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怎樣正確外來文化呢?

一、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

不分精華和糟粕,全盤否定民族文化,是歷史虛無主義。其結果:一方面摧毀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依賴仰仗其他民族,甘做其他民族的附庸;另一方面必然走向全盤西化,把資本主義當成救世良方,主張一概吸收,全盤肯定,照抄照搬。資本主義在幾百年發展中,為人類創造了空前的生產力,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文明,同時也創造了優秀的文化成果。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資本主義創造的文化裡,優秀文化和腐朽文化魚目混珠。資本主義腐朽的生活方式,享樂主義的人生觀,極端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和白金主義的價值觀,都是腐蝕民族的靈魂,消蝕民族意志的精神“鴉片”。對待外來文化,我們必須以魯迅為榜樣,學習魯迅先生的態度:“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拿來,‘拿來’之後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對待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全盤肯定,一概吸收是錯誤的;全盤否定,一概排斥也是有害的。在民族傳統文化中,夾雜著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糟粕,如封建的等級制、家長制、一言堂、男尊女卑、腐化墮落、官僚主義等等。這些都是敗壞民族風氣,沉淪民族精神、意志的文化“垃圾”。全盤肯定就會把文化“垃圾”繼承下來,影響改革開放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只有吸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民族文化,才能使之發揚光大,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前進的精神動力。與此同時,把外來文化包括資本主義文化雜內,都看成是消極落後的,採取一概排斥,全面否定的態度,會使民族文化停滯,乃至延緩國民經濟發展的進程。資本主義文化中有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不吸收這些先進的外來文化,民族文化就不能提高、前進,中化民族就會落後。

二、繼承本民族文化為主,吸收外來文化為輔

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搞物質文明建設要對外開放,精神文明建設也要對外開放。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在封閉狀態下求得發展。先進的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只有用全人類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豐富自己的民族,才能不斷髮展和前進,立於不敗之地。各個民族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各有所長和所短,各有優勢和劣勢。只有通過交往,在改革中揚長避短,才能發揮優勢,克服弱點,自立於民族之林。在對待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上,要批判地吸收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精華,去除糟粕,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還必須堅持以繼承發揚本民族文化精華為主,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為輔。首先,要把著眼點放在傳統文化這個基點上,它是中華民族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民族之魂,是自尊自強自立的基礎。其次,在此基礎上,消化吸收外來文化之精華,使之融於民族文化之中,成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這樣才能使民族文化生機勃勃,茁壯成長。最後,把外來文化拿來,必須結合本民族文化特點去消化吸收,不能生吞活剝,不顧民族文化之特點。

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是什麼?

是政治題吧。 (1)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首先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2)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3)各國應根據本國、本民族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借鑑和吸收外來文化。反對照搬績來文化,也反對全盤否定外來文化、“封閉主義”。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保護傳統文化吸收外來文化建設中國特色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對外文化交流的歷史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從秦漢開闢的絲綢之路到晉朝法顯的南亞之行,從唐朝玄奘西天取經到明代鄭和下西洋,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中,許多志士仁人、高僧學者、工役商賈不辭辛苦,長途跋涉,把熱汗和鮮血灑在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道路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交流史話,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中國經歷了**,也經歷了改革開外,在這50年的時間裡,中國的對外宣傳與交流也一道與共和國茁壯成長。然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外來文化充斥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這種現狀已經對新時期的青少年們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面對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傳統文化,它應該深入每一個人的骨髓。然而當代青年在面對兩種迥然不同的文化帶來的衝擊時,應該如何去對待,這一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年輕的一代人。 據一項調查表明目前西方文化,主要是美國文化在青年所接觸的外來文化中佔據主導地位,無論是影視片還是音樂,美國大眾文化產品對中國青年的滲透力都是其他文化所無法企及的。外來文化之風吹入神州大地的時間遠遠短於本土傳統文化的形成歷史,然而它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擁有相當數量的青睞人群,甚至可以向本土傳統文化挑戰。外來時尚文化之所以能夠得到眾多青年擁護的原因,並非由於其內涵的豐富或深遠,而是通過宣傳、包裝、造勢等多方面的努力和突破,打造出來的鮮亮形象博得了青年的偏愛,而這恰恰是傳統文化自身所忽略的。我國傳統文化單以內容上的博大精深為傲,而忽視了外在包裝與其他必要的宣傳手段,造成形式上遜人一籌的現狀。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近年來,洋人的情人節在我國大中城市的年輕人和在校大學生中日漸流行。我們青年為什麼過情人節?是純粹追求一種節日的浪漫,還是認同其節日的文化內涵?傳統的“七夕”節代表的也是愛情,為什麼不受追捧?應如何弘揚民族文化並積極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其實“七夕”也有人過,只是人少一些而已。單就這兩個節日來講,確實有點意思。“七夕”的來龍去脈大家都清楚,而情人節則清楚的不多。知道“七夕”的人,都清楚這個節日其實並不浪漫,還帶有感傷的情調,不過也罷。重要的是,但凡節日,總要有點儀式,有象徵物,而“七夕”是沒有的。 另外,央視主持人芮成鋼稱星巴克開進故宮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糟蹋,呼籲要將星巴克趕出故宮,認為其“破壞了故宮的“神聖”。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附和者人言洶湧,反對者更是此起彼伏,大有沖決一切羅網之氣勢。反對者認為,星巴克進入故宮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侵蝕。故宮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知名咖啡店星巴克在這裡開了6年。“星巴克”是美國消費主義精神的代表符號,更多的是與小資、時尚聯繫在一起,這與暮鼓晨鐘、蒼涼威嚴的紫禁城能和諧地搭配嗎?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會互相交集,而國外的消費文化與本土文化遺產之間也很容易產生對峙與衝突。星巴克與故宮,就是這麼直接地“交上了火”。星巴克在故宮裡已開了6年,6年間,人們已習慣了它的存在,雖說它和紫禁城的堂皇之氣總有些不相調和。 針對這個事件,星巴克全球總裁做出了以下的回答:6年前,應故宮博物院的邀請,星巴克在故宮開了分店。我們是抱著對紫禁城文化歷史傳統的尊重和高度敏感開設這家分店的。我們一直並且會繼續表達我們對(紫禁城)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俗的尊重。我們也為讓這家店適應紫禁城的環境作了認真的努力。 而中國的學者上海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孫曉忠教授認為,當故宮失去皇權後,這個空間對內形成傳統文化的象徵,對......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我們怎樣對待外來文化?
如何對待西方文化?
政治如何對待西方文化?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
論文如何面對外來文化?
如何對待自己作文?
我們如何傳播中華文化?
中學生如何對待法律?
孩子如何對待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