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說一下劉備的失敗的原因

1: 曹操驕傲輕敵

2:北方有馬騰、韓遂牽制曹操精力

3:曹軍不善水戰

4:曹軍一半為新降之人,戰鬥力差

5:東吳同仇敵愾,士氣高昂

6:周瑜善於察覺天氣因素

7:黃蓋的火攻、詐降計劃很出色

8:劉備、孔明積極的粘略配合作用 耽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點: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

劉備為什麼失敗?

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諸葛亮的隆中對本身就有嚴重錯誤。最主要的當數第一條:東連孫吳,這一戰略剛開始是對的,單後來沒有即使改變。孫權雄心壯志,豈能甘當陪襯。在說孫權放著荊州關羽這一猛虎,怎麼可能盡力去和劉備聯合攻曹魏。戰略的錯誤是無論如何也擬補不了的,因為方向錯了。諸葛亮在蜀漢也有很多不好的表現,比如借荊州不還,害關羽等等。諸葛亮的隆中對比起郭嘉的十勝論要差的遠。

三國劉備失敗的原因?

劉備太仁慈了,沒有野心。其次,劉備沒有謀略,火燒連營就可以看出來。可見沒有諸葛亮在身邊,劉備就只能打敗仗。我覺得陸遜火燒連營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70萬兵馬毀於一旦,緊接著劉備死了,劉禪繼位,劉禪真的很沒用,蜀中幾乎除了諸葛亮就沒有人才了。雖六出祁山,但又遇上了司馬懿。兩人實力旗鼓相當,折騰來折騰去也不是個結果。諸葛亮一死,司馬懿就有機會了。姜維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司馬懿滅蜀是必然的。

劉備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不,劉備並沒有失敗,是因為劉備之子劉禪不務正業,喜愛鬥雞,並不停諸葛亮的話,導致兵拜,有餘黨叫他努力復國,可他還樂不思蜀不回去,樂不思蜀的成語就是因為劉禪才出現的

劉備失敗的根本原因?

樓主,您算說對了一半,您那四大原因並不完整。

第一 攻打蜀地守荊州基本只能留下一個將,不留關羽留誰? 張飛?兵法差脾氣暴,不會帶水軍。 趙雲?能力太強怕他擁兵自重。 馬超?謝謝還沒投降呢! 黃忠魏延? 剛剛投降。

第二 我基本贊同但是我也替劉備說句公道話。他前半生被各大諸侯他的東奔西逃直到46歲那年諸葛才有了上坡路。然後20年左右的時間奪荊州佔蜀地地理上進可攻退可守,說他是天下第一諸侯當之無愧了吧?想想一個人前半生46年一無所有,諸葛出山20年左右天下第一。這樣的人生精神放鬆點不正常嗎?

第三 不知兵法發動夷陵之戰就為了給關羽報仇說句實話大錯特錯,荊州丟失對蜀漢打擊是致命的。荊州,當時天下的中心大片的平原四通八達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蜀國拿著它進攻曹魏和東吳都是可以直接打到他們的腹地。這才是他發動夷陵之戰的原因。他把蜀國數萬軍隊都拿了出來只能速戰越快越好。大家想想一個馬上征戰40餘年的人兵法再差能差到那裡去。夷陵之戰陸遜肯定是以少勝多了。那麼一個火燒連營加突襲能把蜀軍殺光嗎,不能。只能是燒掉士氣打散蜀軍。那麼在盛夏季節蜀軍天天在太陽下呆著這時吳軍偷襲蜀軍就算人人鬥志高昂沒打多久渴都渴死了,那些逃兵我就不信他們還跑得動。不如冒個險到樹林裡安營,就算他們發起火攻劉備的那些益州兵肯定都想回家這樣蜀國個軍隊還有很大可能在召回來。

第四 劉備不可能不懂人才挖掘,不然諸葛丞相為什麼為蜀漢“鞠躬盡瘁 而後已”?唯一的解釋就是實在是沒辦法挖掘了 曹操 劉備 諸葛亮的共同點就是都不希望士族控制著天下,懂三國的都知道魏晉南北朝就是士族的時代。他們就是政府官員的替補。你推薦我家的人做官我推薦你家的人做官,你是個平民百姓想做官沒問題,巴結士族我起來以後推薦你家的人做官。結果就是士族越來越多,他們三個都知道這樣下去這個國家就不能長久但又想不出辦法,在加上劉備進入蜀地一定要帶上一批士族,益州的本土士族能夠同意嗎?順便補充一句,劉備會不會教導兒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兒子很給他爭氣,詳見 百度百科劉禪。

