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財政的內涵?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理解財政的內涵及屬性

財政的內涵及屬性的理解

財政是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的分配行為。在國家與財政之間,存在著同生死、共存亡的密切聯繫。歷史發展到今天,沒有任何財政不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活動,也沒有任何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活動不是財政;

由國家所代表的雙重身份(即政治權力行使者和國有生產資料所有者)及其雙重職能(即社會管理和經濟管理)所決定,國家所進行的財政活動侷限於兩大領域之內;

提供國家從事行政事務所需要的財力,並且提供社會公眾不能有效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費性質的產品或服務,兩者實際上共同構成了西方財政理論中所指的“公共產品”;

是對國家自身所擁有的經營性財產——國有資本進行宏觀價值管理並參與收益分配。前者稱為“公共財政”,後者則稱為“國有資本財政”,二者之間在活動目的、運作方式和收支內容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但由國家這個共同的財政主體所決定,它們有時又融合於一體,表現出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

財政的“公共性”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從國家和財政的起源和形成上看,財政一開始就是在經濟上佔有統治地位的集團的分配活動,並且服務於該集團的利益,集團的“集體性”或“公共性”首先賦予了財政區別於財務的“私人性”。更為根本的還在於,國家在建立政權以後,出於維護政權的需要,必然要介入社會經濟領域,參與社會經濟管理活動,一方面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另一方面提供社會公眾所不願提供、無力提供或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產品,而由於這些活動是服務於社會公眾的公共需要的,因此,服從於這類活動需要的財政行為就天然具有了“公共性”。

如何理解財政的內涵及屬性?

財政的三大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

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是指在政府的介入和干預下,財政通過自身的收支活動為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給予財力保障,引導資源有效和合理利用,彌補市場的失靈和缺陷,最終實現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職能。

2.收入分配職能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就是財政通過收入再分配機制,重新調整由市場決定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達到社會認可的“公平”和“正義”的分配狀態的職能。

3.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

財政的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就是指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適當的政策組合,以實現國民經濟中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並求得穩定增長的職能。

對財政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國家為主體,為了實現國家職能的需要,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國家與各有關方面之間的分配關係。財政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部分。在中國,對財政這一範疇有不同的認識:一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由國家分配價值所產生的分配關係,這種價值分配,在國家產生前屬於生產領域的財務分配,在國家產生後屬於國家財政分配;第二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為了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對剩餘產品進行分配而產生的分配關係,它不是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而是隨著剩餘產品的產生而產生的;第三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為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會集中化的分配關係。  在當今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概念當然有所延伸和發展。如果簡略地概括財政的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從實際工作來看,財政是指國家(或政府)的一個經濟部門,即財政部門,它是國家(或政府)的一個綜合性部門,通過其收支活動籌集和供給經費和資金,保證實現國家(或政府)的職能。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範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範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經濟穩定和發展的目標;也可以理解為,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活動,但這裡的“分配”應理解為廣義的分配,既包括生產要素的分配,也包括個人收入的分配。  應當指出,簡略的定義,並非科學的研究方法,難免有以篇概全之弊。還應指出,說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的收支活動,是就財政一般而言。但任何社會和國家的財政活動,都體現政府與其他經濟主體以及各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而這種利益關係在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國家則具有不同的性質,這是不同社會和不同國家的財政的特殊性。完整的財政概念,應是財政一般和財政特殊的統一。  財政是一種國家或政府的經濟行為  財政是一種經濟行為或經濟現象,這種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主體是國家或政府。從起源上考察,財政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人類社會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出現私有財產,社會分裂為階級才產生了國家。國家一旦產生,就必須從社會分配中佔有一部分國民收入來維持國家機構的存在並保證實現其職能,於是才產生財政這種特殊的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馬克思、恩格斯對財政與國家的關係都有明確的論證:“為了維持這種公共權力,就需要公民繳納費用——捐稅……隨著文明時代的向前進展,甚至捐稅也不夠了,國家就發行期票,借債,即發行公債”——<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195頁。“賦稅是政府機器的經濟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32頁。被恩格斯譽為創建了財政學的亞當·斯密所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其中專門論述財政問題的第五篇冠之以“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的標題,另一本被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約翰·穆勒所著〈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其中專門論述財政問題的第五篇的標題是“政府的影響”。財政首先是作為經濟範疇加以研究的,所以財政學是一門經濟學科,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但是,經濟與政治本來就是不可分的,而財政這種經濟行為或經濟現象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與政治的關係更為緊密,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財政是一種國家(或政府)的經濟行為,財政學則是一門名副其實的政治經濟學。綜觀當今西方國家的財政學,也都是十分重視財政與國家或政府的關係,甚至將財政學等同於“政府經濟學”或“公共部門經濟學”,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將政府經濟活動視為與市場經濟相對應的一個特殊的經濟領域加強研究力度,特別是從政治角度研究政府經濟活動的特殊規律性,從而協調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  財政是政府......

如何理解公共財政的內涵

如何理解公共財政的內涵?

答:公共財政(Public Finance)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作為公共部門的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提供社會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經濟活動。

由於市場機制本身存在的壟斷、信息不充分、外部效應與公共產品等原因,會造成市場失靈和收入分配不公現象。所以,必須發揮政府公共財政的作用,在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保障分配公平。

因此,公共財政包含的意義有:

一、 公共財政的主體是政府;

二、 公共財政的對象是提供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

三、 公共財政的目的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

四、 公共財政的核心是公平。

如何理解公共財政

它主要著眼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彌補“市場失效” 缺陷。公共財政的歷史使命,在於它支持、促進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發展。有市場經濟體制,必有公共財政,二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交替推動,共同前進,是一種緊緊捆在一起的雙邊互動的關係。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財政,才能建立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公共財政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對依法促進公平分配,調控宏觀經濟,合理配置市場資源,做好國有資產管理,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確認識推行公共財政的意義,明確其特徵,找出當前推行公共財政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理解財政的內涵?
如何理解財政的職能?
如何理解蝸居的意思?
如何理解決策的定義?
如何理解維特的煩惱?
如何理解愛情的含義?
如何理解濾波的概念?
如何理解動量的概念?
如何理解金融的範疇?
如何理解企業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