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意守丹田?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怎麼意守丹田?

意守丹田有很多種方法

1、數息法:採用腹式呼吸,觀想丹田隨呼吸起伏,並默數呼吸的次數。這樣可以防止死守,又可以令意念歸一。

2、觀想法:自然呼吸,觀想丹田有團光,隨呼吸一明一暗;吸氣時外界的光湧入丹田,呼氣時丹田收縮,把光球壓回原狀。

3、養氣法:雙手交疊在丹田上,感覺呼吸時丹田的起伏,而意念範心而動,什麼都可以去想,不加制止,最終發覺心境一片淡然。

意守丹田和氣沉丹田的方法

意守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揮下,有意識地誘導思想專注于丹田(關元穴),進行呼吸吐納,使精神不渙散,呼吸自然放鬆,心平氣和,呼吸節奏達到緩勻狀態,意氣合一。古代有“存想丹田,太一紫房”、“抱元”“守一”等說法。 練功重點: 意守丹田所側重的就是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思想與行為(這裡特指呼吸)相統一、協調。 練功方式: 所謂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認為在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處,也有人認為在臍下三寸關元穴處。當然,意守丹田並非指僅守住一個穴位點,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定的範圍內。 在練功的初期,由於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馬上守住,可先採用逐步放鬆法,使思想漸漸集中,雜念逐步減少,從而達到氣沉丹田的入靜狀態。應當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預防和排除雜念,在運用過程中,不要過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離。如果勉強死守,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緊張。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時的注意力的強度。意守強度太小,雜念難以排除,丹田也難以守住;意守強度偏大,雖然雜念可以減少,但易招致頭痛頭脹,精神緊張等不適症狀的出現。所以,練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無”應偏大些,精神要放鬆,以頭不脹痛為度,這樣有助於排除雜念,幫助入靜。隨著練功實踐的加長,可逐漸減小意守的強度,漸漸達到似守非守,綿綿若存的程度。 練功先哲們認為,通過一定時期的意守丹田鍛鍊,內氣(此指感覺)就會在該區聚集,慢慢還會產生一些熱、重、脹以及類似熱氣流的感覺,並逐步明顯。再練下去,無需用意念引導,就可能自然地出現內氣循任脈—督脈循行的感覺。 部分女性患者,經期意守丹田如出現經期延長或經量過多的情況,可改為意守中丹田,即膻中穴部位。膻中穴位於胸部兩乳之間,為中氣彙集開闔之處,也是任脈與脾、腎、心包等經絡彙集之處。意守膻中穴,具有調和氣血的作用,可調節和治療某些婦科疾病。 也有一些練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會出現呼吸紊亂,導致胸悶、氣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脹滿不適或疼痛。此時,應依具體情況放棄意守丹田而改變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 下面關於氣沉丹田: 丹田在臍下三寸,氣沉丹田,就是要求練拳時儘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識地強行向下壓氣。因為“先天之氣宜穩,後天之氣宜順”。後天之氣宜順就是指的呼吸要順其自然。腹穩,呼吸自然就順,下盤就能 氣沉丹田 穩固。氣沉丹田的煉精化氣,是積累內氣,以成內勁功夫。然後煉氣化神,以使內勁具備“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功能。這樣,內氣、外形匹配合一,可有柔化剛發,以柔用剛的技術方法,實施於較技攻防中。 氣沉丹田的釋義 “氣沉丹田”的精義,分為練、用之法式,練功時能夠氣沉丹田煉精化氣,積累內氣,形成內勁。然在較技時內氣分為兩種而使用,一部分內氣在周身運行,與外形匹配而成攻防拳勢之用。一部分就存留在小腹丹田中而不向它處轉移。而存留在小腹丹田中的內氣,功夫好者可成球狀景象存在,不管攻防較技多麼激烈緊張,丹田中存留著內氣,則不會產生喘滿的。這一點也不影響其另一部分內氣在周身運行以成攻防拳勢的。而存留的這部分內氣又可使自身鬆沉穩健,步步生根而又動變輕靈敏捷。 氣沉丹田理論基礎: 古拳論雲:“豈知神以氣會,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會,非聚氣不能也。聚氣之法,惟將穀道一撮,玉莖一收,使在下之氣,盡提於上而不下走;採天地之氣盡力一收,使在上之氣,盡歸於下而不上散。下上凝合,團聚中宮,則氣聚而精凝,精凝而神會,自然由內達外,無處不堅硬矣”。錄自《聚精會神氣力淵源論》。此論中的“中宮”,就是少腹丹田,故知“身中”就是身內之中宮的簡說了。明言是丹田氣海了。 ......

如何意守丹田,丹田究竟在哪裡。如何意守呢? 50分

丹田離肚臍約橫三指大食中指迸攏放在肚臍下中指下-點便是丹田.意守意思做腹式呼吸當呼時將氣沿胸向下直指腹部.意想氣聚集丹田.丹田發熱.然後將氣徐徐吐出.即意守丹田

如何意守丹田?.簡單點說!

