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滑坡論是否正確?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辯論道德是不會滑坡的觀點

談“國人道德滑坡說”

昨天的新聞發佈會上,王世明也對中國人“道德滑坡”一說作出迴應。他認為,評價中國人的道德,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從事實當中得出結論。從主流上看,中國人呈現了良好道德風貌。以下三個事實可以說明這一點。

一是從經濟發展的過程看,這是一個最大的事實。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蓬蓬勃勃,它展示的是中國人自強不息、艱苦創業、與時俱進的美德,這就是中國人的道德基本狀態,是中國人道德的總體狀態。

二是從近年所舉辦的一系列重大活動來看,中國人展示了講文明、講禮儀的公共道德,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三是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過程中,中國人總是萬眾一心、共克時艱。“這些都足以說明,中華民族就是一個有道德、講道德的民族,文明古國就是文明古國。這是主流,這是我們中國人道德的基本面貌。”

王世明說。

王世明指出,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對人們的不良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我們必須正視道德領域存在的問題。

“堅守善是我們最大誠信”

■談“中國誠信不如西方”

王世明說,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誠”就是“擇善固執之”,對善的堅守是誠信的核心理念。從今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發佈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來看,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它區別於一些西方國家靠戰爭、靠掠奪。這是我們中國人對善的堅守,

這是我們中國人最大的誠信。我們對自己民族的誠信要有充分自信。

王世明指出,

也應當清醒地看到,

在誠信方面也確實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些人受

極端個人主義、

拜金主義的影響,

見利忘義,

金錢至上,

不講誠信,

甚至出現了“三聚氰胺”、“地溝油”、“瘦肉精”等一些嚴重的問題。因此,誠信建設必須切實加強。要加強誠信教育,用法律、行政、經濟等各種手段,引導和規範人們誠信做事、誠實為人。

道德模範評選引入第三方力量

相關昨天,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王世明介紹,為保證選票的公正有效,今年“全國道德模範”評選引入了國家統計局和公安部等第三方力量。

今年共有1.13億人蔘與投票,最終評選出54名全國道德模範,其中包括三位北京市民:厲

莉兩次捐獻骨髓、曾慶香和劉薇為及時解救車禍的受傷人員而不幸犧牲。

“其實,我方還認為,這種民眾監督,這種對非道德現象的零容忍,正是一種道德意識的自

我修復。”

正方將道德輿論、道德監督上升到了道德自覺、文化自覺的高度。他們認為,反方之所以能夠舉出大量反面例子,是因為在正確的道德主流中的確存在部分有違道德規範的支流,“

今天的民眾就是社會的醫生,他們的任務就是監督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將響亮的巴掌打在每個人的臉上,這是一項責任與義務。”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來法教授認為,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瀆職和腐敗、貧富懸殊這些因素都導致現在社會上存在著一些不道德現象。另外,人有一種獵奇心理,這種心理使得壞消息傳播比好消息快,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由於現代媒體的發展,特別是網絡的發達,使得負面新聞傳播得更快。

“目前,關於社會價值觀,關於社會道德,在很多人的頭腦裡,都存在一種無意識狀態。這場辯論,讓我們得以自覺地認知,這就是一種進步。”王來法說,我們社會的道德不可能滑坡,也不會滑坡。現在人均教育水平和物質生活水平都在提高,物質生活水平高了,行善的能力也高了。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老人跌倒無人敢扶,這是不該發生的事,是一些人在道德取向上一時之間犯了糊塗,

這讓我們很遺憾。”

在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新聞發佈會上,中央文明辦一官員否認“道德滑坡”......

當今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等現象

1.我們現在社會的道德狀況是怎麼樣的?

面對以“小悅悅事件”為代表的敗德現象,有人認為是“道德滑坡”了,甚至“中華民族到了道德危機的地步”。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危言聳聽”,我們道德的主流還是積極進步的。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的道德狀況呢?

事實最有說服力。

積極方面我們看到,以任長霞、沈浩、楊善洲為代表的優秀領導幹部,還有以“當代雷鋒”郭明義、“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教師”張麗莉為代表的“平民英雄”,這些時代楷模、道德典範不斷湧現。他們以關愛他人、感人至深的善行義舉,以無私無畏、勇於奉獻的責任擔當,向我們詮釋著道德良知,彰顯著人間大愛,影響著文明風尚。

關鍵時刻,特別是大災大難面前,都會出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動人場面。每逢重大活動,從北京奧運會的“鳥巢一代”到上海世博會的“小白菜”??成千上萬志願者匯成了一股強勁的力量,他們服務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令西方媒體也不吝讚美、豔羨。

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人們的遵法守規意識、敬業進取精神大大增強,公共秩序明顯改善,文明禮儀廣泛普及,志願服務蓬勃開展,這些都反映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悄然提升,人民群眾日益煥發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另一方面,社會上也還存在許多傷風敗德的現象。

