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的最小直徑是多少?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哪種閃電的危害最小,人與它的安全距離是多少

以下的幾種閃電,說不清哪種危害最小,只能說黑色閃電,超能閃電,球狀閃電非常危險。其他的嘛危險性相對小一些。閃電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戶外受到襲擊。他們每3個人中有兩個倖存。在閃電擊死的人中,85%是男性,年齡大都在10歲至35歲之間。死者以在樹下避雷雨的最多。有一件事可以聊以自慰:等到你看見閃電時,它已經打不中你了。

線狀閃電   線狀閃電與其它閃電不同的地方是它有特別大的電流強度,平均可以達到幾萬安培,在少數情況下可達20萬安培。這麼大的電流強度,可以毀壞和搖動大樹,有時還能傷人。當它接觸到建築物的時候,常常造成"雷擊"而引起火災。線狀閃電多數是雲對地的放電。

片狀閃電   片狀閃電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閃電形狀。它看起來好像是在雲面上有一片閃光。這種閃電可能是雲後面看不見的火花放電的回光,或者是雲內閃電被雲滴遮擋而造成的漫射光,也可能是出現在雲上部的一種叢集的或閃爍狀的獨立放電現象。

球狀閃電   球狀閃電是閃電形態的一種,亦稱之為球閃,民間則常稱之為滾地雷。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閃電形狀,卻最引人注目。它像一團火球,有時還像一朵發光的盛開著的"繡球"菊花。它約有人頭那麼大,偶爾也有直徑幾米甚至幾十米的。球狀閃電有時候在空中慢慢地轉游,有時候又完全不動地懸在空中。它有時候發出白光,有時候又發出像流星一樣的粉紅色光。球狀閃電"喜歡"鑽洞,有時候,它可以從煙囪、窗戶、門縫鑽進屋內,在房子裡轉一圈後又溜走。球狀閃電有時發出"噝噝"的聲音,然後一聲悶響而消失;有時又只發出微弱的噼啪聲而不知不覺地消失。球狀閃電消失以後,在空氣中可能留下一些有臭味的氣煙,有點像臭氧的味道。球狀閃電的平均直徑為25釐米,大多數在10~100釐米之間,小的只有0.5釐米,最大的直徑達數米。球狀閃電偶爾也有環狀或中心向外延伸的藍色光暈,發出火花或射線。顏色常見的為橙紅色或紅色,當它以特別明亮並使人目眩的強光出現時,也可看到黃、藍和綠色。其壽命只有1~5秒,最長的可達數分鐘。   球狀閃電的行走路線,一般是從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面時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動;有的突然在地面出現,彎曲前進;也有沿著地表滾動並迅速旋轉的;運動速度常為每秒1~2米。它可以穿過門窗,常見的是穿過煙囪後進入建築物,它甚至可以在導線上滑動,有時還發出“嗡嗡”響聲。多數火球無聲消失,有的在消失時有爆炸聲,可以造成破壞,甚至使建築物倒塌,使人和家畜死亡。遇人遇物後即發生驚人的爆炸,產生刺鼻的氣味,造成傷亡、火災等事故。   預防球狀閃電的辦法是,在雷雨天氣,緊閉門窗,避免穿堂風。如果遇到飄浮的“火球”,輕輕的避開它,千萬不要去碰它。

帶狀閃電   帶狀閃電是由連續數次的放電組成,在各次閃電之間,閃電路徑因受風的影響而發生移動,使得各次單獨閃電互相靠近,形成一條帶狀。帶的寬度約為10米。這種閃電如果擊中房屋,可以立即引起大面積燃燒。   聯珠狀閃電   聯珠狀閃電看起來好像一條在雲幕上滑行或者穿出雲層而投向地面的發光點的連線,也像閃光的珍珠項鍊。有人認為聯珠狀閃電似乎是從線狀閃電到球狀閃電的過渡形式。聯珠狀閃電往往緊跟在線狀閃電之後接踵而至,幾乎沒有時間間隔。

火箭狀閃電   火箭狀閃電比其它各種閃電放電慢得多,它需要l~1.5秒鐘時間才能放電完畢。可以用肉眼很容易地跟蹤觀測它的活動。

黑色閃電   一般閃電多為藍色、紅色或白色,但有時也有黑色閃電。由於大氣中太陽光、雲的電場和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天空中會產生一種化......

