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怎樣構成的?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宇宙是怎樣構成的

宇宙大約是由4.9%的普通物質,26.8%的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構成。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

宇宙(Universe)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綜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宇宙根據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齡大約200億年。

它的組成和結構。 1、行星 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大行星。太陽系一共有八顆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除了大行星以外,還有60多顆衛星、為數眾多的小行星、難以計數的彗星和流星體等。他們都是離我們地球較近的,是人們瞭解的較多的天體。那麼,除了這些以外,茫茫宇宙空間還有一些什麼呢? 2、恆星和星雲 晴夜,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許多閃閃發光的星星,他們絕大多數是恆星,恆星就是象太陽一樣本身能發光發熱的星球。我們銀河系內就有1000多億顆恆星。恆星常常愛好"群居",有許多是"成雙成對"地緊密靠在一起的,按照一定的規律互相繞轉著,這稱為雙星。還有一些是3顆、4顆或更多顆恆星聚在一起,稱為聚星。假如是十顆以上,甚至成千上萬顆星聚在一起,形成一團星,這就是星團。銀河系裡就發現1000多個這樣的星團。 3、銀河系及河外星系 隨著測距能力的逐步提高,人們逐漸在越來越大的尺度上對宇宙的結構建立了立體的觀念。這裡第一個重要的發展,是認識了銀河。它包含兩重含義,一是瞭解了銀河的形狀,二是認識了河外天體的存在。 4、 星系團 當我們把觀測的尺度再放大,宇宙可看成由大量星系構成的"介質",而恆星只是星系內部細緻結構的表現。這樣,為了瞭解宇宙結構,需關心星系在空間的分佈規律。 5、大尺度結構 今天人們把10Mpc以上的結構稱為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目前觀測到的宇宙的大小是104Mpc)。至今大尺度上的觀測事實遠不是十分明確的。有趣的是,有跡象表明,星系在大尺度上的分佈呈泡沫狀。即有許多看不到星系的"空洞"區,而星系聚集在空洞的壁上,呈纖維狀或片狀結構。這一層次的結構福超星系團。它的典型尺度為幾十兆秒差距。 總之,若把星系看成宇宙物質的基本單元,那麼星系的分佈狀況就是宇宙結構的表現。現在看來,直至50Mpc的尺度為止,星系的分佈呈現有層次的結構。這就是我們對宇宙面貌的基本認識。