一些官員腐敗案件屢屢發生。王益、黃瑤、許宗衡、張春江、劉志軍等腐敗分子,以權謀私、貪汙腐化,情節嚴重,性質惡劣。

一些無良企業被頻頻曝光。黑心棉、毒奶粉、毒膠囊??商業欺詐現象屢禁不止,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喪失起碼的道德底線。

一些見危不扶、見死不救的事件時常見諸報端。老人跌倒路邊無人相助,救人之前先提出高額費用,公交車上面對歹徒行凶乘客袖手旁觀??令人倍感世態炎涼人情淡漠。

由此可見,我們正經歷著道德的進步,也承受著道德的陣痛;我們身邊處處演繹著濃情大愛的“最美”事蹟,也不時出現令人寒心的失德行為。正如有人所說,中國的道德狀況是一幅“感動與疼痛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主流進步與問題突出並存”的複雜圖景。因而,要全面、客觀地認識社會道德的“全貌”,對存在的問題不能視而不見、粉飾太平,也不能從一些失德敗德現象簡單推定出“道德滑坡”的結論。

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告訴我們,社會道德進步從來都不是平坦的、直線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在戰勝各種挑戰中不斷前行的。種種失德敗德現象,是道德前進途中必須跨越的荊棘,是文明發展路上必須經歷的磨練。我們既要增強道德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斷推進社會風氣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對中華美德的傳承光大充滿信心和希望。

如何回答道德滑坡是個人問題

並不是個人的問題。一個人的性格、品質與周圍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沒有人關心他,愛護他,道德滑坡也是正常的,反之亦然。非常含糊,時間緊不知道有沒有幫助!

中國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 請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上進行分析

文化與道德和法制與人生的價值觀人類構建和諧社會精神文明原則,是與文化、道德、法制不可分開的互相關係。“文化、道德、法制”是三維一體和諧教育的三密相應的準繩,文化與道德是人格教育的根本,法制是約束人的行為遵守原則。自古以來,中國就是有禮議之邦稱著於世,禮議之邦;是講道德文明偉大之國,道德的禮議文明,世界之上每個國家都離不開它,是人類和諧社會的文明發展同步進行的焦點,如今社會發展是科學創造出物質財富,就在財富橫流的潮湧所追求得到滿足的跡象,就難免違背了道德。在當今社會的展,物質財富是迅速膨脹,由此可見,竟然產生許多拜金主義者盡受享其樂的極端,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偏斜了道德的軌道,為此使其有合理化道德的價值即是相對論就由此而生。“道德”二字,是人類生存和諧發展人人需要遵守的共同準則。這個準則是個多元化的道德,每個行業和每個人的道德標準都是不同的,這個多元化的道德焦點沒有共同認識,人類社會怎樣可能和諧生活在一起呢?對於當今人類社會的認識,整個世界都陷入道德的危機,西方的文明也不過如此,而且中國也不例外,所幸的是中國已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方針政策。但是單靠以德治國是不夠的,道德的觀念,是人類的文明自覺遵守的原則,自覺遵守的原則是靠有高尚的文化來教導,要在法律莊嚴之下的監督,道德的立場才能站穩腳步。自覺文明,是遵守人文道德的禮議,是高尚的品德修養,自我有控制能力,用“佛學”話講,自制其心,自識其心,自淨其心。建立新的社會道德觀,一切為他人的利益而行,無有我相,心地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心對待社會一切事物,當今的人類社會,大公可以做到,無私就要困難多了,想一時做到無私那是不可能的,能徹底解快這個問題,都能秉公守法遵守道德,首先得有健全文化做指導,有健全的法制來約束,“私”說白了,就是自私自利,人情親屬朋友之間的關係。對這種自私自利人情朋友關係,國家要立相關的法規,來斬斷這種關係,立人情關係法,說情法,向情法,三維一體監督法,總而言之,還是國法大私情小,在法律面前都是無私的,無論官職有多高多大,在法律面前若有說情者向情的一律是為犯罪。古往今來,這種關係是一直存在,至今也沒能斬斷。這也暴露了社會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說明當今的人類社會上的法制還沒有達到健全完善。法律的位置還沒有找到合理化。三維一體制;是來確定法律的位置合理化,是各繼其位有序進行。對於文化與道德對社會有利益的價值,“黃中谷”先生言;道德文化是超越種族的人類天下大同的文化,道德文化是指引人類共同迴歸的精神燈塔,中華道德文化的核心源流是道德精神,是一種利他主義和利群主義,這種道德精神並非是空洞的說教,其根本依據在於個人的生存狀態終究無法脫離集體利益的良好實現。這一點在中華文明的演進中得到充分的證明,作為個人受到自然生理條件的限制是必然滅亡的,但是作為個人民族和民族精神則可以在文化流傳中不朽,只有特別注重整體利益的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在融合,具有足夠的力量在人類史的遊牧民族的黃金時代裡把文化成果保存下來。並在強大的外敵面前最終能夠團結一致免於被分割的命運從百年屈辱中重新站起來。道德文化的興衰,與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與世界文明的前景息息相關,道德文化是建立在多民族和多重文化基礎上的普世文化,古人的華夷之辨是基於文化,而非血流,只要接受中華道德文化,便屬中華,中國歷史上幾次種族大融合,更進一步沖淡了種族間的距離。今天的漢族,在血統上和兩千年前已有很大不同,西晉末年五湖亂中華,衣冠南渡,北宋末年金兵入寇,二帝北狩;每一次的大動盪,都伴隨著種族的融合,今天我們再也找不到匈奴了,鮮卑這些民族,因為他們......

