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06-16

曹孟德是誰

曹操

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征戰半生。未稱帝。

魏武帝是誰啊?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廟號太祖。 武帝並不是活著的時候稱帝,而是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封的。

曹操到底是誰的後代?

曹騰是東漢中後期有名的宦官,曾侍奉過四任皇帝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既然是“養子”,必然另有所出,那麼曹操的祖宗到底姓什麼,連陳壽和司馬光也沒搞明白,只好說“莫能審其生出本末”,袁紹討曹時曾說“父嵩乞丐攜養”,從而點出曹嵩的出身非常卑微(當然了,我們也可以想象,如非家庭困難,誰會把自己的孩子送給一個太監當“養子”呀),現在我們都認為曹嵩的姓氏是夏侯氏,這是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引錄的:“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此說也並非無稽之談,曹操對待夏侯兄弟,的確視同本家,陳壽作《三國志》時也合諸夏侯與諸曹為傳,亦非偶然。

由此可見,曹操生長在既有權勢,又有財力的大宦官、大官僚的家庭中,這樣的家庭以及曹騰的影響,為曹操的成長,以至順利踏入仕途鋪平了道路,曹操性格上的既智又詐,既傲又卑,自信又多疑等等,都與其出身有直接關係:首先,顯赫的家世,讓曹操在眾人面前有高人一等,志得意滿的感覺,可是宦官的出身,卑微的身世,又讓曹操在與袁紹之流達官顯貴,士族子弟交往時又覺得低人一籌,難免產生自卑的心理。

誰勸張繡投奔曹操的

樓主,你好。權張繡投奔曹操的是其手下謀士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曹操的老師是誰

喬玄是太傅,洛陽名儒,賣太尉曹嵩的面子才來教了他兒子曹操一段時間,卻發現這小子很多思想,喜歡跟他對辯。就把他又丟給自己的徒弟也是著名的名士——許子將,曹操又跟這老師辯上了,無聊時問老師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最後他老師受不了了,給他回了句:“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一語中的,後來果真應驗

曹操最後是被誰打敗的?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剛剛從漢中撤出,劉備大將關羽就從荊州向他的東南防線襄、樊一帶發動了進攻。曹操聞知,立刻派大將於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關羽乘洪水氾濫之機,大破于禁所統七軍,禽于禁,斬龐德乘勢進軍,將樊城圍住。時樊城曹軍只有數千人,城被水淹,水面離城樓僅有數尺,曹仁率軍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領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從關中趕到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

孫權因關羽處其上游,很不願意讓關羽勢力發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荊州之心,於是聯結曹操,準備以大將呂蒙偷襲荊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後,將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繼續堅守,自己進至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臨近指揮,又派兵十二營增援徐晃,命他反擊關羽。不久,呂蒙偷襲江陵得手。關羽撤兵,路上被孫權軍擒殺。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代漢稱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曹操自己還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曹操的老祖先是誰?!?!{!

曹操的出身已經不可考,其祖先何人,已經成為歷史懸案。

這是因為他父親曹嵩,作為大太監曹騰的養子,來歷不明,無法考證。《三國志》的說法是“莫能審其生出本末”。而且,不僅是我們今天不知道,當時連曹操及其子孫,都不清楚自己的祖源。O(∩_∩)O~1、有關曹氏家族的溯祖追宗,《三國志·武帝紀》是這樣記載的:“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這段話再清楚不過了——曹操之父曹嵩是中常侍曹騰的養子,至於其“生出本末”已不可考。

《三國志》的著者陳壽同太史公司馬遷一樣,下筆十分謹慎,穿鑿附會的傳聞一概不寫。曹嵩的生身父親究竟姓甚名誰?因為無法考辨,故而陳壽才以“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一語定論。陳壽著《三國志》,秉筆直書之例處處可見,如他在《三少帝紀》中寫少帝曹芳是魏明帝的養子,曹芳生父也不得而知,便直言“宮省事密,莫有知其所由來者”;寫魏文帝之母,“武宣卞皇后,琅琊開陽人,本倡家”。即便對皇帝、皇后這樣的尊者,陳壽亦毫不避諱,這正體現了一代良史的人格風範,同時也證明了《三國志》史料的可靠性。