雷陣時閃電源頭電流最大是多少

雷陣時閃電源頭電流最大是超過1萬安培;

肉眼看到的一次閃電,其過程是很複雜的。當雷雨雲移到某處時,雲的中下部是強大負電荷中心,雲底相對的下墊面變成正電荷中心,在雲底與地面間形成強大電場。在電荷越積越多,電場越來越強的情況下,雲底首先出現大氣被強烈電離的一段氣柱,稱梯級先導。這種電離氣柱逐級向地面延伸,每級梯級先導是直徑約5米、長50米、電流約100安培的暗淡光柱,它以平均約150000米/秒的高速度一級一級地伸向地面,在離地面5—50米左右時,地面便突然向上回擊,回擊的通道是從地面到雲底,沿著上述梯級先導開闢出的電離通道。回擊以5萬公里/秒的更高速度從地面馳向雲底,發出光亮無比的光柱,歷時40微秒,通過電流超過1萬安培,這即第一次閃擊。相隔百分之幾秒之後,從雲中一根暗淡光柱,攜帶巨大電流,沿第一次閃擊的路徑飛馳向地面,稱直竄先導,當它離地面5—50米左右時, 地面再向上回擊,再形成光亮無比光柱,這即第二次閃擊。接著又類似第二次那樣產生第三、四次閃擊。通常由3—4次閃擊構成一次閃電過程。一次閃電過程歷時約0.25秒,在此短時間內,窄狹的閃電通道上要釋放巨大的電能,因而形成強烈的爆炸,產生衝擊波,然後形成聲波向四周傳開,這就是雷聲或說“打雷”。

雷電為什麼會有分支?

閃電為什麼有枝杈?一次雷電的直徑指的是什麼? 閃電通常都會把負電荷從雷暴雲帶到地面。在我們看見的閃電的前方有一個帶負電荷的閃電先導,它快速向下移動到雲層的下面,再穿過分佈著正電荷的許多小區域的空氣,來到地面。雲層下方的這些正電荷小區域,是雷暴雲的強電場引起地面尖端放電釋放出大量離子形成的。 帶負電荷的閃電先導在尋找電阻最小的前進通道的過程中會發生分叉,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閃電枝杈。當某一枝杈的先導接近地面時,其中的負電荷吸引地面尖狀物體——比如草和樹木——的正離子,在雲層和地面之間形成導電通道。此後,從這個先導通道的底部開始,其中的負電荷源源流入地面而消失。隨著電荷向下移動,放電區,亦即所看到的亮光,則向上移動,這就是我們看見的所謂“回擊”。閃電先導的那些沒有到達地面的枝杈,其中的電荷會流向主通道,從而使閃電變得更加明亮。 在拍攝得到的閃電照片上,顯示的先導通道常常會比實際通道要寬,這是底片曝光過量造成的。分析被雷電擊中受毀的物體表明,閃電通道的直徑大致在2毫米到100毫米之間。

麻煩採納,謝謝!

雷電是怎樣產生的?

電是發生在雷雨雲中的電學現象,並且,也只有雷雨雲才可能造成雷電。因此,雷雨雲的存在就成了雷電發生的先決條件。在大多數情況下,雷雨雲在產生雷電的同時,還伴隨著降水,雷雨雲在氣象學裡叫積雨雲。只有發展成熟並伸展得很高的積雨雲才有雷電現象出現。

在發展成熟的積雨雲裡,正電荷集中在雲的上部,負電荷集中在雲的中下部,但在雲的底部,還有一個範圍不大的帶正電荷的區域,這裡上升氣流有局部的極大值。雲中電荷的產生和分佈,與雷雨雲形成的客觀過程以及雲中所發生的微物理過程有關。

