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國際貿易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國際貿易政策的意義

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與穩定 。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係, 達到外部均衡 ,穩定經濟,加強適應能力。

延續社會再生產,加強和完善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不同。

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繫,促進經濟發展 。

獲取良好的國際經濟與政治環境,貿易政策在調整、改善、鞏固國與國之間經濟與政治關係面起著重要方作用。

研究環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各國的關稅水平大幅度降低,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逐步取消,大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同時,為了各自的利益,很多國家利用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合理性和複雜性作為貿易保護的手段,阻擾其他國家的產品進入本國市場,成為貿易發展的障礙。如此,技術貿易措施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技術性貿易措施已成為國際上重要貿易壁壘主要形式之一。國際上技術性貿易措施限制進口的案例很多。法國在食品衛生法規定禁止含有紅黴素的糖果進口,英國很快失去了法國市場;1994年9月美國環保署根據《清潔空氣法案》,對進口汽油化學特性規定了比國產汽油更為嚴格的標準,委內瑞拉是向美國出口汽油最多的國家,也成為這一規定的最大受害者。

我國加入WTO後,隨著出口量大幅增長,世界上許多國家開始使用技術性壁壘對我出口產品設限。目前我國很多的出口產品深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困擾。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已經涉及三分之二以上的出口企業、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商品,每年造成的損失約200億美元。有關研究表明,國外設置的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的直接和間接影響超過450億美元,佔全年出口總額的25%以上,而在包裝方面,據商務部統計,我國每年有價值近24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因達不到國外發達國家的包裝要求而受影響,我國各行業外貿企業在實踐中幾乎都遇到過各種涉及貿易技術壁壘有關內容的問題和障礙,對企業擴大出口和增長都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1994年4月1日,德國正式禁止含偶氮染料的紡織品進口,被禁止的118種物品有104種是我國各式行業的主要產品。蘇南一家服裝廠出口的服裝因拉鍊材料含鉛過高,最終導致企業破產。因此,加強對價值貿易壁壘的研究,採取相應的對策,對突破技術壁壘,促進我國對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和意義?

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大了,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意義都非同尋常,增加外匯儲備及提升中國企業的市場空間及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為中國提供了很多資源滿足國內的需要,比如棉花、鐵礦石、大豆、石油等。

聯繫實際談開展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1. 各國資源不一樣,國際貿易使資源豐富的國家可以將物資通過貿易的方式轉移到資源不豐富的國家。如日本。

2. 各國的勞動力價格不一樣,勞動力價格低的國家會吸引更多的來料加工等國際貿易,從而有利於貨物的成本控制。如前幾年的中國紡織業,不過現在是慢慢轉移到東南亞了。

3. 各國的勞動力水平不一樣,需要國際貿易平衡。比如做電子產品,找代工,目前也只能找中國或者臺灣,因為東南亞的價格雖然低但水平還不夠。

其他還有很攻。隨便一個點展開都能寫很多很多。

企業研究產品生命週期的目的及意義是什麼??? 10分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雷蒙德·弗農(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產品週期中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簡稱PLC,是產品的市場壽命,即一種新產品從開始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的整個過程。費農認為:產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營銷生命,產中和人的生命一樣,要經歷形成、成長、成熟、衰退這樣的週期。就產品而言,也就是要經歷一個開發、引進、成長、成熟、衰退的階段。而這個週期在不同的技術水平的國家裡,發生的時間和過程是不一樣的,期間存在一個較大的差距和時差,正是這一時差,表現為不同國家在技術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產品在不同國家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的差異,從而決定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變化。為了便於區分,費農把這些國家依次分成創新國(一般為最發達國家)、一般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典型的產品生命週期一般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即介紹期(或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第一階段:介紹(引入)期

指產品從設計投產直到投入市場進入測試階段。新產品投入市場,便進入了介紹期。此時產品品種少,顧客對產品還不瞭解,除少數追求新奇的顧客外,幾乎無人實際購買該產品。生產者為了擴大銷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銷費用,對產品進行宣傳推廣。該階段由於生產技術方面的限制,產品生產批量小,製造成本高,廣告費用大,產品銷售價格偏高,銷售量極為有限,企業通常不能獲利,反而可能虧損。

2.第二階段:成長期

當產品進入引入期,銷售取得成功之後,便進入了成長期。成長期是指產品通過試銷效果良好,購買者逐漸接受該產品,產品在市場上站住腳並且打開了銷路。這是需求增長階段,需求量和銷售額迅速上升。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潤迅速增長。與此同時,競爭者看到有利可圖,將紛紛進入市場參與競爭,使同類產品供給量增加,價格隨之下屬,企業利潤增長速度逐步減慢,最後達到生命週期利潤的最高點。

