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教學中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是客觀現象。這種差異表現在各個方面,如生理方面的身高、體重、視力、速度、耐力、動作等差異,心理方面的性格、氣質、能力、興趣、理想、需要、情感、意志品質等差異,還有知識背景差異、生活閱歷差異等等。這些差異在不同的學生身上有著不同的表現,每個學生都表現出自己的獨特性。教學的設計、實施及測評都必須在研究分析這些差異的基礎上進行。

以上提到的差異是在教學進行之前就存在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如努力程度、反應速度、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等也存在差異,導致教學的結果也存在差異。不同學生髮展的水平、提高的程度,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的學習上都會存在差異。由於學生各自的獨特性,即使採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學習同樣的內容,每個學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結果也不可能是相同的。再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和反應也有不同,比如有的人自我表現欲很強,有的人則比較拘謹、膽怯;有的人反應速度快,有的人則反應速度慢;有的人善於傾聽他人的發言,有的人則只顧表達自己的見解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把握這些差異,及時調控學生的行為,讓不同特點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那麼,面對如此之多的差異,教師應該如何施教才好呢?

首先,要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差異。根據學生各方面的差異,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上,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和採用靈活的教學手段,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都能實現主動發展。教師要樹立學生個性發展觀,因為從根本上說,教學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這種發展並非填平補齊式的均衡發展,而是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條件得到適合自己特質的發展。不顧事實的一刀切,要求齊頭並進,或只強調統一,或只顧兩頭、不顧中間都不能面向全體學生,也不能使學生都得到適當的發展。

其次,要深入細緻地研究和了解學生。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根據學生特點施教的前提條件。具體地說,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社會背景、生理條件、健康狀況、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氣質類型、性格特徵、興趣愛好、智力發展特點等等。研究和了解學生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課內外活動的觀察,對學生作業、作品的分析,與其他任課教師的交談,進行家訪等。用這些方法可以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大體特徵。另外,通過專門的測驗、考試、問卷調查以及標準化的教育與心理測試等則可以更確切地瞭解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發育與成長狀況、氣質性格、人際關係等方面的情況。如各科考試可以瞭解學生的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智力測驗可以瞭解學生的智力狀況、思維特徵、興趣傾向等。有的可以由教師自己做,有的則可以請專門的教育心理測試工作者來做。

隨著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探索到進行教育會診是教師研究學生的一種較為先進、有效的方法。所謂教育會診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育理論工作者會合班主任、科任教師以及家長,一起運用教育科學理論,分析研究學生的生理、心理和學校表現特點,提出教育學生的具體辦法。一般來說,教育會診的步驟是:①明確會診的目的;②確定參加者,通常有班主任、各科任課教師、家長等;③由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詳細說明對某個學生的看法,並列舉理由;④組織集體討論,廣泛聽取各方意見;⑤共同為學生寫鑑定,確定其學業不良和違反紀律的主要原因,提出預防和克服的有效措施;⑥根據鑑定材料,對教師活動作出分析,改進和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第三,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學生的個別差異以及形成個別差異的原因是十分複雜的,如生理......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什麼要因材施教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促使學生主動地發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日益深人人心,並體現在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試圖探索因材施教的地位和作用,以期引起人們對因材施教原則的高度重視,並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自覺地、有效地、創造性地運用好因材施教原則。

