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怎麼和學生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怎麼和學校溝通

前提是瞭解自己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情況心裡有個底。

接下來就是了解學生近段時間在校的具體的表現了,主要是電訪。

家長經常打了電話的,班主任,任課老師會更留心的。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

孩子有什麼優缺點都是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發現的。這樣潛力才能發掘出來。

我自己是小學英語老師,平時和學校溝通的多少確實對學生學習是有間接影響的啊。

家長如何做好與學校溝通工作

一、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的思想 平時,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裡的時間少,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約佔2/3,寒暑假與節假日,與父母相處的機會更多,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配合學校教育孩子,花一定的時間與精力考慮如何教育孩子,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但有些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可以萬事大吉,家長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沒病沒災就行了,而教育則是學校、教師的事,很少主動與學校聯繫,相互配合,共同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對孩子的教育不甚關心。有的家長甚至對老師說:“老師,多多拜託了!我的孩子成龍還是成蟲就看你了!”有的家長忙於賺錢,從不過問孩子的思想與學習。當孩子成績差了,或出了問題時,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怪學校老師,打孩子。家長有依賴學校思想,這種不與學校合作的態度使學校的教育成果難以得到鞏固,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二、家長要了解學校對孩子的要求 從孩子入學那天起,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應該瞭解學校有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瞭解學校的教學要求,以便主動配合學校,督促和協助子女完成學校的各項教育計劃。 在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些家長把孩子上學讀書,僅僅看作是學文化、學知識,於是上學講作業,回家做作業,過分地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學校有計劃地為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而安排的教育計劃則不聞不問,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這會大大影響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影響學校乃至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最後影響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 因此,家長首先要樹立對學校教育的責任感,要盡力配合,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如學校為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孩子在家裡適當做一些家務,家長應積極支持和督促,千萬不要嫌孩子動作慢,不象樣而代勞。老師要求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某些方面進行鞏固和提高,如帶孩子進行郊遊、觀察大自然的現象等等,家長應儘量做到。 三、家長要正確對待教師的家訪 老師上門進行家庭訪問,是工作認真負責的表現,是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家長應主動熱情地接待,不要認為老師總是來“告狀”的。家長可以請孩子一起接待老師,共同聽取老師對孩子成績的肯定,錯誤缺點的批評,並指出努力方向,這樣有利於加強孩子對老師的感情,有利於孩子今後的進步。有的家長聽到批評就皺眉頭,強詞奪理,責難老師多管事,偏袒孩子的過錯,當著孩子的面與老師爭辯,有的家長甚至故意當著老師的面打孩子,或者老師前腳出門,後面就傳來家長的打罵聲和孩子的啼哭聲,家長的這種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而且會激起孩子對老師的怨恨,使孩子產生對立情緒,給學校教育造成困難,影響孩子的進步。 對待老師對孩子的批評,家長的正確態度應該是,與老師一起分析孩子存在缺點錯誤的原因,並表示要幫助孩子加以克服改正的決心,懇請老師多加關心與幫助,使老師對孩子不抱成見,對孩子的進步充滿信心。同時要啟發孩子理解老師的心情——老師雖然生氣,只要他改正錯誤,老師就會歡迎。即使孩子的缺點錯誤事出有因,與老師說的情況有出入,也應肯定老師的用意是好的,並婉轉地向老師加以解釋,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貶低老師的威信。 總之,家長要搭個橋,使老師與孩子成為朋友。因為,老師對學生不存在偏見,孩子才會對老師信任尊重,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學習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家長平時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繫 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思想的雙向活動過程,要使教育有的放矢,收到預期的效果,教育者必須按照受教育者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為此,教師與家長之間應該經常聯繫,互相溝通,互通“情報”。但由於教師負責的教育對象多,因此,家長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繫。家長與孩子接觸最多,最瞭解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

如何讓學生和學生會和學校有更好的溝通 5分

還是採取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行動吧!

1,充分利用intern弧t,比如成立QQ群,建立人人公共主頁,並負責專人打理,與好友形成互動,做實事,讓學生感受得到你們的熱心。

(比如我就建立了一個人人公共主頁,經過兩三個月經營,好友人數達到1000+,也吸引了部分老師參與,學生有困難問題,也會來求助,甚至有高考、研究生報考志願的也會聯繫到我們)

2,與學校相關部門搞好關係,與相關領導真誠交流。PS,這裡當然不是指的“厚黑學”。

(比如我就在校園裡遇到了校長,並且針對一些問題與其交流了近兩個小時,效果很好。其中的明顯例證就是,我反映的學校一個食堂的臺階損壞,其實損壞的並不是很嚴重,對學生安全構成威脅,結果新學期一來,我就發現臺階重新整修了!)

