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功會師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懋功會師的介紹

懋功會師是指193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紅1方面軍主力到達懋功會師。

26、()會師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粉碎了蔣介石妄圖阻止中央紅軍和紅

懋功會師是指193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領一方面紅軍主力到達懋功,與前來接應的紅四方面軍會師。

紅四方面軍的西進部隊於1935年6月8日攻克懋功。接著,以一部前出至懋功東南的達維鄉。6月12日,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在北進達維途中,同紅4方面軍一部勝利會師。18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紅1方面軍主力到達懋功,21日晚,紅1方面軍和紅4方面軍的部隊舉行聯歡會,慶祝會師。

紅軍柳的意義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是毛澤東對長征意義最有代表性的論述。

各路紅軍在長征途中有多次會師,主要的有:1934年10月,紅軍第二、第六軍團在木黃會師;1935年6月,紅軍第一、第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1935年9月,紅軍第二十五軍與陝北紅軍永坪鎮會師,併合編為紅軍第十五軍團;1935年10月,紅軍第一方面軍與第十五軍團在陝北會師,第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建制;1936年7月,紅軍第二、第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會寧、將臺堡會師。每一次會師都伴隨著作戰的勝利,沒有沿途作戰的勝利,就不可能有會師的出現。所以會師本身就象徵著勝利。在紅軍長征途中,經歷了很多次英勇浴血的奮戰,如紅二十五軍的袁家溝戰役,斃敵300餘人,俘敵1400餘人,繳槍1000餘支等,中央紅軍的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等,其中遵義之戰,擊潰和殲滅敵人兩個師又8個團,俘敵約3000人;紅四方面軍的包座戰役殲敵5000人,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門等;紅二、紅六軍團的龍家寨戰役斃敵1000餘人,俘敵2000餘人,繳槍2200餘支,等等。紅軍在這些戰鬥中,幾乎都是以少勝多,以英勇的作戰和靈活的戰術取得驚人的勝利,然後才實現了會師。

長征會師,是各地紅軍從分散的各個根據地出發,邊走、邊打、邊做群眾工作,為著共同的目標,向著一個方向,像很多支流流入江河那樣匯合在一起。這樣的會師,是戰略力量的聚合和集中。戰略的奧妙在於集中,集中了戰略力量就有實施戰略作戰的主動權。賀龍與任弼時深明這一道理,他們所率領的紅二、紅六軍團於1934年10月24日會師,25日即向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建議“兩個軍團集中行動”,但是當時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卻不同意,並說是“絕對錯誤的”。28日,賀、任等二、六軍團領導人再次建議“暫時集中行動”,接著在11月中旬集中力量打了龍家寨戰役,對發展湘鄂川黔根據地起了重大作用,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紅軍每次會師後,緊接著就是戰略作戰的勝利。如紅一方面軍與紅十五軍團在陝北會師後,隨即在中央統一指揮下打了直羅鎮戰役。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又如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陝甘寧邊區會師後,在中央軍委統一指揮下打了山城堡戰役。山城堡戰役的勝利,不但大振了我軍的聲威,而且對分化敵軍營壘、促進逼蔣抗日的方針的實現,起了積極的作用。主力紅軍會師後,就能在統一指揮下,集中力量打一些較大的殲滅戰。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

長征發生在國內階級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極其尖銳的歷史條件之下,中央紅軍在反對敵軍第五次“圍剿”失敗之時,同時又交錯著黨內的錯誤路線和正確路線的鬥爭。在這種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從國家和民族大義出發,毅然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針。這一方針的提出,把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不得已進行戰略退卻的消極行動,昇華為一個積極進取的、對全國人民和對全軍有號召力的大義凜然的政治行動。正如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寫的那樣:“這幫助他們把原來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北上抗日的方針,伸張了長征的正義性和必要性,師出有名,極大地激勵了士氣。日本侵略者是全民族的敵人,紅軍北上抗日就獲得全民族的擁戴。而反動軍隊對紅軍的“剿殺”就把自己擺在抗日的對立面,遭到全民族的反對。堅持北上抗日的方針,還有力地團結了全黨,在黨內存在著“北上”和“南下”的分歧抉擇上,黨中央、毛澤東堅定地堅持北上抗日,並以此團結了全黨和全軍,北上抗日有理,南下、西下無理,是逃避。這......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中國軍事史上曠古未有的一次戰略大轉移。在歷時兩年、輾轉數萬裡的浴血征戰中,紅軍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以長征勝利為標誌,紅軍實現了軍事戰略方針的重大轉變,從根本上扭轉了戰略被動局面,從此翻開了我黨軍事鬥爭發展歷史的新篇章。紀念長征勝利70週年,回顧和總結長征勝利的軍事

紅軍長征中到底有幾次會師

紅軍長征中有三次會師。

長征勝利,是以紅軍三大主力在西北會師為標誌的。會師,是黨中央精心策劃的一次戰略行動;會師,讓中國革命站在了新起點上。

會寧:一、四方面軍會師

1936年10月2日凌晨,紅15軍團直屬騎兵團攻克會寧縣城。

兩天後,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左權、政委聶榮臻也率部趕來擊潰周邊敵軍,靜待紅四方面軍的到來。

毛澤東親自為會師選址:“會寧,好地名,好地名啊!紅軍會師,中國安寧!”

10月9日,紅四方面軍指揮部進入會寧縣城。10日傍晚,紅軍召開慶祝大會,會上宣讀了《為慶祝一、二、四方面軍大會合通電》。

將臺堡:一、二方面軍會師

1936年7月初,紅2軍團、6軍團(後與紅32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合後共同北上,走出草地到達哈達鋪後,又分兩路向陝甘挺進。

10月20日,紅二方面軍指揮部馬不停蹄趕往將臺堡,那是中央電令指定的與紅1軍團的會師點。22日,紅二方面軍指揮部、2軍團與紅1軍團會師;23日,紅二方面軍6軍團在將臺堡以南15公里的興隆鎮也與紅1軍團會師。

就在蔣介石氣急敗壞地飛抵西安督戰時,在將臺堡,紅軍召開了1萬多人蔘加的聯歡會。

蔣介石加緊調集部隊,向會寧、將臺堡地區集中,紅軍三大主力陷入敵重兵夾擊中。會師後第二天,紅軍就撤出了將臺堡。

同心城:一、二、四方面軍會聚

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將臺堡(今屬寧夏西吉)分別會師,標誌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1936年11月12日,三軍會聚寧夏同心城。這是自南昌起義以來,各路紅軍首次大會聚。

相關問題答案
懋功會師的意義?
朱毛會師的意義?
班幹部會議的意義?
無功補償的意義是什麼?
醫學學術會議的意義?
學術會議的意義 ?
北京冬奧會的意義?
師說而的意義和用法?
設置會計科目的意義有?
中國工會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