落實素質教育思想,就是要承認學生個體差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學生整體性特徵,又要顧及學生個性化特點。因此,欲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就必須對傳統的班級授課制認真反思,找出其不足之處。學生成績不佳,除了教師的教學活動仍然偏重於知識傳授,忽視對學生的智能發展等因素有關外,漠視學生在知識能力上的個體差異,對“因材施教”原則貫徹不力,恐怕也是主要原因。“因材施教”的原則難以在實踐中得到有效落實,既受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藝術、教育手段的影響,也與教育教學目標的一刀切密切相關,還與受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的限制有聯繫。因此對傳統的班級授課制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改革的最好方法是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思想,源於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在班級授課制下按學生實際學習程度施教的一種重要手段。分層次教學能真正達到“以學生髮展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能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均衡和諧發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激勵學有餘力,學有專長的學生超前發展。同時創造條件,鼓勵促進學習基礎較差,學習上暫時存在困難的學生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得到相應的發展,實現“人人成功,個個發展”的辦學目標,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科教興國的戰略要求大力推進與實施素質教育,而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質就要使全體學生全面地、主動地得到發展,因材施教正是這一過程的核心方法與原則。而現實情況往往是把學生主要當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動者,重視對學生的現實狀態的評價(按學習成績將學生歸為好、中、差),忽視學生的潛在發展可能性,習慣於按統一的標準和尺度去衡量,要求學生,不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培養兒童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的配料、水份、陽光,並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由於先天條件如遺傳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所受教育等後天造就各不相同。充分認識學生髮展的潛在性、獨特性與差異性,不將學生看死,定型化,為學生髮展可能的實現提供,創造各種條件,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趨向,整齊劃一的弊病,是每一位教育工作乃至家長、全社會都應注意的。因為每一個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可能用同樣的速度,沿著唯一的途徑,達到相同的終點,積極的態度發現差異、研究差異,發展個體的特長,使學生群體呈現出豐富的統一,為各種人才的成長打好基礎,提供條件,真正實現我樣教育的最終目標——人盡其才。

首先,多層次的學生群體要求因材施教。遺傳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的研究結果都指出,人的資質千差萬別,這是因為遺傳基因的不同以及生活環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造成的。人先天的資質(天賦)的形成與其遺傳基因有密切的關係,人的有些方面才是與生俱有,這種天賦就決定他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如有人天生對色彩敏感,有人天生節奏感強,有人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有人天生長於計算,有人天生有適於運動的身體結構等,此外,不同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學校教育,使人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徵,心理狀態,行為習慣,情感表達,審美觀和生活觀念等等,這就是後天形......

每個學生的都有個體差異,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北大附校的老師會在學期之初,

如何理解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實行因材施教, 對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因材施教原則是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有利於揚長避短,長善救失,有利於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傳統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種單一、機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對興趣愛好、知識基礎、認知結構、能力水平千差萬別的學生,他們忽視孩子們的個性差異,對學生制定統一的目標,用同樣的方法,做同樣的練習,要求同樣的步伐,從而導致差生吃不飽,而優等生卻消化不了,天才的學生不能脫穎而出。學生猶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個性,這顯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這種教學容易扼殺孩子的創新能力,導致學生因為彆扭、困難而厭學,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喪失了原有的靈性。

那麼教師如何因材施教呢?

(1)對學生的一般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和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都要充分了解,以便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學。

(2)教學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體教學上,又要善於兼顧個別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3)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別設計不同個性特點學生成才的最優方案