在雷雨雲的不同部位,聚集了兩種不同極性的電荷,當聚集的電荷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在雲內不同部位之間或雲與地面之間就形成了很強的電場。這電場的強度平均可以達到幾千伏特/釐米,局部區域可以高達1萬伏特/釐米。這麼強的電場,足以把雲內外的大氣層擊穿,於是,在雲與地面之間,或者雲的不同部位之間,以及不同雲塊之間激發出耀眼的閃光,這就是閃電。

人們經常看見的閃電形狀是線狀閃電或枝狀閃電,它有耀眼的光線。整個閃電象橫向或向下懸掛的枝叉縱橫的樹枝,又象地圖上支流很多的河流。線狀閃電多數是雲對地的放電,它是對人類危害最大的一種閃電。

雷電是怎樣產生的,避雷針又是怎樣避雷的呢?

大氣由於宇宙射線或其它電離現象的作用,會產生正負離子。正負離子能自由運動,這就使空氣能導電。當大氣各處電位不同時,負離子向正電區運動,正離子向負電區運動,進行正負電荷中和,達到電的平衡。

但是,在雲層裡,情況就不太一樣。雲是由許多微小的水滴組成的,離子吸附在水滴上,成為球電荷。由於水滴的質量大,行動笨拙;即使是直徑只有幾個微米的水滴,也是氣體離子的一個沉重包袱。所以雲裡的電荷移動緩慢,不易達到電平衡。在大氣電場影響下,正負電荷在雲的上下層分別積累。常常是正電荷聚集在雲的上層,負電荷聚集在雲的下層。

當帶電的雲離地面較近時,雲和地形成一個巨大的電容器。雲和地各是電容器的一個極,雲和地之間的大氣就是電介質。雷雨時,兩極之間的電壓差別很大,能達每米幾萬伏。

當電場強度超過空氣的介電強度時,就會把空氣擊穿,進行放電。放電時,帶電粒子撞擊空氣分子,使空氣分子電離。在雲和地之間形成一條由電子、離子組成的電的通路。雲中的電荷就沿著這條通路入地,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發自雲中而竄入地下的閃電。由於瞬時電流可達幾萬甚至幾十萬安培,閃電周圍空氣的溫度達幾萬度,由於氣體的受熱,附近氣壓突然升高到幾十以至幾百個大氣壓,巨大的氣壓向四周爆發時,發出嚇人的響聲,像爆炸一樣,這就是雷鳴。

被閃電擊中的地方,瞬時能量極大,會使所觸及的樹木房舍炸裂起火,就像命中一枚炸彈一般。

捷徑人人愛走,電也是這樣,要走電阻最小的通路。避雷針就是豎立在建築物最高處的一根與地相通的金屬桿。杆的上端是尖的,尖端容易放電,形成電阻小的通路。雲中的電荷可經避雷針入地,建築物即可免受雷擊。

這種避雷方法是富蘭克林發明的,所以叫富蘭克林避雷針。這種避雷針的保護範圍有似一把沒有撐足的傘,它的保護半徑只有避雷針安裝高度的1-1.5倍。因此,當建築物很大時,就要在上面裝許多支避雷針。特別是平頂的大建築群,避雷針排列成行,宛如針林一般。

如何提高避雷針的效能,早在1914年,匈牙利物理學家愛爾·齊拉特已發現利用放射性物質能使空氣電離的原理可以增強避雷效能。近年來隨著同位素技術應用日益普及,許多先進國家,研製出了放射性同位素避雷針。

在歐州雷電最頻繁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半島上,許多易受雷電影響的建築,如無線電發射臺、變電站、燃料油或天然氣貯存庫、......

