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改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中國改革要改變什麼

我國國有企業是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萌芽並發展起來的新型企業形式。建國前的根據地工業及建國後通過沒收國民黨政府官僚壟斷資本及贖買民族資本,形成了我國國有企業的來源。國有企業經歷了建國後的前三十年的發展,又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的27年變遷,有巨大的成功,也積累了深刻的矛盾。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政治生活中複雜的焦點問題。

27年的改革進程帶給了中國巨大的發展,舉世矚目的成功,同時也也帶來了社會生活中的許多深層次矛盾與問題。從初期發軔時對“改革的春風”的全面渴望和歌頌,到後來對改革的的觀望和嘆息,到近兩年對改革的批評與廣泛質疑,改革正在面臨著評價的“質變”。對改革的正當性的評價正在動搖著我國社會政治基礎,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改革遭遇非議是近兩年的一個普遍現象。在主要的改革領域中,國企改革、醫療體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股市改革、教育產業化改革倍受批評。從洶湧的輿論浪潮來看,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批評首當其衝。由於牽涉到數千萬國有企業職工的就業與失業、牽涉到貧困的弱勢群體的利益保護、同時又涉及是否有官商勾結瓜分國有資產、涉及是否改變中國社會主義性質、涉及到是否損害工人階級主體地位與政權性質、涉及了關於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道德評判,因而處於焦點狀態。要求重估改革、反思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有的甚至於要求終止中國的整體改革。

2005年7月29日,顧雛軍和他的助手被司法部門拘押,為起於2004年的“郎顧之爭”畫上了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同時更被一部分社會群體理解為中國的國企改革的失敗。而在此之前的2004年10月,由權威研究單位撰寫“科龍二十年發展與中國企業改革報告”研究報告將科龍譽為中國企業改革的典型。典型的坍塌與代表人物的入獄,國資委全面叫停國企MBO,全面檢查國有資產流失情況,有關人士關於“國資流失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郎鹹平教授不要光提出問題,還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的答詞等深為社會垢病。而此間媒體輿論與網絡新聞揭露出數十起國有資產在產權改革中被巧取豪奪的案例,國企產權改革中問題被上升到整體層面的改革,其合法性在輿論與道義上已經倍受爭議。此外,股市改革、醫療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等,也廣泛涉及眾多民眾的切身利益,這就很容易使人對於改革整體上提出質疑與聲討。而這些質疑與聲討背後,其所指向的,無一例外是改革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依據。改革的“共識”似乎越來越少,而質疑改革的理由似乎越來越多,改革在困難中壓力越來越大,步伐越來越慢,以至難以繼續深化和推進。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改革已經到了十字路口,重建改革的合法性,特別是重建國有企業改革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已經迫在眉睫。

國企改革是黨和政府推行的重大改革之一,是切合社會實際的、符合經濟規律的重大舉措,是審時度勢的、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結束計劃經濟體制遺留問題的正確選擇。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與階段性的成果舉世公認。然而,近兩年來對國企改革的非議影響很大,改革的理論與改革的力量屢處下風。把改革中的問題說成是改革的問題不容忽視,把改革措施說成是受國外新自由主義理論的指導更是不能聽之任之,把改革中的失誤與社會主義前途聯繫起來的現象更是需要提高警惕。當務之急,對改革的許多問題需要重新審視,用廣泛的事實與深入的理論說明改革的合法性與正當性,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路徑,推動進一步的改革,才能避免改革前功盡棄,才能重新贏得社會對改革的支持與信任,為下一步的改革提供較好的輿論氛圍、技術方案、操作思路與精神準備,這顯然非常有益,也十分必要。...

中國的改革要改變什麼?又必須堅持什麼?

