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在太空做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航天員在太空中能做什麼,又不能做什麼? ?

大家知道,宇宙環境是極為惡劣的,對人體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輻射、溫度差異等,這些不利因素會對人體產生嚴重傷害。在這種環境中,航天員是無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對嚴峻的宇宙空間環境,怎樣才能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呢?我們的科技人員為其研製了一個基本與外界隔絕的密閉環境即密閉座艙,用來保護航天員。

一會兒是早晨,一會兒是黑夜

人們長期的生活習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飛船在航天飛行中的晝夜週期和我們在地球上的晝夜週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並定為24小時。空間飛行時的一次日落日出,週期長短不一,因為它和飛船繞地球飛行的軌道高低相關。軌道高,晝夜週期就長;軌道低,晝夜週期就短。飛船航天飛行期間的晝夜週期,白天和黑夜時間長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時間長,黑夜時間短,90分鐘一個晝夜週期,最長的黑夜僅僅是37分鐘。飛船由地球陽面進入陰面時,就如同由白天進入黃昏黑夜一樣。航天飛機速度很快,太陽出來時好像“迅雷”似的一躍而出,太陽落山時也如“旋風”一樣迅速地隱去。

一個航天員曾經這樣描述宇宙間的一天:早晨,計算機控制的鐘喚醒我們起床。醒來拉開窗簾看宇宙空間,陽光燦爛,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會兒,太陽沒有了,天暗下來了,黑夜來臨了,我們想又該睡覺了吧。真是有趣極了,一會兒是早晨,一會兒是黑夜……

站著睡躺著睡都一樣

在宇宙空間最特殊的就是睡覺姿勢,失重時,身體完全放鬆會自然形成一種弓狀姿勢。航天專家認為,在太空中睡眠,身體稍微彎曲成弓狀,比完全伸直平躺著要舒服得多。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飛船內的艙壁上,如果不這樣,飛船內的姿態在發動機開動時,就可能跟艙壁碰撞。所以,航天員一般還是喜歡將睡袋緊貼著艙壁睡覺,這樣就像睡在床上一樣舒服。在失重時,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著躺著睡都一樣,所以,航天員既可以靠著天花板睡,又可以筆直地站著靠牆壁睡,想怎麼睡都是可以的。

由於人在失重時飄浮,航天員行動起來會感到困難和不方便,動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樣協調。坐立不穩搖搖晃晃,稍一擡頭仰身就有可能來個大翻身,彎腰時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動作都得小心從事。

航天員在宇宙飛行中可以遙望地球景色,這也是他們太空生活的一大樂趣。自古以來,飛向太空就是人類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員在飛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極了,它是一個綠色的球體。白天你仔細看去時,地球大部分是淺藍色,密密的森林帶看起來更是藍色的,惟一真正的綠色地帶是中國的西藏高原地區。一些高山湖泊看起來是明亮的並且呈鮮綠色,好像硫酸銅礦地區顏色。溫度很低又沒有云彩的地區,如我國喜馬拉雅山那樣的高山區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兒的地貌。航天員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維爾鹽漬大沙漠,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間有一個紅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渦,這是因為鹽湖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蒸發之後而留下的光輝耀眼的痕跡,它像綠寶石一般閃閃發光。

離不開體育鍛煉

航天員生活在太空當中,同樣離不開體育鍛煉。它除了增強體質外,還有其特 殊意義:增強對失重及其他航天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少航天飛行中不良環境對航天員的有害影響。在長期航天的空間站內,都設有專為航天員體育鍛煉的“小型體育場”,設置一些特殊的航天體育器具供航天員使用。這些器具有自行車功量計、微型跑道、彈簧拉力器及負壓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員和地球上的人一樣,都需要有個人清潔衛生的處理,如刷牙、洗臉、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條件下處理清潔衛生及廢物非常複雜,需要有特殊的設施和技巧。

失重時刷牙,牙膏泡沫很容......

