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巡按是什麼官?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明朝時廣東巡按相當現在什麼官

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副書記(正部級),明朝巡按御使是一個單一的職位,後來由督撫兼任,海瑞就當過按御使,主要是監察地方官員的一個職位,權力很大.

是這樣推算的:主席就不用說了,總理(宰相 正一品)人大委員長(宰相 正一品) ,政協主席(宰相 正一品),紀委書記(御史中丞 正一品)副總理(從一品相當於明朝的六部首腦)國務委員(正二品) 公\檢\法(相當於三司衙門首腦 從二品)

依次類推可以推出明朝巡按御使是現在的中紀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如果是御史中丞的話,那巡按御使肯定是副書記。

明朝時期,正式確立御史巡按制度,設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從他們中選派巡按御史。從十三道監察御史中選派巡按御史十分嚴格,每名巡按御史的產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選出兩名候選人,引至皇帝面前,請皇帝欽點一名。十三道監察御史平時歸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職能時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對皇帝負責。巡按御史職責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巡視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稱“八府巡按”,專門負責監察,一般不理其他事務,權力極大。他們代表皇帝行使監察權,能夠“以小監大”、“以卑督尊”。明代有很完善的出巡法規,先後制定有《出巡相見禮儀》、《奏請差點》、《巡歷事例》和御史回道考察法規,劃定了監察範圍。這些做法既是對出巡官員職責的明確也是對出巡官員的約束。另外,職掌巡察的監察機構通常實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領導,只對皇帝一人負責,不受其他部門干擾,便於獨立行使職權。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配夫人宋氏合葬墓誌銘》:“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輪,貴戚斂手。會有一璫殺人,公(袁可立)廉其狀,捕而繩之,法不少借。”

宋代巡按是什麼官職?和巡府有什麼區別?

你大概寫錯了,宋代沒有巡按,只有巡檢。巡檢作為官稱,大體始於唐代中葉,主要是置於鹽池產地、交通要道和軍隊等地方;唐朝也曾出現巡檢使一詞。到五代,巡檢是一種使職、差遣,而不是職官,位低職重,其設置不論在地域或結構的層次上,都大大突破唐時規模,職能也比唐代擴大。巡檢職能的改變,體現了唐末五代中央與地方權力角逐的現象;當藩鎮分割了中央部分用人權的同時,中央政府則透過差遣的辦法,又將一部分用人權力收歸中央。宋代巡檢與其所屬的土兵是中央集權的重要表徵之一,其設置更為普遍與複雜。經過宋太祖、太宗二朝的征戰、招納,藩鎮割據局面消除,中央威權逐步加強,五代時期巡檢使擔負監督地方軍鎮勢力的職能逐漸消失;反之,募兵御邊與維護境內治安,成為巡檢新的職責。宋初為防禦遼、夏進犯,以及避免五代藩鎮之勢重現,朝廷任命一批熟識邊防事務的將領,充任巡檢,率兵守邊,這些人“位不高,則朝廷易制,久不易,則邊事盡知”。既能發揮御邊的作用,又有利於集權中央。此外,為了加強維護宋境內的社會秩序,鎮壓反叛,宋廷則於遠離城邑的多盜之區,設巡檢、置寨兵,以強化治安缺口,穩固政權。到了宋與遼、夏關係趨於穩定之後,擔任戍邊重責的巡檢,不僅數量減少、轄區縮小,地位也有降低的趨勢。尤其自神宗以後,西北地區的巡檢,不論轄區或地位都有明顯的縮小與下降。反之,由於境內經濟活動蓬勃,而宋廷為了增加財政稅收,實施茶、鹽專賣制度,導致境內外的茶、鹽走私活動頻繁,甚至武裝護衛,不僅威脅地方治安,更影響政府的財政收入。如虔、汀兩地的走私者,活動區域遼闊,“往往數十百為群,持甲兵、旗鼓往來虔、汀、漳、潮、循、梅、惠、廣八州之地。所至劫人谷帛,掠人婦女,與巡捕吏卒鬥格,至殺傷吏卒,則起為盜,依阻險要,捕不能得。”這種現象自仁宗以來即已出現,並引起朝廷重視。宋廷為鎮壓私販武力,開始在縣中增設巡檢,並提升其地位。仁宗在詔書中即說:“國家設巡檢、縣尉,所以佐郡邑,制奸盜也。”此後,巡檢與縣尉共同成為宋朝維護基層社會治安的重要武力。巡檢在維護地方治安的任務上所負的責任,更為繁重。基本上,縣尉負責縣城及草市的治安,屬於民防性質;巡檢則負責維持鄉村治安,對付大股寇盜,“不得與聞州縣事”,駐所也偏設於地形險要之處,軍防性質較強。巡檢的任用資格雖多,但仍以武職官員為主,任期稍長,其中武學生及武舉出身的人是出任巡檢的重要資歷。而縣尉一般是由文官擔任,偶有兼差武臣的情形。巡撫是撫不是府,它是武官,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宋代沒有巡撫,而清朝只有知府,也沒有巡府。巡撫是官名。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指掌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

八府巡按是什麼官?