中國的改革要改變不合理的體制,又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新的偉大革命。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的偉大抉擇,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選擇。從1978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以義無反顧、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今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二、改革開放最根本的意義在於解放了思想、實現了思想的解放。

而改革開放所帶來最根本的變化就是思想的解放、所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不是為紀念而紀念,而是為了更深入地改革開放而紀念,關鍵是在具體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推動改革開放。目前,我國改革開放正處在一個關鍵階段,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十七大號召全黨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而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絕不能停滯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無不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而深化改革開放無不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三、改革開放最偉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結晶就是開闢了道路、創新了理論。

十七大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而一切――這一條偉大道路正是解放思想的結果、這一個偉大理論正是思想解放的結晶,這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根本的意義和最偉大的成果。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自建立新中國、創立社會主義以來就不斷探索、反覆摸索的偉大事業。從建國之初向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老大哥學習的“一邊倒”,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反對修正主義防止修正主義”,我們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實踐經歷了艱難、曲折甚至是反覆的過程,直到改革開放我們黨才成功開闢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探索的過程、實踐的歷程,就是堅持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實現了思想解放的歷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

改革前後中國的十大不同是什麼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就,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不斷擴大。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以加入WTO為標誌,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全面進步。中國外匯儲備充實,經濟總體安全。然而,宏觀經濟管理水平較低,有待進一步提高。

(5)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

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中國經濟增長的波動性和週期性明顯減弱,表明中國經濟體系日趨完善,宏觀經濟調控日漸成熟。

(6)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7)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978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係數為57.5%,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係數為67.7%。那時的中國相當貧困,人們吃糧、吃肉還要憑糧票、肉票。2006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係數下降到35.8%,下降了37.7%。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係數為43%,下降了36.4%。

(8)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佔當時中國人口總量96259萬的0.0171%。2006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377.5萬,佔當年中國人口總量131448萬的0.2871%,30年間增長了16.7倍。

(9)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

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預期壽命提高不但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也意味著社會保障能力的提升。

(10)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人民在這30年裡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汽車、電腦、網絡、電話、手機、音樂、電影、旅遊、奧運,如此等等,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進入一個與世界同步的時代。

中國的改革從哪裡開始?怎麼改?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啟了改革的歷史進程。改革在農村拉開序幕。農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廢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新型集體所有制。之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為從土地上轉移出來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出路,為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工業和整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在農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開始了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經過多年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進程。

改革後 中國會有哪些變化,改革,到什麼時候結束,能改成什麼樣? 15分

改革沒有終點。

實際上我們一般理解的改革包含經濟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

經濟改革基本上是最大限度地壓縮國有企業,發展私有制企業,現在的經濟改革還要進一步深化。

至於政治體制改革,目前沒有什麼太大的共識,只能說是加強法制建設,加強廉政建設。至於最終什麼樣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中國股市改革,改什麼?怎樣改

第一個,限制企業隨便上市,因為好的企業上市,是為了獲取資金來擴充企業發展,不是為了圈錢,自己一夜暴富,股民窮成狗。美國好的企業,他們的股民基本上不隨便賣股票,因為分紅已經很不錯,如果股票再翻番,加上一份穩定的職業,基本上就是享受生活,那是美國的宗旨----自由

第二個,退市機制,不行的企業就要退市,不要霸著茅廁不拉屎,又沒有貢獻,只有滿滿的負能量,請問股民怎麼富裕起來,國人怎麼強大起來,有骨氣是好事,但活不下去,骨氣和信仰還能從哪裡表現出來。

第三個,雙向機制,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這才是平等,股票你可以設置漲停跌停的幅度,例如10%,但不能夠只能買漲,這樣的話就會存在很多漏洞,拒絕莊家操控價格,雙向操作會使價格更加穩定,我們國家的股市為什麼這麼“熊”,因為真股民不多,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割肉,而不是利潤。

為什麼改?改革什麼?怎樣改革

因為不合理,所以需要改革,主要的改革是建立良好的經濟合作方法和公平的社會氛圍,在實現社會公平上面最好是能接受民主監督舉報,落實沒有解決好的問題。

中國今年有哪些改革?