宇航員在太空中都幹什麼

吃飯、喝水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來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在失重環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員的飲食就變得十分複雜而且特別奇妙。可以說,宇航員的營養需求、食品製備、供給和他們的進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與他們在地面生活的飲食有著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從本質上講與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樣的,都是為人體提供能量和營養。但為了節省飛船的空間和發射時的有效載荷,宇航員攜帶的航天食品應儘可能重量輕、體積小。如營養好的幹化餅乾和幹化香腸,吃時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復到與新鮮食品相近的味道。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經受住航天特殊環境因素的影響,如衝擊、振動、加速度等的考驗而不失效外,還必須針對宇航員在失重條件下生理改變的指數對膳食的營養素作適當調整,如肌肉萎縮就要求食品必須提供充足的優質蛋白質;骨質丟失則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鈣以及適宜的鈣磷比例和維生素等。

宇航員在航天飛行活動中如何進食,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在失重條件下,一杯盛滿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樣,杯子裡的水不會自動飄浮或灑落出來,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會連同水一起飛起來。所以說,宇航員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飯、喝水習慣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適用了。一般來講,各種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員從食品櫃裡拿出食品後,要把裝食品的複合塑料膜袋剪開一個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進口袋裡叉著往嘴裡送。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處飄飛,影響宇航員或設備的正常工作,這種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裝,製成與口大小相近的方塊、長方塊或小球狀的“一口吃”食品,吃時不必再切開。如果宇航員要喝水,吃湯、羹、汁、果醬時,直接從塑料口袋或牙膏狀的軟鋁管裡,一點一點往嘴裡擠就可以了。

隨著火箭技術的發展,宇航員從地面帶去的食品可以豐富些了。如溼食品或半溼食品的帶汁火雞、牛肉等,它們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現在,宇航員們在太空艙裡已經可以使用微波加熱器來烘烤食物了。這種微波加熱器與地面上使用的加熱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製的凹進去的小格。為了防止加熱時食物飄浮起來,需要加熱的食物都必須固定在這些小格內,插上電源後,一會兒就可以將食物加熱到可口的程度。有了它,宇航員們就可以品嚐到熱烘烘、香噴噴的紅燒牛肉、炒蛋、豬排等食物了,其口感與在地面沒有多大區別。

宇航員是幹什麼的

宇航員任務:

第一完成地面指定任務

第二探索地球之外生命

第三瞭解宇宙起源之謎

第四位將來移民太空探索

第五軍事科學實驗

···

宇航員在太空幹什麼呢?

人類並不滿足於在太空作短暫的旅遊,為了開發太空,需要建立長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於是,隨著航天技術的進步,在太空建立新居所的條件成熟了。

空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訪的載人航天器。小型的空間站可一次發射完成,較大型的可分批發射組件,在太空中組裝成為整體。在空間站中要有人能夠生活的一切設施,不再返回地球。

結構與組成

其結構特點是體積比較大,在軌道飛行時間較長,有多種功能,能開展的太空科研項目也多而廣。空間站的基本組成是以一個載人生活艙為主體,再加上有不同用途的艙段,如工作實驗艙、科學儀器艙等。空間站外部必須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和對接艙口,以保證站內電能供應和實現與其它航天器的對接。

特點

空間站的特點之一是經濟性。例如,空間站在太空接納航天員進行實驗,可以使載人飛船成為只運送航天員的工具,從而簡化了其內部的結構和減輕其在太空飛行時所需要的物質。這樣既能降低其工程設計難度,又可減少航天費用。另外,空間站在運行時可載人,也可不載人,只要航天員啟動並調試後它可照常進行工作,定時檢查,到時就能取得成果。這樣能縮短航天員在太空的時間,減少許多消費,當空間站發生故障時可以在太空中維修、換件,延長航天器的壽命。增加使用期也能減少航天費用。因為空間站能長期(數個月或數年)的飛行,故保證了太空科研工作的連續性和深入性,這對研究的逐步深化和提高科研質量有重要作用。

空間站的發射歷史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發射了9個空間站。按時間順序講,蘇聯是首先發射載人空間站的國家。其禮炮1號空間站在1971年4月發射,後在太空與聯盟號飛船對接成功,有3名航天員進站內生活工作近24天,完成了大量的科學實驗項目,但這3名航天員乘聯盟11號飛船返回地球過程中,由於座艙漏氣減壓,不幸全部遇難。禮炮2號發射到太空後由於自行解體而失敗。蘇聯發射的禮炮3、4、5號小型空間站均獲成功,航天員進站內工作,完成多項科學實驗。其禮炮6、7號空間站相對大些,也有人稱它們為第二代空間站。它們各有兩個對接口,可同時與兩艘飛船對接,航天員在站上先後創造過210天和237天長期生活記錄,還創造了首位女航天員出艙作業的記錄。

宇航員在太空幹什麼? 10分

1、顯示國家實力

2、維修空間站、放出衛星等

3、去月球採樣

4、做科學研究操作等,有些操作必須要人來

宇航員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什麼東西?

