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荒原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火炬之光2澳新荒原三個靈魂在哪弄

首先要確定你是在二週目及以上 一週目是沒有的

地圖上有三個紫色大骷髏戰士 殺死後會掉傀儡之魂 然後找到靈魂盆地方進去就可以進入塔洛克之墓

這三個骷髏的位置是隨機的 沒有固定點

另外如果你發現殺掉某個骷髏結果沒掉傀儡之魂 就退出遊戲然後重開 沒掉的那個骷髏就會再刷新

哪位大大能解釋一下艾略特的《荒原》.詳細點的,謝

《荒原》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普遍悲觀失望的情緒和精神的貧困以及宗

教信仰的淡薄而導致西方文明的衰微。詩人筆下的“荒原”滿目荒涼:土地龜裂,石塊發

紅,樹木枯萎,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氣沉沉。上帝上人、人與人之間失去了愛的聯繫。

他們相互隔膜,難以交流思想感情,雖然不乏動物式的性愛。他們處於外部世界荒蕪、內

心世界空虛的荒廢境地。“荒原”的荒是水荒,然而只聽雷聲響,不見雨下來,更增添了

人們內心的焦急。雨水成了荒原的第一需求,詩人通過雷聲暗示了只有精神甘露(皈依宗

教,信仰上帝)才能使荒原人得救。

詩人利用神話傳說,作為對現實生活觀照,在《荒原》裡沒有完整的敘述,而是通過

迂迴曲折的隱喻,影射西方現代文明的墮落和精神生活的枯竭,這就增加了對這些典故不

太熟悉的讀者的解讀困難,也是詩人自己承認的晦澀。當然利用神話建立人類不分時間空

間的宇宙意識,隨意地對現代荒原上的人物和情景作各種比較的對照,這種手法並非T.S.

艾略特獨具,詹姆斯·喬伊斯和葉芝等現代派作家也是這樣創作的。利用神話激發創作想

像是現代作家常有的事。

追逐死亡的荒原人

——論《荒原》的死亡情結

我想沒有人比荒原人更熱烈地期待著死亡吧,這是我們從《荒原》一詩的前言中便可

看出的。“古米的西比兒說‘我要死’”,痛恨著沒有青春與健康的永生,如同追逐死亡

的荒原人。在這首後象徵主義代表作家T.S.艾略特的代表作中,處處瀰漫著陰鬱與死沉的

灰色調,似乎對死亡有著異乎尋常的情結。

正如費爾巴哈所說的,死亡是與生俱來,深入骨髓的。死與生從來就是相互依存的二

元對立體,人們向來貪生惡死,對於死存在著深深的恐懼。荒原人卻超乎尋常的惡生戀死

,亦背棄了基督教“為主而活,為主而死”,主將使為他捨命的人“復活並且永生”的信

仰。也如德謨克利特所認為的,那些愚蠢怕死的人只是由於懷著“對地域的恐懼而願意活

著”,因而他們“雖然活著”卻從來“感覺不到生活的愉快”,“享受不到生活的快樂”

,他們過的實際上是一種非人的生活,至少不是一種真正的人的生活 。事實上,“懼怕死

亡、企圖逃避死亡的荒原人之所以是在追逐死亡,首先就在於這他們過著一種雖生猶死的

生活” ,這也是荒原人有著強烈死亡願望的原因。

一、《荒原》死亡情結的成因

縱觀全詩,荒原人生活在百無聊賴的精神荒漠中,過著荒唐無聊的日子,溺於情慾之

海、歷經戰爭傷害、喪失宗教信仰,內心一片荒蕪,生存陷入無邊困境。這樣的生活沒有

目標與希望,沒有光亮與明天,沒有溫情與依靠,僅有的過程也只剩麻木與蕭條,空洞與

寒冷,人們像活死人一樣。當生活不能帶給人們熱情與快樂,也就失去了活著的意義和價

值。卻又由於本能對於死的畏懼,逃避死亡的方式因此無可避免的是對死亡充滿著渴望的

追逐。對於死亡情結的成因,基於文本,有三個方面的表述:

(一)愛情失落,情慾吞沒了純潔

看到荒原人放縱的情慾時,我總是把他們不自覺的和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

洛麗塔》中那個把對過去歲月的狂戀轉化成戀童癖的男人聯繫在一起。慾念之火,又是一

切的罪惡之源。他們都是因為太留戀過記憶中太過於美好的愛情,因而無法接受改變之後

的現在及未知的未來,走上了兩條看似不同的道路:《洛麗塔》中的男主人公變得只能愛

上未成年少女,而荒原人則過上了有欲無愛的麻木生活。當情慾吞沒了純潔,慾望變成一

場無名烈火,焚燒的不僅是愛情,而且是生活。殊途同歸,......