閃電戰鬥機的結構

英國人的飛機設計一貫標新立異、也一直保持其獨特的風格:美麗、怪異、再加一點浪漫。“閃電”式戰鬥機的設計特點,在今天看來也仍然值得我們玩味一番。“閃電”式戰鬥機的氣動佈局,採用後緣切口的三角形上單翼和底位置平尾佈局,2臺發動機上下排列於機身內,整個機身的面積分布符合於面積律要求。“閃電”式戰鬥機的機翼是一種懸臂式上單翼。採用英國電氣公司自行開發的ASN/P1/3基本翼型。前緣平均後掠角為60度,後緣後掠角52度,相對厚度大約5%。為了改善流場,機翼前緣開有一個缺口,它的作用相當於渦流發生器。機翼採用全金屬五樑抗扭盒形結構,其鋁合金上下蒙皮之厚度約5毫米。在主起落架艙處採用波紋板夾層結構的壁板蒙皮,左右兩側的機翼在機身中線的中央翼肋處對接。翼盒的內側為整體油箱,外側則為主起落架艙。機翼上的副翼呈長方形,具備“角式補償”,並位於機翼外側平直後緣上,和機身的縱軸垂直,利用液壓助力器操作。大面積的單塊襟翼在下偏(放下)時平行於機身縱軸進行移動,也由液壓驅動。此外,襟翼和機翼前緣的內部均被用作燃油箱。“閃電”式戰鬥機的機身橫截面形狀接近於豎長方形,縱向輪廓線幾乎均呈直線。而且它的截面積沿機身縱向的分佈幾乎是不變化的。在機腹下,有一個“閃電”式戰鬥機獨有的保形吊艙(也即腹囊式吊艙),它和機身腹部圓滑過渡,阻力被減至最小。吊艙的前1/3一般用來安置軍械、而後2/3用來容納燃油,真可謂用盡心計。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後機身上面、垂尾前方安裝了兩塊液壓作動的減速板。“閃電”式戰鬥機的尾翼採用懸臂式全金屬結構,平尾翼尖和方向舵採用蜂窩結構。單塊式全動平尾的安裝位置很低,籍以避開機翼的尾流。平尾前緣的後掠角為60度、和機翼相似。它的面積差不多等於機翼翼根後部的那個缺口部分。垂直尾翼的頂部呈平直方角形狀(僅早期型號為半圓形)。“閃電”式戰鬥機的尾翼都沒有考慮採用調整片。所有操縱面都用液壓助力器進行驅動。“閃電”式戰鬥機的起落架採用了可收放式前三點方式,而且均採用單輪構造。主起落架向外收入機翼內,收上時機輪必須轉向60度。而前起落架在地面不能操縱轉向,它在起飛後向前收入機頭內。飛機的主起落架採用多作動筒板式剎車和防滑裝置。另外在後機身的下方有一具直徑為4.88米的減速傘和一個著陸鉤。“閃電”式戰鬥機的動力裝置有多種,F.3、F.6和F.55安裝2臺埃汶300系列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其單臺非加力推力為5750公斤,加力推力為7400-7420公斤,推重比43.2牛/公斤。而且上方一臺的安裝位置比下方一臺靠後,它們合用一個進氣道。燃油主要容納在機翼抗扭盒的內側部分、機翼前緣和襟翼裡面。F.6和F.55的吊艙(腹囊式吊艙)油箱之容積已經增加到2720升,續航能力因而增大20%。轉場時機翼上還可以“馱帶”兩個被架在支架上的1182升容積的副油箱。“閃電”式飛機的座艙具有增壓和空調裝置,採用馬丁·貝克公司生產的BS4-CMK-2型彈射救生座椅,具有在0高度和167公里/小時以上速度的條件下彈射救生的能力。座艙蓋呈流線型、採用兩段式後鉸鏈開艙構型。“閃電”式戰鬥機的系統和設備中包括以下裝備:座艙增壓和應急氧氣供應系統。它的壓差為0.28公斤/平方釐米。電源為一臺29千伏安交流發電機、一臺28伏直流發電機和28伏電池組。裝有和高度保持和儀表著陸系統交聯的自動駕駛儀。通訊設備是特高頻-甚高頻收發機和備用特高頻電臺。飛機的導航設備為塔康導航系統、特高頻歸航設備、敵我識別裝置、儀表著陸系統及該系統的無線電信標和......