航天員在太空中有哪些工作?(組圖) 發佈時間:2004年07月14日 字體:【大】【中】【小】 載人航天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開發和利用宇宙空間獨有的資源為人類服務。航天員上天當然也離不開這些目的,航天員在太空飛行期間要按照預先在地面上編好的工作程序一步步去工作。如果一件事沒完成,就會影響到下一件工作。所以,航天員在天上的工作是相當緊張的。 航天員在天上到底有哪些工作要做呢?由於航天員在太空中的任務很多,不可能在一次飛行中完成所有的任務,所以每一次飛行都有自己的側重點。每次飛行的任務量與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停留的時間有很大關係,飛行時間少的,工作內容就少。下面以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為例,來說明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工作。 在設計航天飛機時,已經確定它在太空中一次飛行時間不超過兩個半星期。航天飛機航天員在這時期的主要工作是: 1. 保證航天飛機的正常運行 航天員在太空的首要任務是要保證航天飛機的正常運行,這樣才能執行其它的任務。例如,要進行航天器控制的常規操作,維修航天飛機生活艙或工作艙內的儀器、儀表系統,定期向地面通報航天器運行狀況和自身的身體狀況等; 2.釋放衛星和回收衛星 航天員在太空可以釋放衛星或利用航天器上的機械臂將有故障的衛星“抓”回來,進行維修。也許航天飛機有史以來發射的最有名的衛星要算是“哈勃”太空望遠鏡。航天飛機後來曾經三次回到太空為“哈勃”更換部件。在更換部件前,一名航天員必須用航天飛機上的機械手將它捕獲,運送到有效載荷艙內。航天員進入有效載荷艙,爬上哈勃太空望遠鏡,安裝新部件。當地面控制人員確信哈勃望遠鏡運行狀態良好後,再由機械臂將它釋放回太空。 3. 進行科學試驗 航天員在太空,可以利用空間的特殊環境,進行很多科學實驗,具體地說,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1、空間生命科學試驗-觀察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下機體出現的生理、生化變化,探討其機理和驗證防護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動物和植物在太空環境中的生長、發育和變異等。2、空間科學的研究-航天員在航天器上可以操作各種觀察和測量設備,對地球環境、太陽、月球面、地球磁場、電離層、大氣層等進行深層次的觀察與研究,通過載人航天器上的天文望遠鏡,進一步揭示天體的真實面貌。3、對地球進行觀察-航天員利用遠離地球的有利條件,可對地球表面進行全面的觀察、攝影和光譜測定。通過這些工作,收集有關地球自然資源、地質地貌、大氣層狀態、耕地季節變化、世界海洋變化、水生生物狀態、沙漠植被作物覆蓋、森林的覆蓋與儲量等信息。 4.太空生產 可以利用太空獨特的失重環境,研究、加工和生產在地球上不能生產的、性能優良的新材料和新產品。航天員在天上操縱“合金”和“結晶”的電加熱爐,製取非常純的半導體材料砷化錮和砷化鎵,它們的經濟價值很高,估計每千克價值可達100萬美元。空間製藥和生物製品可以大大提高藥品的純度和產量。推測目前能在天上生產的藥品多達三四十種。在天上生產藥物一個月的產量可相當於地球上同樣設備20年的產量。 5. 組裝太空站 國際空間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設施最先進的“人造天宮”。國際空間站總質量可達400多噸,大致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小。這個龐然大物是不可能在地面組裝好發射到太空的,它採用的是桁架掛艙式結構,即以桁架為基本結構,增壓艙和其它各種服務設施掛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掛艙式空間站。組裝國際空間站的任務落到美國航天飛機和俄羅斯聯盟號航天員身上。他們必須將組裝的部件送上太空,並進行艙外活動,將它們組裝起來。目前......

宇航員在太空幹什麼工作

宇航員任務:

第一完成地面指定任務

第二探索地球之外生命

第三瞭解宇宙起源之謎

第四位將來移民太空探索

第五軍事科學實驗

···

相關問題答案
宇航員在太空做什麼?
宇航員的使命是什麼?
在太原做什麼行業掙錢?
衛星在太空靠什麼飛行?
我們所見到的太空為什麼是真空的?如果是大爆炸產生了宇宙,那麼在爆炸的中心一定是最真空的嗎? ?
減肥在家裡做什麼運動?
孕婦在家能做什麼兼職?
學生在學校做什麼掙錢?
在昆明做什麼工作好?
在網上做什麼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