實際上,不僅是陳壽,連曹操及其子孫都不清楚自己的祖源。當曹丕從漢獻帝手中奪取皇位,完成易代鼎革之後,為了論證“漢魏禪代”是“堯舜禪讓”的再現,曹丕、曹睿父子從“漢家堯後說”出發,苦心炮製了“魏家舜後說”,以至於從曹操至曹睿五代之內出現了多個祖源。盧弼因而評曰:“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豈不可笑?”盧弼所謂曹氏“三易其祖”,分別是指祖“漢相國曹參”、祖“曹叔振鐸”、祖“舜”。其中,祖“曹叔振鐸”出自曹操之口,“魏武作《家傳》,自雲曹叔振鐸之後”(《三國志·蔣濟傳》注引裴松之按),曹叔振鐸系周文王之子,封於曹,其後人以國為姓(《世本》卷二《諸侯世本》“曹國”條);祖“舜”說源自景初元年曹睿的詔書,“曹氏繫世,出自有虞氏”(《三國志·明帝紀》注引《魏書》)。雖然曹氏“三易其祖”是出於禪代的政治需要,但畢竟亦反映了他們對自身的姓氏血脈不甚了了,否則何以一改再改,授人以柄?

2、“曹氏源於夏侯氏”乃出於裴鬆所注

至於“曹氏源於夏侯氏”一說,未見陳壽本傳記載,乃是出於裴松之所注。裴注云:“吳人作《曹瞞傳》及郭頒《世語》並雲:‘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於夏侯敦為從父兄弟’”。凡治三國史學者都熟知,裴松之注雖然可以作為陳壽《三國志》的補充,然其收集的稗官野史,當中的訛謬乖違之處不可盡信。

我們先看《曹瞞傳》,該書為吳國人所撰,對曹操多有詆譭之辭,如其雲:“操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又輕佻無威重,好音樂。”吳為魏之敵國,此書直呼曹操為曹瞞,連書名亦明顯帶有貶義,故清人何焯評論說:“謂嵩夏侯氏子者,敵國傳聞,蓋不足信。”又云:“明人小說家所演即據此耳。”(《三國志集解》卷1)可見,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內容多取自《曹瞞傳》,以竭力醜化曹操。

郭頒的《魏晉世語》亦多妄語,且時有不見史料之出處。如《三少帝紀》正元二年引裴注《世語》雲:“大將軍奉天子徵毋丘儉,至項,儉既破,天子先還”。裴松之在此條《世語》後,加註雲:“臣鬆之檢諸書都無此事。”故盧弼認為“郭頒撰《魏晉世語》,最為卑劣,其中虛錯如此者,往往有之。”

據陳壽《三國志》載,夏侯與曹氏“世為婚姻”,夏侯敦子茂尚曹操女清河公主,夏侯淵“尚太祖內妹”,其子衡娶曹氏女,夏侯尚亦娶曹氏女。夏侯與曹氏有姻親關係,更能證明曹操絕不可能是夏侯氏一脈。因為古代同一氏族或同姓男女,數世婚配後帶來了嚴重後果,他們生下的子女不是怪胎,就是智力低下......

