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是個什麼樣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吳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吳起是一代名將,是一流的謀略家,更是最典型的名利狂。為了求名,他不擇手段。終於名揚四海,然而每次名成利就,卻又遭小人暗算,跌下神壇。如是者,三起三落。他起伏跌宕的一生,淋漓盡至地證明了名利的兩面性。因此他特別值得一書。男兒當自強!吳起年少有大志。聞雞起舞,又博覽群書。到十八歲時,已成為文武雙全,胸藏百萬甲兵的將才。治世出賢臣,末世出小人,亂世出英雄”什麼樣的世道出什麼樣的人物。戰國初期諸侯混戰,正好給吳起這樣的將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表演舞臺。他決定離開家鄉去求一番大功名。臨行前,他對母親說:“我此去若不能名揚天下,食邑萬戶,誓不敢回!”說罷,狠狠地從自己手臂上咬下一大塊肉,以明其志。(這種決心,可不是現在某些人剃個光頭意思意思就能比擬的)他遍走各國,為求得帝王們的賞識,把所有的錢都用來做“敲門磚”去賄賂那些近侍,寵臣。但一點結果也沒有。不久,他盤纏用盡,連一日三餐都成了問題。“落難英雄總遇富家千金”歷史總在不停地製造英雄美人的浪漫詩篇。怪不得有人說,整部歷史就是由無數英雄美人所演繹而成的故事。一個富有的齊女愛上吳起,並擺脫家族的阻撓,帶著大量金銀珠寶和吳起私奔而去。吳起時來運轉,不但美人在抱,而且通過這些錢,很快在魯國當上了一個小官。因此,他很感激妻子。不過說老實話,吳起是不會滿足這樣一個小官的。他始終在等待機會。這樣過了四年,齊魯兩國大戰。齊國很強,把魯國打得落花流水。危難時刻,方現英雄本色!吳起一見揚名立萬的機會來了,馬上面見魯王,要求統帥大軍抗擊齊國。魯王被他的才能謀略所打動,便要把大將軍的金印給他。這時,邊上有人奏道:“大王,吳起的妻子是齊人,恐怕他不能一心一意為魯國效命!”魯王頓時猶豫了,任憑吳起怎樣解釋,他只說了句:“容朕再考慮考慮。”到家後,妻子見他神色憂憤,不由擔心的詢問。吳起看著妻子。這時揣,在他那雙被名利所迷惑的眼裡,一點也看不到妻子的美麗賢淑,溫柔善良。他更忘了在他落魄無助的時候,誰一往情深,不顧一切的以身相許;忘了在那段策馬私奔,浪跡天涯的歲月裡,兩人共騎時,妻子回眸一笑所展露出來的那一朵蒼白孱弱,卻又滿溢著幸福的俏靨;也忘了風雪寒夜裡的小旅店中,兩人相守一支紅燭到天明的旖旎溫馨。當然,或許他什麼也沒有忘,他只是努力的不去想。現在,此刻,此時,他想的是,妻子就是一塊阻擋他名揚天下的拌腳石!吳起絕對酷!可不是那種染著黃毛,帶著墨鏡的小混混裝酷。而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一種狠酷無情。為了求名,他不但能夠一口咬下自己的肉,也能殺死任何阻擋他的人。他面寒如冰,說出的話就像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冰渣子:“你既然是我妻子,就應該為我獻出生命!”還沒等他妻子反應過來,吳起便一劍砍去!(小議:這一劍,大概算得上”無毒不丈夫“的最佳行動證明吧。)第二天,吳起便提著妻子的頭上殿參見魯王。魯王和群臣一看,哇,真正無話可說了!當場和吳起拍板成交。一手遞去妻子的頭,一手接來將軍的印,吳起終於打開名利之門!當然,吳起的軍事才能是無可挑剔的。沒幾個回合就把齊軍打回老家去了。一戰成名,如日中天。回到魯國後,吳起被授為魯國上將軍之銜。(殺恩妻求名,吳起當真雷霆手段)吳起成名後,暗箭果然來了。看到他人氣迅速飈升,那些大臣們妒忌得要死。他們聯合起來向魯王道:“大王,吳起為求名利可以殺死有恩於他的髮妻,實乃虎狼之人。這樣的人只要為了更大的利益是什麼事都敢做,什麼人也敢殺的!”又有人道:“吳起在衛國時求官無門,散盡金帛,被鄉人嘲笑。吳起惱羞成怒,拔劍連殺三十多人,被衛國通緝。而我但這時吳起已經很有名氣了。他在魯國的業績可是有目共睹的......

