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的價值來源於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什麼是剩餘價值的來源

資本家的剩餘價值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對工人的勞動剝削(活勞動剝削),一個是對工人的生理剝削。關於創造價值,生理消費價值和剩餘價值的關係,我在“腦力勞動價值論”一文中,已經做了概括。其中所說的剩餘價值是指正常勞動條件下,產生的剩餘價值即勞動剩餘價值。本文討論資本家剩餘價值的另一個來源:超生理消費價值。超生理消費價值是資本家對工人的生理剝削來源。它不是一般剝削,而是“殘酷”剝削。

一、生理消費價值

動物和人來到世上,情況是不同的。動物消耗自然物,而人則消耗財物。人不再是茹毛飲血,而是享用糧食,牲肉,它們都是勞動產品而不再是自然物(天然產物)。在商品社會,糧食、牲肉、衣服等等表現為商品,具有價值。

對於人來說,腦力耗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心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另一方面是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前者是勞動,而後者則是勞動的消費。前者創造價值,後者則消費價值。

腦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並不是指腦力本身在其自身生理活動中的耗費,因為人腦的活動不是生理學活動,而是心理學活動。當然,人的大腦在進行心理活動時,離不開它的生理活動。但是,我們從屬性上分析,人腦進行的生理學活動和身體其他部位進行的生理活動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生理學力的支出,它已經包括在生理消費價值之中。我們說腦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實際上就是腦力勞動創造的價值在人體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問題。在量上它恰恰等於腦力勞動者由於體力活動消耗的價值。腦力本身的生理消費價值實際是已經包含在我們上面所定義的生理消費價值之內了。

生理消費價值是體力消費價值,是維持人的正常最低生理活動即體力活動需要消費的價值。生理消費價值是必要消費價值,因為它用來維持人的基本生存。人的基本生存是人的社會權利。它與個人是否勞動無關,所以生理消費價值是人的一般消費。生理消費價值在經濟生活中就是社會最低生活保障費,是維持體能代謝需要的最低生活資料。離開了人的基本生存,腦力勞動就不能存在。所以,腦力的創造價值必須拿出一塊用做社會最低保障費。剩下的部分就是剩餘價值。就是說,生理消費價值來自於腦力勞動創造的價值。

生理學消費價值,對於勞動者來說,是其創造價值的扣除,是直接來自創造價值,是創造價值的預先扣除或者說預先支付。而對於不勞動者,他的生理學消費價值卻是他人創造勞動提供的。也就是說,是間接來自他人的創造勞動。實際上是他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的扣除,是乾耗。

簡言之,生理學消費價值,勞動者是直接來自其腦力勞動;非勞動者是間接來自他人腦力勞動,或者說直接來自他人的剩餘勞動即社會剩餘勞動。

二、超生理消費價值

1個人平均壽命為60歲。每年需要食物300公斤大米。那麼,1生需要18000公斤大米。從另一方面看,這個人每年正常生理耗費可以轉移300公斤大米到新產品中去。這樣,他每年的補充和耗費相等,所以可以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直到自然衰老死亡。

假如,情況發生變化,每年雖然仍給他補充300公斤大米,但卻對他的生理耗費提出新的要求,提出不合生理的耗費要求,除了要求他耗費300公斤大米用於勞動外,還強迫他耗費更多的大米例如150公斤用於勞動。這樣他在1年內實際多耗費了450公斤大米。在正常生理狀況下,900公斤大米可以維持3年生命,現在只能維持2年了。在正常生理學情況下,如果補充18000公斤大米,這個人本來可以活60歲,現在只能活40歲了。他的超生理耗費是20年的大米補充量。

如果資本家還是按照原來的標準(每年300公斤)付給他所謂“工資”,而每天卻讓他加班加點地“勞動”,過多地耗費大米卻又得不到正常生理補充,那麼......

剩餘價值的來源和實質 說明出處

剩餘價值 來源於 對於可變資本的佔有(也就是勞動力的資源的剝削啊)

出處是馬克思主義的資本論

大學裡面有門相應的課 叫做 政治經濟學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望採納

剩餘價值來源於()

選擇B.

剩餘價值是由可變資本產生的,不是由不變資本產生。不變資本只是可變資本增殖的物質條件。勞動者的剩餘勞動是剩餘價值的惟一源泉。

不變資本是指以機器、設備、廠房、原材料等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醬,在生產過程中不發生價值增殖,其價值在生產過程中轉移到新產品中去。

可變資本是指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創造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可變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量的變化,即價值增殖。

剩餘價值與價值剩餘有什麼區別?

剩餘價值是資本家剝削勞動人民所產生的自己的利潤,是馬克思提出的

馬克思在定義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時說:“如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平均代表6個物化勞動小時,那末,工人要生產這個價值,就必須平均每天勞動6小時。如果他不是為資本家勞動,而是獨立地為自己勞動,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他平均一天同樣要勞動這麼多小時,才能生產出自己的勞動力的價值,從而獲得維持或不斷再生產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資料。”但是,工人在不為資本家勞動、“獨立地為自己勞動”的情況下,“其他條件”怎麼會“相同”呢?