荒原的作品概述

第一章 死者葬儀將西方社會描繪為萬物蕭瑟,生機寂滅的荒原。起首幾句便流露出詩人深深的痛苦和無盡的失望和悲哀。春天原本該萬物復甦,生意盎然,而在詩人的筆下,現代文明的象徵——倫敦卻是一片枯萎的荒原。在這沒有生氣的棲息之所,人不生不死,雖生猶死,心中唯有幻滅和絕望,眼前的世界只氾濫著海一樣的情慾。在這令人窒息的現實中充斥著庸俗卑下的人慾,死亡的陰雲濃濃地罩在了西方世界的上空,人們在渾渾噩噩之中走向死亡。詩人把現實社會比作地獄,現代人視為沒有靈魂的幽靈。第二章 對弈用維吉爾的《伊尼特》、奧維德的《變形記》和莎士比亞的《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這些作品中描寫的上流社會男女的淫慾和罪惡與現實低層社會卑鄙齷齪的肉體交易疊映,突出表現精神枯萎,道德墮落的現代生活。物別是《變形記》中翡綠眉拉被國王鐵盧歐斯強姦殺死後變為夜鶯的典故的引用,自然有力地表達了詩歌深刻的主題。對弈即爭鬥,象徵現代人的勾心鬥角,用古代的暴行和現代的罪惡相比較。艾略特認為,現代人重複著古代的人罪惡,世界放縱獸慾,人們成了喪失人性的行屍走肉,說他們“是在老鼠窩裡,在那裡死人連自己的骨頭都丟得精光。”第三章 火的佈道表現倫敦這現代荒原上庸俗、骯髒、罪惡的生活:聖潔的教堂讚歌中,世界重複著鐵盧的獸行;明亮的月光下,母女登倆幹著賣淫行徑;昏黃的濃霧中,商人為金錢而奔走;精神空虛的青年男女在苟合中打發光陰;人們尋歡作樂後留下的濁物漂浮在昔日詩意盎然的泰晤士河。在詩人看來,情慾之火毀滅了人性也毀滅了大自然,造成了這個“烏有和烏有聯結在一起的現實”。他向佛陀籲請,要讓焚燒物的火來掃盡情欲,拯救人類:“燒啊燒啊燒啊燒啊/主啊你把我拯拔出來/主啊你拯拔/燒啊”。第四章 水中的死亡通共只有10行,行行都是含義深刻的象徵,有人說它象徵的內容抵得過但丁的一部《煉獄》。人在慾海中死去,死去後忘掉生前的一切,讓他靜靜地在死亡的慾海中反思。艾略特筆下的海既是情慾的象徵,它奪去了人的生命,又是煉獄,它讓人認清自己生前的罪惡。實際上艾略特是要現代人正視自己的罪惡,洗涮自己的靈魂。第五章 雷霆的話重新回到歐洲是一片乾旱的荒原這一主題。詩的起首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來象徵信仰、理想、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歐洲大地上消失,詩人認為,從此歐洲便成了一片可怖的荒原。人們渴望著活命的水,盼望著救世主的出現,盼望著世界的復甦,靈魂的再造。他用《聖經》的典故寫了耶穌復活後的身影。然而基督並未重臨,卻聽見了驚天動地的聲巨響——革命的象徵。艾略特把社會主義革命視為人類的一場災難。最後,詩人借雷霆的話告誡人們:要施捨、同情、剋制、皈依宗教,這樣大地才會復甦,人們才分擺脫不死不活的處境獲得永久的寧靜。

艾略特的荒原中所有的象徵意義

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差不多全了,請尊重原創……

艾略特引用大量的典故(作者引用36個作家、56部作品和6種外文)、腓尼基水手與商人的意象(43-59,312),漁王的意象(189-190,424-433),羅馬神話中的狄安娜與阿格坦思意象(196-200),尋找聖盃的意象(378-395),