宇宙由什麼組成

每當我們仰望夜空,看到數不清的星星,有時不禁會想,這就是宇宙嗎?宇宙就是由這些星星組成的嗎?今天,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和宇宙飛船等設備,把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天體展現在大家眼前,有各種各樣美麗的天體,如星系、星雲、星團、恆星、行星、彗星、流星等等。人們可能會認為,就是這些天體組成了宇宙,其實我們所能看到的天體(看得見的正常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不到5%,那麼究竟是什麼組成了這個宇宙呢?科學家們認為,現在的宇宙,主要有三大部分組成:看得見的物質、宇宙中的暗物質、暗能量——讓宇宙加速膨脹的力量。我們看得見的宇宙1.看得見的物質。比如龐大的星系、美麗的星雲、壯觀的星團、滿天的星星、太陽、月球、彗星、流星等等,當然了,還有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物質。這類物質約佔宇宙總質量的4.4%。2.看不見的暗物質。其實宇宙中還充斥著非常多的暗物質,這種看不見的暗物質是什麼?是正常物質嗎?不是。因為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是大爆炸後幾分鐘內,大爆炸的“湯”凝結成質子和中子,它們緊密地擠在一起,其中一些質子和中子聚合成重核,例如氦。如果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擠得更緊,它們將聚合成更多的重核。例如恆星和星系際氣體中的氦、硼和氖。然而聚合成為重原子核後,就變成了正常物質。暗物質約佔宇宙總質量的23%。NGC 720星系X射線照片(左)和可見光譜照片(右)“錢德拉”X射線觀測望遠鏡拍攝到存在宇宙暗物質的新證據,在“錢德拉”拍攝的編號為NGC 720遙遠星系X射線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周圍的熾熱氣體雲團(見圖1左)。但是該氣團的取向並不與星系自身的取向一致,這從利用可見光譜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右)。NGC 720星系位於離開地球約8000萬光年的地方。 NGC 720星系在星空中的位置天文學家認為,對氣體雲團奇特外形的解釋只有一個:它被暗物質所圍繞,否則氣體雲團應該膨脹。這表明,暗物質並非是為了消除引力理論某些缺陷的假想概念,而是真實存在的物質狀態。根據物理學引力理論,沒有暗物質,星系應坍塌成幾部分,而恆星就會沿完全不同的軌道運轉。3.暗能量。“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的觀測表明,宇宙中除有正常物質和暗物質外,還有暗能。正常物質佔4.4%,暗物質約佔23%,暗能約佔73%。暗能是一種特殊的宇宙物質,它能產生負引力,使宇宙加速膨脹。這種特殊物質是怎樣產生的?目前還沒有肯定的答案。這是一張用超級電腦計算出來的部分宇宙的剖面圖,其中無數的亮點都是星系,細絲物質將這些星系島連接起來,星系島的空隙充斥的是暗能量的海洋。4.反物質。反物質的原子由帶負電的原子核與帶正電的電子組成。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宇宙產生之初會同時產生反物質,按照該學說,宇宙是從大約150億年~200億年前溫度和密度極高的物質狀態中“爆炸”產生,並且不斷膨脹,發生著溫度從熱到冷、物質密度由密到疏的演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同時形成了諸如電子、質子、中子等粒子,以及它們的反粒子(反電子、反質子、反中子等),粒子與反粒子接觸會產生能量巨大的“湮滅”,由於粒子數稍多於反粒子,因此,由剩餘的粒子組成了目前的物質世界。銀河系中的反物質作用示意圖1928年,英國年輕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狄拉克就運用嚴格的理論,描述了電子性能的方程式,並且,計算所得結果都有4個解;2個正能解,2個負能解。正能解能與實驗觀察很好的符合,於是,狄拉克獨創性地指出,負能態是存在的,真空就是一個充滿負能態的電子海洋,負能態完全被電子佔據。愛因斯坦也曾建立過一個物質總能公式,根據這個公式,物質的總能量也有正負兩個值,這個結論與狄拉克所得結......

宇宙天體是怎樣構成的

1.宇宙天體是怎樣構成的?

答:是宇宙裡的塵形成.

2.宇宙中的天體有什麼共同弗?

答:大家都是宇宙塵形成和每個星體都是圓形.