3,與其他學校組織、社團搞好關係。拿捏分寸吧!

其實我本人並沒有參加任何學生社團、組織,而且就我觀察來看,很多學生會、社團“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甚至勾心鬥角,與學生爭利……這也或多或少與我國當前的教育現狀有關係。

總之,“真誠 務實 創新”!路漫漫其修遠兮,……

(僅供參考)

如何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詳細??

如何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如何與家長溝通查閱了一些資料及談些個人感受,如下: 一、要尊重家長。尊重家長,打好與家長溝通的基礎。尊重學生家長是老師與家長取得有下溝通的首要條件。因為,與學生家長的人際關係的本質是互動,而互動的核心是相互依賴。應該說,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追求應當是“彼此相倚”型的互動,因為在這種類型的互動中,才能真正凸現雙方的主體地位,體現主動性。但是現實中的情況往往是,教師是互動的主動方,決定了互動的激起、進行和結束,而家長屬於被動方,總是被“牽著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長,讓家長在心理上取得與教師地位的平等,就為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尊重家長:(1)要禮貌待人,要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家長到校,應主動給家長讓座、倒水,要有為人師表的風度和人格魅力。 (2)尊重家長要有理智的情緒。對於犯錯誤的學生,與家長溝通時更應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出現“愛屋及烏”的暈輪效應,本來是孩子的過錯,由於惱怒而把不滿發洩到家長的身上了而傷害家長的感情。因此,在與家長交往中,教師要客觀對待學生的錯誤,以商量的口氣與家長共商教育方法。 (3),尊重家長要講求談話的方法和策略。儘可能先說、多說孩子的優點,不應該當著學生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不管怎麼樣,聽別人訓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可先把家長叫出辦公室,在一個單獨的環境裡向學生家長說明情況,形成一致意見。 (4)尊重家長要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現在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有很高的學歷,有很高的認識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經常徵求並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我們老師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於家長的聯繫溝通。 只有我們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校才能保持協調一致,溝通才有效。 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老師喜歡你。”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 三、耐心告訴家長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瞭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 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教師是教育方面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從教師這裡瞭解到了正確的教育知識,及時的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教師也更加了解這個孩子,同時與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克服互相埋怨情緒。在面對後進生的時候,教師與家長間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師不會教,一方怨家長不會養。這樣,導致雙方產生對立情緒。老師在與家長交流時,要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解決辦法,防止只“揭短”“告狀”的現象。 四、對家長要一視同仁且採取合理有效溝通方式。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我們學校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由於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瞭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老師要堅持多元化原則,因人而異的採取合理有效的方法。 常言說“人過一百,各色各樣”,交流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情而異。換......

大學為學校招生!應該怎麼去做...怎麼與學生溝通?越詳細越好..

讓學生把QQ加我,我跟他們談

希望採納

如何能在大學裡能和其他學校的學生有所聯繫與交流呢?

你擅長交際的話,可以加入學生會的外聯部,外聯部是一個學校裡,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你也可以通過網絡,QQ啦,人人啦,攀藤了,這些媒介,與其他學校的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這幾個很適合大學生的 哦~!

怎樣才能和孩子很好的溝通學校生活?

孩子畢竟是孩子,犯了錯當然不會說,除非事情鬧大了,老師叫家長過去。我們孩子的學校開通了電信的翼校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都會實時更新在上面,包括成績單也會更新上去,我只要定期拿手機上去看一下,就一目瞭然了。

如何促進家庭與學校的溝通

在“崇尚理解,潤澤生命,奠基幸福”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我校的家庭教育圍繞著在“理解中溝通,在溝通中‘相長’”的策略,以“理解”為切入口,讓理解成為學校家庭教育內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此,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指導活動。

