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形壽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和尚受戒時,方丈說盡形壽,是什麼意思

盡:完結,盡頭,終結。

形:指身體。壽:壽命。

盡形壽:直到身體及壽命的盡頭,即這輩子到死為止!

戒為無上菩提本

長養一切諸善根

若人能持於淨戒是為如果所讚歎。

佛若不說唸佛法門,則萬古永同長夜

此之妙法,若如來曾不聞宣,則萬古永同長夜,終無有人唸佛求生,故嘆其難信者。見不信者之自棄,能信者之有緣,令一切眾生悲傷絕分,而欣幸得聞故。今之信淨土者,皆因佛說而發起也。雖今不信,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故。

——出 淨土宗九祖蓮池大師《彌陀疏鈔》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音拿摩

盡形壽是什麼意思?????

走恭有形體(軀體)的壽命(的過程),佛教用語,因為佛教講永生和輪迴,人的死亡在佛教中是軀體壽命轉輪。

佛教“盡行壽”是什麼意思呀

不必背誦經典,當然以後深入了可以背俯,不要形式方面的皈依,只要心皈依就可以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不邪淫,不殺生,不盜竊,不妄語, 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不嗔,不痴),深信因果,這樣你就離佛門不遠了,當然還要一心不亂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必可成就佛果。

中國第一部武打片 少林寺中,那個老和尚說:盡形壽···如今能持否··

盡形壽,也就是今生今世的意思,通俗的講就是“一輩子都不怎麼怎麼,你能做到嗎?”

願我盡形壽,乃至生生世世,長生清淨心,長生清淨念,長行清淨行.什麼意思

這個意思不深,是說希望我從現在一直到壽命終,乃至每一生每一世心 都是清淨的,所生起的念頭也是清淨的,所做的一切事也是清淨的。“清淨行”如果從狹義上來說,還有“不淫慾”的意思在內。

佛說進行壽是什麼意思

是,盡形壽!,,就是從現在開始,窮盡人的一生【一直到命終,都要做到】,的意思!

這一生情最難料也最難了 ,這是什麼意思。

誰也不知道

你這一生最難料理到的

儋誰也說不清楚 東方尚英

( 回答 )

人哪 !這一輩子呀 !

走到甚麼地步

誰也不明白

什麼是戒體

【戒體】 謂經由作禮乞戒等儀式所引發的內心持戒功能。也就是指受戒後所產生的防非止惡的力量;它是一種拘束內心且持續存在的效力。智顗《菩薩戒義疏》捲上(大正40·565c)∶ ‘初戒體者,不起而已,起即性無作假色。經論互說諍論有無。一雲都無無作,色心假合共成眾生。善惡本由心起,不應別有。頑善頑惡,皆是指心。誓不為惡即名受戒。瓔珞經雲∶一切聖凡戒盡以心為體,心無盡故戒亦無盡。或言教為戒體,或雲真諦為戒體,或言願為戒體,無別無作。(中略)若因中別有頑善共為佛因,佛地亦別有此善共為佛果。當知,心為因果更無別法。二雲大小乘經論盡有無作,皆是實法。(中略)然此二釋舊所諍論,言無於理極會在文難愜,言有於理難安在文極便。’ 由此可知,陳隋以前已有關於戒體有無的諍論;而智顗則承認戒體的存在,並以其為假色。 道宣的《四分律行事鈔》卷中之一說別解脫戒以義推要,唯有二種,作及無作二戒,若單立作,則作休謝往時不能防非。又不可常作,故須無作,長時防非。若單立無作,則起無所從,即不可孤發,要賴作生。二法相藉不得立一。如薩婆多雲,若有淳重心,則身口無教(即無作),初一念色有身口。教(即作)及無教。第二念中唯有無教而無其教。涅盤雲,戒有二種,一者作戒,二者無作戒。是人唯具作戒不具無作,是故名為戒不具足。即如上論,以無淳重之心,不作奉行之意而不發戒。此亦承認無作之實有,即謂若無無作則不能長時防止身口之非。 按,‘無作’是新譯所謂的‘無表’,其由作禮乞戒等表業而發得,隨流亂不亂、有心無心四位,以及善惡無記三性,只要不捨戒,縱使起異緣心,在小乘是盡形壽隨逐而無所失,在大乘戒則是盡未來際隨逐而無所失。然關於此無作之體,諸說不同,說一切有部以其性為大種所造,攝於法處,為無見無對之實色。如《俱舍論》卷一雲(大正29·3a)∶‘無表雖以色業為性如有表業,而非表示令他了知,故名無表。’卷十三雲(大正29·70a)∶‘毗婆沙師說有實物名無表色,是我所宗。’《成實論》同樣說無作實存,但以其為非色非心之不相應行所攝。因此可知無作是非心而實存;又,色是惱壞相,無作中此相不可得,故非色性。道宣亦依此論主張非色非心說。《四分律行事鈔》卷中雲(大正40·52b)∶ ‘非色者非塵大所成。以五義來證∶(一)色有形段方所,(二)色有十四、二十種別,(三)色可惱壞,(四)色是質礙,(五)色是五識所得。無作俱無此義,故知非色。言非心者,體非緣慮,故名非心。亦有五證∶(一)心是慮知,(二)心有明暗,(三)心通三性,(四)心有廣略,(五)心是報法。無作亦不具此,故以第三聚非色非心為體。’ 但此非色非心說的解釋也有諸多說法,根據《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中之一所述,《增輝記》主說非色非心是種子之義,即立種子為體;有人則謂非色非心即是細色,同彼有宗;而稱非色非塵大所成等,即簡粗色心而唯取細色之意;又有人說非色非心是以思種為體。 又,經部及唯識家則遮無表色將之假立於‘思’之上。《俱舍論》卷十三舉經部之說,謂二表(身語的表業)殊勝思故,起思差別名為無表。《俱舍論光記》卷十三說若依經部,思種名戒。《成唯識論》卷一雲(大正31·4c)∶‘表既實無,無表寧實。然依思、願、善、惡分限假立無表,理亦無違。謂此或依發勝身語,善惡思種增長位立,或依定中止身語惡現行思立,故是假有。’ 此外,《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三說別解脫律儀及處中一分之無表,以善思種子上有防身語惡戒功能,及發身語善戒功能為體,其不律儀及處中一分之無表,以不善思種子上,有發身語不善功能,遮身語善戒功能為體。此上無表雖善惡不同,但皆依思種不同之功能而立。靜慮之無表,以......