參考資料:不會拿網上資料作答

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

宇宙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一個脫口而出的答案是:由那些亮晶晶的星星組成的。但在最近幾十年中,科學家越來越發現這個答案是不正確的。天文學家認為,組成恆星、行星、星系——當然還有我們——的物質,或者叫普通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不到5%。他們估計,另外25%,可能是由尚未發現的粒子組成的暗物質。剩下的70%呢?天文學家認為那可能是暗能量——讓宇宙加速膨脹的力量。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是什麼?科學家正在用加速器和望遠鏡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如果找到了,其意義肯定是宇宙級的。 浩瀚的宇宙 “宇宙”在《現在漢語詞典》中,被解釋為:“一切物質及其存在形式的總體”。那麼,宇宙是由哪些物質組成?它們又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呢? 一、看得見的正常物質 無數顆星星在茫無涯際的宇宙中運動著。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恆星。看上去它們好象是冷的,但實際上每顆恆星都是一個火熱的太陽。洶湧的熱浪不斷地從這些大火球吐出來,射向廣漠的宇宙空間。它們的熱度非常高,表面溫度至少有攝氏三千度。即使是最堅硬的金屬,一接觸它們的表面就會熔解,甚至化為氣體。可是,當你看到靜靜的夜空中閃爍著寒光的小星星的時候,說不定還會把它們當作螢火蟲呢。 許多紅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裝得下八十萬萬個太陽。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氣體狀態的物質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氣的幾萬分之一,比我們用抽氣機造成的“真空”還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恆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還小。可是這種星星的物質,密度特別大,火柴頭那麼大的一點點就抵得上十多個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樣大的一個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萬分之一。人到這種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來,因為它的引力是這樣大,人的骨胳早就被自己的體重壓碎了。這樣的小星星發出強烈的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溫度高達攝氏三萬度到五萬度。 還有數量眾多的中等的恆星,這些恆星象太陽一樣,體積不太大,密度不太小(太陽的密度是水的一點四倍),表面溫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幾千度。 恆星有各種各樣的,但是全都是灼熱的龐大的氣體球,全都是發光發熱的。 這些星星裡,想來會有不少不發光的行星繞著它們轉的吧。固然,今天憑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還不能直接看見別的恆星世界的行星,但是有什麼理由能說太陽系的構成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呢?太陽可以有行星,為什麼別的恆星就不能有呢? 從這顆星星到那顆星星的距離,每秒鐘能飛十六點七公里的宇宙船得走幾萬年。 得走幾萬年,多麼遼闊的宇宙空間啊!儘管恆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顆都能裝下幾百萬個地球(只有極少數比地球小),可是在遼闊的宇宙空間裡,這些恆星不過象大海里的水滴,也許還要小。 還有難於計算的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星雲,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間,浮游在宇宙空間裡,阻礙星光的通過。這些星雲有的厚到幾萬億公里,本身並不發光,如果在附近有恆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雲。否則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雲。 這樣就可以知道,宇宙裡的發光的星星,還有亮星雲、暗星雲等,這些都是宇宙中的正常物質。 大約一千萬萬顆以上的恆星組成一個鐵餅形狀的東西,我們把它叫做銀河系,太陽也在其中。從地球上望出去,銀河就象一個環,套在地球周圍。這是一個美麗的環,當它一半沒在地平線下,另一半橫過天空的時候,人們就說,這是一條天河,它把多情的織女和牛郎隔開了。 哪裡知道,這條天河淹沒了一千萬萬顆以上的星星啊!一千萬萬,你一口氣數下去,得數一千多年! 這就是整個宇宙嗎?不,這還只是構成宇宙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點點。 宇宙裡有千千萬萬個象銀河系一樣的恆星系,這些恆星系大都有一千萬萬顆以上的恆星。 我們肉眼能看到仙女座裡的一個恆......

宇宙怎麼形成的

宇宙怎樣形成的現理論在沒定論,但大多偏向大爆炸這一理論

在150億年前,整個宇宙一片黑暗。突然有一天,宇宙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爆炸。宇宙怎麼會爆炸呢?科學家把宇宙比喻為一隻球,構成這隻球的物質是一種密度非常非常大的物質,它的溫度極高。如果把現在生成的地球比喻為一隻乒乓球,那麼宇宙的圓球直徑就好比足球場。此時宇宙中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由於高溫和這些物質極不穩定,宇宙這隻“球”在不斷膨脹著,就像吹的大氣球會“呼呼呼”地脹大起來。當宇宙年齡為10-44秒時,溫度高達103耿℃,在這以後一剎那間,即經過10-34秒後,宇宙突然“暴脹”,就像大氣球突然被人猛烈一吹那樣,宇宙發生了巨大的爆炸,爆炸使宇宙在剎那間擴大了1029倍。

它爆炸的威力和速度是驚人的,溫度也隨著宇宙球體爆炸膨脹而迅速下降;大爆炸以後0.01秒,宇宙溫度下降為1011℃;0.1秒後,溫度降到300億度;在13.8秒後溫度進一步降到30億度;35分鐘時,溫度已下降到3億度。等大爆炸後30萬年,溫度已下降到3000℃,宇宙開始變得透明瞭,在這期間也開始形成了化學元素。