本文將討論馬克思《資本論》剩餘價值理論中一個嚴重的邏輯錯誤,並且證明使用“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的概念來證明資本利潤來自對勞動者的剝削是沒有說服力的。

課題的意義

卡爾·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在中國仍然佔據著經濟理論的中心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中國引進市場經濟後,出現了經濟理論嚴重脫離實際的情況。例如,在市場經濟中是供求關係決定商品價格,而根據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是勞動價值決定商品價格;發展經濟需要大量引進利用外資,但是政治經濟學認為資本利潤來自剝削。儘管如此,很多中國經濟學界的重要人士,仍然頑固地堅持原有觀點(1,2)。經過多年的政治宣傳和理論教育,“資本家靠剝削髮財”已經在中國勞動階層的思想意識中根深蒂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學說是工人理論家激烈批判私有化改革理論的基本依據(3)。中國高等院校的經濟學教科書仍然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為主線,僅僅略微增加了一些有關市場經濟的內容。雖然有人發出了“改寫政治經濟學”的呼籲(4,5),但是至今未見行動跡象。對於在大學中講授西方經濟理論,有人提出僅僅“述而不批”或者“批而不透”是不行的,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深入的評析”(6)。中國基本經濟理論的滯後狀態,可能成為阻礙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障礙,在經濟發展遇到困難時,甚至可能成為走回頭路的推動力之一。

中國的經濟學家現在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一方面,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嚴重脫離實際,既不能解釋各種經濟現象,又不能指導制定經濟政策;另一方面,由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獨特地位,無法把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放在一個客觀的位置上,批判其中違背客觀實際的部分,利用其科學成分。

由於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礎,中國很多經濟學家正試圖通過修正勞動價值論,走出這一兩難境地。例如,有人提出不僅活勞動(人的勞動),而且物化勞動(機器等)也能夠創造價值,試圖在不違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前提下,為資本利潤的來源找到一種正當解釋(7)。雖然他們小心地遵循著馬克思的思想方法,但是仍然受到了激烈的反駁(8,9)。

筆者認為,儘管面對經濟現實,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捉襟見肘,但是仍然佔據著中國經濟理論的主導位置,除了政治因素,還有三個重要原因:

(一)勞動價值論無法在實踐中進行驗證。

根據勞動價值論,商品價格取決於其勞動價值。但是,馬克思又說,同樣時間不同種類的勞動創造的價值量是不同的,而且商品價格可以隨供求關係的變化而圍繞商品價值上下波動。因此,在僅有的兩個可以實際測量的參數——商品價格和勞動時間——之間,存在兩個不確定的環節,即:

勞動時間和勞動價值之間的關係

商品價格和商品價值之間的關係

因此,對勞動價值論的定量分析根本無法進行,最多隻能責問一聲:有些商品的價格,偏離其勞動價值的幅度是否太大了?(10)無法使用實際數據驗證理論,正是中國經濟學家圍繞勞動價值論多年激烈爭論卻不能得到一致結論的重要原因。筆者認為,關於勞動價值論的爭論是毫無意義的。

(二)反對馬克思的人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釋資本利潤的來源。

馬克思的理論在解......

剩餘價值的來源是勞動力的價值還是工人的剩餘勞動

價值是抽象勞動創造的,如果選2,就成了價值創造價值,是錯誤的,一定選3,這是誰的題?真題決不可能出這個

簡述剩餘價值的來源

資本家的剩餘價值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對工人的勞動剝削(活勞動剝削),一個是對工人的生理剝削。關於創造價值,生理消費價值和剩餘價值的關係,我在“腦力勞動價值論”一文中,已經做了概括。其中所說的剩餘價值是指正常勞動條件下,產生的剩餘價值即勞動剩餘價值。本文討論資本家剩餘價值的另一個來源:超生理消費價值。超生理消費價值是資本家對工人的生理剝削來源。它不是一般剝削,而是“殘酷”剝削。

一、生理消費價值

動物和人來到世上,情況是不同的。動物消耗自然物,而人則消耗財物。人不再是茹毛飲血,而是享用糧食,牲肉,它們都是勞動產品而不再是自然物(天然產物)。在商品社會,糧食、牲肉、衣服等等表現為商品,具有價值。

對於人來說,腦力耗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心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另一方面是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前者是勞動,而後者則是勞動的消費。前者創造價值,後者則消費價值。

腦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並不是指腦力本身在其自身生理活動中的耗費,因為人腦的活動不是生理學活動,而是心理學活動。當然,人的大腦在進行心理活動時,離不開它的生理活動。但是,我們從屬性上分析,人腦進行的生理學活動和身體其他部位進行的生理活動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生理學力的支出,它已經包括在生理消費價值之中。我們說腦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實際上就是腦力勞動創造的價值在人體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問題。在量上它恰恰等於腦力勞動者由於體力活動消耗的價值。腦力本身的生理消費價值實際是已經包含在我們上面所定義的生理消費價值之內了。