吳起是個什麼樣的人

吳起(約公元前440-前381年)

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吳起生活在春秋之末戰國之初,各諸候國經常互相攻戰,戰爭連綿不斷。吳起自幼刻苦學習,志向遠大。青年時期離衛去魯,拜曾參為師,不久棄文從武,潛心研究軍事理論與以往戰爭的經驗教訓,特別注重研究前軍事家孫武的軍事理論,造詣頗深。後由魯相公儀休推薦,被魯穆公拜為大夫。

吳起指揮作戰,善於先以計謀麻痺敵軍,待敵軍鬆懈無備之時,突然發動進攻,出奇制勝。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齊國進攻魯國。魯穆公為抗擊齊國的進攻,選派吳起為將,命他統帥全軍,抵禦齊軍,吳起治軍的特點是,嚴於己而寬於人,與士卒同甘共苦,因而軍士皆能效死從命。吳起率魯軍到達前線,沒有立即同齊軍開仗,表示願與齊軍談判,先向對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駐守中軍,給對方造成一種“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痺齊軍將士,驕其志,懈其備,然後出其不意地以精壯之軍突然向齊軍發起猛攻。齊軍倉促應戰,一觸即潰,傷亡過半,魯軍大獲全勝。

吳起破齊,顯露了他的出色的謀略才能。但是,不久由於齊國的離間,魯穆公解除了他的兵權。於是,吳起離開魯國來到魏國。魏相李悝對魏文侯說:“吳起是個貪慕榮名之人,然而精通兵法,就是過去的司馬穰苴也不一定能超過他。”於是,魏文侯拜吳起為將軍。公元前409、408年,吳起曾兩度率師伐秦,大敗秦軍,奪回被秦軍侵佔的西河地區。這一時期他“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省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魏文侯死後,繼位者魏武候聽信讒言,對吳起產生了戒心。吳起失去了魏武侯的信任,其言也不為所用,於是又不得不離開魏國而來到楚國。

吳起不僅精於領兵打仗,而且也善於治理國家,治軍建軍。他到楚國後,受到楚悼王的的熱情接待,並被拜為相國,吳起懷著感激之情,決心施展才幹,輔佐楚悼王富國強兵。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吳起嚴明法令,修明政治,整頓財政,懲罰貪汙官員,厚待戰鬥之士,加強軍事訓練和戰爭物質的儲備,選拔有真實才能的人予以重用。這些改革的實行,使楚國很快就成了國富兵強之邦。在軍事上,南平百越,北滅陳、蔡,接著又戰敗西方的秦國,威震諸候。

吳起運用改革為楚國爭得了威名,但卻得罪了楚國舊時被廢的公族貴戚。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仇恨吳起的公族貴戚乘機作亂,叛亂的貴族將吳起亂箭射死。

吳起在政治、指導戰爭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把這些經驗深化為軍事理論。著有《吳起兵法》48篇,大部已經失傳,現在保存下來的有《圖國》、《料敵》、《治兵》、《論將》、《變化》、《勵士》6篇

吳起是個怎樣的人?

魯莽、輕率(相田文。吳起不悅),文治武功好,沒有經驗(三個“不如子”、一個“屬之子矣”)

吳起是一個怎樣的人

魏國的時候,吳起曾經跟當時的國相田文有一段對話。那時田文剛剛被任命為國相,而吳起則認為那個職位原本應該是他的。吳起的想法源於他對自己能力以及對魏國的貢獻和他當時所擁有的聲望,因為從這幾方面看當時的魏國的確沒有比他強的人。但那個職位最終給了田文。吳起當然不服氣,於是很自然地要與田文理論。他很自信的擺出了自己的功勞,原以為田文至少會自慚形穢,卻沒有想到田文倒給他上了一課。田文的話翻譯過來是“國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在這樣的時候,是把政事託付給你,還是應當託付給我?”