150億年來,宇宙在不斷膨脹,溫度在逐漸降低,與此同時,產生和繁衍了生物。這就好像按比例尺畫地圖那樣,將這150億年的宇宙進行歷程濃縮在一年裡,使我們得到了一個極為直觀有趣的“宇宙日曆”:

1月10日,大爆炸,宇宙脫穎而出;5月1日,浩瀚的銀河系誕生;9月9日,太陽系問世;9月14日,地球形成。9月24日,地球上出現了原始生命;11月12日,綠色植物破土而出;12月26日,更高級的哺乳動物出現。12月31日0時22分30秒,原始人類站在地球上;23分46秒,北京猿人創造了火;23分59秒,中國歷史衍續到春秋……宋代;24分,全球進入了迄今在繼續的現代化社會。可見人類歷史只是宇宙歲月中極其短暫的一瞬。

宇宙是怎麼形成的?

很多西方人認為地球和天空是在6000年前是經超自然的創造形成的(至今很多人仍然堅信這一結 論,儘管這樣做了以後他們的智力看起來就和那些相信地球是平面的人一樣)。無論如何,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太陽系是在46億年前由塵埃雲和氣體雲經過一個自然過程後形成的,而且也許在150 億年以前宇宙形成後這些雲就已經存在了。

在宇宙的開端,在時空誕生後的最初30萬年裡,宇宙是不透明的。隨著質子和電子互相結合成原子,輻射就可以自由的通過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可觀測的宇宙。

但是如果我們回到大爆炸的時候並假設宇宙的所有物質和能量都集中在一個相當稠密的小球中,這個小球非常熱,它發生爆炸形成了宇宙,那麼這個小球是從哪來的呢?它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一定要假設在這一階段裡有超自然創造嗎?

不一定,科學家們在1920年推出了一門叫量子力學的學科,它太複雜了以至於我們無法在這裡解釋它。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理論,它恰當地解釋了其他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而且還可以預測新現象,所預測的新現象和實際上發生的完全相同。

1980年,一個美國物理學家阿蘭。古司開始用量子力學研究了有關大爆炸起源的問題。我們可以假想在大爆炸發生以前,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發光的海,裡面什麼都不存在。很明顯這種描述是不準確的,這些不存在包含著能量,所以它不是真空,因為按定義真空裡應該什麼都沒有。前宇宙含有能量,但它的所有組成部分和真空的成分相似,所以它被叫做假真空。

在這個假真空裡,一個微小的質點存在於有能量的地方,它是通過無規律變化的無目的的力量形成的。事實上,我們可以把這個發光的假真空想象成一個泡沫狀的泡泡團,它可以在這兒或在那兒產生一小片存在物,就像海浪產生的泡沫一樣。這些存在物中有的很快就消失了,迴歸到假真空;而有的正相反變得很大或者經過大爆炸形成像宇宙那樣的物體。我們就住在這樣一個成功存在下來的泡泡裡。

但是這個模型有很多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在彌補和解決它們。如果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會不會有一個更好的觀點來解釋宇宙從何而來呢?

當然,如果古司理論的一部分是正確的,我們可以簡單地往回走一步問假真空的能量最初是從哪來的。這個我們說不出來,但這並不能幫助我們證實超自然物質的存在,因為我們還可以再往回走一步問超自然物質是從哪來。

這個問題的答案令人震驚,即“它不來自任何地方,它總是這樣存在的”。

相關問題答案
宇宙是怎樣構成的?
構造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壞蛋是怎樣煉成的乃巴?
風是怎樣形成的資料?
怨婦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要?
鋼是怎樣煉成的內容?
膠質瘤是怎樣形成的?
種子是怎樣形成的作文?
鬼火是怎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