帑銀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九子奪嫡嫡是什麼意思

九子奪嫡是指清康熙年間,康熙大帝的就位兒子為了爭奪皇儲及皇帝的位子而進行的你爭我奪,明爭暗鬥的過程。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 、十阿哥胤䄉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附有這九個人的生平簡介

▲胤禔(1672-1734年)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其初在康熙帝諸子中排行第五,因為前面四個皇子均早殤,按封建禮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齡最大,所以被列為皇長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遠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貴,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為皇太子。胤禔表面上遵從父命,內心裡對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覬覦。

胤禔在諸皇子中是比較聰明能幹的,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三次隨康熙帝出征、巡視,都有所作為。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年僅十八歲的胤禔奉命隨伯父撫遠大將軍福全出徵,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隨康熙帝親征噶爾丹,他與內大臣索額圖領御營前鋒營,參贊軍機,這年三月,26歲,被封為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隨同父皇巡視永定河河堤,任總管,還銜命祭華山。三次都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

胤禔一心想奪嫡繼大統,他密切注視著康熙帝對皇太子胤礽的態度。從康熙二十九年開始,直至康熙四十七年月,這近二十年來皇帝和太子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隨之引起的關係變化,胤禔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認為對他謀取皇儲之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與時機。

胤禔迷信喇嘛教"魘勝"巫術,企圖以喇嘛巴漢格隆的匿術咒死皇太子胤礽,以便取而代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圍時胤礽被廢,胤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胤禔,讓他負責監視胤礽,從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胤禔認為時機已到,便向父皇進言,要殺死胤礽。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後來皇三子胤祉告發胤禔用魘術魔廢皇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在巡視塞外臨行時又下了一道渝旨:"胤禔鎮魘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無顧忌,萬一禍發,聯在塞外,三日後始聞,何由制止?"王大臣急忙商議,最後決定派遣八旗護軍參領八人、護軍校八人、護軍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監守。康熙帝還不放心,又加派了貝勒延壽、貝子蘇努、公鄂飛、都統辛泰、護軍統領圖爾海、陳泰,並八旗章京十七人,更番監視,還對這些官員下了一道嚴渝:"如果誰玩忽職守,將遭到滅九族之災。"胤禔奪嫡失敗時只有三十七歲,他被囚禁在高牆內達二十六個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終年六十三歲。

▲愛新覺羅·胤礽

(1674-1725年)

生於康熙十三年,他在康熙皇帝的兒子裡原本排行第七,後因前四個哥哥幼年夭折,不序齒,所以成為了二阿哥(皇長子為胤禔)。

他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又因赫舍里氏皇后因生此子產後大出血而去世,康熙的愛妻之情就全都轉移到了這個孩子的身上,自幼即被視為父皇掌上明珠。康熙十四年,康熙二十歲時就考慮到立儲是關係清朝統治是否能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儒家立嫡立長的傳統,他選中了剛剛一歲的胤礽為皇太子,皇帝親自教他讀書,六歲時又特請大學士為師;胤礽經父、師指點,確實顯露出幾分聰明。他文通滿漢,武熟騎射,加上一副儀表,著實惹人喜愛。康熙帝特在暢春園之西為胤礽修了一座小園林,賞他居住;出巡時也命他隨侍左右......

