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人物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誰?

最佳答案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奔馳。駿馬不能奔馳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數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餘名騎士突圍,最終只餘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閒;但後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裡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項王兵敗垓下,在烏江自刎,有關歷史上這一典故,李清照曾寫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對項王的敬佩,思念之情。毛澤東也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驚弓之鳥:魏國有一個射箭能手名叫更羸.一天, 他和魏王一起欣賞秋天的景色.

指鹿為馬: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 二世,曰:?馬。?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3/懸樑刺股:漢朝人孫敬,讀書時疲倦了想睡覺,就用一根繩子繫住頭髮,另一頭拴在房樑上拉直。這時候如果再打瞌睡,就會被繩子拉醒。

4. 約法三章:劉邦

5. 十面埋伏: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6. 馬革裹屍:東漢初的名將馬援

7多多益善:韓信

8言過其實: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9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11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 秦王苻堅

10單刀赴會:關羽

12 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在安逸享樂中才情減退

14 王導 太尉都鑑派門生來見王導,想在王家子弟中選位女婿。王導讓來人到東邊廂房裡去看王家子弟。門生回去後,對都鑑說:“王家子弟個個不錯,......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誰 百度知道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項羽

公元前203年12月,韓信把兵馬屯在垓(gāi,今安徽靈璧東南)下,佈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個適當的地方,把他圍困起來。韓信故意拿話去激霸王,讓他氣得鼻孔噴火,頭頂冒煙才好。他編了四句話,叫士兵衝著楚營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    霸王率領十萬大軍一直衝到垓下,沒碰著韓信,一看四面全是漢兵,楚軍進入了重圍。霸王帶領人馬只管向前衝,誰也抵擋不住。他見了韓信,更不肯放過。韓信一邊作戰,一邊後退。霸王追趕了好幾裡地,殺散一批,又來了一批,殺出一層,還有一層。四面八方全是韓信“十面埋伏”的人。霸王轉過身來,跑回垓下大營去了。    夜裡,項羽聽到周圍漢營裡的士兵唱的淨是楚人的歌。“四面楚歌”的成語就是從這兒來的。    霸王吃驚不小,他說:“難道楚軍都投降劉邦了,為什麼漢營中的楚人這麼多呢?”說著他就在營帳裡喝起悶酒來。他留戀他寵愛的美人虞姬,她常常侍候在身邊;還有那匹騎了五年的烏騅馬。想到這兒,霸王再也忍不住了,他悲壯憤慨地唱起自己作的詩歌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歌的意思是:力氣拔得起一座山,氣魄壓倒天下好漢,時運不利,烏騅馬不肯走。馬兒不跑怎麼辦,虞姬呀虞姬,你可怎麼辦。    項羽一連唱了幾遍,虞姬跟著一塊兒唱。他唱得流下幾行眼淚,伺候他的人全都哭了,不忍心擡頭看他。    霸王跨上烏騅,帶著八百子弟兵,猛虎似的衝出去,突出重圍,往南跑。他打算渡過淮河再往東去。霸王和八百子弟兵沿路殺散了漢兵。韓信、英布、周勃、樊噲他們分頭追趕。霸王拍著烏騅,飛一樣地直跑。等霸王渡過淮河,到了南岸,又跑了一程,就迷了道兒,不知道哪一條道兒可以通到彭城(今江蘇徐州)。    項羽就向一個莊稼人問路。那個莊稼人不願幫他,就說:“往左邊兒走。”霸王跟一百多個子弟兵就往左跑下去,跑了一陣,連道兒也沒了,前邊只是一片水窪地。他們的馬陷在泥濘裡,連蹄子都不好拔出來。霸王這才知道受了騙,走錯了道,趕緊拉轉繮繩,再回到三岔路口,漢兵可已經追到了。    霸王往東南跑,到了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點了點人數,一共才二十八個騎兵,追上來的人馬有好幾千。霸王覺得沒法脫身了,就帶著二十八人上了山崗,對他們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八年了,親身作戰七十多次,戰無不勝,成了天下霸王。今天在這兒被圍,這是天數,不是我不會打仗。”    他把二十八個士兵分成四隊,說:“我先殺他們一個大將。你們跑下去到東山下會齊。”他大喊一聲,向一個漢將直衝過去,殺了一個漢將。    霸王到了東山下,那四隊二十八個子弟兵全都到了。漢兵趕來,又展開血戰。霸王專挑漢兵多的地方衝殺。他左刺右劈,又殺了漢軍的一個都尉和不少士兵。漢軍將士不敢逼近楚兵,遠遠地嚷著躲著。霸王點了點自己的人數,僅僅少了兩個。    霸王殺退了漢兵,帶著二十六個子弟兵一直往南,跑到了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亭長蕩著一隻小船等在那兒。他知道來的是霸王,就催他馬上渡河。他說:“江東雖小,可也有一千多裡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還可以在那邊做王。這兒只有我這隻船,請大王趕快渡過河去。”    霸王笑著對亭長說:“當初我跟江東子弟八千人渡過江來打天下,到今天他們全完了,我哪兒能一個人回去呢?就說江東父兄同情我,立我為王,我哪兒有臉見他們吶?”他接著又說:“這匹烏騅馬,我最喜愛,曾經一天跑過一千里地。我捨不得把它殺了。我知道您是個忠厚長者,我很感激您一片好意,這匹馬送給您。”    他和二十六個子弟都拿著短刀步行,跟漢兵交戰。......

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是誰?