曹操手下出名的大將都有誰

第一名典韋,在三國中排名第三,一呂二趙還是一呂二馬關係不大,但第三名典韋一直沒有爭議。帳下壯士有典君,一雙戟重八十斤。背插十餘支小戟,五步取人,百發百中。逐虎過澗,單手執旗,多次救曹操性命,以至於在曹操與張濟妻行苟且之事時,也不離左右,被曹公譽之“惡來。”可惜英年早沒,不然在潼關曹孟德何至於割須棄袍。 武力值98。第二名許褚,在曹營排名第二也沒有問題,但對許褚的武力說法不一,見仁見智。有的說不及馬超,有的說曾敗給張飛,總之將許列為三國超一流選手似乎有些勉強。此言大差,許褚是筆者極為推崇的一員虎將,單打獨鬥不遜於任何一個人。從交手經歷看,他所遇到的對手含金量最高,呂布趙雲典韋馬超張飛,三國前六名中他打過五個,酣戰徐晃龐德,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斬李暹、李別,雙挽人頭,曹操謂之“樊噲”,以一敵四完敗泰山四寇,以一敵二力鬥張魯手下名將楊昂楊任、東吳大將韓當週泰,其他還則罷了,周泰應該是東吳數一數二的戰將,是準一流選手,雙敵許褚,競佔不到任何便宜。許褚降曹後,後人詩評:天下瓜分漢欲亡,四方豪傑盡鷹揚。葛陂許褚投降後,自此何憂呂布強!獲此評價者唯許褚一人。鬥呂布二十回合不分勝負,曹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差典韋夾攻,最後六將齊上大敗呂布。許褚實力可見一斑。渭水之上,許褚獨奮神威,夾舵撐篙,亂箭叢中救回曹操,給馬超造成很大精神壓力,以致於兩軍陣前,曹操帶許褚雙騎出陣,許手執寶刀,目運神光,馬超競不敢動,兩軍駭然,氣勢上先輸一籌。後來在許褚咄咄逼人的求戰下,馬超被迫應戰,並且誓殺“虎痴!”而許褚向曹操所作的保證是:“來日必擒馬超!”一擒一殺,馬超氣勢上再輸一籌。雙方大戰200回合過後,許褚性起卸甲再戰,有人說許褚不行了才卸甲裸戰,不知道你看沒看到性起二字?什麼是性起,那就是越戰越勇,精神倍增,怎麼是不行了呢。而且卸甲之後,優勢明顯,先是奮威舉刀,然後棄刀奪槍,許褚力大,要不是槍桿不結實,馬超的槍已經到了許褚的手裡了,槍都給人了,勝負立判。就算這樣,撅斷了的槍一人一半,雙方亂打,可許褚是帶槍頭的一半啊!不知道有人怎麼看的,竟然看出許褚不敵馬超了。當然是曹操怕許有失派夏侯淵曹洪助戰,許是曹的心腹愛將,怕馬超困獸猶鬥,在已經佔有優勢的情況下派人夾攻,一舉拿下,沒什麼不對,要是看出許褚力怯或者不敵,首選的應該是鳴金。不過也正是曹操的失算,才使許褚中了兩箭,因為龐德馬岱不按套路出牌,一看對方添將,揮兩翼鐵騎齊出,一場亂戰,曹兵打不過西涼兵,無甲的許褚捱了兩箭。要是曹兵能勝西涼兵,或許馬超真的已被許褚所擒了。戰後馬超說:“我見惡戰莫過於許褚,真虎痴也!”心有餘悸躍然紙上。許褚得到了對手的尊重,也說明許褚略勝馬超,最起碼不次於他。如果不如馬超,馬也許會說:“這次便宜了他,下次一定宰他!”馬超的武力得到大家的公認,有此一戰,許褚進入超一流行列,應毋庸置疑。武力值98。第三名龐德,西涼勇將,原屬馬超,渭橋之戰,雖未遭遇勇將,但所到之處,勢不可擋,殺出血性,聲名遠播。後歸張魯,曹操手下猛將車輪大戰,未佔一點便宜,皆誇龐德武藝高強。歸順曹操後,危難之中,戰退魏延;樊城外與關雲長擡櫬決死戰!聲稱此去當挫關某三十年之聲價!百合之上未分勝敗。次日佯敗,一箭射中關公之臂。關平眼乖,先喊:“休放冷箭,”後衝上來扶住將要落馬的關公,于禁又不失時機的鳴鑼,而且是鑼聲大震,迫使龐德停住了腳步,可以說是關平和于禁的通力配合,才使關羽躲過一劫,也使龐德飲恨千秋!這也是三國中關羽唯一的一次差點當陣被斬,龐德武力值97,技+1。第四名張遼,智勇雙全,堪稱帥才!用關羽對張飛的話來講,武藝不在二......

魏武帝指的是三國演義中的誰

魏武帝 曹操 (155-220)

字 「孟德」 又名 「吉利」,小字阿瞞

三國時魏國的真正創業者,一代奸雄,他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段,控制東漢王朝,為其子曹丕代漢建魏,最終平蜀滅吳打下了堅實基礎.

他以權謀,奸詐,殘暴聞名,同時他也是卓有成就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此外,其書法,音樂,圍棋技藝亦接近國手的水平.