紅樓夢裡的諧音

吳貴(烏龜),卜式仁(不是人),賈雨村言(假語村言),甄士隱(真事隱),甄英蓮(真應憐),元迎探惜(原應嘆息),最搞笑的是:寶玉(鮑魚),黛玉(帶魚),賈雨村(甲魚寸),妙玉(廟宇),酒:千紅一窟(千紅一哭),萬豔同杯(萬豔同悲) 還有賈赦(假設). 賈雨村是'假語存' 對於“諧音法”,作者開宗明義,一開篇就點明就裡:“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故曰“甄士隱”云云。。。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故曰賈雨村云云。”脂硯齋則進一步強調這種“諧音”是有備而來的,暗示我們,作者在用這種方式向我們傳遞著重要的訊息。例如寫到“乳名英蓮”時脂硯批出“應憐”;寫到“嬌杏”時批出“僥倖”;在“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處,批出“原應嘆息”;在“馮淵”處批出“逢冤”;又如在清客相公“詹光”,“單聘仁”處,告知我們在他們身上暗隱“沾光”,“善騙人”之意。 有些讀者認為這很無聊,是不是隻是作者的一種遊戲筆墨。另有些讀者則以為,這裡有名堂,有問題,不該輕輕放過。人們應該從書中人名設色上受到舉一反三的啟發。 確也有人由此受到啟發,在他們的論文中將“李紈”指認為“李自成完”的縮寫;認為“秋梨”隱“囚你”;“冰糖”隱“病躺”;“曹雪芹”隱“抄寫勤”;“孔梅溪”則隱“恐沒戲”。總之,隨意索之,叫人看著頭大。 曹公的“諧音”不是隨便用的。他一定是在書中設定一些九連環。且其它環節,環環相扣,叫你又一一梳理開後,留下最後一個“諧音”的環節,又必與其它環節相輔相成。識得最後鏈條,自然一氣貫通。如我們識得了寧國府事實上隱寫著清皇宮,舞臺既已確認,府裡的掌門:第三代賈敬,第四代賈珍,第五代賈蓉這些角色的辨認就容易了,因為我們已被納入一個範圍狹窄,輪廓清晰的指認區域。循著脂硯的指引我們最終識得在賈敬的身上隱寫了雍正崩後所用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冗長稱謂的第一個字。而在他身上又恰恰記錄了雍正之死的整個過程。在賈珍身上則用這種手段隱進了雍正的名字“胤禛。”書中除了交待他是現任族長外,還用爬灰來交待“胤禛”的德行操守。賈蓉用吳儂軟語來讀直通假雍正。而在賈蓉身上交待了雍正與曹家真正的婚姻關係。 另外又如,曹公在薛蟠身上也用“諧音”法交待出他的真實身份。那就是,薛蟠是承繼了其父祖業,領取帑(音tang)銀行商的皇商。所謂帑銀,就是國庫之銀。有博友立刻反映出:是皇上!沒錯,就是皇上。皇上生活當然要靠國庫銀兩。自然,作者要做這一交待,也還要設計一套九連環來支持你的邏輯推導。限於篇幅關係,這裡只能簡單提個頭。博友真有興趣或可參閱《紅樓解夢》第三集薛蟠淺析一文,或另約時間再論。 影射文學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諧音法”是為達到影射目的的一種書寫手法。如果一個國學家不瞭解也不承認中國存在的這種文化現象,我以為他是外星人,在這個領域是沒有發言權的,因為他在這方面的認識連及格的標準都遠未達到。

薛寶釵父親是誰

薛父其名不詳,小說稱之為紫薇舍人薛公,領內務府帑銀,戶部掛名的皇商。薛父在世時,將薛寶釵看成是振興門庭的希望。薛父和李紈的父親李守中同為學者型官僚,然而在觀念的有所不同,薛父不象李紈之父,一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理念,彰顯是個隨分入時,遠見卓識的知識型人物。第四回言道:"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薛父對兒子薛蟠深感失望,酷愛寶釵,希望殷切,悉心培養,令其讀書識字,在寶釵身上傾注了無數心血,也為寶釵自小夯實了基礎。

明朝亡的原因

明朝的滅亡令許多人磋嘆不已,悲哀的王朝,悲哀的時代,許多人都在探討明朝為什麼會滅亡?幾乎每個人都想穿越時空做回崇禎,來挽救大明王朝。流行的觀點認為明朝滅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我覺得這些觀點都很膚淺。

一,明朝亡於黨爭。哪朝哪代都有黨爭,而且皇帝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人為地製造黨爭,以取得朝局的平衡與穩定,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黨爭不僅不會使天下滅亡,反而會穩固君主的統治。

