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講究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對聯有什麼技巧和要注意什麼

對聯的要求是既要有“對”,又要有“聯”。形式上成對成雙,彼此相“對”;上下文的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繫。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對聯的要求如下:

·上下聯字數要相等;

·上下聯詞組要相同:即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

·上下聯詞性要相同;所謂詞性,是指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等。上聯的詞性和下聯的詞性,按照詞的先後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對。這種要求,主要是為了用對稱的藝術語言,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

·上下聯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語句構成的方法。一幅對聯中,上聯是由幾個字組成的一共有幾個音節的頓讀法,下聯也必須相同。

·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

如:

雲帶鐘聲穿樹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過江來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詩的音節主要有兩種,一是兩字一頓,叫“雙音步”,一是一字一頓,叫“單音步”。雙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為主,第一字可不嚴格要求

對聯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仄-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聯中的“窗”和下聯中的“門”是平對平,“西”與“東”是仄對仄。

上下聯內容要相關;如明代東林黨首領顧憲成,在東林書院大門上寫過這樣一幅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上聯寫景,下聯言志,上下聯內容緊密相關,使人透過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勵之心。

對聯中的平仄如何講究

1、忌音步平仄不協。對聯基本原理——音韻(或叫聲律)方面,是要講平仄對仗的:

本句之中,第一音步用平,第二音步必仄,第三音步又要回複用平……叫平仄相間(或交替)。

對句之間,第一音步必仄,第二音步必平,第三音步必須用仄聲……叫平仄相對(或相反)。

此說既適應律詩對偶句式,也適應非律詩對偶句式。

不過律詩對偶型,句子的平仄要求嚴謹些,仄起句子(指上聯)要避拗句,平收句子(指下聯)要避孤平。犯了“拗、孤”要補救,因而要正確理解古傳的“一三五不論”。如果你聽某些人“不要提拗句、孤平”的說法,那就對於律詩對偶格律型和非律詩對偶格律型混淆不清。

2、忌同聲(同調)落禒。上下聯尾不能平對平、仄對仄。應“仄起平收”。古有個別例子,不能視為合理的平仄格式。

3、忌三平尾。這是專指律詩對偶型而言的,三連平影響音韻鏗鏘;三仄尾在遣詞無法解決時可不避,因為仄調有上去入,(今聲有上去兩種),它們本身有高低升降之別,不可能同為去聲(或上聲)。

4、忌長聯句腳平仄亂陣。通常是保持“馬蹄格”形式,也可同字連腳(這是押韻式的一種),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以及某些排偶自對等有規律的形式。不宜把句腳搞得時而平對平、時而平對仄、時而仄對仄。米湯煮芋子,糊糊呷呷乏味。

5、忌鄰音字安排不當。並非禁止使用,安排不當念起來拗口,有些像繞口令,則欠韻味。

6、忌不突出讀音重點。對聯雖與詩詞不同體裁,但同屬音韻文學這一範疇。虛詞宜少用,音節上恰到好處時,選擇音節響亮的詞(開口呼的詞),配合平仄安排,一念朗朗上口,更臻協調風趣和色彩。

所以,只保持“上仄下平收尾”的寬對,而不講究以上音韻常識的作品,除少數意境出奇者外,大多過不了美學關。

對聯的基本規則是什麼?

一,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

二,詞性相穿,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對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按韻腳來分,如上聯韻腳為仄聲,則下聯韻腳應為平聲,謂之“仄起平收”,反之如若上聯韻腳為平聲,那麼下聯韻腳就要為仄聲,謂之“平起仄收”。兩者均為其基本要求。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五,節奏相應,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

對聯應該怎麼寫,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基本就三條:

首先得意境搭調,要和上聯有關係。關係無非兩種,一種是“銜接”,一種是“對立”,比如:你說花鳥,我要麼對魚蟲,要麼就對鷹犬,不能對個扁擔或者太陽出來……另外如果你選擇“對立”的話最好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其次得注意字數、節奏和詞性,字數、節奏肯定要一致,詞性一般來說字對字、詞對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舉例,你上聯耿“上桌吃飯”,我下聯說“出門抽菸”。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字可以當名詞也可以當動詞,同一個字重疊或者間隔出現但用法不同,對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最後得注意平仄、韻律。這個最難,有的上聯出的暗藏“機關”,比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五”和“虎”為同韻,你下句接的時候也要注意這兩個字要同韻……並且平仄要相反,一般只要韻腳(最後一字)相反就可以。