劉備為什麼會失敗

《三國演義》裡的管理問題,本身帶有濃重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從現代管理的角度來審視它,只能是批判地繼承和參考,對於今天管理水平的提高還得用科學管理的方法。但中國人畢竟是中國人,在很多方面要有中國人自己的正確理解才行。過去我們說經商企業可以把《三國演義》當作一部什麼什麼書來用,張志和教授告訴我們基本不可用,只能參考、分析、借鑑。硬搬來那些招,你搬一次失誤一次。不用造武器,卻等著“草船借箭”,你今天借一下試試!這些都是瞎掰。發生在諸葛亮身上的事也基本上是瞎掰。所以古典名著中涉及的管理問題需要我們用獨立的思考、用今天的管理理念來分析與借鑑。

(記者 英傑)

用人“畫圈”——事業成功的最大障礙

很多人讀過《三國演義》後,都很欣賞劉、關、張,可是在《三國演義》裡的三個政治集團中,劉、關、張是最不成功的一個政治集團,他們所得到的地盤最小、存在的時間最短。但人們往往用天命論來解釋,認為時運不濟才造成了他們的事業不能成功,其實不是這樣的。劉備的成功之處在於個人魅力,而失敗之處在於用人“畫圈”。

桃園結義讓劉、關、張有了行動綱領和遠大目標,通過結義的方式,他們三人幾乎變成了一個人,形成了非常強的核心凝聚力。這是劉備最大的成功之處。第二個成功之道是待人以誠、重視情誼,就是講誠信、講誠意,這是增強內部凝聚力、增強內部團結以及吸引人才的法寶。如有一次張飛因酗酒讓對方敵人把劉備的兩個妻子都給擄走了,但是劉備根本沒責備張飛,而是用“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補,手足斷不可塑”這樣的話來勸慰朋友(編者注:“三國”此說有糟粕)。劉備的成功之處還體現在禮賢下士,例如從新野到臥龍崗三請諸葛亮。對部下坦誠相待、用人不疑,形成很好的團隊精神也是劉備的長處。如長阪坡那一次,有人就告訴劉備說趙雲這回一定是跑了。劉備說不會,相信趙雲不是這樣一個人,後來趙雲在長阪坡隻身救主,滿身是血帶著劉備的孩子回來時,劉備又以摔孩子來安撫趙雲。這是收買人心的行為,但也表現了一個高層管理者對手下的坦誠和信任。

劉備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用人“畫圈”。桃園結義是雙刃劍,在形成核心凝聚力的同時也有負面效應。在劉備、諸葛亮聯合東吳打敗曹操之後,曹操落荒而逃,走到華容道,關羽把這個最大的敵人給放走了。關羽放走曹操那當然要以軍法從事,但因為兄弟情深,劉備最後也沒處置關羽,這是非常嚴重的失誤。管理的無效後來造成很多問題,這是我們今天做管理者的都知道的。劉備這個政治集團,最核心的一個圈是劉、關、張弟兄三個,到了關鍵時候趙雲、諸葛亮說話都不頂用,言外之意諸葛亮、趙雲這些人是給劉備我打工的。所以在《三國演義》中能看到趙雲也被封為五虎上將,並且關羽常對他說“你雖然沒有結義也是兄弟”,一定要帶個“也”字。這些人實際上對於劉備都是忠心耿耿的,但是在影響到兄弟三個人利益時,其他人就得靠邊站了。諸葛亮、趙雲算是蜀漢集團第二圈人物,黃忠、馬超是第三圈人物,再往後還有第四圈,劉璋那些部下更是圈外的人了。到最後像是魏延等,就是隨時可以殺的人,這麼管理肯定要出問題,也不能做成大事業。

權謀分離——做事業首先就是學做人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絕不讓天下人負我”,這就是搞管理。實際上這些話太凶險了,絕不是曹操就這麼說出來的,都是小說家的演繹。曹操的成功之處在於採取了“權謀分離”的辦法,來駕馭“有才無德”或“才過於德”的人。

曹操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今天用人講的是德才兼備,有才無德的人是不能用的,可是曹操就有這個本事,不管你有沒有品德,只要你有本事我統統都用。

曹操的過人之處在......