二,明朝亡於廠衛。東廠和錦衣衛是為了加強皇權而誕生,東廠和錦衣衛並不像影視所描繪的那麼誇張,廠衛只是監督不法官吏,與民秋毫無犯,所以說明朝亡於廠衛實在是笑話。

三,明朝亡於宦官專丶政。明朝有宦官專丶政嗎?貌似從萬曆中期以後,宦官的地位就衰落了,有人說魏忠賢。魏忠賢的確飛揚跋扈,但天啟帝用魏忠賢正是為了對付東林黨,所以魏忠賢再跋扈,乾坤也在天啟那裡掌握著。

四,明朝亡於萬曆三大徵。哪個朝代的戰爭不頻繁,天啟,崇禎兩朝的遼東戰事還少嗎?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時候那麼多的小國家每年每月每日都在進行戰爭,也沒見哪個國家因為打仗,說完就完了。萬曆三大徵耗帑銀數百萬兩,而三大徵所耗帑銀都是萬曆從內廷拿出來的,難道幾百萬兩銀子就能把大明朝玩完嗎?更可笑。

五,明朝亡於神宗不上朝。神宗不上朝,天下就會亡嗎?明朝的文官體制已經很完備了,皇帝理不理政,大明朝照樣運轉,況且萬曆朝的一切大事都是在神宗主導下進行,神宗並非完全不理政。

六,明朝亡於北半球氣候的小冰河期。長達七十年的氣候冰河期導致明末北方糧食減產,瘟疫流行,災民增多,但這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嗎?非也。我們要知道,唐朝貞觀年間,明成祖朱棣時期也處在北半球氣候冰河期,北方災情也很嚴重,但都渡過去了,因為政丶府賑濟,當時政丶府的控制力強。

七,明朝亡於土地兼併。古代封建地租十抽三,然後地主從“三”中拿零點五上交農業稅,有了十之七,農民一樣可以生活的很好。

八,明朝亡於白銀輸入減少。西方學者提出觀點明末國外白銀大量輸入中國,導致通脹,後由於白銀生產無利可圖導致白銀開採量減少,從而使得我國的白銀輸入量減少,而民間白銀多窖藏,導致通縮,由於前期通脹已經發生,所以最終結果是物資貴,白銀匱乏,導致經濟崩潰。這種觀點錯,為什麼錯?因為白銀輸入減少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不足,導致物價下跌,而明末在市場上流通白銀減少的情況下反而出現物價上漲不是因為前期白銀太多,前期白銀多導致物價高在白銀流通量減少的情況下物價自然會跌落,這個用不著擔心,但為什麼在白銀減少情況下物價反而不跌呢?這是由於結構性通脹的原因,也就是由於基礎商品——糧食的產量降低,導致糧價上漲,從而帶動其他商品價格上漲,所以根本問題還是糧食問題,而不是白銀問題。至於說白銀減少政丶府無銀買糧賑濟災民更是笑話,明末糧食減產,就算你銀子多難道就能買來糧食嗎?所以明朝滅亡跟白銀輸入多少沒有關係。明朝亡於貪官汙吏,政丶治黑暗。這些都是大話,空話,經不住推敲,站不住腳的.十,明朝亡於李自成起義和清兵入關。這是結果,不是原因。

十一,明朝亡於氣數。這個最可笑,這個理由完全是學者掩蓋無知的表現。任何結果都有他發生的理由,千萬不要歸結於氣數。

前面的幾種流行的觀點我都駁斥了,那麼明朝滅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兩點。

一,文官集團勢力過大,皇權受到抑制。事實上嚴嵩死後,大明的文官們一直是鐵板一塊,皇帝再也無法分化,控制,萬曆不上朝,正是基於此,萬曆上朝是那回事,不上朝還是那回事。這些信奉理學,心學的文官們有著類似宗教似的狂熱,鄙視一切非科舉出身的人員,他們......