曹操身邊最猛的武將是誰呢?

前20武將:

夏侯敦

夏侯敦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從曹操初起兵的時候便開始跟隨他南征北伐,深得曹操信任,曾稱讚他道:“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乎!”曹丕即位後更封他為大將軍。性清儉,不治產業,有點錢也都分施掉了。死後被封為忠侯,子充嗣。

夏侯淵

夏侯淵字妙才,敦族弟。和夏侯敦一樣,也是從曹操起兵的時候開始跟上他的。曾先後平定昌狶、徐和、司馬俱、雷緒、商曜、枹罕、宋建等人的叛亂,在與韓遂馬超的作戰中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惜最終由於過於恃勇而被老黃忠斬於定軍山。死後諡曰愍侯,兒子中最有名的大概要數夏侯霸了,在此不予贅述。

曹仁

曹仁字子孝,曹操從弟。在投靠曹操之前就已招募了數千兵馬,周旅淮、泗之間。在曹操的眾多武將中,曹仁應該算是戰功最顯赫的了。破袁術時為前鋒,攻打陶謙時擊敗前往費、華、即墨、開陽的救兵,與呂布、張秀、袁紹等作戰中也是曹營首席大將。後來更是死守樊城,導致關羽被擒身亡。陳矯在其單槍匹馬從周瑜軍中救出牛金後曾讚道:“將軍真天人也!”死後封為忠侯。綜合各方面比較起來,說曹仁是曹操手下第一武將應該是沒有什麼爭議的。

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主要的戰功還是對東吳的一系列戰爭所取得的勝利。最著名的當數威震逍遙津了,僅以七千兵力打敗東吳十萬大軍,以致後來張遼病重,孫權仍不敢輕舉妄動,還告誡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死後曹操念及合肥戰役的功勞也不禁感嘆:“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張頜

張郃字俊乂,河間鄚人。在袁紹與曹操作戰時曾提出正確的建議,但不被採納,後因害怕被迫害而投靠曹操。後來在與馬超軍作戰時立下大功,後期和蜀國作戰更是魏國頭號猛將。連諸葛亮都對他頗為忌憚。最終在追擊蜀軍時中飛矢而亡。死後諡曰壯侯。

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原在楊奉手下,楊奉被曹操打敗後投歸曹操。在與關羽的作戰中立下大功,曹操稱讚他:“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死後封為壯侯。

于禁

于禁字文則,泰山巨平人。黃巾之亂時跟隨鮑信,後來鮑信投靠曹操,他也自然加入曹軍。之後禽呂布於下邳,立下大功。與袁紹作戰時更是領兩千步騎堅守延津,讓袁紹無可奈何。而後僅增兵五千,就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但晚節不保,被關羽抓獲後變節乞降,最終被一幅譏諷他變節的畫像氣死。死後封為厲侯。

龐德

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本為馬騰部將,馬氏戰敗後隨馬超投奔漢中張魯,張魯被曹操擊敗後降曹。不久就與關羽在樊城交戰,射中關羽額頭。戰敗後被俘,立而不跪,寧死不降,終被關羽所斬。諡曰壯侯。

樂進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最有名的應該是斬淳于瓊了。除了這個,樂進大多數時間都是作為副將出徵,或者是和別的將領,尤其是李典,一起出徵,很難說有大將之才,但跟隨曹操征戰多年,功勞也不小。諡曰愍侯。

李典

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合肥之戰時不計較與張遼樂進的私人恩怨,齊心協力取得了勝利。多與樂進等一同作戰。死後也封為愍侯。

許褚

譙國譙人。高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毅,葛陂賊戰箭矢末擲石攻敵, 倒牽牛反向百餘步, 賊眾聞褚之名皆畏憚。儲官渡誅反賊。關中戰時褚左手舉鞍, 右手控船護操......

相關問題答案
曹孟德是誰?
玄德是誰屬什麼生肖?
孟子是誰寫的?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是誰?
孟德爾定律說的是什麼?
孟子的老師是誰?
德國貨幣上的人頭是誰?
擊鼓罵曹是誰?
肯德基是誰發明的?
浮士德的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