要理解田文這段話,首先需要聯繫吳起的經歷。吳起是衛國人,一開始先到魯國尋找發展的機會,為了得到機會,他殺了自己的妻子。但最終因為得不到信任而到了魏國。儘管在魏國他得到了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機會,但信任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甚至就連推薦他的人也說他“貪戀成名,愛好美色”——這在當時甚至以後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可都是中國文化極力排斥的東西。所以,不論他的才能有多高,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總會有信任危機。特別是在一個國家不大穩定的時候,他這種人獨擋一面還可以,而要眾望所歸恐怕不行。而更麻煩的是他偏偏太有能力、太有功勞,自然會招人嫉妒,自然會樹敵,自然會讓一部分人不放心,自然會增加不安定因素。所以從魏國當時的大局看,吳起是不能拜相的,魏國的決策者沒有選他做國相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吳起事實上卻做過國相。那是在楚國。但這一次吳起不僅送掉了自己的命,而且還在楚國引起了一場內亂。我採用這種方式來看吳起可能會讓許多熟悉這一段歷史的人很不舒服,但我實在沒有辦法。這並不是說我想否定吳起是一個英雄(或者說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我只是想說在一種個人力量無法改變的歷史情勢下,一個國家最有效最現實的選擇應該是穩定優先。而決策的不當極有可能使原本美好的願望難以實現,甚至給社會發展帶來災難。楚悼王看到了吳起的才能,他任命吳起作國相,並放手讓吳起在楚國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改革。楚國也因此迅速強大起來。但楚悼王一死,這一切很快化為烏有,吳起也因此送了性命。吳起的改革沒有福,但他註定要失敗。因為他解決不了“信任”的問題。只有楚悼王支持是不夠的。因為改革必然要觸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這就需要將這種反對的力量儘可能地減少。這就需要不斷讓步,在讓步中漸進。如果從是非上看,讓步當然不對。而從現實和長遠的利益上看,只有這種在讓步中漸進的方式才有成功的機會。吳起改革的願望是好的,他的措施也沒有錯,但他大刀闊斧的方式卻註定失敗。因為那會樹敵很多,而反對者一定會找機會反攻倒算。吳起的失敗不僅是個人的,也是楚國的。其實不僅是吳起,中國古代許多傑出的人物都出了同樣一個問題。那不是能力才華的問題,那也不是是非問題。那是大局觀念和現實性的問題。少了這兩樣東西,個人的才華與是非最多隻能成為歷史車輪的潤滑劑。

所以,我以為吳起是不能拜相的。魏國的決策者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田文是明白這一點的。然而楚悼王不明白,吳起也不明白,所以他送了自己的命,又讓楚國經歷了一場內亂。

吳起是一個怎麼樣的一個人?

吳起是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改革家。漢族,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後世把他和孫武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吳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齊國進攻魯國,魯國國君想用吳起為將,但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對他有所懷疑。吳起由於渴望當將領成就功名,伐毅然殺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傾向齊國,史稱殺妻求將。 他小時候,家資十全,他想當官,從事遊說活動沒有成功,以致家庭破產。鄉鄰都恥笑他,吳起就殺了三十多個誹謗他的人。逃出衛國而東去。他和母親告別時,咬著臂膀發誓說:‘不為卿相,不復入衛’。此後他就在曾申門下學習。過了不久,他母親去世,他竟然沒有回家。曾申為此很鄙視他的為人,和他斷絕了關係。吳起這才跑到各國,學習兵法奉事魯君。魯君對他有懷疑,他就殺了自己的妻子以爭取做將軍。

吳起貪榮名而好色。 就是說吳起和許多武將一樣也有“好色,性格殘忍,好大喜功,看重名譽地位”等性格缺點。 但他善於用兵,廉潔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擁護。是個十足的好將領,一代名將。

吳起是一個怎樣的人

吳起一生坎坷,雖然一度得勢,但始終飽受猜忌.先後投奔了魯國、魏國、楚國,為政期間,政令開明.政績顯著.內修文德,外治武備.可謂“文能領袖群臣,武能統帥三軍”.對君主十分忠誠,這是那個時代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們無法評價其他.