首先,應遵循“意守丹田”的原則。意來源於形,而高於形。沒有意的指導,任何造形動作,都不能完成。

陳鑫講:“百會穴領其全身,要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氣如何上升?非平心靜氣不可,濁氣必下降至足。一勢既完,上體清氣皆歸於丹田,蓋心氣一下,則全體心氣無不俱下。”

此理闡述了心意為先,內氣升降及動盪在於意導。打太極拳要求全神貫注,“意守丹田”,不存在雜念,即要心靜用意。這樣在意識的支配下,思想始終集中在動作上,讓逆腹式與動作合折,近使膈肌上下活動,來實現“氣沉丹田”,使內氣存養涵蓄小腹,不使橫氣填胸氣上浮。

其實,應遵循腹式逆呼吸的原則。陳式太極拳運動中,以練深呼吸為主。道學講:“虛其心,實其腹。”實其腹的練習方法,主要是練氣團聚於小腹,以腹式逆呼吸,達到“氣沉丹田”。保持腹實胸寬的狀態,把胸部由於運動而引起的緊張狀態轉移到腹部,使胸部寬舒、腹部鬆靜而又充實。這對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開發時的呼氣,膈肌下降,使腹壓增強,重心下沉,胸內壓則相反地減弱。合蓄時的吸氣,隔肌上升,使腹壓減弱,重心上移,胸壓則相反增強,加大了肺活量。但不要一味沉氣,氣應當鼓盪,呼吸快慢要適宜拳勢和練拳者體質需要。呼吸要求做到深、長、細、緩、勻、柔。呼與吸相交換時,要浮微停頓片刻。配拳勢動作為:合或屈、退、虛、蓄、順纏絲為吸氣;開或伸、進、實、發、逆纏絲為呼氣。技擊時,發勁動作都用呼氣,並要求短快完成。

其三,嚴守姿勢原則。“氣沉丹田”的做法,它不是了孤立的,而是與外形姿勢正確有關。姿勢正確方能氣沉丹田。

練習“氣沉丹田”需做好:頂勁領好,尾閭中正,含胸拔背,腰勁塌下,脊柱鬆沉,命門後撐,襠勁沒著,提襠緊合,胯根開圓,呼吸配合,膈肌升降,左右動盪,隨意行氣,暢達四梢。

練氣初學者應該怎樣開闢丹田?

歷代氣功家多主張意守下丹田;因為這個部位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它位於人體中心,是任脈、督脈、衝脈三脈經氣運行的起點,十二經脈也都是直接或間接通過丹田而輸入本經,再轉入本髒。下丹田是真氣升降、開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養胎的地方。《難經》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所以氣功家多以下丹田為鍛鍊、匯聚、儲存真氣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氣發源於腎,藏於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動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人體的強弱,生死存亡,全賴丹田元氣之盛衰。所以養生家都非常重視保養丹田元氣。丹田元氣充實旺盛,就可以調動人體潛力,使真氣能在全身循環運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調節陰陽,溝通心腎,使真氣充實暢通八脈,恢復先天之生理機能,促進身體的健康長壽。

意守丹田的時候,總是胡思亂想不能集中注意力到丹田怎麼辦?怎樣把注意力集中到丹田?

想著有氣順著任脈進入下丹田 你當先以舌扣齒三十六 再赤龍攪水三週 以津液導氣神入丹田 再數息後自然而然 進如天人合一 不要剋意去想丹田 要順氣而行氣到哪神到哪 因為氣最後會下歸丹田

如何意守丹田

方法是兩眼輕閉,意想雙眼順著鼻尖,輕輕“內視”肚臍裡的“下丹田”,每次練功半小時到一小時。我是採取直立的姿勢練功的,剛開始學功,意守丹田沒有明顯的感覺。但是兩腳經常發癢,收功後就不癢了;有時候兩手掌很重,有時候整個人也好象很重,不知不覺變成站樁形式;有時候兩腿發抖……收功的方法是兩手掌輕壓下丹田位置,心裡反覆的默唸: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

直到精神恢復正常、輕輕活動一下關節就行了。

丹田出現熱感之後,許多疑問就迎刃而解了:丹田在什麼位置?發熱的那個地方就是丹田。怎麼意守?保留住丹田部位那種溫熱感,就是意守。丹田發熱之後,接下來該怎麼煉呢?還是意守丹田。這個“意守”不是全神貫注的意守,是“似守非守”,也即是心理清清楚楚知道丹田部位有溫熱的感覺就行了。是意守那個溫熱的感覺,不是意守丹田那個位置。到這個層次的煉功者,隨時隨地都可以意守丹田。我這樣說是方便說,說“意守”,其實不必很用意,是自然而然的感知,這就叫“似守非守”。