閃電為什麼是曲折的

閃電的形狀

線狀閃電、帶狀閃電、球狀閃電、聯珠狀閃電。

我們常見的通常是線狀閃電,猶如枝杈叢生的一根樹枝,蜿蜒曲折。帶狀閃電與線狀閃電相似,只是亮的通道比較龔,看上去好像一條較亮的亮帶。球狀閃電一般發生在線狀閃電之後,它是一個直徑為20釐米左右的火球,發出紅色或桔黃色的光,偶然發出美麗的綠色,一般維持幾秒鐘。火球在空中隨風飄移,喜歡沿物體邊緣滑行,還能穿過縫隙進入室內,當它行將消失時會發生震耳的爆炸聲。

各種閃電中,最罕見的是聯珠狀閃電,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未曾見過它。這種閃電刑如一串發光的珍珠從雲低伸向地面(1916年5月8日在德國德累斯頓城市的一所鐘樓上空,曾發生過一次聯珠狀閃電,並作了記載。人們首先看到一個線狀閃電從雲低伸下來;其後,人們看見線狀閃電的通道變寬,顏色也由白色變為黃色。不久閃電通道漸漸變暗,但整個通道不是在同時間均勻地變暗,因此明亮的通道變成一串珍珠般的亮點,從雲間垂掛下來,美麗動人,人們估計亮珠有32顆,每顆直徑為5米。之後,亮珠逐漸縮小,形狀變圓;最後亮度愈來愈暗,後完全熄滅。)由於聯珠狀閃電出現的機會極少,維持的時間也極短,因此人們對這種閃電的成因研究得很少,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

zhidao.baidu.com/question/34271317.html?fr=qrl

大自然中,地震、閃電、颶風、海嘯、火山爆發哪個破壞更大?

最具威力的5種自然現象:

第一名:火山爆發

火山並非是噴出“火”的山,它噴出的是一種高溫粘稠的物質,這種物質叫岩漿。火山爆發時景象異常壯觀。平時,死死被地包在地殼裡岩漿,由於其溫度極高,又承受著地殼的巨大壓力,所以一遇地殼較薄的地方或有裂隙,岩漿就猛烈地衝出地面。

火山的形成是地表下面,越深的地方,溫度就越高,大約在20英里深處,溫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時,就會膨脹而需要更多更大的空間。這種被高溫熔化的物質便會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縫上升。當熔岩槽裡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的壓力時,便向外爆發而形成一座火山。

當火山爆發時,伴隨著驚天動地的巨大轟鳴,石塊飛騰翻滾,熾熱無比的岩漿像條條凶殘無比的火龍,從地下噴湧而出,吞噬著周圍的一切,霎時間,方圓幾十裡都被籠罩在一片濃煙迷霧之中。有時候,由於火山爆發,還能使平地頃刻間矗立起一座高高的大山,如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和科託帕克希山就是這樣形成的;有時候,又能在瞬間吞掉整個村莊和城鎮。如龐貝城。

強烈的火山爆發不僅能夠摧毀城鎮,還可改變局部甚至全球的氣候。位列榜首,當之無愧!!

第二名: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

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

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由於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牆”就會衝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海嘯可分為4種類型。即由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海嘯、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嘯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說,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

“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湧去,並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湧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並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就屬於此種類型。

“隆起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一起擡升,並在隆起區域上方出現大規模的海水積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於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湧巨浪。這種隆起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波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屬於此種類型。

海嘯威力驚人,影響範圍廣泛,名列第二。

第三名:地震

地震指大地(岩石圈)的快速顫動。地震按主要成因可分為兩種:構造地震和火山地震。構造地震對人類的影響最大。這類地震是由於地球內部應力,引起構造變動而發生的地震。地殼中的岩層,在地應力的長期作用下,會發生傾斜和彎曲,當積累起來的地應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時,岩層脆弱的地方便會發生突然斷裂和錯位,使長期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

相關問題答案
閃電的最小直徑是多少?
螺紋的公稱直徑是多少?
瓊州海峽的最小寬度是多少公里 ?
地球東西的直徑是多少?
木星的直徑是多少千米?
銀河系的直徑是多少?
乒乓球的直徑是多少?
三分管直徑是多少毫米?
籃球寬直徑是多少?
戰狼的最終票房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