起之為將可以看出吳起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吳起殺妻求將,你說呢

吳起的人物評價

魏武侯曾向吳起詢問國君繼位後第一年稱作“元年”的含義,吳起回答說:“元年就是國君必須要行事謹慎。”魏武侯問:“如何行事謹慎?”吳起說:“君主必須端正自身。”魏武侯又問:“君主應當怎樣端正自身?”吳起回答說:“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話有什麼辦法能端正自身呢?那應當廣開言路並從中選擇,使自己的心智聰明。古代的君主一開始處理國政時,士大夫如有進言、士人如有請見、百姓如有請求,君主一定會滿足他們,公族如果有人來請安問候一定接見他們,四方有人來投奔都不拒絕,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雙眼不受矇蔽的方法;君主分賞俸祿必須要周到,使用刑罰必須要恰當,一定要宅心仁厚,時常惦記著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禍患,這樣就不會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風要正派,親信的大臣必須親自挑選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職務,管理百姓的權力不能掌握在一個家族手中,這樣君主就不會失去權力,這都是《春秋》中的囑託,也是君主繼位後第一年必須要做的大事。” 魏武侯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後面帶喜色,吳起上前對他說:“有人曾把楚莊王的話告訴過您嗎?”魏武侯問:“楚莊王是怎麼說的?”吳起回答說:“楚莊王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退朝後他面帶憂色。申公巫臣上前詢問其原因,楚莊王說:‘我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我,我深感憂慮。憂慮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話中,他說過:“諸侯中能得到師傅的可稱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稱霸諸侯,得到提出疑問的人的能夠保全國家,自行謀劃而沒有誰能比得上的會滅亡。”現在憑我這樣的本事,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我,我的國家將要滅亡了!因此我深感憂慮。’楚莊王因此而憂慮,而您卻因此而高興。”魏武侯後退了幾步,拱手向吳起拜了兩次說:“是上天派先生來挽救我的過錯啊。” 吳起讓他妻子織一條絲帶,結果長度比他要求的短了一些。吳起讓她去改一下,他妻子答應了。等到織好了又量了量,還是不符合吳起的要求。吳起非常生氣,他妻子回答說:“我開始織的時候就把線定好了,不能再改了。”吳起於是休掉了妻子。吳起的妻子向她哥哥求助,她哥哥說:“吳起是制定法令的人,他制定法令,是想為大國建立功業。他的法令必須先要在自己的妻子身上兌現,然後才能推行下去,你不要指望再回去了。”吳起妻子的弟弟後來被衛國國君重用,想憑著自己的身份去求吳起與其姐復婚。吳起沒有答應,反而離開了衛國。另一種說法:吳起把織好的絲帶拿給他妻子看後讓她織條一模一樣的,等到絲帶織成後一經比較,新織的那條特別好。吳起說:“讓你織條絲帶,要求像那條一樣。這條織得特別好,是什麼原因?”他妻子說;“用的材料是一樣的,只是我多下了些工夫,所以織的更好。”吳起說:“這不是我的吩咐。”於是讓妻子穿好衣服,把她休回了孃家。她的父親前去求情,吳起說:“我在家從來不說空話。”

怎樣評價吳起這個人

當然,古代那種思想比如忠孝不能兩全但是都要選忠在道德經中說的孝就是對國家盡忠 俺這麼說,吳起就是算忠,搞好輿論效果

相關問題答案
吳起是個什麼樣的人?
梅蘭芳是個什麼樣的人?
季羨林是個什麼樣的人?
徐悲鴻是個什麼樣的人?
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
金庸是個什麼樣的人?
后稷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思聰是個什麼樣的人?
孟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加利略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