聖盃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用過的酒杯,他當時舉杯對門徒們說:“這是我的血,為贖眾人的罪而流出來。”耶穌罹難時,他的門徒就用這個杯子接他的血。後來,這個杯子變成了聖物,只要放進水,杯中就會出現一條銀魚,而且取出之後還會自動再出現一條,取之不盡。不過,只有最聖潔的童貞騎士,才能在歷盡艱險之後找到聖盃。等等。

基督教經典《聖經》中的荒原意象(20-30,331-359,322-330),佛教經典《佛經》中的火誡涅盤意象(302-305),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伊尼德》和奧維爾的《變形記》以及英國詩人彌爾頓的《失樂園》中有關苦難與昇華的意象(92-110,203-206),中古基督教哲學家聖奧古斯丁的《獨語錄》中的迦太基人意象(301),中古詩人但丁的《神曲》中的煉獄意象(293-296),莎士比亞的《暴風雨》(48)和《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77)以及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的《惡之花》(76)中有關享受與縱樂的意象,等等。

以下是文中一些典故的出處:

序言:古羅馬佩特羅尼斯《風流韻事記》 西比爾向主神奧丁預言了奧丁的雙生子“光明”將被“黑暗”所扼殺之後,表示:“我要死。”

第一節前幾行: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詩中最開頭的幾行詩:“當四月的甘露滲透了三月枯竭的根鬚,沐灌了絲絲莖絡,觸動了生機,使枝頭湧現出花蕾”

“瑪麗”: 1913年版,瑪麗•拉里希伯爵夫人,前奧地利女王的侄女

的回憶錄,My past

“人子啊,你說不出……”《舊約以西節書》中寫道“他對我說,人子啊,你站起來,我要和你說話。”又寫道“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城邑要變為荒場,邱壇必然淒涼,使你們的祭壇荒廢,將你們的偶像打碎,你們的目像被砍倒,你們的工作被毀滅。”

“枯死的樹沒有遮蔭。蟋蟀的聲音也不使人放心,”:《舊約•傳道書》說“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潑掉,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片來”

“這塊紅石下有影子,(請走進這塊紅石下的影子)”:《舊約•以賽亞書》“必有一個人象避風所和避雨的隱密處,又象河流在乾旱地,象大盤石的影響子在疲乏之地。”

“風吹得很輕快,

吹送我回家去,

愛爾蘭的小孩,……”:瓦格納的歌劇《特利斯坦和伊索爾德》(Tristan and Isolde)裡一位水手所唱的情歌,特利斯坦是一位正直勇敢的騎士,在替自己的叔父康沃爾國王迎娶新娘伊索爾德時,兩人誤喝了“愛的迷藥”,雙雙陷入愛河,不能自拔,最終導致了一場悲劇

“馬丹梭梭屈裡士,著名的女相士”:“千里眼”即是赫胥黎Huxley小說《鋁黃》(Crome Yellow)中的一段幽默描寫

“一副惡毒的紙牌”:古埃及塔羅牌卜算和預測尼羅河水的漲落 ,傑西" L"韋斯頓的《從儀式到傳奇》(Jessie L. Weston, From Ritual to Romance), 其中有關“聖盃”(Holy Grail)的傳說

“那淹死了的腓尼基水手,

(這些珍珠就是他的眼睛,看!) ”: 莎士比亞《暴風雨》(The T......

龍族裡出現過幾句日本的誹句,有一句是寫人死後靈魂在荒原上游蕩的是哪句

“明白了,都是合理的要求。”源稚生把菸蒂扔在地下用腳尖碾碎,拔出御神刀。

橘正宗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仰望屋頂輕聲吟誦:“心早已病了,夢中魂魄在枯野上徘徊。”