當前國人討論的中國社會道德淪喪,道德滑坡嚴重,你是如何看待老人跌倒了扶不扶這個問題,並提出大學生應

你好,  自古至今以老為尊。尊老愛幼是中國傳統美德,幾千年來我們從未置疑過,而如今我們卻對摔倒的老人該不該扶引發了強烈的爭論。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起摔倒的老人只需要 一雙手,只是簡簡單單的舉手之勞,如果不扶,則是道德的淪喪。我們都是人,總會有變老的時候。如果我們老了摔倒了,難道不希望被人扶起來嗎?   當我們遇到摔倒的老人時,我們應該見義勇為,用於扶起摔倒老人。相信人間自有公理,訛人者也會良心發現,不會讓每一個扶起老人的人吃虧。   老年人是社會弱勢群體,需要我們去關心,去扶助,而且關愛社會,為社會獻愛心有利於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現代道德是處於滑坡還是爬坡討論文

◇陳瑛 現在不少人認為我國社會的道德水平在滑坡,所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認為,道德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坡”作為衡量的標準。道德概念的內涵非常豐富,而且是不斷髮展變化的。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新的價值觀念產生,也會有一些舊的價值觀念衰落。 比如明清時期人們的思想就很活躍,青年男女追求個性解放、追求愛情,許多人認為那個時候道德滑坡。實際上應該說是封建道德在滑坡,而對於當時早期的啟蒙道德來說,則是在爬坡。“五四時期”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當時許多人又認為是道德的大滑坡。巴金小說《家》《春》《秋》裡,老大覺新是完全服從爺爺的,覺慧是最激進的,那覺慧的道德算不算是滑坡呢?所以,我們談論道德水平的高低、好壞,一定要與社會發展的大勢結合起來,孤立的、絕對的、永恆不變的道德價值標準是不存在的。 事實上,道德包括了人類行為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的內容,有些因素從這方面看是強了,從那方面看又弱了。所以,在社會發展當中,人們的道德常常是在“爬坡”中伴有“滑坡”,“滑坡”中也會有局部的“爬坡”。 要真正瞭解我國的公民道德水平的狀況,不能脫離了中國社會大背景,這就是黨中央多次指出的四個“化”和四個“深刻”。所謂四個“化”,就是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所謂四個“深刻”,就是我們面對的是經濟體制深刻改革、社會關係深刻變動、利益結構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四個“化”和四個“深刻”,對社會道德的衝擊,我覺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西方文化的強勢進入。西方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尤其是青年人。比方說西方思想強調個性、自我,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有些人錯誤地認為發展個性就應該削弱共性乃至人性,強調自我就應當貶低集體,於是道德上就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個性與共性、自我與個體,相互依存,應當是共同進步,不能只強調一方而貶斥另一方。 二是市場機制、利益結構的深刻調整。這一方面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了經濟,也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容易誘使某些人物慾膨脹,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 三是城鎮化、工業化深刻改變了城鄉的二元化結構,使大量的農民入城。這樣,原來的血緣、親緣、地緣的聯繫都開始淡化,人們的道德觀念,特別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改變。而進城的農民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億農民進入城市,兩億農民進入城鎮,總數有三億多人。這樣的社會變化亙古未有,因此一些人在一些方面失去規範也是很自然的。 以上三個方面引起了社會道德狀況的很大改變。我們必須從這些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出發來談論社會的道德水平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是滑坡了還是在爬坡,是進步了還是落後了。總之,看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不能離開整個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

相關問題答案
道德滑坡論是否正確?
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驗證驗證碼是否正確?
怎麼知道心臟是否正常?
和信財富公司是否正規?
道德制高點是什麼意思?
下列屬於道德義務的是?
麥克風設備是否正常?
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如何判斷矩陣是否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