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長設置後澆帶?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建築中一般多大跨度設置後澆帶?

後澆帶的設置與單跨跨度沒有直接關係。是否設置後澆帶,關鍵看建築物互個長度超過60米與否,超過60米一般需要設置後澆帶,防止混凝土拉裂。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多長(或多大面積)需要設置後澆帶?那有他的規範?雞毛信

⑴ 間距:高規規定為30m~40m。建議具體工程應結合建築物長度、氣候環境特點綜合考慮,一般應控制在30m左右。

⑵ 位置:

①小跨樑開間或受力較小的部位,一般可在樑跨三分之一處。

②平面佈置時要注意樑的佈置宜平行於後澆帶以免樑截斷太多。

③視具體情況可沿平面曲折通過。

⑶ 寬度:高規規定800~1000mm。建議預留的寬度要考慮滿足鋼筋錯開搭接要求。可允許大於1000mm。

⑷ 鋼筋:目前對後澆帶內樑縱向鋼筋處理有兩種做法。

第一種:樑板鋼筋均斷開後搭接(高規要求),但由於樑鋼筋搭、焊接處理困難,質量不易保證,易給結構造成隱患。

第二種:板鋼筋斷開,樑鋼筋直通不斷。目前工程採用較多,但由於截斷樑較多時,鋼筋全部不斷會約束混凝土收縮,達不到予期效果。

建築工程中多少米必須設一個後澆帶?

後澆帶是為了防止房子不均勻沉降造成的斷裂。

而防止不川勻沉降通常採取沉降縫做法,但是沉降縫涉及到防水、結構、外觀形象等問題。

所以後澆帶是為了避免這些問題而替代沉降縫用的。

去查沉降縫設置規範吧。

跨度多少留置後澆帶

有關後澆帶的設計規範相關規定有:一是 JGJ3-2002《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12.1.10 條規定,當採用剛性防水方案時,同一建築的基礎應避免設置變形縫。可沿基礎長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貫通頂板、底板及牆板的施工後澆縫,縫寬不宜小於800mm,且宜設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間範圍內。後澆縫處底板及外牆宜採用附加防水層;後澆縫混凝土宜在其兩側混凝土澆灌完畢 2 個月後再進行澆灌,其強度等級應提高一級,且宜採用早強、補償收縮的混凝土。二是 JGJ6-99《高層建築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範》6.6.2 條規定,基礎長度超過 40m 時,宜設置施工縫,縫寬不宜小於 80cm.在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6.6.3 條規定,當主樓與裙房採用整體基礎,且主樓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採用後澆帶時,後澆帶的處理方法應與施工縫相同。三是 GB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9.1.3 條規定,如有充分依據和可靠措施,本規範表中的伸縮縫最大間距可適當增大,混凝土澆築採用後澆帶分段施工。四是 GB50007-2002《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8.4.15 條規定,對高層建築筏形搐礎與裙房基礎之間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當高層建築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設置後澆帶,後澆帶的位置宜設在距主樓邊柱的第 2 跨內;後澆帶混凝土宜根據實測沉降值並計算後期沉降差能滿足設計要求後方可進行澆注。五是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5.2.1 條規定,後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間距宜為 30~60m,寬度宜為700~1 000mm.5.2.2 條規定,後澆帶可做成平直縫,結構主筋不宜在縫中斷開,如必須斷開,則主筋搭接長度應大於 45 倍主筋直徑,並應按設計要求加設附加鋼筋。5.2.4 條對後澆帶的施工規定如下:後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 42d 後再施工,但高層建築的後澆帶應在結構頂板澆築混凝土 14d 後進行;後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28d.

參考資料:百度文庫

樓房長度超過多少米需從基礎至屋面層層設後澆帶

一般參考《混凝土規範》2010,框架結構(現澆)超過55米的要設縫,當不需要設縫時,每隔30米設置一條從下到上的後澆帶。

剪力牆結構(現澆)超過45米就要設縫,類同。

其餘詳見《混凝土規範》2010第101頁

混凝土後澆帶的寬度一般為多少釐米

後澆帶的留置寬度一般700-1000mm,現常見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種。

現設計院設計的後澆帶施工圖不盡相同,現行規範“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GB50108-2008)及不同版本的建築結構構造圖集中,對後澆帶的構造要求都有詳細的規定。由於這些規範、標準是由不同的專家組編寫,其內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各有偏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異。

(1)後澆帶的留置寬度一般700-1000mm,現常見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種。

(2)後澆帶的接縫形式有平直縫、階梯縫、槽口縫和X形縫四種形式。

(3)後澆帶內的鋼筋,有全斷開再搭接,有不斷開另設附加筋的規定。

(4)後澆帶砼的補澆時間,有的規定不少於14天,有的規定不少於42天,有的規定不少於60天,有的規定封頂後28天。“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規定是14天,60天。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第三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規定是28天。