淺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

” 家鄉滿坡滿嶺種的都是蕃薯,我雖沒見過馬,但經常見到牛群從蕃薯地跑過的情形,灰塵幾乎可以把整個山嶺遮住,牛在奔騰跳躍,聲音響徹雲霄。老師笑眯眯地說:“就好像很多很多匹牛從我們的蕃薯地上跑過,灰塵滾滾,牛蹄聲、嘶叫聲震耳欲聾,形容聲勢浩大。”當時很多同學在場,他們聽到老師這樣的講解全笑了,前幾年同學聚在一起時還拿這個成語來打趣了一番,可以看出,不只是我,恐怕是我們整個班的同學一輩子都忘不了這個詞。雖然老師 “指馬為牛”,但我卻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因為那時的我們受年齡、環境、學識等因素的限制,如果生搬硬套地把辭典上的解釋講給我聽,我肯定無法理解,他因材施教地把這個成語生動有趣地教我,讓我終身受益。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即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國家從古時候起就講究因材施教,其中數孔子最出名。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說:“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這個就是因材施教最有名的古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天賦,所以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孔子認為:人的智力有智、愚之分,人的性格有魯、雅之異,人的心理狀態有勇進與退縮之別,每個人的潛質有不同的發展趨勢。因此,教學中必須根據這些不同的心理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能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個性的不同分別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施教不同的教育內容,達到不同的目標要求,這既切合教學對象的思想實際,又體現出教學內容的層次性,讓不同的學生都在不同的層面上獲得提升,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教學法。 其實因材施教並非是要減少學生的差異。實際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響下,學生學習水平的發展差異可能更大。因為能否充分的得益於受教育條件,這本身就是潛能高低的一個表現。在較適宜的學習條件下,潛能低者能夠開發出潛能,潛能高者會發展的更快,教師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應該設計不同的發展藍圖,這樣才能有意識的進行培養。因此,因材施教必須要做好以下幾點:一、因材施教必須認真“備學生” 備課作為教學工作的首要一環,是教師因材施教的關鍵。一節課上得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課前教師的備課。因材施教更要做好因材備課。因材施教的根本是“備學生”。要想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實施教學,首先老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如果不瞭解學生,教教師就沒有備課權。所以,備課前要求教師必須熟悉學生並能深入地瞭解學生。瞭解學生,就是關心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將學生的體驗、理想、情感、態度滲透到整個備課之中。教和學是需要用心、用情來體驗的,教師備課也是一樣需要用心、用情參與的。 要因材施教,備課時就要了解學生的很多內容,一般包括:(1)要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達到心中有學生;(2)要了解全班學生的一般情況,又要了解學......

試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做到因材施教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做到因材施教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促使學生主動地發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並體現在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材施教,是教育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法則,而不是一般的可供隨意選擇運用的教育技巧或方法。它對教育行為的影響和作用,是帶有根本性的、普遍性的。

一、因材施教的概念與特徵

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的思想教育家孔子,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創造出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經典故事,對孔子的“因材施教”作了生動有力的說明。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這段對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子路問孔子:“聽到您講的道理就應該付諸實踐嗎?”孔子說:“你有父親和兄長,(有事應該徵求他們的意見)怎麼能聽到我講的道理就付諸行動呢?”冉有問孔子:“聽到您講的道理就應該付諸實踐嗎?”孔子說:“應該馬上付諸行動。”公西華(弄不明白了),就問,他們問同樣的問題,您對一個說不行,對另一個說行,這是怎麼回事呢?孔子說:“冉有性情懦弱,所以要激勵他大膽去做;而子路勇武過人,所以不能讓他冒進。”)所以後人讚道:“夫子教人,各因其才。” 更令人讚歎的是,孔子的因材施教造就了七十二“賢人”。可以說,孔子用驚人的教學成果,證明了因材施教的科學性和巨大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

(一)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倡導者,是我國春秋時代偉大的教育家孔丘(前551~前479)。根據《論語》記載,孔子對不同的學生提出的同一個問題,總是針對學生材質稟賦的差異,或者根據自己對學生髮展的預測和期望,給予不同的解答。如《論語·顏淵》: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刃。”孔子時還沒有出現班級教學,雖有集體講習,卻重在個別教育。而個別教育,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形式。孔子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個別解答,從不給予唯一的答案,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也孔子教育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據《論語·先進》記載:“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宋代學者朱熹在《論語集註》中,對這一則記載的註釋是:“弟子因孔子之言,記此十人,而並目其所長,分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見。”這就是“因材施教”這一命題的出處。

“因材施教”雖不是孔子的原話,卻是對孔子教學實踐中一條基本原則的準確概括。這條教學原則,造就的不僅僅是上述四個學科、十個學生。正如程顥、程頤兄弟指出的那樣:“四科乃從夫子於陳、蔡者矣,門人之賢者固不止此。” 《史記·孔子世家》說:“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二。”這樣一批稟賦才能各有所長的學生,為當時的社會管理、經濟發展、道德進步和文化普及,提供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孔子之後的歷代教育家,不論是否儒家道統的傳人,都不乏堅持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案例。

(二)中......