雍正的八弟

愛新覺羅·胤禩 (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時,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母良妃衛氏。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雍正即位,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同年,亡。

胤禩 胤禩,聖祖第八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貝勒。四十七年九月,署內務府總管事。 太子允礽即廢,允禩謀代立。諸皇子允禟、允礻我、允禵,諸大臣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皆附允禩。允禔言於上,謂相士張明德言允禩後必大貴,上大怒,會內務府總管凌普以附太子得罪,籍其家,允禩頗庇之,上以責允礽。諭曰:“凌普領婪鉅富,所籍未盡,允禩每妄博虛名,凡朕所施恩澤,俱歸功於已,是又一太子矣!如有人譽允禩,必殺無赦。”翌日,召諸皇子入,諭曰:“當廢允礽時,朕即諭諸皇子有鑽營為皇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所不容。允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黨羽相結,謀害允礽。今其事皆敗露,即鎖系,交議政處審理。”允禟語允禵,入為允禩營救,上怒,出佩刀將誅允禵;允祺跪抱勸止,上怒少解,仍諭諸皇子、議政大臣等毋寬允禩罪。 逮相士張明德會鞫,詞連順承郡王布穆巴,公賴士、普奇,順承郡王長史阿 。張明德坐凌遲處死,普奇奪公爵,允禩亦奪貝勒,為閒散宗室。上覆諭諸皇子曰:“允禩庇其乳母夫雅齊布,雅齊布之叔廄長吳達理與御史雍泰同榷關稅,不相能,訴之允禩,允禩借事痛責雍泰。朕聞之,以雅齊布發翁牛特公主處。允禩因怨朕,與諸英孫蘇努相結,敗壞國事。允禩又受制於妻,妻為安郡王嶽樂甥,嫉妒行惡,是以允禩尚未生子。此皆爾曹所知,爾曹當遵朕旨,方是為臣子之理;若不如此存心,日後朕考終,必至將朕躬置乾清宮內,束甲相爭耳。”上幸南苑,遘疾,還宮,召允禩入見,並召太子使居鹹安宮。 未幾,上命諸大臣於諸皇子中舉可為太子者,阿靈阿等私示意諸大臣舉允禩。上曰:“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賤,宜別舉。”上釋允礽,亦復允禩貝勒。四十八年正月,上召諸大臣,問倡舉允禩為太子者,諸臣不敢質言。上以大學士馬齊先言眾欲舉允禩,因譴馬齊,不復深詰。尋復立允礽為太子。五十一年十一月,復廢允礽。 六十一年十一月,上疾大漸,召允禩及諸皇子允祉、允佑、允禟、允礻我、允禵、允祥同受末命。世宗即位,命允禩總理事處,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雍正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皇太子允礽之廢也,允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允禩亦知世宗之憾也,居常怏怏。封親王下,其福晉烏雅氏對賀者曰:“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語聞,世宗憾滋甚。會副都統祁爾薩條奏:“滿洲俗遇喪,親友饋粥弔慰。後風俗漸馳,大設奢饌,過事奢靡。”上用其議申禁,因諭斥:“允禩居母妃喪,沽孝名,百日後猶扶掖匍匐而行;而允礻我、允禟、允禵指稱饋食,大肆筵席,皇考諭責者屢矣。”二年,上諭曰:“允禩素行陰狡,皇考所深知,降旨不可悉數。自朕即位,優封親王,任以總理事務。乃不能輸其誠悃以輔朕躬,懷挾私心,至今未已。凡事欲激朕怒以治其罪,加朕以不令之名。允禩在諸弟中頗有治事材,朕甚愛惜之,非允禟、允礻我等可比,是以屢加教誨,令其改過,不但成朕友于之誼,亦全皇考慈愛之衷。朕果欲治其罪,豈有於眾前三複教誨之理?朕一身上關宗廟社稷,不得不為防範。允禩在皇考時,恣意妄行,匪伊朝夕,朕可不念祖宗肇造鴻圖,以永貽子孫之安乎?” 三年二月,三年服滿。以允禩任總理事務,挾私懷詐,有罪無功,......