原佛教中常說的三歸依是什麼意思

歸依,或皈依,一般指佛教的三歸依(三皈依),是進入佛門成為佛教徒所舉行的儀式。

概念

三皈依,即是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與“歸”同義,是回頭的意思;‘依’即依靠。從何處回頭?依靠什麼?“佛、法、僧”是我們的依歸,修行之標準。好比上學,首須辦理註冊手續。我們進入佛門,希望正式接受佛陀教育;法師即代表三寶,將學佛的指導綱領傳授給我們,稱之為“三皈傳授”。我們接受三皈,從今而後,依照“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三大綱領來修學,即是真正的佛弟子,佛陀的學生。

三寶,是佛、法、僧。從內涵而言,有自性三寶;從形象上說,有住持三寶。自性三寶--覺、正、淨,是佛法教學的總綱領;住持三寶--佛像、經典、出家眾,則是提醒我們念念不忘自性三寶的形象代表。

發心學佛修行,行為之善惡、邪正必須有個標準。“三皈依”是最重要的標準,學人從初發心至成佛,均不應違背。

何謂“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非常之多,佛家將我們所有行為,歸納成三大類。第一、身體的造作,稱之為“身業行為”;第二、言語,稱為“口業行為”;第三、心思,也就是思想、見解,稱為“意業行為”。身、口、意三類,即可包括我們一生無量無邊的行為。我們的行為有了錯誤,譬如身體做錯事,言語說錯話,心裡念頭不正,均屬錯誤行為。行為有了錯誤,必須立刻修正,此為“修行”真正的定義。所以千萬不要誤會,以為只有在佛堂面前敲著木魚唸經、禮拜,才是修行;當然這也是修行的一種方式。可是修行真正的意義,在於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

皈依須知

法師傳授三皈,是把佛陀修學最高指導的綱領傳授給我們,從今而後我們即是三寶弟子。應知,我們是皈依三寶;而不是皈依某人、某位法師。在晚近,可說自明朝末年即有此現象,此等流弊也有五百年了;如果接受皈依者誤會,認為我是皈依某位法師;法師本身也搞錯了,認為某居士、某達官貴人是我的皈依徒弟;這種錯誤觀念,造成法師各自脫離僧團,寺院各自獨立;如此,則非十方道場,不是一個團結、和睦、圓融的團體。對整體佛法的弘傳與修學,產生了嚴重的障礙,嚴重的破壞。

我們皈依三寶,法師為大家傳授三皈,這位法師是屬僧團裡的一員,由他代表整個僧團(這個僧團是盡虛空、遍法界廣大的僧團),為大家傳授三皈,為大家做見證人。我們在三寶前發誓接受三皈戒,法師為我們做證明。三皈證書,後面的具名是“三皈證明阿闍梨”;‘阿闍梨’即是我們通常講的老師,做證明的老師。“我們是皈依三寶,而不是皈依某位法師”--必須真正認識這點,皈依才如法,功德無量無邊,十方諸佛讚歎,一切龍天善神擁護。

三皈儀式

以上認識了“三皈依”的真實義。最重要的是轉變觀念;果能真正依靠自性三寶,命運、體質確實都能改變。念頭一轉,完全都改變了,就不一樣。儀式上,我們一般採取的弘一大師從戒經所節錄的三皈儀式。釋尊當年在世為弟子們傳授三皈即是這個儀式,簡單隆重;我們也遵循這個儀式。

儀式中有兩行半是誓詞,教我們在佛菩薩面前恭恭敬敬的宣誓:從今日起,盡形壽,我們遵守三皈戒。這個儀式們可以跟著法師念,法師念一句,我們念一句。在佛菩薩面前念三遍之後,禮佛三拜,這個三皈依的儀式就圓滿了。

三皈儀式,不能由在家居士代表傳授。在家居士可以講解三皈,將三皈的道理與意義為大家講解清楚,但不能傳授。如果希望求受三皈,而沒有法師時,我們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發願求受。在沒有法師的情況下,三皈、五戒及八關齋戒,都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發願求受。如果有法師,應當讓出家眾來為我們做這個儀式。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需真正理解三皈的意義。

三寶

《六祖壇經》雲: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

相關問題答案
盡形壽是什麼意思?
喪盡天良是什麼意思?
驅動形式是什麼意思?
用盡一生是什麼意思?
雅言形式是什麼意思?
白盡蒹葭是什麼意思?
武漢話節壽是什麼意思?
才盡其用是什麼意思?
簡便的形狀是什麼意思?
非謂語形式是什麼意思?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