一、在解讀理解中懂得理解 我們說的“理解”可從三個層面上解讀:1、認知性理解,即把理解作為認識手段,其典型的話語“理解這詞語在文中的含義”;2、感情性理解,即對他人表達憐憫與仁慈,其典型的話語是“設身處地將心比心”;3、行為性理解,即對自己不當言行請求對方諒解,其典型的話語是“對不起,請你理解我的用意”。 綜上所說,“ 理解”的含義即為在特定的教育世界中的學校(教師)與家庭(家長)之間的溝通,在感情、認知、行為上籌劃並實現學生(孩子)生命價值的可能性,就是通過“消除誤解,增進理解,使學生身心更好地發展,生命意義更加豐富的過程”,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遵守應有的規範、原則,形成正確的待人處事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它是將學生當作一個生命體來研究,面向的是全體學生,關注的是後進學生,這種理解體現了教育發展的時代性。二、在詮釋理念中形成共識 學校教育就是以教育文本理解為核心的教育。教育需要理解,師生需要互相理解,理解才能有效地實施教育的理念。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社會、家庭和學校都負有不可懈怠的責任,為了有效推進理解教育,讓學校的理解教育理念深入家長的心靈,學校積極宣傳,使家長與學校的教育形成共識。 我校一開學就以“三位一體,溝通理解”為主題召開了家委會會議,全校家委會成員和社區評議員及學校德育領導小組成員參加了會議。 學校對“崇尚理解,潤澤生命,奠基幸福”的辦學理念作了全方位的解讀,我們還與家委會全體成員一起學習了熊川武教授主編的《理解教育論》中的有關理解教育的理論,深刻領會了“理解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圍繞理解教育的原則,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交流。通過學習,家委員們討論熱烈,各抒己見,紛紛表示“理解教育是消除誤解,增進理解,使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學生更好地獲得較好的發展”,家長們對我校的辦學理念也作了中肯的肯定。三、在研討主題中消除“誤解” 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誤解,往往是造成教育效益流失甚至造成學校教育失敗的重要原因。 據我們調查研究,如今家庭教育中存在著以下種種誤解。 1、家長與孩子間 在感情方面,如果孩子有下列現象之一即被家長認為是不聽話的孩子。 ①孩子流露出對家長管教的不滿情緒;②孩子沒興趣完成學習內容或不想參加由家長意志決定的興趣班之類的; 在認知方面,如果孩子有以下現象之一即被認為笨孩子。 ①考試測驗成績比不上隔壁某同學;②作業錯誤率高;③背書或寫作文等總要家長參與才完成。 在行為方面,如果孩子有以下現象之一即被認為是壞孩子。 ①沒有將考得不理想的試卷給家長看;②因吵架被老師傳喚;③私拿家長的錢。 2、家長在教育觀念上誤解 家長忽略與孩子間的平等民主關係,片面強調“尊長抑幼”的傳統觀念,“孩子是我生,一切由我管”的思想還在作祟,認為學校搞什麼什麼活動是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的還有人在。 3、家長在教育行為上誤解 認為讓孩子參加興趣班是多多益善;不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空,一切都要他圍繞書本、作業轉;只要成績上去了,孩子要什麼(主要物質上)都可滿足;孩子參加學校的公益、體育訓練等活動對孩子發展沒多大幫助。 凡此種種誤解,不一而足。 家長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採取冷漠、嫌棄甚至粗暴的行為,這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誤解形式,如何解決這類現象的發生,真正體現“理解”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學校積極採取應對措施,開展主題式家長會,......

學校怎麼聯繫

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家校聯繫溝通是這一工程的重要的一環節。在家校聯繫溝通過程中,怎樣做好,關係到教育工作的成效。而教師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學生家長這一教育資源,實際上就是充分利用家長教育子女的優勢,從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關心和教育,與家長共建班集體。那麼怎樣利用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我認為家校聯繫要掌握好兩個原則真誠、及時。

一、架設起一座溝通的心靈橋。

教師和家長聯繫,並不是為了告狀,而是要多方面地瞭解學生,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所以教師首先要做一名真誠的聆聽者。聆聽家長心目中孩子的可愛形象,聆聽家長心目中對孩子的美好憧憬,更要真誠地聆聽家長的衝動和偏激,將家長對孩子的愛和期待慢慢地滲透到自己的心中。教師還要做一名真誠的慰問者。哪個孩子今天沒來上學,家長又沒做請假手續,教師別忘了打個電話真誠地問候一聲;如果學生已經幾天沒來學校了,教師一定要抽空真誠地探望一回。因為教師一句暖人的話語,一個溫馨的舉動會溫暖一個家庭很久很久。