——《龍族》

求一篇《淺談我的靈魂》作文,靈魂是《人的靈魂在於高貴》裡的含義 10分

靈魂深處的擺渡人——這不是張嘉佳的《擺渡人》,這是紅遍世界的《擺渡人》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勇敢地踏上一列火車,去尋找生父,不料突發交通事故。當她爬出失事殘骸時,卻發現世界已經變成一片荒原,而倖存者好像只有她一個。神祕男孩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迪倫枯燥而平靜的生活,在她的世界裡掀起了驚天駭浪。——很顯然,這不是一本你輕易能放下的書。“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前不久,我有幸參加了吳曉波嘉峪關.酒泉書友會每月精讀一本書的活動,聽書友分享【英】克萊兒.麥克福爾著(付強)譯的《擺渡人》,收穫甚多。當我聽到書友們分享《擺渡人》的主人公崔斯坦和迪倫正在走向分界點的路途中,相互依靠,一起面對陽光黑暗,一起穿過高山河流,一起打退妖魔鬼怪,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尤其對其中一位書友分享引用的一句話:“菩薩發過一個大願:度不盡天下人,我不成佛。他說,都說我在度世人,其實世人也在度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必須得馬上讀這本書。帶著我的困惑,我很快向書友借了《擺渡人》,封面很特別:一句經典的“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躍然紙面;“靜謐的湖水,一葉小舟被一位戴著草帽的人的搖曳下徐徐飄行,頭頂是滾滾的烏雲,金色的陽光從烏雲中射下,湖水被金色陽光映襯著,閃著溫暖的光芒,而陽光的盡頭是烏黑翻滾的水波。”這就是《擺渡人》封面的背景設計,似乎是主人公迪倫的靈魂深處,身處黑暗,卻總有一片光明在牽引著她不斷前行,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愛而生的倔強信念。讀著讀著,文字的神祕感讓我恨不得一口氣讀完,我想到的只是崔斯坦和迪倫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好替他們的困境擔心呀!全書的基調奇遇、魔幻,樸實、深刻,每一個章節都非常短;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讓這部小說別具一格,值得矚目;結構也很簡單;人物形象鮮明,充滿畫面感的文字細膩,唯美,頗具張力,讀來不忍釋卷;神祕感很強,道出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嚮往,感覺有哲學的味道;每次驚險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後,也都是有溫情,有堅韌,有希望的,尤其是將連接天堂和人間的荒原景象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一個虛構的愛情故事飽含真實的人生況味和隱喻,很好地印證了一句話:有魅力的文字是有靈魂的。這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成長與救贖之路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擺渡人和被擺渡人生存、死亡和愛情的故事,是一本心靈治癒系小說,具有史詩般的質感,它媲美於《追風箏的人》和《偷影子的人》。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把青春叛逆期的生活過得一片狼藉,與母親關係緊張,在學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的好友也因為轉學離開了,這一切讓脆弱、恐懼、猶疑的迪倫無比痛苦。此時,她心中是一片荒原,唯有愛,可以澆灌它茂密生長。她不顧母親的反對,依然聯繫上自她5歲起就再未謀面的父親,從話筒中傳來父親溫暖的話語,點燃了她去尋找溫暖的希望,她決定去找父親,可是途中火車出事了——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後,卻發現世界已經變成一片荒原,而倖存者好像只有她一個。神祕男孩崔斯坦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迪倫枯燥而平靜的生活,在她的世界裡掀起了驚天駭浪……在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後,迪倫沒有頹廢和消沉,而是淡定的接受了死亡的事實,她在崔斯坦的引領下,與如影隨形的惡魔們勇敢抗爭,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崔斯坦也愛上了純潔的迪倫,但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他必須把迪倫送到擺渡的終點邊界線,迪倫已經離不開崔斯坦了,正如她說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再華美的生活,也抵不過崔斯坦一個溫暖的微笑,沒有愛情的人生,不過是一座孤獨的荒島,有他的地方才是天堂。”迪倫選擇了一場可能讓自己靈魂灰飛煙滅的豪賭,儘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堅定。崔斯......

艾略特 荒原中倫敦城象徵什麼?

第一章《死者的葬儀》,將西方社會描繪為萬物蕭瑟,生機寂滅的荒原。起首幾句便流露出詩人深深的痛苦和無盡的失望和悲哀。春天原本該萬物復甦,生意盎然,而在詩人的筆下,現代文明的象徵―――倫敦卻是一片枯萎的荒原。在這沒有生氣的棲息之所,人不生不死,雖生猶死,心中唯有幻滅和絕望,眼前的世界只氾濫著海一樣的情慾。在這令人窒息的現實中充斥著庸俗卑下的人慾,死亡的陰雲濃濃地罩在了西方世界的上空,人們在渾渾噩噩之中走向死亡。詩人把現實社會比作地獄,現代人視為沒有靈魂的幽靈。