“中國夢”與“改革年”成為熱詞。

實現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夢”將成為代表委員頻繁提及的熱詞。大步向前的中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夢工廠”。十八屆三中全會突破性地為中國改革“升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張。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份2萬餘字的綱領性文件,共計137次提到“改革”一詞。在既得利益群體已然存在、利益藩籬日趨固化的當下,改革,再成各界共識。在《決定》涉及的15個領域60項任務中,目前已經有至少23項陸續出臺了相關措施或已著手細化改革內容。2014年全國兩會熱點解讀由精品信息網整理!

如何實現“中國夢”?兩會代表委員的積極建言獻策將會集中在:要讓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增加環保投入等。

014年全國兩會熱點解讀:民生期待

民生期待:

新老“三難”話題最多,社會保障最受關注。

“中國夢”是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事業不斷改善的“民生夢”,是強國富民、改善環境的“小康夢”。最近五六年的全國兩會上,除了經濟方面的話題,食品安全問題、住房問題、上學問題、看病問題、就業問題、養老問題,也是老百姓的聚焦點所在。

近年來,中國的民生成績單亮點頻現。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角度看,民生領域一些體制性弊病仍然嚴重,公共服務領域欠賬不少。“看病難、就業難、上學難”這“老三難”還沒抖摟清楚,“養老難、入托難、出行難”的“新三難”又擺在面前。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方面,實現彈性退休制、異地報銷都會有提案涉及。企業退休職工和下崗職工確實非常困難,尤其是下崗、買斷、失業老工人的生存艱難,企業退休人員連漲七年退休金才是同等條件的公務員1/3;“雙軌制”是當今社會最大不公,從企業退休和從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養老金相差數倍。國家應把重點放在促進社會公正、縮小養老差距上。除了企業職工養老,特別關心農民的養老,讓農民安心在農村生活。

2014年全國兩會熱點解讀:反腐倡廉

反腐倡廉:

“打老虎”力度或將升級,制度反腐呼聲更高。

2013年末,陳安眾、童名謙、李東生、楊剛和李崇禧,相繼5名省部級官員被查。12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定不移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預示著中央將以頻率更高、力度更強的“打老虎”動作把中國帶入2014年。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要求巡視制度全覆蓋,探索實行官邸制等。三中全會後,官方又接連釋放出試點新提任領導幹部財產公開、制定“裸官”任職崗位管理辦法、分解一把手權力、制定幹部待遇標準等反腐新政信號。新年開啟,這些制度反腐的“硬骨頭”如何啃,備受關注。2014年全國兩會熱點解讀:反腐倡廉由精品信息網整理!

人們更期待的是制度層面的新進展。廉政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問題在於:廉政法律體系不健全、不完善;法律觀念淡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監督機制不完善,監督體系不健全。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長效機制,如何加強對權力監督制約,需要兩會代表委員發表真知灼見。做到要把權力關進“籠子”,還要“把鑰匙交給人民”。

014年全國兩會熱點解讀:分配改革

分配改革:

盼望改革細則出臺,抑制貧富分化。

收入分配改革的進度將成為各方關注中國改革整體進度的一個窗口。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這與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儘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

現在中國經濟有什麼改革?

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深化改革[1]和保持穩定、應對當前挑戰和完善體制機制之間的關係,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加快破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推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改革,促進科學發展。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加快推進國有大型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落實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制定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和支持政策,出臺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穩步推進電價改革,完善成品油、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擴大資源稅改革實施範圍,在部分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推行增值稅改革試點。調整完善房地產相關稅收政策。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培育農村新型金融機構。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境外投資風險防控機制。

二是深化社會領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穩步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推進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擴大新農保試點範圍,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推進科技、教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三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強廉政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行政問責制度建設。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大力推進財政預算公開。制定出臺機關運行經費管理、公務接待和會議、公務用車制度等改革方案。開展省直接管理縣(市)試點。四是深化農村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的政策和實施辦法,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機制。改革農村徵地制度。推進國有農場、林場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積極推進水價改革。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教育為什麼不改革 ?
隆萬大改革為什麼失敗?
變革和改革是什麼意思?
稅收改革有什麼影響?
監察體制改革是什麼?
股份制改革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供給側改革?為什麼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 ?
中國古時叫什麼?
中國福利為什麼這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