3.第三階段:成熟期

指產品走入大批量生產並穩定地進入市場銷售,經過成長期之後,隨著購買產品的人數增多,市場需求趨於飽和。此時,產品普及並日趨標準化,成本低而產量大。銷售增長速度緩慢直至轉而下降,由於競爭的加劇,導致同類產品生產企之間不得不加大在產品質量、花色、規格、包裝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起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4.第四階段:衰退期

是指產品進入了淘汰階段。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等原因,產品的銷售量和利潤持續下降,產品產品在市場上已經老化,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市場上已經有其它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新產品,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時成本較高的企業就會由於無利可圖而陸續停止生產,該類產品的生命週期也就陸續結束,以至最後完全撤出市場。

產品生命週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它和企業制定產品策略以及營銷策略有著直接的聯繫。管理者要想使他的產品有一個較長的銷售週期,以便賺取足夠的利潤來補償在推出該產品時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經受的一切風險,就必須認真研究和運用產品的生命週期理論,此外,產品生命週期也是營銷人員用來描述產品和市場運作方法的有力工具。但是,在開發市場營銷戰略的過程中,產品生命週期卻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因為戰略既是產品生命週期的原因又是其結果,產品現狀可以使人想到最好的營銷戰略,此外,在預測產品性能時產品生命週期的運用也受到限制。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的意義

(1)產品生命週期理論揭示了任何產品都和生物有機體一樣,有一個從誕生—成長—成熟—衰亡的過程......

當代國際貿易特點及發展趨勢(要求具體實例)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新特點及發展趨勢

一、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特點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服務業(第三產業)的對外貿易,即發生國際收支行為的服務業經營活動,如國際間運輸、保險、金融、旅遊、技術等勞務的有償提供和接受。國際服務貿易是本世紀70年代以來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國際商品活動領域而迅猛發展的。隨著《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簽訂並生效,國際服務貿易日益得到各國的重視,已成為世界經貿競爭的又一熱點。據世界貿易組織1997年12月發表的1997年世界貿易年度報告顯示,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速,1996年增長5%,1997年預計增至7%,總額將達2.7萬億美元。縱觀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呈現如下趨勢:

1、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不斷加大。服務貿易的發展是產業進步的標誌。二戰以後的半個多世紀當中,特別是70年代以來,由於國際分工的深化,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科技革命加劇以及跨國公司的崛起,促使國際服務貿易以高於貨物貿易增長的速度迅速發展。1970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只有710億美元,而到1980年則猛增至3830億美元,10年間增長5倍多。1980年以後,國際服務貿易依然保持著迅猛增長的勢頭,年平均增長率約為5%,是同期國際貨物貿易年平均增長率2.5%的兩部。到1993年,世界服務貿易額達到1.03萬億美元,在全球貿易總額中的比重超過四分之一。人們預計,隨著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協議的實施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正式運行,各國將進一步開放服務市場,服務貿易也會隨之進一步發展,到本世紀末將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

2、國際服務貿易的領域不斷擴大。目前,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範圍包括:(1)國際運輸(海運、空運和陸運);(2)國際旅遊;(3)國際金融服務(包括保險);(4)國際信息處理和傳遞軟件資料服務;(5)國際諮詢服務(包括會計、律師等);(6)建築和工程承包等勞務輸出;(7)國際電訊服務;(8)廣告、設計、會計管理等項目服務;(9)國際租賃服務;(10)商品的維修、保養、技術指導等售後服務;(11)國際視聽服務(12)教育、衛生、文化藝術的國際交流服務;(13)商業批發與零售服務;(14)知識產權(工業產權和版權)服務;(15)國際投資服務;(16)其他官方國際服務等。

3、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不平衡。首先,工業化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佔有絕對優勢。一般說來,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是國際服務貿易的順差國。據統計資料顯示,1986年工業化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所佔的比例為78.6%,其中運輸、投資淨收益、旅遊收入等均佔各項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業化國家佔了15位,美國則以出口額2,026億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業發展不平衡。隨著服務貿易業全球市場的迅速擴展,在服務業的行業區別越分越細的同時,行業發展速度則高低不同。傳統的全球運輸服務業仍在增長,但增速已趨緩,年增長率僅為2%;旅遊業則增長了6%,而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及專利等的增長率則達到了7%。再次,新興發展中國家發展勢頭良好。就總體而言,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領域處於明顯的劣勢,除了旅遊業和勞務匯回款等個別項目(即基於勞務輸出之上的項目)之外,它們在服務貿易上幾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新興發展中國家的迅速崛起,其國際服務貿易也得到了迅猛發展。1996年亞洲各國和拉美地區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率都達到了8%,高於北美和西歐各國。新加坡、韓國、中國、泰國和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均跨入了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前20名行列。

4、國際服......

