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十姊妹歌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16

陪十兄弟,陪十姊妹

愛是一個過程,只有愛過、傷過、痛過,才會成為一種經歷,我們也才更懂得珍惜。所謂的天真,總是歷練不夠;所謂的成熟,只不過是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也還會面帶微笑。愛的時候,讓他自由,不愛的時候,讓愛自由。 好的愛,總是輕鬆自然的。蘇芩說,最好,彼此毫不費力的愛上。不辛苦追求、不刻意討好。要費盡心機去經營才能留得住的愛,本身已是漏洞百出。如果TA真的那麼愛你,也不捨得讓你愛得那麼費力。

懷孕的,已婚的可以陪十姊妹嗎?

不確定你說的情況是什麼含義。但是單純的來講,孕婦不是洪水猛獸,所以也沒有什麼說法忌諱。

陪十弟兄的詩句大全集

土家族苗族兒女結婚,男方有講酒令陪“十弟兄”的風俗,主要流傳於於恩施地區

十弟兄其實只是一個概數,不過,這陪伴新郎左右各一的陪男,是有些講究的。要沒有結婚的型男,要和新郎年紀相差彷彿,多為“閨中”密友,長相還要拜得客,不能丟“臉”。而圍坐在香桌上的其他男青年,就沒有那麼苛刻,只要是沒有結婚的少男了。

婚前,男方是要託媒,合八字,訂婚,認親,報期等一系列繁瑣程序的。這結婚的日期,得請會看日子的先生掐指頭翻黃曆,定好黃道吉日,備了茶食去女方報期。曰古歷何日何日。古歷就是舊曆。但凡兩天。頭日為女方正期,翌日為男方正期。故曰結婚叫整酒或過期。有好事之人,就肆意篡改:過期作廢。說得多了,也就無甚新意,無人理會。

過期的時候,又多為陰天或者雨天。人說好日子天佔哩。日子是好,可忙壞了前來幫忙之人。個個調和得稀誇誇的,褲子溼了半截,心裡卻樂呵呵。

男方請來了能說會道的支客司,早早就安排幫忙的入席,個個是狼吞虎嚥,一碗菜剛端上席面,就風捲殘雲般被剿滅,只等碗筷一甩,嗩吶便開始吹起來。在一陣鞭炮聲中,一支浩浩蕩蕩的娶親隊伍,扛著長短不一,刷了淺淺紅色的擡槓,就出發了。男方的客人們這才被請上開設在堂屋裡的席上,安安心心“吃”起喜酒來。

入夜伊始,那些細娃兒們就開始吵鬧著,要看陪十弟兄。或許是這段時間裡,新郎的心裡空寥寥的,正要用一種方式來填充。好不容易熬到子夜時分,支客司便指使幫忙的夥計,拼湊了吃飯的方桌,披了淺紅的床單,遂將葵花瓜子橘子核桃板栗糖果餅乾等小吃一一擺上來。香火臺上的蠟燭是要大紅的那種,香臺上一樣也是要紅蠟燭的,如若沒有,就扯了寫對聯剩下的紅紙,將白色的蠟燭攔腰纏上一道紅箍。

一切準備就緒。新郎倌在兩個伴郎的簇擁下,粉墨登場了。十個弟兄前前後後被支客司“請”上了香臺。因為陪十弟兄是必得說酒令的,年輕的小夥子大都怕出洋相,幾乎都是在經過推推搡搡,嘴巴都磨起了繭後,才帶著極其複雜的心情坐上了檯面。圍在二排的那些男男女女,無不是一些看熱鬧,想混得一二把瓜子三四顆糖果的後生青年男女。而那些站在外圍的老年人,自然充當起了顧問的角色。他們都是過來之人,參加過這樣的禮儀多,或多或少記得一些常見的酒令,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此時此刻,支客司搖身一變又成了主持人。將原本散亂的稻草擰成了一股繩子,只是這繩子比較鬆散。酒令總算在這種鬆鬆垮垮的氛圍中開始了。還是支客師拋磚引玉在先:

“石榴開花一口鐘,今晚陪個十弟兄。各位兄弟都請坐,聽我唱個開臺歌。說開臺,就開臺,開臺歌兒唱起來。新打剪子才開口,剪起牡丹對石榴。東剪日頭西剪月,當中剪起梁山伯。梁山伯與祝英臺,二人同學讀書來。男讀三年做文章,女讀三年考秀才。張秀才來李秀才,接我文章做起來。”

支客司噼裡啪啦一陣子開臺酒令將臺上的十個弟兄都給弄懵了。眼睛直直地望著,措了榫。年輕娃們哪裡見過這樣文縐縐的陣勢,一個個啞巴似的目瞪口呆。臺上好一陣鴉雀無聲。

支客司見此情景,又來一個拋磚引玉:“一根杉樹尖又尖,陽雀生蛋在天邊。新郎撿到陽雀蛋,不做皇帝也做官。”言畢,自己率先在盤子裡抓了一把花生:“從陪郎開始,一個一個來,講不了酒令的就喝酒,這才叫酒令。”

“酒令其實就是順口溜,不過,一定要和新郎倌結合起來,揀最好的說!”