(5)後澆帶的砼配製及強度,原砼等級提高一級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築。

(6)養護時間規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幾種時間要求,一般小工程常用的是用14天左右,趕工或工弧要求才7天,大工程自建民房常用28天或者一個月左右。

地下室後澆帶設置要求是多少米一道呀

來自2009技術措施高規JGJ3-2010第12.2.3條 高層建築地下室不宜設置變形縫。當地下室長度超過伸縮縫最大間距時,可考慮利用混凝土後期強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設置貫通頂板、底部及牆板的施工後澆帶。後澆帶可設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間範圍內以及剪力牆附近,其方向宜與樑正交,沿豎嚮應在結構同跨內;底板及外牆的後澆帶宜增設附加防水層;後澆帶封閉時間宜滯後45d以上,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提高一級,並宜採用無收縮混凝土,低溫入模。

建造房屋多少長度必須留置後澆帶

您好,後澆帶採用摻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水中養護14天的混凝土限制膨脹率大於等於0.015%.後澆帶中樑、板鋼筋跨內均增加20%,後澆帶應待主體結構完成60天且沉降穩定後再用較相鄰砼強度等級高一級的膨脹砼澆注。

後澆帶的施工應嚴格按照施工規範和設計要求進行,處理不當極易造成質量事故,輕則開裂滲漏,重則危及結構安全,所以在施工中應給予高度重視。

1、後澆帶接縫形式必須嚴格按施工圖施工,施工時應用堵頭板,根據接口形式在堵頭板上裝凸條。有些施工單位不按圖施工,接口處不支模,留成自然斜坡槎,使施工縫處混凝土澆搗困難,造成混凝土不密實,達不到設計強度等級。如果是地下室底板還易產生滲水現象。

2、後澆帶先澆混凝土完成後應進行防護,局部應覆蓋,四周用臨時欄杆圍護,防止施工過程中鋼筋汙樑,保證鋼筋不被踩踏。有些工地後澆帶不設圍護,致使鋼筋被嚴重踩彎、鋼筋雜亂、建築垃圾較多,不易清理。

3、在後澆帶澆注混凝土前必須將整個截面按照施工縫的要求進行處理,清除雜物,水泥薄膜、表面鬆動的砂石和軟弱混凝土層,並將兩側混凝土鑿毛,用水沖洗乾淨,充分保持兩側混凝土溼潤,一般不少於24小時。在表面塗刷水泥淨漿或混凝土界面處理劑後,及時澆築混凝土。有些施工單位兩側混凝土不鑿毛就澆注後澆帶內混凝土,使新老混凝土的粘結強度難以保證,處理不好會在後澆帶兩側造成兩條貫空裂縫,極易滲水。

4、後澆帶後澆混凝土一定要用無收縮混凝土,摻用微膨脹劑,精心振搗密實,注意澆水養護。有些單位施工不按設計要求使用無收縮混凝土,用普通混凝土應付;還有一些施工單位由於後澆混凝土用量較少,在後澆帶旁人工拌制混凝土,隨拌隨澆,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

5、後澆帶跨內的樑反在後澆帶混凝土澆注前,兩側結構長期處於懸臂受力狀態,在施工期間,本跨內的模板和支撐不能拆除,必須待後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值的75%以上後,方可按由上向下順序拆除。有些施工單位,施工期間模板準備不足,或考慮資金等因素,提前拆除後澆帶跨內的模板和支撐,造成板邊開裂,使結構承載能力下降。

此外,後澆帶的混凝土因一次澆築量小,因而通常採用現場攪拌混凝土的方法,且後澆帶應用強度等級提高一級、早強、補償收縮的混凝土澆築,所以應單獨申請混凝土配合比。施工中應提前做好水泥、砂、石和外加劑及摻合料的進場檢驗和試驗工作,及時申請混凝土配合比。澆築時認真計量,在混凝土澆築時按規定留置標準養護試件和同條件養試件,用以檢驗和證明後澆帶混凝土的強度。混凝土澆築後應重視其養護工作,及時的養護可使混凝土在潮溼的環境中硬化,水泥水化生成物堵塞毛細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和抗滲性。

後澆帶可以有效地減少收縮應力,在施工後期,把後澆帶砼澆上,使工程變成整體,以利用“後澆帶”辦法控制裂縫並達到不設置永久伸縮縫的目的。通過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認真設計、精心施工,一定能在工程實踐中收到較好的效果。

希望能幫到您,望採納!