第二章《對弈》。用維吉爾的《伊尼特》、奧維德的《變形記》和莎士比亞的《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這些作品中描寫的上流社會男女的淫慾和罪惡與現實低層社會卑鄙齷齪的肉體交易疊映,突出表現精神枯萎,道德墮落的現代生活。物別是《變形記》中翡綠眉拉被國王鐵盧歐斯強姦殺死後變為鶯夜=典故的引用,自然有力地表達了詩歌深刻的主題。對弈即爭鬥,象徵現代人的勾心鬥角,用古代的暴行和現代的罪惡相比較。艾略特認為,現代人重複著古代的人罪惡,世界放縱獸慾,人們成了喪失人性的行屍走肉,說他們“是在老鼠窩裡,在那裡死人連自己的骨頭都丟得精光。”

第三章《火誡》。表現倫敦這現代荒原上庸俗、骯髒、罪惡的生活:聖潔的教堂讚歌中,世界重複著鐵盧的獸行;明亮的月光下,母女登倆幹著賣淫行徑;昏黃的濃霧中,商人為金錢而奔走;精神空虛的青年男女在苟合中打發光陰;人們尋歡作樂後留下的濁物漂浮在昔日詩意盎然的泰晤土河。在詩人看來,情慾之火毀滅了人性也毀滅了大自然,造成了這個“烏有和烏有聯結在一起的現實”。他向佛陀籲請,要讓焚燒物的火來掃盡情欲,拯救人類:“燒啊燒啊燒啊燒啊/主啊你把我拯拔出來/主啊你拯拔/燒啊”。

第四章《水裡的死亡》。通共只有10行,行行都是含義深刻的象徵,有人說它象徵的內容抵得過但丁的一部《煉獄》。人在慾海中死去,死去後忘掉生前的一切,讓他靜靜地在死亡的慾海中反思。艾略特筆下的海既是情慾的象徵,它奪去了人的生命,又是煉獄,它讓人認清自己生前的罪惡。實際上艾略特是要現代人正視自己的罪惡,洗涮自己的靈魂。

第五章《雷霆的話》。重新回到歐洲是一片乾旱的荒原這一主題。詩的起首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來象徵信仰、理想、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歐洲大地上消失,詩人認為,從此歐洲便成了一片可怖的荒原。人們渴望著活命的水,盼望著救世主的出現,盼望著世界的復甦,靈魂的再造。他用《聖經》的典故寫了耶穌復活後的身影。然而基督並未重臨,卻聽見了驚天動地的聲巨響―――革命的象徵。艾略特把社會主義革命視為人類的一場災難。最後,詩人借雷霆的話告誡人們:要施捨、同情、剋制、皈依宗教,這樣大地才會復甦,人們才分擺脫不死不活的處境獲得永久的寧靜。

枯萎的荒原―――庸俗醜惡、雖生猶死的人們―――復活的希望,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了全詩陰冷朦朧的畫面,深刻地表現了人慾橫渡、精神墮落、道德淪喪、生活卑劣猥瑣、醜惡黑暗的西方社會的本來面貌,傳達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人對世界、對現實的厭惡、普遍的失望情緒和幻滅感,表現了一代人的精神病態和精神危機,從而否定了現代西方文明。同時,詩歌把西方社會的墮落歸之於人的“原罪”,把恢復宗教精神當作拯救西方世界,拯救現代人的靈丹妙藥,反映出艾略特思想上的保守和反動。

《荒原》在藝術上的成就超過現代派的其他詩作,是一首具有借鑑價值,值得認得認真研究的傑作。這首抒情長詩風格多樣,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柔和了象徵主義、意象主義和玄學派的一些特點。詩中陳述與詠歎,抒情與諷刺,描繪與警句,莊嚴典雅的詩句、滑稽可哂的市井俗語,交織穿......

相關問題答案
靈魂荒原的意思?
靈魂伴侶的意思?
冰雪荒原的意思是什麼?
偉大的靈魂是什麼意思?
獨行的靈魂是什麼意思?
荒草雪原的意思是什麼?
孤獨的靈魂是什麼意思?
心靈荒蕪的意思是什麼?
逐鹿中原的意思是什麼?
靈活機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