二、急家長所急,想家長所想。

現在家校聯繫的方式有很多,教師通常可以採用面談、打電話、發短信、寫便條、開家長會等等。正是有了這麼多快捷的方式,我認為家校聯繫更要經常化,隨時隨地瞭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也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方方面面。做了多年的老師,經常我們會從家長的口中聽到小孩只聽老師的此類的話,使我也更深地體會到孩子都將老師的話當作法寶,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經常地主動與家長聯繫,急家長所急,想家長所想。我習慣每隔一段時間,主動和家長打個電話,彙報一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聆聽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現,針對家長提出的問題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的方法。例如我班有一名叫小盛的學生,上學期開學初,學習情況良好,能按時完成作業,後來我發現該生要麼沒完成作業,要麼作業中空了很多,我趕緊與家長取得聯繫,經過了解原來該生平常是姑姑監督他的學習,後來姑姑去上班了,沒時間監督了,該生自覺性又不好,所以能偷懶的就偷懶。經過與家長的交談,家長自己也重視了起來,慢慢地該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好多了。

總之,在家校聯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在學校的各種行為表現,思想動態等等,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取得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對教師工作的理解與配合。同時,教師通過家校聯繫能及時掌握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與建議,全面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積極彌補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自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搞好家校聯繫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學成績和班級工作的重要手段。

中學生家長如何與學校進行有效的溝通?求解

家校溝通是家長與學校之間不可缺少的主要溝通方式或渠道,有效、真實的溝通有利於及時瞭解問題、明晰事由和解決問題。相反,隨意、不分層次的、不真實的溝通只能事與願違,不但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反而會小題大做,甚至顛倒黑白。為了實現有效的溝通,中學生家長必須注意溝通的“四性”:1

.溝通的層次性

:為了體現溝通的層次性,家長首先必須瞭解學校內部管理的層級關係,即:學校校長--各處室管理部門的主任--年級組掛級分管行政--年級級長(級長助理)--班主任--科任。顯然,學校內部管理的層級關係是非常明確的。如果是學校宏觀管理問題可以與直接與校長溝通;如果是學生管理問題可以與政教處溝通;如果是年級管理問題可以與分管年級的行政、級長或級長助理溝通;如果是班內管理問題可以與班主任溝通;如果是學科教學和學習的問題則與科任老師溝通。事實上,部分家長由於不明白學校內部的管理層級關係,所以不管問題的大小和類別都直接給校長打電話或發信息,結果導致時間延誤,問題也不能及時解決。因為校長也要經過向下屬的管理部門瞭解後才能給出相應的答覆或把問題轉給有關負責的部門或老師解決。,再說,校長公務也比較多,有些問題也的確無法及時答覆。2

.溝通的真實性

:部分家長反映問題時只是單方面聽小孩的一面之詞,在對問題的相關背景或真實的情況沒有任何瞭解的情況下就直接下結論,或直接根據小孩的口頭表達就給校長髮信息,結果不但沒有了解問題的真實情況,更多情況下還會誤解學校或老師。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還是先了解清楚情況的來龍去脈,才與學校或老師溝通。因為小孩反映的情況有時候也不一定都是真實的。有時候他們也是道聽途說,在不瞭解情況的基礎上就隨便下結論、抱怨或提意見。特別是對學校的一些重要決定、管理規定等問題,在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千萬不要隨意下結論,更加不要散播未經證實的信息。另一方面,對小孩在家的真實表現情況(特別是一些不良習慣或現象),也要如實向學校或相關的老師反映,千萬不要包庇或隱瞞。只有保持真實的溝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3.

溝通的多樣性

:家校之間的溝通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電話、短信溝通以外,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溝通,如網上的互動,在學校網頁上瀏覽學校的最新動態、招生政策、重要的管理制度等。當然,還可以通過書信的方式給學校反映比較重要的問題或提一些建設性的建議。4.

溝通的及時性

:為了及時反映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溝通必須體現及時性,儘量在第一時間與學校保持聯繫和溝通,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相關問題答案
在學校怎麼和學生溝通?
怎麼和小孩溝通?
怎麼和孩子溝通技巧?
怎麼和上級溝通?
怎麼和顧客溝通?
高中生在學校怎麼減肥?
初中生在學校怎麼減肥?
在學校怎麼克服想家?
在學校怎麼混勢力?
在學校怎麼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