有一些對聯為什麼稱“絕對”?就是因為上聯不僅意味深長、境界孤高,連貫通順,而且字詞之間有許多“機關”,環環相扣、字字相鎖。你如果按照他的結構來對,基本上已經沒什麼詞語可用了……例如:“杏壇七十二賢,賢賢希聖。雲臺二十八將,將將封侯。”還有一些聯的作者會自己設計的機關鎖字,例如:“煙鎖池塘柳”,這聯暗藏五行變化-火金水土木,你對出來也得暗藏五行才過的去,想對得工整順序還不能亂,如:“炮鎮海城樓”,也是火金水土木,唯一有一點不好就是海城樓是第一無二的,池塘柳可遍地都是。所以我對的是“烽銷汛地槓”,“槓”是多音字,取“剛”音,旗杆的意思。

這些因素導致有些朋友看不穿聯意就倉促出招,總難免貽笑大方……

以上都是我一家之言,幫助新人而已,有疏漏謬誤請各位高手不要笑話。

對聯怎麼講究押韻?

對聯不必押韻。但是上下聯須詞性相對,並且平仄相對,如“三尺劍”對“六張弓”、“宿鳥”對“鳴蟲”,要求沒那麼嚴的對聯只須逢偶對上平仄,如“東南”對“西北”。你上面說的ang,eng,ing,那是在作詩時候押的韻腳,同韻字才可押韻,在韻書裡面哪些是同韻字都有,“eng,ing”可以作為同韻押......

對聯中的平仄有什麼講究?

講幾點最基本的。

一、對聯的上聯尾字必須是仄聲,下聯的尾字必須是平聲。

二、上下聯相同位置的字平仄要相反。一般說來,一三五七等字的平仄要求可以寬一些,二四六八等字的平仄要求要嚴一些。

對聯的平仄有什麼講究?

工整的對聯的要求:

平仄相對 一二聲為平 三四聲為仄

詞性相對 名對名 動對動 形容對形容……

結構相對 並列對並列 偏正、動賓、動補

斷句相對舉例:

飢雞盜稻童銅打

署鼠涼樑客咳驚

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

雨雨風風花花葉葉年年暮暮朝朝

蜻蜓輕停青亭傾聽琴

蝴蝶互疊胡碟忽跌湖

此木為柴山山出, 因火生煙夕夕多

童子打桐子,童子落,童子樂

丫頭啃鴨頭,鴨頭鹹,丫頭嫌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當絲,哪個能彈

對聯有哪些特點

對聯的特點

一、對聯上下兩聯必須字數相等

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和橫批組成。貼在右側的稱為上聯,貼在左側的稱為下聯,貼在上方的稱為橫批,也稱橫額,內容是橫著書寫的。橫批對於春聯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為四個字,也有五、六個字的。橫批的意思要與上下聯相配合,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有些對聯對於橫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對聯的上聯和下聯沒有一定的字數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有幾十、幾百言的長聯,由幾個分句組成,不管怎樣,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如常見的一副春聯:“又是一年春草綠,依舊十里杏花紅。”1925年,黃埔軍校門口的對聯:“要革命的靠攏來;不革命的走開去。”反映農村改革成就的春聯:“除舊歲家中儲糧十擔;迎新春銀行存款千元。”橫批“有吃有穿”。每聯上下聯字數都相等。

二、講究對仗工整;

對聯的對仗除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外,還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個內容:句式相當,詞類相同,結構相應。

句式相當,指上聯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聯也必須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聯是二、四句式;則下聯也必須是二、四句式。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是四三句式,即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是二四句式,即

“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再如廣東新會縣杜源叱石山寫景的對聯,其一:

“月暄穿石水;風折斷巖煙。”

是二三句式,即

“月暄――穿石水;風折――斷巖煙。”其二:

“鳥語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間絲竹;山雲籠樹色,天然圖畫,何勞筆下丹青。”

是二三、二二、二四句式,即

“鳥語――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間絲竹;山雲――籠樹色,天然――圖畫,何勞――筆下丹青。”

詞類相當,是指要使上下聯對應位置上的詞性相當,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語氣詞對語氣詞,迭詞對迭詞。如北京碧波寺聯:

“一庭芳草圍新綠;十畝藤花落古香。”

“一庭”對“十畝”是數量詞,“芳草”對“藤花”是偏正式名詞,“圍”對“落”是動詞,“新綠”對“古香”是偏正式名詞。

再如濟南趵突泉聯:

“畫閣鏡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清音。”

“畫閣”對“飛泉”是偏正式名詞,“鏡”對“雲”是名詞,“中”對“外”是方位名詞,“看”對“聽”是表示動作的動詞,“幻作”對“寫成”是動詞,“神仙”對“山水”是名詞,“福地”對“清音”是偏正式名詞。

再如晚清年間,雲南某地農民對地主豪紳憤慨時而作的一副春聯:

“咦,哪裡放炮?哦,他們過年。”

“咦”對“哦”是象聲詞,“哪裡”對“他們”是代詞,“放炮”對“過年”是動詞。

結構相應,是指構成對聯的詞語之間的關係應該相同,如上聯是主謂結構,下聯就應該對以主謂結構;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就應該對以動賓結構等。如辛棄疾紀念祠聯:

“力挽河山,浩氣貫日月,空餘英雄心一顆;

名垂宇宙,夕光衝牛鬥,剩有悲壯詞千篇。”

其中,“力挽河山”和“ 名垂宇宙”都是主謂結構,並且其中的謂語部分又是動賓結構;“ 浩氣貫日月”和“ 夕光衝牛鬥”也是主謂結構,並且謂語部分也是動賓結構;“ 空餘英雄心一顆”和“剩有悲壯詞千篇。”是動賓結構,並且賓語部分又是補充式的結構。

又如山東泰山南天門聯:

“門闢九宵,仰步三天勝蹟;階崇百級,俯臨千嶂奇觀。”

“門闢九宵”和“階崇百級”都是主謂結構,且謂語部分又是動賓結構“仰步三天勝蹟”和“俯臨千嶂......

對對聯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對聯要點、種類、題型預測、備考指津 一、對聯要點 1.字數相等,斷句一致。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一般不能出現相同的字) 2.平仄相合,音調和諧。現代漢語中,凡屬陰平和陽平的字都為“平”,凡屬上聲和去聲的字都為“仄”。一般講,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即通常所說“仄起平收”。 3.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句式一致,節奏相協。即主謂對主謂,動賓對動賓,偏正對偏正,並列對並列,動補對動補。 5. 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含義須相互銜接,但不能重複。 二、從上下聯表達內容關係看,可分正對、反對、串對三種。 1.正對:從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說明同一事理,在內容上相互補充。出句、對句意思屬同一範疇。 例: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反對:上下聯從新與舊、好與壞、美與醜等矛盾對立的兩面來說,出句和對句的意思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例:天開新歲月人改舊乾坤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又名流水對。上下聯內容從事物的發展過程或因果、條件、假設等方面相關聯,反映出句和對句的意思相連貫,對句補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顛倒。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題型預測 1、話題式。題型有點類似話題作文,它提供一個話題或一個語境,要求圍繞這一話題自己擬寫一幅對聯,例如:學校面向全校師生徵集一幅開學典禮聯,請你為該校擬一開學對聯。參考聯。 2、配對式。題型一般有多個句子,要求選出兩個句子組成一幅對聯。做此類題目時,我們除了用到對聯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應,句式相似,內容相關”等知識外,還必須根據“仄起平收”的特點來確定每幅對聯中的上下聯。 3、 3、改寫式。題型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劃出兩個意義相對的句子,要求我們根據對聯知識和語言的簡明、連貫以及句式的選用、仿用、變換等知識進行改寫。改寫時可採用“增(增加詞語)”“刪(刪除詞語)”“調(調換詞語位置)”“換(更換詞語)”“留(留住關鍵詞)”等方法。備考指津 1、擬寫對聯是一種新題型,它能反映時代氣息,與現實生活聯繫非常緊密,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試題緊貼現實生活的命題方向,應引起高度重視,平時多看多練。 2、擬寫對聯考查是句子仿寫,並不神祕。可根據句子仿寫的有關解答技巧和對聯的一些特殊要求作答。 3、擬寫對聯注意審題,不能忽視題目上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離題意。是寫春聯就要突出新春的喜慶氣氛,是寫行業聯就要聯繫行業特點等等。 4、對聯和詩文有特殊的關係,當特別注意有對偶、對仗的詩文的背誦和填空。

相關問題答案
對聯講究什麼?
多不講究什麼意思?
對聯都有什麼?
實時對講是什麼?
對講機什麼品牌最好?
老九門究竟講的什麼?
我們能用互聯網做什麼?
大唐明月講的什麼?
甲低對懷孕有什麼影響?
加互聯網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