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本逐末的末指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捨本逐末》的成語故事中,"本"指什麼?"末"指什麼

【漢語文字】捨本逐末

【詞語解釋】

舍:捨棄

本:原義為樹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義為樹梢,借指事物的末節

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捨近求遠、貪小失大、本末倒置、捨本求末、南轅北轍

【反義詞】追本求源、追根尋源

【另外寫法】棄本逐末、捨近謀遠

【造句】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捨本逐末。

捨本逐末啥意思?

中華成語大詞典

捨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解釋】: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稜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近義詞】:捨近求遠、貪小失大、捨本從末

【反義詞】:追本求源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指本末倒置

【英文】:attend to trifles and neglect the essentials

【日文】:根本を舍てて,末節を求(もと)める

【法文】:négliger l'essentiel pour s'attacher à l'accessoire

【德文】:das Pferd beim Schwanz aufzǎumen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的弟子問他現在要辦的事情很多該如何處理,孟子說應該知道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急需辦的就先辦,不能面面俱到。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喪期間吃飯狼吞虎嚥,喝湯時響聲很大,這就是捨本逐末,不知自己當前該幹什麼

捨本逐末的成語故事中,本 指什麼,末 指什麼

本,原指草木的莖或根,轉指事物的根本、根源;

末,與“本”相對,事物的梢、盡頭,無關緊要的部分。

捨本逐末——捨棄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細枝末節,形容輕重倒置。

★捨本逐末是什麼意思

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望採納

捨本逐末什麼意思?

捨本逐末

shě běn zhú mò

〖解釋〗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捨本逐末中本指?末指?

【漢語文字】捨本逐末

【詞語解釋】

舍:捨棄

本:原義為樹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義為樹梢,借指事物的末節

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捨近求遠、貪小失大、本末倒置、捨本求末、南轅北轍

【反義詞】追本求源、追根尋源

【另外寫法】棄本逐末、捨近謀遠

【造句】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捨本逐末。

捨本逐末是關於誰的

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後貴。難道說,一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嗎?”

趙威後聽了並沒有生氣,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活人民?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啊!難道說要先舍根本,去問那些末節嗎?”

齊國使臣對趙威後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並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度感到慚愧。

現在,人們用“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相關問題答案
日本黑色的花叫什麼?
逐鹿的鹿是什麼意思?
新六藝中的御指什麼?
黃賭毒中的黃指什麼?
六藝中的射指什麼?
江南可採蓮的江指什麼?
美中不足的美指什麼?
向晚的向指什麼意思?
炎黃子孫的黃指什麼?
黎族的黎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