如何教教育教學工作中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教教育教學工作中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因材施教”首先要“知材”,深入瞭解學生的一般情況與個別特點是進行“因材施教”的基礎。

十八世紀德國的教育家施多惠說:“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規律。這是任何教育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孔子深入瞭解學生的方法是“視其所以”(觀他日常行為),“觀其以由”(看他經歷之事。“察其所安”(細查他意志所向)。他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性情和生活習慣都觀察得很仔細。為使教學有的放矢,我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學習態度、意志性格、興趣特長、健康狀家庭環境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及時發現他們在學習上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在課前和課餘我抓緊時間找學生談話;上課時多進行反覆提問,多做當堂作業、輔導,展示和講評等。課外經常採用批改作業和閱讀學習心得等方式。

通過上述調查我瞭解到,一般學生基礎較差,語音未過關,聽說能力欠缺。啞巴英語,聾子英語,會寫不會讀。詞彙量少,語法差。在沒有語言環境,常受本族語干擾的條件下,學習興趣不高,個別情況則人如其面,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為中等、較差、很差三個層次。除此以外,無論是學習能力、學習基礎、自律能力都很差。本校的大多數學生對英語學習就不大感興趣,來讀中專,自卑感很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沒有對未來的追求,沒有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上英語課時常抱有混的態度。

二、“因材施教”要選擇適合學生學的教材。

目前市場上針對中專生編寫的教材很多。究竟選擇那一種教材是值得探究的問題。我覺得教材的選擇應根據國家教育部大綱的要求,每個學校的特點或專業特色來選定,同時還應考慮英語課程設置的課時量。本校是商業學校,培養的學生今後主要從事商業及服務行業,那麼我們就選定服務類型的英語教材。甚至可以針對學生今後的工作崗位和工作性質自編實用型教材。通過這類教材的學習,學生可以在特定情境中用英語從事一些有關日常及商務活動,達到學以致用。

三、“因材施教”要面向多數,照顧兩頭,正確對待學生在個性特點和素質方面存在的差異。

現代教育是面向班集體進行的。 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把主要精力放在集體教學上,使教學的深度、進度適應一般學生的程度。與此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不同的方法。不能不顧學生的素質差異都採取一種模式。如:在教學中,我有意區別對待學生。對學習基礎稍好的一點學生,除了要求完成本課程的學習任務以外,還要求他們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擴大視野,增強知識,提高興趣。把特別優秀的學生選進競賽訓練隊,參加各種比賽。其中有的同學在全國性的比賽中取得金獎的好成績。對基礎差的一些學生,嚴格要求,督促他們獨立地完成本學科學習任務,並進行經常性地複習和鞏固。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使他們感到自己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能學得會,學得好,增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

四、“因材施教”要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下功夫,注重及時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

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初中階段時,因為語音沒有學好,沒有掌握好這個英語入門的方法,讀單詞有困難,朗讀水平相當的低,以致學習興趣不高。為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煥發起學習熱情,我集中時間認真指導學生複習語音和拼讀方法。對於容易混淆的語音點,進行反覆示範,說明發音要領。採取對比方法,反覆進行訓練,直到準確為止。與此同時,還指導學生反覆聽語音錄音,觀看視頻,一邊讓學生模仿,一邊幫助學生正音。在此基礎上,進而組織學生用學過的音素拼讀單詞、模仿、跟讀簡......