巡按之名,起於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見於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

其實八府巡按只是戲曲上的官職,根本不存在,在明朝都察院下有十三省巡按一職,但是七品官.多由知縣升授,這職位在清朝己取消,改為十三科道,而每省中設分巡道一職,即俗稱道臺,正四品,位知府上,和明朝的巡按有多小相同,但職權大多了

清朝初期八府巡按是什麼官

八府巡按

【拼音】:bā fǔ xún àn

【釋義】:巡按之名,起於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見於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明、清時官職,民間俗稱,正式官銜應該是監察御史,分巡各省稱巡按御史,戲劇、小說等引用改成八府巡按,職權極大。

六部巡按是什麼官職

明永樂元年,以一省為一道。派監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視,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稱巡按御史,又稱按臺。巡按御史品級雖低(監察御史為正七品官),但號稱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縣行政長官皆其考察對象,大事奏請皇帝裁決,小事即時處理,事權頗重。

八府巡按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位,是從哪個朝代開始有這個職位的。

唐天寶五年(746),派官巡按天下風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明永樂元年(1403)後,以一省為一道。派監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視,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稱巡按御史。巡按御史品級雖低(監察御史為正七品官),但號稱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縣行政長官皆其考察對象,大事奏請皇帝裁決,小事即時處理,事權頗重。清初亦有巡按御史,順治十七年(1660)廢。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由此可見,巡按官雖小權力卻大。在明代“府”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應天府、順天府等相當於直轄市),“府”上面有“省”,下有“州”“縣”(州縣關係比較複雜一些,都權且當做今天的縣或者縣級市來看待吧)。因此,巡按相當於今天的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兼監察廳廳長,還不受省委省政府領導,但是行政級別卻只有處級。夠明白了吧?(黨的機構就不類比)

而八府巡按這個官位是戲曲裡面才有的,實際是不存在的。因為府的級別比省小。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58156.htm?fr=ala0_1

明朝的十三道掌道御史是什麼官職

明朝都察院把全國分為十三個道,共百二三十個御史。比如“廣東道”有一個巡按御史,在廣東省內巡視監察,正七品,官小但督察權很大。在北京的都察院裡,“廣東道”還有幾個“監察御史”(監察御史也是正七品)。在廣東的巡按御史和在都察院上班的幾個監察御史都歸一個“廣東道掌道御史”管,掌道御史算是他們部門經理吧。品級高些。

八府巡按是什麼官職?幾品?

其實八府巡按只是戲曲上的官職,根本不存在,在明朝都察院下有十三省巡按一職,但是七品官.多由知縣升授,這職位在清朝己取消,改為十三科道,而每省中設分巡道一職,即俗稱道臺,正四品,位知府上

八府巡按相當現在什麼官職

唐天寶五年(746),派官巡按天下風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明永樂元年(1403)後,以一省為一道。派監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視,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稱巡按御史。巡按御史品級雖低(監察御史為正七品官),但號稱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縣行政長官皆其考察對象,大事奏請皇帝裁決,小事即時處理,事權頗重。清初亦有巡按御史,順治十七年(1660)廢。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由此可見,巡按官雖小權力卻大。在明代“府”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應天府、順天府等相當於直轄市),“府”上面有“省”,下有“州”“縣”(州縣關係比較複雜一些,都權且當做今天的縣或者縣級市來看待吧)。因此,巡按相當於今天的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兼監察廳廳長,還不受省委省政府領導,但是行政級別卻只有處級。夠明白了吧?(黨的機構就不類比)

而八府巡按這個官位是戲曲裡面才有的,實際是不存在的。因為府的級別比省小。

相關問題答案
廣東省巡按是什麼官?
廣東省參事是什麼職位?
廣東話嗨嘍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賓果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嗦嗨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詩文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阿三是什麼意思?
廣東回南天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收檔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翻蠻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