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不是愛風塵?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的作品原文

卜算子不是愛①風塵,似被②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③東君主。去也終須⑤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④。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的介紹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是南宋中期女詞人所著,通過描寫在長官面前陳述衷曲的詞,表達了不卑不亢、婉轉明確的意願。這抒發了自己的無奈之情。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妓女不是啥好活,沒有女的願意當的,尤其是有點文化的女子,不是愛風塵:說的是俺不是自願當妓女的。而且古人特迷信,以為今生受苦是以前沒做好事,緣由天定,被前身誤,前緣誤都是一個意思。花開花落歸青帝管,也是東君。說妓女幹啥都得聽嫖客的。後面的我不太明白,不知道她要去哪,住哪。估計是要掛了,待到墳頭長滿鮮花,你說她歸何處。她也明白自己處境的。(好像是她攤上事了,最後又放了。但是知道多了一定活不長。天上人間也死個人呢。)

不是愛風塵詞曲作者

歌曲《不是愛風塵》

歌手:徐晶晶

歌詞:

不是愛風塵 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 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 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 莫問奴歸處

莫問奴歸處

不是愛風塵 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 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 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 莫問奴歸處

莫問奴歸處

嚴蕊的《卜算子》、具體,是什麼意思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這是一首對封建社會血淚控訴的詞,詞一開頭,嚴蕊就理直氣壯地為自已申辯:不是我生來就喜歡過這種妓女生活,這是前世因緣的錯誤安排,我相信自己無辜,終會得到獲釋,但還得依靠嶽提刑給我作主。詞的下闕寫自已渴望自由,嚮往幸福生活。嚴蕊在詞中最後申明,只要能逃出火坑,即使成為一名山花插滿頭的山村姑娘,自已也心滿意足。 這首詞情真意切,全詞純用口語,清新自如,不難想象,若沒有親身的生活體驗的人,是不可能寫出這樣的詞來的。這首詞也寫出了嚴蕊的性格,是一首多得的佳品。嶽霖看了這首詞後,立即釋放了嚴蕊。這首詞自宋代以來,古籍刊載和評論甚多,除朱熹認為不是嚴蕊所作外,一致公認是嚴蕊的作品。 朱熹的《朱子大全》卷十九《按唐仲友第四狀》一文中記載:“五月十六日筵會,仲友親戚高宣教撰曲一首名《卜算子》,後一段雲:‘去又如何去,住又如何住。但得山花插滿頭,休問奴歸處。’”倒底是高宣教還是嚴蕊的作品,朱熹的孤證能成立嗎?關於嚴蕊的冤案及其詞《卜算子》,比朱熹早生七年,晚死二年的著名學者洪邁在其《夷堅支志庚卷第十》裡講得十分清楚,確認《卜算子》這首詞為嚴蕊所作。應該說洪邁所言更為可信。那麼朱熹的論點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出來的呢?宋代另一名學者周密在其著作《齊東野語》巻十七《朱唐交奏本末》一文中作了詳盡表述。 朱熹因嚴蕊冤案被免去節度使官職,但不久後被提升為監司,這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監察部長,權力相當大。著名學者呂祖謙與唐仲友兩人出現不和,照理說朱熹有責任勸兩人和好。但是朱熹依仗自已是監司,認為報唐仲友一箭之仇的好機會到了,他佔在呂祖謙一邊,有意壓制唐仲友。朱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除了嚴蕊冤案使其免職外,還有一廣原因就是唐仲友恃才瞧不起朱熹,宋光宗年代的進士陳亮則認為朱熹各方面都苟所為,與唐仲友的才能不差上下。陳亮到台州旅遊,常逛妓院。有一次他請求唐仲友幫忙,勸說一位妓女與他一起逃離台州。當唐仲友把陳亮的要求轉告這位妓女時,這位妓女卻怒氣沖天。從這以後,陳亮再到妓院時,這位妓女再也沒有以前那樣對他好了。陳亮懷疑妓女對他不好是唐仲友在其中作梗。他迫不及待去見朱熹,挑撥朱、唐之間業已存在的緊張關係。朱熹問陳亮:“唐仲友這小子近來說了我一些什麼?”陳亮卻無事生非回答:“唐仲友譏笑你連字都認不清楚,怎麼當上監司的!”朱熹把陳亮的話信以為真,對唐仲友更是耿耿於懷。朱熹到台州去,正逢唐仲友因公外出,未前來迎接,朱熹更認為陳亮的話可信,於是寫奏章狀告唐仲友。狀子中言明《卜算子》一詞為唐仲友的親戚高宣教所作,嚴蕊只不過是在五月十六日的宴會上唱唱而已。朱熹所言道出了人物、時間、地點,而且是向皇帝寫的狀子,似乎不敢犯欺君之罪。其實,朱熹是想為自已開脫罪責,達到翻案目的,並駕禍於唐仲友。唐仲友是位剛正不阿的人,他也向皇帝寫了狀子。反駁朱熹的言論。當時,唐仲友有位鄉友王淮在皇帝手下當軸心人物,他將朱、唐二人的狀子都呈上給皇帝。皇帝問王淮誰是誰非,王淮模稜兩可對皇帝說:“這只是他們倆人想爭做臣子而已。”皇帝也沒有追問這件事,於是朱、唐二人相互告狀一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宋代洪邁的《夷堅志》、周密的《齊東野語》、邵桂子的《雪舟脞語》等著作所載,均認為《卜算子》一詞為嚴蕊所作。特別是洪邁的《夷堅志》的記載,可謂鐵證。再從《卜算子》與嚴蕊另兩首詞《如令夢》和《鵲仙橋》來看,詞的風格與韻味如出一轍。綜上所述,朱熹的孤證是不能成立的,《卜算子》一詞為嚴蕊所作無疑。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