練功歷程1\2

意守下丹田的奧祕

意守丹田,簡單地說,就是排除雜念,全神貫注到丹田的部位,耳無聞,目無視,鼻無嗅,心不外馳,專心體會真氣之活動。

在煉氣功時,首先要注意精神集中,意守丹田。丹田在小腹正中,臍下三寸,為吾人生命力的泉源。在調整呼吸以後,由呼氣運動,推動真氣下行,集中在丹田之內。丹田內真氣充滿,則可以貫通督脈,所謂“積氣衝關”則可以進入高深之境界。

所謂意守,就是心不外馳,精神集中。守字有定的意義在裡,也就是《尚書》說的“唯精唯一,允執厥中”;《大學》上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佛家說的“止觀”,孟子提出“求放心”都是指意守而言。俗語說“鎖心猿、拴意馬”,也是意守。《內功經》上說得更具體:“泰出崩於前而不動,猛虎嘯於後而不驚”。《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精神內守,就是意守丹田。孔子告訴顏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四個勿字,也就是意守的具體辦法。《書經》所云:“念茲在茲,釋茲在茲,永言茲在茲”,更指出意守之辦法。

答案補充

丹田二字始自道家,儒、釋並無此語。按丹田的釋義,是一種奇妙的藥品,它是由許多健身祛病的藥品中,提煉出來的精華,療效極高的物質。所以世傳為“妙藥靈丹”,因為它能祛病延年,所以在人身機體中經過生理變化所產生的生活動力——......

怎樣做到意守丹田謝謝 40分

意守就是將意識專注于丹田。

但是這個意識要做到若有若無,意識太重會出偏,意識太輕沒有效果。意識集中但是精神放俯。

結束時,要放鬆一段時間才能去做別的事情,這叫散意。

就這兩點就夠了。其他的都越自然越好。

那些什麼打坐,掐咒,手印,逆式呼吸,眼觀鼻鼻觀心,宇宙之氣等等等等都是花法,都是修飾點綴,最本質就是我講的兩點。

我是新手,怎麼感覺意守丹田了嗎

每一個新手都是磨練出厲害的玩家的 如果你的感覺是意守丹田就要加油哦!

平時可以意守丹田嗎

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你說的胸腔,應該是中丹田。一般不要練中丹田,更不要練上丹田,除非你功夫已經很高了。

下面介紹意守下丹田的方法:

方法是兩眼輕閉,意想雙眼順著鼻尖,輕輕“內視”肚臍裡的“下丹田”,每次練功半小時到一小時。我是採取直立的姿勢練功的,剛開始學功,意守丹田沒有明顯的感覺。但是兩腳經常發癢,收功後就不癢了;有時候兩手掌很重,有時候整個人也好象很重,不知不覺變成站樁形式;有時候兩腿發抖……收功的方法是兩手掌輕壓下丹田位置,心裡反覆的默唸: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直到精神恢復正常、輕輕活動一下關節就行了。

繼續練下去,就出現了“外動”的現象。最初是感覺到兩手向外慢慢張開,以後就慢慢出現各種運動,甚至拍打全身……經過一定時期,“外動”慢慢減少,後來就不動了。每次練功都是很安靜的站著,意守下丹田,經常有一種溫熱的感覺,四肢和身體的一些部位經常有一種微弱的電流感;平時安靜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手掌心和食指尖甚至足掌心有一種麻熱感,“下丹田”有時也會發熱……

丹田出現熱感之後,許多疑問就迎刃而解了:丹田在什麼位置?發熱的那個地方就是丹田。怎麼意守?保留住丹田部位那種溫熱感,就是意守。丹田發熱之後,接下來該怎麼煉呢?還是意守丹田。這個“意守”不是全神貫注的意守,是“似守非守”,也即是心理清清楚楚知道丹田部位有溫熱的感覺就行了。是意守那個溫熱的感覺,不是意守丹田那個位置。到這個層次的煉功者,隨時隨地都可以意守丹田。我這樣說是方便說,說“意守”,其實不必很用意,是自然而然的感知,這就叫“似守非守”。

意守丹田時的呼吸是怎樣的?

分階段,剛開始建議用自然呼吸,做到深勻細長;摒除雜念很容易入境,採用逆式呼吸!

意守丹田,是指什麼意,又要怎麼守

意是意念,守是停留,意守丹田是指吐納時所吸收的天地或萬物精華讓其停留在丹田(小腹下部的一個穴位)之內,以固本求元。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意守丹田?
小學生怎樣遵守紀律?
怎樣遵守生活中的禮儀?
怎樣辨別和田玉的好壞?
怎麼運用丹田唱歌? ?
怎麼練氣?丹田之氣? ?
唱歌時怎樣用丹田?
怎樣是白手做物流生意?
怎樣提高孩子注意力?
怎樣辦理牡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