是一個具有錚錚傲骨的人。

相關問題答案
蘇東坡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武是個什麼樣的人?
新加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有什麼特點? ?
梅蘭芳是個什麼樣的人?
季羨林是個什麼樣的人?
徐悲鴻是個什麼樣的人?
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
金庸是個什麼樣的人?
后稷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思聰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