卜算子

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不是喜愛風塵,只因前世註定的錯誤,落難總會有清官幫忙擺脫的時候。離去總會離去的,如何會一直住在牢困裡!如果我獲得釋放,頭插山花自由自在地生活,那時不必問我歸向何處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程誤 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風主 去也終須去,往也如何往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出自南宋詩人嚴蕊的《卜算子》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賞析

上闋抒寫自己淪落風塵、俯仰隨人的無奈。“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首句開門見山,特意聲明自己並不是生性喜好風塵生活。封建社會中,妓女被視為冶葉倡條,所謂“行雲飛絮共輕狂”,就代表了一般人對她們的看法。作者因事關風化而入獄,自然更被視為生性淫蕩的風塵女子了。因此,這句詞中有自辯,有自傷,也有不平的怨憤。次句卻出語和緩,用不定之詞,說自己之所以淪落風塵,是為前生的因緣(即所謂宿命)所致。作者既不認為自己貪戀風塵,又不可能認識使自己沉淪的真正根源,無可奈何,之後只好歸之於冥冥不可知的前緣與命運。“似”字似字乍看若不經意若不經意,實耐尋味。它不自覺地反映出作者對“前緣”似信非信,既不得不承認,又有所懷疑的迷惘心理,既自怨自艾,又自傷自憐的複雜感情。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兩句借自然現象喻自身命運,花落花開自有一定的時候,可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東君來作主,比喻象自己這類歌妓,俯仰隨人,不能自主,命運總是操在有權者手中。這是妓女命運的真實寫照。春中既有深沉的自傷,也隱含著對主管刑獄的長官嶽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為護花的東君。但話說得很委婉含蓄,祈求之意只於“賴”字中隱隱傳出。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下闋承上不能自主命運之意,轉寫自己在去住問題上的不得自由。去,指由營妓隊伍中放出;住,指仍留樂營為妓。離開風塵苦海,自然是她所渴想的,但卻迂迴其詞,用“終須去”這種委婉的語氣來表達。意思是說,以色藝事人的生活終究不能長久,將來總有一天須離此而去。言外之意是,既“終須去”,何不早日脫離苦海呢?

以嚴蕊的色藝,解除監禁之後,假如重新為妓,未始不能得到有權者的賞愛,但她實在不願再過這種生活了,所以用“終須去”來曲折表達離此風塵苦海的願望。下句“住也如何住”從反面補足此意,說仍舊留下來作營妓簡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兩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將自己不戀風塵、願離苦海的願望表達得既婉轉又明確。

歇拍單承“去”字集中表了他渴望自由的心情:“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山花插滿頭,是到山野農村過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種借代性表述。兩句是說,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將山花插滿頭鬢,過著一般婦女的生活,那就不必問她的歸宿了。言外之意是:一般婦女的生活就是自己嚮往的目標,就是自己的歸宿,別的什麼都不再考慮了。兩句迴應篇首“不是愛風塵”清楚地,表明了對儉樸而自由生活的嚮往,但仍可看出她出語留有餘地。“若得”云云,就是承上“總賴東君主”而以祈求口吻出之。

由於這是一首在長官面前陳述衷曲的詞,她在表明自己的意願時,不能不考慮到特定的場合、對象,採取比較含蓄方式,以期引起對方的同情。但她並沒有因此而低聲下氣,而是不卑不亢,婉轉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意願,這是一位身處卑賤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風塵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相關問題答案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
卜算子送是詞的什麼?
陸游 的 卜算子 中 的 更著風和雨 中的 著 怎麼唸啊? ?
卜算子的卜什麼意思?
卜算子詠梅的詩意?
房子不是用來炒的?
測你是不是愛上他?
你是不是愛上我了?
上趕子不是買賣?
是不是愛情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