混凝土結構後澆帶多長需留後澆帶

凡設置混凝土後澆帶的結構,設計要求一般是60天,最短40天,個別高層留置的後澆帶可能要在主體結構封頂,還有觀察沉降曲線是否異常。如果沉降均勻,也可以提前澆築,但要徵得設計的同意。澆築時應添加微膨脹劑

請各個大大幫幫我,主樓超過多少米後要設置後澆帶,是那本規範要求,謝謝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02)中,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的要求比原規範嚴格,在建築、結構設計中,由於建築物超長、錯層、施工期間溫差大等原因需要設“縫”,設“縫”會出現雙樑、雙柱、雙牆,使建築、結構及設備設計帶來許多困難,特別是建築立面及基礎防水等不容易處理。因此,近年來,在設計和施工方面常採取有效措施,能不設縫就不設縫,能少設縫就少設縫,儘量增大結構伸縮縫間距或者是不設置伸縮縫。當遇到上述情況時,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防止結構開裂。在適當增大伸縮縫最大間距的各項措施中,常用的做法是設置施工後澆帶,這種後澆帶可稱之為收縮後澆帶。另外,當建築物存在較大的高差,但是結構設計根據具體情況可不設置永久變形縫時,例如高層建築主體和多層(或低層)裙房之間,也常常採用施工後澆帶來解決施工階段的差異沉降,這種後澆帶稱之為沉降後澆帶。還有,由於施工期間溫差比較大,建築物比較長,為防止混凝土因溫度變化拉裂而設置的後澆施工帶稱為“伸縮後澆帶”。現就後澆帶的設置和設計,簡單談談看法。

當建築結構的平面尺寸超過混凝土規範規定的伸縮縫最大間距(混凝土規9.1.1條)時,可考慮採用施工後澆帶的方法來適當增大伸縮縫間距。但一般地上結構由於受環境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所以伸縮縫最大間距不宜超過混凝土規範限值過多,同時應注意加強屋面保溫隔熱,採用可靠的、高效的外牆外保溫,並適當提高外縱牆、山牆、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縱向鋼筋配筋率。當地上結構由於抗震設計需要而設置了防震縫時,伸縮縫寬度應滿足防震縫寬度的要求。地下室結構超長的情況較為常見,除地下室頂板和處於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牆受溫度變化影響相對較大外,地下室內部和基礎結構在使用階段受室內外溫度變化影響較小,需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混凝土收縮應力對結構的影響。除在施工階段設置後澆帶外,應該加強地下室頂板及地下室外牆的配筋,建議縱向鋼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於0.5%,鋼筋應儘可能選擇直徑較小的,一般10~16即可,間距儘量選擇較密的,宜不大於150mm,細而密的鋼筋分佈對結構抗裂是有利的。

必須指出的是,後澆帶只能解決施工期間的混凝土自收縮,它不能解決由於溫度變化引起的結構應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縮縫。有一些結構設計者將後澆帶和伸縮縫等同起來的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兩者的作用並不相同。

後澆帶的選擇類型設計中應明確採用何種類型的後澆帶,須根據類型、工程部位、現場施工情況靈活運用。現提出下列具體看法:

(1)後澆帶的縫寬與牆、板厚有關,對厚度小於20cm的牆、板,縫寬亦取80cm,對地下室的底板,一般至少取100cm寬,對底板厚度超過100cm甚至200cm者,可根據後澆帶處的接槎形式、鋼筋搭接、施工的難易程度等靈活掌握;若施工非常困難,後澆帶縫寬還可適當增加。

(2)對後澆帶接縫處的斷面形式,也應根據牆厚、板厚情況具體績理,一般對牆、板厚度小於30cm的,可做成平直縫;對厚度大於30cm但不超過60cm的,可做成階形或上下對稱坡口形;對厚度大於60cm的牆、板,可做成凹形或多邊凹形形式。

(3)後澆帶內的鋼筋斷開或貫通,在於後澆帶縫的類型。對沉降後澆帶而言,鋼筋貫通為好;對伸縮後澆帶而言,鋼筋斷開為好;樑板結構的板筋斷開,樑筋貫通。如鋼筋不斷開,鋼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縮將受到約束,產生拉應力導致開裂,從而降低結構抗溫度變化的能力,只有能真正自由收縮的混凝土,其抗拉強度才能持續抵抗溫度應力,達到設置伸縮後澆帶的設計意圖。

(4)後澆帶宜設置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且不要在一個斷面。根據規範對鋼筋接頭接長的容許百分率......

相關問題答案
多長設置後澆帶?
圍牆多長設置伸縮縫?
在什麼情況下設定後澆帶 怎麼設? ?
後澆帶多久可以澆築?
後澆帶作用是什麼?
後澆帶需要做哪些隱蔽?
後澆帶分隔用什麼材料?
筏板後澆帶怎麼畫?
後澆帶鋼筋怎麼輸入?
後澆帶模板怎麼套定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