生理消費價值是體力消費價值,是維持人的正常最低生理活動即體力活動需要消費的價值。生理消費價值是必要消費價值,因為它用來維持人的基本生存。人的基本生存是人的社會權利。它與個人是否勞動無關,所以生理消費價值是人的一般消費。生理消費價值在經濟生活中就是社會最低生活保障費,是維持體能代謝需要的最低生活資料。離開了人的基本生存,腦力勞動就不能存在。所以,腦力的創造價值必須拿出一塊用做社會最低保障費。剩下的部分就是剩餘價值。就是說,生理消費價值來自於腦力勞動創造的價值。

生理學消費價值,對於勞動者來說,是其創造價值的扣除,是直接來自創造價值,是創造價值的預先扣除或者說預先支付。而對於不勞動者,他的生理學消費價值卻是他人創造勞動提供的。也就是說,是間接來自他人的創造勞動。實際上是他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的扣除,是乾耗。

簡言之,生理學消費價值,勞動者是直接來自其腦力勞動;非勞動者是間接來自他人腦力勞動,或者說直接來自他人的剩餘勞動即社會剩餘勞動。

二、超生理消費價值

1個人平均壽命為60歲。每年需要食物300公斤大米。那麼,1生需要18000公斤大米。從另一方面看,這個人每年正常生理耗費可以轉移300公斤大米到新產品中去。這樣,他每年的補充和耗費相等,所以可以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直到自然衰老死亡。

假如,情況發生變化,每年雖然仍給他補充300公斤大米,但卻對他的生理耗費提出新的要求,提出不合生理的耗費要求,除了要求他耗費300公斤大米用於勞動外,還強迫他耗費更多的大米例如150公斤用於勞動。這樣他在1年內實際多耗費了450公斤大米。在正常生理狀況下,900公斤大米可以維持3年生命,現在只能維持2年了。在正常生理學情況下,如果補充18000公斤大米,這個人本來可以活60歲,現在只能活40歲了。他的超生理耗費是20年的大米補充量。

如果資本家還是按照原來的標準(每年300公斤)付給他所謂“工資”,而每天卻讓他加班加點地“勞動”,過多地耗費大米卻又得不到正常生理補充,那麼......

在出現了自動化工程,少人或無人車間的情況下,剩餘價值的來源是什麼

在資本主義生產自動化的條件下,剩餘價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僱傭工人的剩餘勞動,這是因為:機器再先進也仍然是機器,它們在生產過程中也只是當作勞動資料發揮作用,決不能取代勞動的作用,自動化的機器雖然代替了人的一部分勞動,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勞動個別企業的資本家獲得超額剩餘價值,其來源是該企業的工人的勞動生產率特別高的勞動,如果生產自動化在社會範圍內得到普及,導高產田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普遍提高,則全體資本家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對剩餘價值,這仍然是由工作的剩餘勞動創造的。

機器人在參加產品的生產時,只是把原有的價值轉移到商品中去,而不創造新價值,更不能創造剩餘價值。

資本積累來源於什麼

資本積累就是把剩餘價值再轉化為資本,即剩餘價值資本化。剩餘價值是資本積累的唯一的源泉,資本積累又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源泉。其實質是資本家將其無償佔有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再轉化為資本,用來購買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擴大生產規模,從而進一步無償地佔有更多的剩餘價值。

從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看,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剩餘價值是資本積累的源泉。資本積累的規模與剩餘價值的量成正比。資本家佔有的剩餘價值越多,資本積累的規模就越增大;而資本積累的規模越大,資本家可以獲得的剩餘價值也就越多。資本積累的實質就在於通過剩餘價值的資本化進而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

多項選擇題剩餘價值是什麼

剩餘勞動,即無償被他人驅使的勞動。支配別人的勞動(行為)就意味著權力,金錢關係是人與人權力關係的反映,而不是物的屬性演化關係。

增值價值來源於勞動者的剩餘勞動的原因

社會財富的增值來源於勞動者的勞動。

因為,社會生產過程中的物品只是轉換了一下存在形式,其本身價值並沒有增加。物品存在形式變更後的所增加的價值量,實際上是因勞動而產生的。

例如,將鋼鐵加工成飛機,鋼鐵的價值沒有改變,只是因為增加了勞動者的勞動,所以才發生的增值。

相關問題答案
剩餘的價值來源於什麼?
幼兒的自信來源於什麼?
事物的價值取決於什麼?
報紙的信息來源是什麼?
剩餘的奶粉可以做什麼?
動車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羊肉的價值主張是什麼?
商品的價值尺度是什麼?
灰塵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時間的價值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