在支客司的啟發下,“十弟兄”們開始活泛起來:“門口一園草,風吹兩面倒,今年娶媳婦,明年娃娃跑!”“門口一園竹,風吹二面撲,今年接媳婦,明年娃娃哭!”許多吊兒郎當的娃子甚至將舶來的葷段子也搬上了十弟兄的舞臺:“爹媽生我一杆槍,十七八歲沒用槍,一槍打到鶯......

有到酒店陪完十姊妹再回家的嗎?

你吧

合笄是什麼意思

合笄是於嫁娶前一二日,女家束髮合笄,曰'上頭'。土家族是一個講究禮儀之風的民族,在社交活動與家庭生活中,特別重情尚義,講究禮尚往來和文明禮行。土家族這種古樸淳厚的禮儀之風,不但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風範,而且還世代相傳,不斷地發揚光大,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深入地研究這一問題,對於弘揚中華民族以及土家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對於今天公民“明禮誠信”等道德建設,無疑具有重要的人文和實踐意義。

一、土家族的四大禮儀

所謂禮儀,即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如婚禮、葬禮等。土家族人在一生的生活和社交活動中禮儀較多,但最重要的只有四大禮,即誕生禮、婚禮和成年簪冠禮、壽禮、葬禮。這四大禮是土家族禮儀之風的集中體現,既有社會特徵,又有信仰特徵,它們把土家族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吉凶禍福交織在一起,形成複雜多樣的民俗樣式,而且長期地支配著土家人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

1.誕生禮

誕生禮,是人生的開端禮。土家人相當注重為嬰兒舉行誕生禮,它既含有為新生命祝福,祈禱長命富貴之意,也有為產婦驅邪避禍之意,在禮儀中帶有一定的神祕色彩。雖然土家人最看重的是誕生禮中的“打三朝”(即嬰兒生下3天后要進行全身沐浴)和“滿月酒”,但實際上,土家人的誕生禮包含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婦女懷孕後,俗稱“有喜”,要請土老司行法事“安胎”、驅邪,祈求祖先保佑,並在堂屋門上掛上篩子、艾蒿草,稱“金鐘神罩”,護住孕婦之屋。分娩,一般要請“接生婆”,接生婆進產房後,要敬祭土家族的生育女神巴山婆婆。嬰兒下地,接生婆用白線結紮臍帶,若是男孩,就用父親的衣服包裹;若是女孩,則用母親的衣裙包裹。給嬰兒洗澡的水嚴禁任意外潑,以免汙穢神靈。嬰兒降生後,父親要懷抱“報喜雞”去岳母家報喜,男孩用公雞報喜,女孩則用母雞報喜。岳母家則按嬰兒性別置辦“三朝禮”和“滿月酒”。

三天後,岳母家以及親友們挑著禮品前來賀喜,即“打三朝”。酒宴上,產婦家要請嬰兒的外公或舅父取名,俗稱“命名禮”。滿月那天,岳母家要來給嬰兒“放腳”(因為嬰兒出生的第一個月腳手都是包裹著的,滿月之後才解開包裹,正式穿上衣褲,俗稱“放腳”),並送來放腳需要的一切衣物,這一天俗稱“滿月酒”或“祝米酒”。嬰兒誕生後,第一個來產婦家的人,俗稱“踩生”,“女踩男,福壽全”,“男踩女,要中舉”,產婦家要格外熱情地招待踩生人,使之多說些吉利話。在當代,土家族誕生禮中最重要的是“打三朝”,實際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是把“打三朝”與“滿月酒”(祝米酒)合二為一的,統稱“打三朝”。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和科學知識的普及,誕生禮中很多帶迷信色彩的陋習都被土家人自覺地拋棄了。

2.婚禮和成年簪冠禮

在漫長的封建時代,土家族逐漸形成了婚姻制度中的多層次禮儀,這些禮儀是十分複雜和隆重的,它是一個完整的禮儀過程,但在整個禮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婚期這一天舉行的男、女冠禮和一系列其它禮儀活動。如“打樣”,即媒人撮合男、女雙方進行第一次見面,俗稱“瞧樣子”,雙方滿意後再正式提親。“求婚”,打樣之後,男方正式請媒人去女家求婚。“討紅庚”,俗稱“合八字”,男方委託媒人討來姑娘的生辰年月日時,寫在“紅庚貼”上,並請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按陰陽五行推論,看是否相合或相剋。“定親”,俗稱“插茅香”,合了八字,就成了“天作之和”,男、女雙方即擇吉日,舉辦酒席,邀請雙方親戚到場正式定親,實際上是向社會公開這樁婚事,取得社會承認。

“拜年”,定婚後,男方每逢新年都要去女家拜年,但拜第一個新年最為隆重。......