劉備伐吳失敗的原因

章武元年秋七月,劉備“帥諸軍伐吳”開始了他軍事生涯中最為絢麗的演出--誇張地說,劉備是在馬背上走完了他的一生,似乎他的八字不大好,從幽州到徐州,從冀州到荊州,最後是益州,輾轉流離了大半個中國,才在西南一隅找到個了落腳點,而且這邊屁股才剛坐熱乎,前老巢“荊州”就給盟友孫權給端了,如此飄零顛簸了一生,劉備可謂“多災多難”。他似乎是很不幸,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又是那麼幸運,以至於屢屢驚而不險,從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到孫權,幾次三番的換主子,卻每次都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不驚,又能在恰到好處的時候換主人,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蹟,大抵他和天下所有的掃帚星一樣,本身是不倒翁,只是纏上誰,誰的黑色日子就到來了,如此說來,劉備的這種幸運就不僅僅是幸運那麼簡單。

但是一個人不可能幸運一輩子,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滑鐵盧。正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寂靜嶺一般,劉備儘管早已經習慣了失敗,但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敗卻是他的謝幕表演,可謂“晚節不保”。不久前還沉浸在漢中大捷中的劉備,立即陷入了荊州被奪,東征慘敗的痛楚中,此時的痛楚不再是以往失意那麼簡單,前後反差如此之大,對於一個政治家而言,想必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但東征真的可以避免嗎?

對於東征的話題,三國大家們已經有過多篇論章了,敗因在水軍?經濟?陸遜?或是僅僅在劉備本人?自古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史載劉備東征是以慘敗告終,難道東征真的是錯誤嗎?在劉備看來,他不得不東征,因為根本沒有選擇,即便事先已經知道了此仗必敗,東征還是不能取消,而且自己還必須親自去。

取下益州後蜀漢集團內部可分為三大集團----原從集團、荊州集團、益州集團。

原從集團是幽徐時代就加入劉備陣營的,代表人物有關、張、趙、糜、孫、簡,他們跟劉備輾轉流離,背進離鄉已經多年,也早就習慣了搬家,所以失荊州對他們來說,和失去徐州等地沒有什麼區別。,丟了就丟了,犯不著打賭,從這個意義上說,趙雲當然可以從理性的角度勸諫,從他的角度來分析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而趙去的意見大致可以代表原從集團的想法。

從荊州集團來看,自己的老家被奪自然是很不甘心,他們沒有原從集團受的磨難多,更沒有他們的心理承受力,而且失荊州使他們失去了和益州集團叫板的本錢,他們自然不會坐視不管,這也許就是諸葛亮默認劉備此次出征的最重要原因吧。

對益州集團而言,這些土著地主們本來就對劉焉老頭帶來的那批人和他們分羹爭食已經很不滿了,他們怎麼能再容忍那些荊州紳士們也擠進本來就是僧多粥少的破廟,他們巴不得這些荊州紳士們回去自力更生,否則真是三個和尚沒水喝了。

結合三個集團自身的小算盤,我們就不難理解劉備東征的必然性了,事實上他真的是別無選擇,哪怕他明知道一定會敗,明知道會讓曹魏得利,但是經過權衡利弊,劉備清楚的認識到東征是必須的,哪怕僅僅是象徵性的。何況東征未必會敗,儘管經濟不如對方,也儘管兵力未畢佔優勢,但是他們有一點是對方遙遙不及的,那便是士氣。

再來說東征的人員部署,如果我們將劉備東征的人士部署和三大集團的想法相比較,我們能發現劉備真的是煞費苦心:擔任前鋒角色的是將軍馮習、張南、吳班等人,其中馮張都是荊州人,在劉備入蜀時的表現出色,否則也不能當上將軍,只是由於蜀國不置史官的不成文習俗,才讓這些英雄被遺忘。

唯楚有才自是沒錯,但這些才卻多半是文人,正所謂荊楚多名士,名將就少得可憐,可能這是和劉表以前的統治政策有關吧,荊州失陷的時候,又或降或掛了一批,荊州本來還是有一員名將的,那就是定軍山砍夏侯妙才的黃忠,只是可惜在幾年前......

三國劉備為什麼失敗失敗的原因

三國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我想說的是,劉備在鼎盛時期擁有孔明、龐統兩位頂級謀士,擁有黃忠、關羽、張飛、趙雲、馬超五虎上將,有絕對的人才優勢,坐擁川蜀、荊襄之地,戰略地點和軍事優勢也很明顯,政治上承繼漢室,也比吳魏佔優,但是為什麼還是難以一統天下?!