國際貿易的優缺點

一、國際生產網絡研究的文獻回顧和評述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際經濟學家認識到產業內貿易大量存在、相同要素稟賦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大量存在,而這種貿易模式是傳統貿易理論所無法解釋的,因而激發了經濟學家對貿易理論的重新探索,並最終產生了以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差別產品為基礎的新貿易理論。國際生產網絡是與產業間分工和產業內分工不同的新的分工模式。國際生產網絡則有如下3個特點:一是幾個國家參與同一種最終產品的生產;二是在生產過程中,中間投入品按工序在國家之間流轉,中間品的貿易成為這種分工模式的一大特點;三是跨國生產活動,有時候由一個廠商在不同國家投資設廠完成,有時候由不同的廠商共同參與完成。

現在國際生產網絡這一新的生產、分工與貿易模式又已經激發了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熱潮。不僅許多在國際貿易理論領域享有盛譽的經濟學者在進行探索,而且也吸引了很多剛剛加入研究隊伍的新生力量。這是目前國際貿易研究領域最活躍的主題。我國是國際生產網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和研究還太少。姚枝仲的《國際生產與分工網絡:理論與問題》總結了已有的對於國際生產網絡這種新的分工模式進行描述和度量的文獻;介紹了其主要的度量方法和度量結果,以及各種度量方法的優缺點;著重指出了目前的分工形態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國際貿易;並指出要理解這一新的分工模式需要解釋的主要問題;還對已有的理論進展和與理論有關的經驗研究進行評述;同時探討了需要進一步理解的問題,以及這個領域未來的主要研究方向。從國際分工和生產網絡的角度分析中國在其中的地位,以及這種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本學科關注的另一個問題。宋泓的《國際產業分工格局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了國際生產網絡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所提供的機遇與挑戰。

二、國際收支失衡及其影響、中國貿易不平衡的性質、內涵以及特點

姚枝仲、齊俊研的《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及其變化趨勢》以及姚枝仲的《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兩篇論文重點討論了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內在穩定性和不可持續性,失衡的變動趨勢和可能的調整方向,以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文章認為,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以改善國內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調整對外經濟政策,是我國應對國際壓力、克服外部不平衡以及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最佳選擇。姚枝仲、劉仕國的《中國的國民對外貿易差額》,從所有權角度分析了國民貿易的含義,提出了國民貿易統計的一個嚴格的核算方法,並粗略估算了中國的國民對外貿易額,揭示了現有的海關統計難以顯示的許多事實。

宋泓的《美國的霸權地位與中美經貿關係》,從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經濟體系出發,指出,歷史地看,美國實際上從70年代開始在推行一種有意識的擴大和維持國際貿易逆差的戰略,並逐步建立起美元—美國政府債券等為主導的國際經濟體制。因此,“對本國的鉅額貿易逆差和赤字”作為分析國際失衡以及中國貿易不平衡的一個預設的前提是不存在的。李向陽的《全球經濟失衡與中國》則從規範的宏觀經濟框架出發系統分析了全球經濟失衡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三、加入WTO後,尤其是“入世”過渡期結束以後的進口管理體制以及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研究

隨著我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原有國際貿易利益格局發生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擡頭,部分國家濫用“特保調查”等針對中國的歧視性做法,導致我出口商品遭遇各類摩擦和壁壘不斷增多。當前我可採取的反制措施較少,反制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性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建立新的符合WTO規則的進口管理體系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大戰略議題。

2006年,社科院世經政所承擔“中國......

單證在國際貿易中必要性相關論文

國貿是國際貿易的簡稱(International Trade),指不同國家(和/或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活動。國際貿易是商品和勞務的國際轉移。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國際貿易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組成,故有時也稱為進出口貿易。同時還有北京“國貿商城”和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的意思。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國家(和/或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活動。 上海在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貿易是商品和勞務的國際轉移。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 國際貿易由進口貿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兩部分組成,故有時也稱為進出口貿易。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國際貿易就是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國際經濟與貿易是運用國際經濟學中的貿易理論和分析方法,研究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實務以及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關係的一門學科。

相關問題答案
研究國際貿易的意義?
影響國際貿易的因素?
研究食品安全的意義?
研究激勵機制的意義?
研究傳統美食的意義?
研究養老地產的意義?
研究共享經濟的意義?
進出口貿易的意義?
國際貿易什麼意思?
國際貿易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