為什麼會有哭嫁這說法

哭嫁,源於婦女婚姻之不自由,她們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罪惡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結婚時也還要哭嫁,但現在的哭嫁僅是一種儀式罷了。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獨特形式。新娘出嫁的頭天晚上,爹孃邀請親鄰中的未婚姑娘9人,連新娘共10人圍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稱陪十姊妹歌。

哭嫁的習俗

土家婚俗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餘,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否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誌。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哭嫁,源於婦女婚姻之不自由,她們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罪惡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結婚時也還要哭嫁,但解放後的哭嫁僅是一種儀式罷了。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獨特形式。新娘出嫁的頭天晚上,爹孃邀請親鄰中的未婚姑娘9人,連新娘共10人圍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稱陪十姊妹歌。十姊妹圍坐一桌,首先由新娘哭”十擺”,新娘哭”一擺”,廚師在桌上擺一樣菜,擺完後,其餘九姊妹輪次哭,最後又由新娘哭”十收”,廚師再一樣一樣將酒菜收進,菜收完,陪十姊妹活動即告結束。哭嫁的歌詞內容很多,”十擺”、”十收”有哭祖宗之德,爹孃之恩,姐妹之誼,兄嫂之賢,故土之情等等,有時也罵媒人。陪哭多是難分難捨的纏綿之詞。音律多用七字八句的順口溜:“爹孃恩德比天地,哺育教養心操碎,樹欲靜而風不息,恩德未報就別離。遠望故里盼歸期,歸來又能住幾時?門前小河長流水,女兒眼淚長長滴。”一般要哭三五天,也有哭十天半月的。哭的主要內容為:回憶母女情,訴說分別苦,感謝養育恩,託兄嫂照顧年邁雙親等。哭嫁的歌詞一般為即席所作,見娘哭娘,見嬸哭嬸,哭詞各不相同,當然也有固定哭詞。此外,哭還有抑揚頓挫的曲調。哭嫁的哭唱形式一般分為一人哭唱和兩人哭唱兩種,一人哭唱多為姑娘哭訴自己的命運、哭父母的養育恩情、哭兄嫂姐妹的情誼以及哭訴封建婚姻和媒人可惡可恨的欺騙行徑等。如哭父:“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為我苦費心,爹的恩情說不盡,提起話來說不盡。一怕我們受飢餓,二怕我們疾病生;三怕穿戴比人醜,披星戴月苦費心。四怕女兒無文化,把女送進學堂下,如今女兒已成人,花錢費米恩情大。一尺五寸把女盤,只差拿來口中銜;艱苦歲月費時日,挨凍受餓費心血!女兒錯為菜子命,父母枉自費苦心;女今離別父母去,內心難過淚淋淋!為女不得孝雙親,難孝父母到終身;水裡點燈燈不明,空來世間枉為人!”兩人哭唱又稱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陪哭人在一旁勸慰哭,從句尾插入,兩人一哭一和。如姐妹對哭:姐:“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離,離開繡樓好孤單!”妹:“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要離開,難捨難分情難斷!”姐:“梭羅樹來臺對臺,我姐心裡難寬懷;丟你妹妹婆家去,逢年過節又才來!”妹:“梭羅樹來臺對臺,望姐心裡多寬懷,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誨記心懷!”哭嫁通常在新娘的閨房進行,新娘哭到誰,誰就必須去陪哭,男的不會哭也要說幾句安慰、祝福的話以示惜別。哭嫁在新娘出嫁前一夜最為熱鬧,特別是天亮之前,父母、姐妹與新娘對哭時,如泣如訴,聲淚俱下,把親人間的恩情表現的淋漓盡致,旁觀者無不感動落淚。土家姑娘哭嫁是土家族獨特的風俗。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一月開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對哭、多人一起哭。哭唱的內容大多是:哭爹媽的養育之恩,兄嫂、姊妹別離之情,罵媒人和對封建婚姻禮教的不滿等;鄉鄰則以勸嫁為主,內容以賀新婚、誇新郎、互祝願、道吉祥為主。與其說是哭,倒不如說是唱,其腔多為傳統音調,口音,既傷感又抒情,充滿了土家民族風情。哭嫁歌的格調新穎,哭詞長短成句,貶褒明,有歷代相傳的,也有即興之作,大都富有詩韻和樂感,其文詞巧妙,寓意深刻。內容上有對舊制度的抨擊,有對媒人的揶揄,有對舊情的抒發,有對山川的懷念,有對婦女的贊......