一、所有的失敗都是自己把自己打敗

蜀國由勝轉衰的轉折點是關羽敗走麥城。關羽失敗的原因很顯然是他太驕傲,華佗那句話說得好:我可以治得了他的箭傷,但治不了他的狂傲之病。最終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為自己的狂傲付出了沉重代價。

關雲長一死,馬上連鎖反應。張飛因悲憤關羽,酗酒責罵下屬,終被下屬砍了頭。劉備不聽趙雲孔明苦勸,執意意氣用事,舉傾國之兵伐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敗退白帝城。

此三人皆敗在自己手裡,敗在自己沒有戰勝自己。

假如關羽能戰勝自己,不以天下老子第一的傲氣用兵,荊州不會失;假如。。。可惜,歷史沒有假如。即使關羽/張飛都死了,劉備本來還有機會,但他一意孤行,意氣用事,終於把自己給毀了。

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大多數還是會在春風得意時驕傲、在惱羞成怒時意氣用事,重演失敗的悲劇。這是人性的悲劇--因為我們有慾望和弱點。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勝敗有時候就在一念之間。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強大吧,反對你的人、批評你的人,其實就是對你最有幫助的人,泰然視之,苦練內功,你會變得無堅不摧!

二、延攬人才不是關鍵,識人善任才是關鍵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劉備擁有絕對的人才優勢,然而在入川后,劉備卻逐漸不能識人善任,特別是在伐吳過程中,聽不進任何良言。相比之下,孫權更能識人之所長並用之所長。兩次啟用陸遜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前,東吳老臣輪番上書要求撤換陸遜,而孫權不為所動。東吳在人才配備上遠不如蜀魏,但卻能屹立不倒,這和孫權的知人善任不無關係。

三、培養接班人很重要

比較一下曹丕和劉禪,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若不是孔明苦撐幾年,蜀國早就被滅。劉備對接班人的培養比曹操差太多。接班人沒培養好,打下天下又有何用?

如今天下已不如當年,但在商場上仍是硝煙瀰漫。很多公司倒下來,但倒下的大部分是因為自己內亂--戰略失誤、管理不善、用人不當而倒下的,很少是因為競爭對手打敗的。做一時的老大不難,做百年老店很難。

彝陵之戰,劉備有75萬大軍,為什麼失敗了?

演義說法,不足為信。歷史上的彝陵之戰劉備帶兵不會超過10萬,一說僅7萬,東吳動用的總兵力7~8萬左右。

說戰爭首先就要說道和勢。劉備發動的這場戰爭一開始就錯了,當時篡漢的是曹丕,不是孫權,劉備繼漢統,應該伐曹丕才對。道義上輸了第一招。

諸葛亮、趙雲等重要將領都勸阻劉備,劉備一意孤行,內部出現分化。劉備的軍隊大多是蜀閥,離開蜀地作戰一者不熟悉,二者不太願意,只有少部分原荊州士兵。出征前先折了尚書令法正、車騎將軍張飛,士氣受挫。孫權部下眾志成城守衛疆土,而且近得荊州,破關羽,士氣高漲,大勢上輸了第二招。

第三,劉備東征必須有足夠部隊留守蜀地,孫權可以全師抵禦。兵力上輸了第三招。

第四,上一次大戰--漢中之戰中劉備的重要謀士及將領法正、魏延、張飛、馬超等均無法參戰,這次帶出去的大部分是新收來的人,孫權部下都是能征慣戰的老臣,人事上輸了第四招。

第五,劉備不懂兵法深入重地,吳人在本土作戰,地利上輸了第五招。

第六,劉備內無良謀,本人不懂兵法,孫權部下能人輩出,謀略深遠,謀略上輸了第六招。

綜上所述劉備不輸何為?

劉備攻打東吳失敗的原因主要什麼?

第一:他勞師遠征,後援不足。 第二:忽視了強敵魏國。 第三:發兵原因只是意氣用事,兵心不穩。 第四:所帶文臣不如東吳厲害。 第五:劉備心高氣傲,急功近利,自認為必勝,驕兵必敗。 第六:軍中有南蠻族人,並不很服劉備。 第七:出師未捷就幾失戰將,兆頭不好。 第八:孫權的總體實力並不比劉備軍少多少,況且他為守,劉備為攻,孫權方站著天時,地利,人和。而劉備3樣全無,十分不利。

相關問題答案
劉備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40分?
市場失靈的原因是什麼?
長期失眠的原因是什麼? ?
項羽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
孕吐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男生手涼的原因是什麼?
喝水水腫的原因是什麼?
寶玉捱打的原因是什麼?
男性尿血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