如何在幼兒教學中因材施教

如何在幼兒園教學中實現因材施教

【摘 要】 幼兒園時期的教育對於兒童的發展來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需要廣大家長與教師對其更加重視。幼兒園時期的孩子行為和思想還沒有受到規範,教師需要把握住這一段空白時期,去了解每個孩子之間的不同差異,發現孩子的潛能,根據不同孩子的情況來實現因材施教,對於每個兒童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因此,幼兒園教師要及時瞭解兒童的家庭背景,首先為了解兒童差異做好準備,多與孩子、家長溝通,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案,從根本開始培養兒童的實踐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幼兒園教育更加有效。本文將結合相關例子,淺談如何在幼兒園教學中實現因材施教,為兒童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關鍵詞】 幼兒園教學;有效實現;因材施教當教育改革促使人們認識到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之後,也要看到在幼兒園教育中實現因材施教的重要意義。現如今提倡個性教育,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潛能及興趣愛好等等情況,為每一位學生量身定製能夠發展個人個性的教學模式。讓兒童能夠在初始階段愛上學習,投入更多的心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打造兒童喜歡的幼兒園課堂。幼兒園教育實際上並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知識,而是要讓孩子能夠適應集體生活,適應社會環境。因此,不能夠讓幼兒園教育逐漸小學化,幼兒階段不該讓孩子過早面對繁重的課程學習,讓巨大的學習壓力擊碎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孩子的童年生活。一、結合課堂活動,瞭解學生特點為了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展現,教師能夠具體瞭解到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由此展開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育。幼兒園時期的教育本來就是以課堂活動為主,該階段的兒童學習知識的興趣與能力並未得到開發,有效注意時間太短,對於基本知識的學習只能從點滴中進行。因此,幼兒園教師要利用遊戲與活動來抓住學生的興趣與注意,來維持幼兒園階段的教育活動,從動態的活動中提高學生對於集體生活的基本適應程度,在玩的過程中規範學生的行為,讓學生逐漸形成規則意識,形成交際能力,學好禮儀文化等等。教師在這個過程裡要付出極大的耐心與愛心,也要在活動中注意學生所有的表現,發現學生的特長與性格。例如可以安排簡單的遊戲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在角色分配的過程中,學生會有爭執,教師可以發現哪些同學是脾氣性格比較火爆的,又有哪些同學是比較有組織能力的,還有哪些同學是不愛說話只聽從安排的等等情況,大概能夠將班上的同學進行脾氣性格的分類。而在丟手絹的過程中,教師又可以發現,誰的表現欲最強,誰的唱歌聲音動聽,還有誰在追趕過程中體現的運動細胞最強等等。又能夠總結出有關班級兒童的情況分類。總之,活動是最能夠體現一個人性格特點的事物,教師要善於觀察細節,組織學生進行活動的同時,觀察他們的細小行為,關注他們的脾氣心理。如此才能夠為今後教學活動中的因材施教打好基礎,有了保障。二、重視教師技能,改變教學理念從前許多不太正規的幼兒園中,對於教師的要求良莠不齊,這樣的現象也沒能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與改正。教師自身水平的高低會影響教學活動的設置,對兒童也會有重大的影響。孩子在幼兒園正是瞭解世界、學習經驗的階段,如若教師不能規範自己的行為,學生很容易就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學到教師的不良行為。所以在幼兒園中,教師的教師技能很重要,在選聘教師時幼兒園就要嚴格把關,除了教師的學歷以外,要求教師能夠有一些才藝,性格要好,能夠為兒童帶來正規的教育。老牌教師們也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讓兒童在更有趣的氛圍內成長,發展自我。幼兒園要定期開展教師的經驗交流會,讓新老教師具備良好溝通,老教師從新教師身上獲取活力,新教師從老教師身上汲取經驗。也要多開展......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

本文分析了中職學校目前的數學教學現狀,闡述了對因材施教的認識,並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科學實施因材施教展開論述,以期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且人人成才。

相關問題答案
學校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如何理解因材施教? ?
大學生如何做到自律?
中學生如何做到友善?
中學生如何做到誠信?
學生如何做到艱苦奮鬥?
作為大學生如何做到誠信 ?
如何做到家校共教育?
如何做到工作四不傷害?
如何做到真誠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