七彩文鳥的十姐妹是什麼意思

七彩文鳥也叫五彩文鳥、七彩芙蓉、五彩芙蓉、歌甸雀、胡錦鳥、胡錦雀等。原產澳大利亞,是一種羽色極為豔麗而又珍貴的觀賞鳥,因羽毛有七種顏色聚於一體而有“鳥中美男子”之稱。

哭嫁歌產生的社會原因

在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哭嫁是土家青年婚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表現在封建社會時代,哭嫁是衡量女子賢德的重要標誌。新中國成立,這一風俗雖然依舊存在,但已只是形式,不再具有以前那些韻味了。以下是關於哭嫁的系統介紹: [編輯本段]哭 嫁  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餘,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否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誌。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

哭嫁,源於婦女婚姻之不自由,她們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罪惡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結婚時也還要哭嫁,但現在的哭嫁僅是一種儀式罷了。

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習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個月裡,要唱《哭嫁歌》,用歌聲來訴說土家族婦女在封建買辦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運和對自己親人的眷戀不捨之情。按照習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個月,直哭得聲音嘶啞仍不停哭。

《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則根據出嫁的進程來劃分的,分為:“一人哭唱”和“兩人哭唱” 和“哭團圓”三種形式,“一人哭唱”即姑娘哭泣訴自己的命運、哭唱祖宗、父母的養育恩情、兄嫂姐妹的情誼、以及哭訴封建婚姻和媒人的可惡可恨的欺騙行徑等。如“哭父”: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為我苦費心,

爹的恩情說不盡,提起話頭言難盡。

一怕我們受飢餓,二怕我們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醜,披星戴月費苦心。

四怕我們無文化,送進學堂把書念,

把你女兒養成人,花錢費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盤,只差拿來口中銜;

艱苦歲月費時日,挨凍受餓費心腸!

女兒錯為菜子命,枉自父母費苦心;

我今離別父母去,內心難過淚淋淋!

為女不得孝雙親,難把父母到終身;

水裡點燈燈不明,空來世間枉為人!

“兩人哭泣”稱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唱,陪哭人在一旁勸慰哭唱,從句尾插入,兩人哭唱一起一落(也有二人對哭唱的)自然地形成摹仿式多聲部音樂。寨裡的親友每晚都要來陪哭,非親非友的少女們也互相邀約,成群結隊來“打坡”(土家語,即參加學哭嫁),如姐妹對哭唱:

姐:“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離,離開繡樓好孤單!

妹:“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離開,難捨難分情難斷!

姐:“梭羅樹來臺對臺,我姐心裡難寬懷;

丟你妹妹婆家去,逢年過節又才來!

妹:“梭羅樹來臺以臺,望姐心裡多寬懷,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誨記心懷!

“哭團圓”又叫“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獨特形式。新娘出嫁的頭天晚上,爹孃邀請親鄰中的未婚姑娘9人,連新娘共10人在新娘的閨房圍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稱陪十姊妹歌。 十姊妹圍坐一桌,首先由新娘哭“十擺”,新娘哭“一 擺”,廚師在桌上擺一樣菜,擺完後,其餘九姊妹輪次哭,最後又由新娘哭“十收”,廚師再一樣一樣將酒菜收進,菜收完, 陪十姊妹活動即告結束。 哭嫁的歌詞內容很多,“十擺”、“十收”有哭祖宗之德, 爹孃之恩,姐妹之誼,兄嫂之賢,故土之情等等,有時也罵媒人。陪哭多是難分難捨的纏綿之詞。音律多用七宇八句的順口溜,如“爹孃恩德比天地,哺育教養心操碎,樹欲靜而風不息,恩德未報就別離。遠望故里盼歸期,歸來又能住幾時?門前小河長流水,女兒眼淚長長滴。”

《哭嫁歌》的音樂結構屬“聯曲體”結構,是一......

相關問題答案
陪十姊妹歌是什麼意思?
陪我上開車是什麼意思?
情緣這歌是什麼意思?
開全麥唱歌是什麼意思?
五七萬歌是什麼意思?
款款清歌是什麼意思?
對歌是什麼意思?
日日笙歌是什麼意思?
海歌是什麼意思?
喪鼓歌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