薛寶釵為什麼要長期客居賈府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能感受到,一提到寶釵,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是“富貴”二字。說起薛家的產業,沒有人不肅然起敬的,“珍珠如土金如鐵”,有錢!薛家的祖上也是朝廷中從政的官員,他們家的老祖宗薛公曾任紫微舍人。所謂“紫微舍人”也叫中書舍人,是種官職,主要工作就是撰擬誥赦,簡單說就是代行皇帝旨意,性質有點類似現如今的貼身祕書。但和賈家的襲爵制不同,這個職業是不可能世代相傳的,所以後來的薛家接班人改行了,下海經商,憑著祖上的關係,當上了“皇商”,領著內帑錢糧,採辦雜料。所謂“帑銀”,是指國庫的銀錢,領取國家銀行的錢行商的商人就是“皇商”。按理說,這樣的人家應該相當有錢,的確,薛家若不是大富大貴,也上不了“護官符”的排行榜第四位。但凡事興衰成敗都有個過程,薛寶釵的父輩祖輩把家業經營得不錯,所以有了當年的盛事,但當領導人換成了薛蟠以後,這種狀況就開始轉變了,薛家漸漸敗相連連。雖說賈王史薛是《紅樓夢》中所極力描寫的四大家族。但是作為讀者,不要以為這四大家族就是那個時代頂級的富貴門戶了,他們只不過是整個社會富貴勢力中的一小撮,而且還是漸入沒落的代表者。第四回,這張護官符出現的時候,文中已經說明了“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個私單,上面寫的是本省最有權有勢,極富極貴的大鄉紳名姓,各省皆然”,可見,護官符上所寫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只是在金陵一帶享有盛名,如果擴展到整個大清國,當然算不上鉅富之家。而像林如海這樣的家庭也未必比薛家貧窮,沒有登上四大家族排行榜的原因也許只是因為這張護官符是金陵當地的,而非姑蘇一帶的。文中這樣寫道: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寧國榮國二公之後,共二十房分,除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房分共十八,都中現住者十房,原籍現居八房。)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公之後,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餘在籍。)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紫薇舍人薛公之後,現領內府帑銀行商,共八房分。)雨村猶未看完,忽聽傳點,人報:“王老爺來拜。”來看最後一句:“雨村猶未看完。”什麼意思?如果這張護官符單單就是這四個家族的話,賈雨村看到這裡就應該已經看完了,為什麼作者要說他沒看完呢?除非,這張單子上還有另外的家族,不單單只是這四家!這極有可能,作者讓這張護官符露了個頭,然後再蓋住,意思是這四個家族是相互間有姻親連帶關係的,後面還會有其他家族,但是因為和這四個家族聯繫不大,所以不提也罷。把這四個家族刻畫為四大家族,為的也是讓他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為故事情節服務。所以,解讀四大家族的真正經濟狀況,不應該簡單地停留在這張護官符之上,也許像賈王史薛這樣的家族,在金陵乃至整個大清朝還有很多很多,稱不上什麼國中鉅富。畢竟,《紅樓夢》一開篇,四大家族就已經進入了沒落階段了。排名首位的賈府早已入不敷出,排名第二的史家幾乎已經全線破產,王家雖然沒有明寫,但狀況必定也好不到哪兒去,若是仍然鉅富,後文賈府敗落,王熙鳳的哥哥王仁也沒必要賣親外甥女巧姐換錢了。如此一看,排名第四的薛家就更沒什麼資本了。讀過《紅樓夢》的人誰都知,道寶釵不愛打扮,喜歡素淨,但她之所以渾身上下已經沒有富麗閒妝,是因為她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大官富貴人家的小姐了,在書中,寶釵曾說:七八年前的自己也是打扮得十分奢華的,只不過時過境遷,一切從簡才好。 可見,寶釵不論著裝打扮還是收拾屋子都喜歡素淨簡單,崇尚簡樸生活,不單單是性格愛好所使,也是家中的經濟狀況實在堪憂,不允許自己有過分的奢侈享受,所以能省就省了。 不止寶釵,作為薛蟠侍妾的香菱還是......

相關問題答案
帑銀是什麼意思?
月光如銀是什麼意思?
通體銀是什麼意思?
開通了網銀是什麼意思?
短多金銀是什麼意思?
藥銀是什麼意思?
通體純銀是什麼意思?
足銀是什麼意思 ?
銀行負債率是什麼意思?
銀行跨行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