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大暑的含義?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大暑是什麼意思?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漢族民間有飲伏茶,晒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還不到最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先把24節氣的名稱按次序列下,分為四組,每組又分為前後兩半:

立春,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這樣一擺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個立字後,緊跟著後半開始,又見“春夏秋冬”四個大字領頭。這什麼意思呢?不言而喻,這是說春夏秋冬四季從四個立立起來,立起來就是開始嘛。後半的“春夏秋冬”配上兩個“分”字,兩個“至”字。分是什麼意思?最簡單的“分”,就是“一分為二”了,可見這就表明,在這裡把一季“一分為兩半”了。那另外兩個“至”字呢?容易誤解為“到頭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麼到頭了?不要當作是一季到頭了,而是太陽向北或向南走到頭了,要回頭走了。確切追究這個“至”字的本義的話,“至”是極的意思。比如我們說“至少”,就是說不能再少了,少到極點了。夏至就是說太陽向北走到`極點了,要回頭了,但夏季並沒有完,而是剛剛到中點。冬至也是類似,太陽剛剛到極南點,開始轉向北了,冬季過了一半了。

通常把這八個節氣稱為四季八節。實際是四始八中。它們是界定四季的。

大暑節氣的含意是什麼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大暑是什麼意思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干支歷未月的下半月;到達時間在公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20°時。但在農曆上的具體日期每年並不固定,此因農曆是陰陽曆。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於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裡多雨,囤裡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恰如左河水詩云:“日盛三伏暑氣薰,坐閒煩靜在蠅蚊。縱逢戰鼓雲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如果大暑前後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後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裡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後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後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二十四節氣都什麼意思呀,如何劃分的,影響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署、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秋: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立夏:夏季的開始.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立秋:秋季的開始.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秋分:晝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立冬:冬季的開始.小雪:開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小寒:氣候開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立春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區仍會有霜凍出現,少數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裡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省盆地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盆地繼冬幹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保墒,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

相關問題答案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分別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中小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大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
二十四節氣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歌及含義?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
二十四節氣春分吃什麼好 ?
大氣汙染的含義?
節肢動物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