項羽

【成語】:四面楚歌

【拼音】:sì miàn chǔ gē

【zdic.net 漢 典 網】

【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暢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示例】:在這~裡,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四面楚歌所涉及的歷史人物是誰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①!”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②,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③。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④!”歌數闋⑤,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涉及的人物有:主要有項羽(以婦人之仁有勇無謀、不聽范增的計策,放走了野心勃勃的劉邦,致使霸業失敗)、劉邦。當然還有項羽的夫人虞姬。

馬革裹屍 涉及的歷史人物是馬援。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漢族,扶風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新莽末年,天下大亂,馬援初為隴右軍閥隗囂的屬下,甚得隗囂的信任。歸順光武帝后,為劉秀的統一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

四面楚歌是哪個歷史人物用過的

項羽

四面楚歌,我國古代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也有同名歌曲。

分享百科名片:

基本資料

【註音】sì miàn chǔ gē(四面楚歌)

【英文翻譯】Besieged on all sides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定語;含貶義 ;指孤立無援。

【示例】晉·陳壽《三國志·吳琮傳》:“高祖誅項,~。”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我同胞處於四面楚歌裡,猶不自知。”

【近義詞】孤立無援、進退維谷、腹背受敵、山窮水盡、楚歌四面。

【反義詞】左右逢源、一呼百應、安然無恙、旗開得勝、起死回生。

【同韻詞】日誦五車、充棟盈車、峻阪鹽車、禽困覆車、玉律金科、駟馬高車、柴立不阿、共挽鹿車、白馬素車、信口開河。

【燈謎】1.烏江岸上困霸王

2.四面楚歌(打訴訟法名詞一) 謎底:調解人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成語舉例】在這四面楚歌裡,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成語出處

原文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hè 第四聲 附和,應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原文註釋

壁:駐紮。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

漢軍:劉邦的軍隊。

諸侯:指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等。

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國方言土語唱的歌。

慷慨:即慷慨,激昂的樣子。

不逝:是說被困而不得馳騁。逝,向前行進。

數闋:幾遍。 闋:樂曲終止叫闕。

奈若何:把你怎麼安排。若,你。

和:跟著唱。

項王:項羽。

翻譯

字句譯解 古文: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①!”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②,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③。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④!”歌數闋⑤,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翻譯:①何楚人之多:怎麼楚人這麼多。②騅(zhuī錐):毛色蒼白相雜的馬。③逝:跑。④奈若何:把你怎麼辦。⑤闋:樂曲每終了一次叫一闋。“數闋”就是幾遍。

古文: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①,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②。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③,田父紿曰“左”④。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⑥,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⑦,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⑧。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 “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⑨,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裡⑩。與其......

四面楚歌的名人是誰?

四面楚歌,我國古代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四面楚歌的相關人物是誰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決定楚國命運的大戰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

項羽首先率領部隊突擊前方的韓信部隊,項羽憑藉一貫的勇猛,擊敗了韓信的先頭部隊。項羽全力追擊,但是韓信的部隊敗而不亂,反倒是項羽的部隊在追擊中陣型有點散了。由於孔熙、陳賀從兩翼包抄上來,後面跟著的是彭越、英布和劉邦的部隊,態勢變得對項羽非常不利。項羽的反應非常快,他見一時不能摧毀韓信的中央軍團,而自己卻又被包圍的危險,就立即下令撤退。但是,這時項羽的部隊已經被包圍了。被包圍在垓下,項羽縱然勇武也無計可施。

韓信為了能夠更快的瓦解楚軍的士氣,使出了“四面楚歌”的方法,讓士兵們在包圍圈外吟唱楚地的歌謠。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這就樣,楚軍戰士們聽到楚歌后,都倍感思念自己的家鄉,加上連年作戰,本來已經是身心俱疲,士氣低落,如今聽到四周的楚歌聲,於是開始了大量的逃亡。

項羽聽到楚歌聲後,也大驚失色,心想:難道楚地已盡失?他半夜裡地來飲酒,對著自己的心愛的女人虞姬,對著自己心愛的坐騎烏騅馬,唱出了被後人們傳誦千古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聽了,滿眼淚水,也唱道: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此時此景真是悲悽,項羽如此人物,到了這個時候,也只能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旁邊的人無一不是潸然淚下,為了不拖累項羽,虞姬當場橫劍自殺。

當虞姬了結了自己的性命後,悲憤的項羽率領騎兵連夜突圍,卻不幸誤入沼澤地。當他到達東城山頭時,被灌嬰的5000騎兵團團圍住。此時,項王身邊只剩28名隨從。他把28人分成四隊,分別向四個方向突圍,最後推到了烏江邊上。烏江的亭長已經給他準備好了渡船,建議項羽立即渡江。他說:江東地雖小,也足夠大王稱王了,況且而今江上只有這一隻船,誰也沒辦法追上你。項羽大笑說:我項籍帶領八千子弟渡江,今天沒有一人能夠回來,還有何臉面去見江東父老?他把戰馬送給了亭長,和隨從一起與漢軍短兵相接,斬殺了漢兵數百人。項羽突然看見漢兵中有一箇舊相識,就對他說:“漢王為購買我的人頭出資千金,懸賞萬戶侯,我把這個好處給你吧。”說完拔劍自刎。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誰 答案

楚霸王項羽

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是誰

項羽

韓信

虞姬

四面楚歌裡面的人物有哪些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奔馳。駿馬不能奔馳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數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餘名騎士突圍,最終只餘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相關問題答案
四面楚歌的人物是誰?
三面楚歌的生肖是什麼?
四面楚歌的典故出自哪場戰役 ?
煮灑論英雄的人物是誰?
自相矛盾的人物是誰?
七步之才的人物是誰?
鞠躬盡瘁的人物是誰?
病西施對應的人物是誰?
退避三舍的人物是誰?
驚弓之鳥的人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