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誰及內容簡介是什麼?

《哈姆雷特》作者:莎士比亞內容簡介:丹麥王子的復仇故事 丹麥的老國王突然死去,王弟奪取王位,迎娶王嫂。 年輕英武的王子陷入了巨大的悲憤痛苦之中。 老國王冤魂不散,託夢給王子:害死自己的就是王子的叔父、現今的新國王。 王子發誓為父復仇。 王子裝瘋賣傻,對付試探;有愛說不出口,將戀人雷莉亞置之不理;巧借藝人表演,親自驗證殺父凶手。 新國王驚惶萬分,既祈求上蒼恕罪,又尋機除掉王子。 正巧王子在責問母后時,誤殺戀人之父雷大人,於是國王以明送王子出國避難,暗藏毒計借刀殺人。王子識破陰謀,返國復仇。 誰知戀人雷莉亞已瘋顛而死,其兄雷弗軍在新國王挑唆下,誓與王子比劍決鬥。王后飲下國王毒酒,以死護兒。 王子怒殺國王復了仇,卻與雷將軍一起死於劍毒,魂歸天外。

哈姆萊特的作者是誰,在哪個國家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部悲劇,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莎士比亞說過,他的作品就是“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哈姆雷特》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傳統,是王權的當然繼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顛倒了的時代顛倒了。戲一開頭,作者就展現了一幅醜惡的社會畫面:國家發生宮廷政變,國王被害,陰謀家竊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滿朝臣子趨炎附勢等等。世界彷彿到了末日。於是這個王子喊出了“時代整個兒脫節了”的吼聲。人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是“時代的靈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個正直、樂觀、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環境下,他可以成為一位賢明君主;但是現實的社會迫使他不得不裝瘋賣傻,進行復仇。他是英國那個特定的動盪不安時代的產物。

在《哈姆雷特》這部戲劇中,處處可以看出作者著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個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計,在敵強我弱的惡劣情況下,他敢於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他擊破了奸王設下的—個個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羅森克蘭等人進行刺探和監視的把戲;又使王后發現天良;接著採用“調包計”除掉了奸王的兩個走卒,把奸王“借刀殺人”的陰謀擊得粉碎;最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雙重陷阱——毒劍和毒酒還給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鬥爭中,哈姆雷特都顯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評論說,《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劇,此話不無道理。

但哈姆雷特決非“完人”。他雖然善於思索,卻優柔寡斷;他雖然受到人民的愛戴,卻並不相信人民。他說:“時代變得越發不像樣子,—個農民的腳趾竟然這麼靠近一個朝臣的腳後跟,擦傷了後者的凍瘡。”可見哈姆雷特的社會改革與農民所要求的變革相距甚遠。儘管哈姆雷特有令人欽佩的才能,竭力想除舊佈新,但他總是鬱鬱不樂,遲疑不決,他始終是孤立的。這就註定了他與醜惡同歸於盡的悲慘命運。

《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誰?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是誰寫的?

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於英格蘭斯特拉福鎮-1616年5月3日(儒略曆4月23日),英國著名劇作家、詩人,主要作品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哈姆雷特的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近代歐洲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共寫有37部戲劇,154首14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英:Hamlet)、《奧賽羅》(英:Othello)、《李爾王》(英:King Lear)、《麥克白》(英:Macbeth)。四大喜劇:《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皆大歡喜》。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等。他是“英國戲劇之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被稱為“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哈姆雷特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

《哈姆雷特》是歐洲文藝時代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該劇的創作也被認為是莎士比亞藝術創作的頂峰。哈姆雷特作為該劇本的男主角,集多重性格於一身,是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的縮影之一。莎士比亞生活的時代背景也深深影響著該人物的性格特徵。

寫作背景:

十六、十七世紀之交,英國正處在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是英國曆史進程中的一個巨大轉折。

伊麗莎白統治的繁榮時期,資產階級支持王權,而王權正好利用資產階級,兩方面不僅不對立,還結成了暫時的同盟。由於政局比較穩定,社會生產力獲得了迅速的發展。這種新興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雖然加速了封建社會的崩潰,卻仍然是依靠殘酷地剝削農民來進行的。詹姆斯一世繼位以後,專制集權被進一步推行,資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反抗遭到了大肆鎮壓。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它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秩序,同時為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條件,莎士比亞的創作正是對這個時代的藝術的深刻的反映。

《哈姆雷特》是借丹麥八世紀的歷史反映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現實。當時的英國,如前所述,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而《哈姆雷特》正是“這個時代的縮影”。劇中哈姆雷特與克勞迪斯的鬥爭,象徵著新興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與反動的封建王權代表的鬥爭。通過這一斗爭,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理想同英國黑暗的封建現實之間的矛盾,揭露了英國封建貴族地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為了爭奪權力而進行的殊死較量,批判了王權與封建邪惡勢力的罪惡行徑。[2]

文藝復興運動使歐洲進入了“人”的覺醒的時代,人們對上帝的信仰開始動搖。在“個性解放”的旗幟下“為所欲為”,這是當時的一種時代風尚。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從而推動了社會文明的大發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藝復興的 晚期,隨之產生的是私慾的泛濫和社會的混亂。面對這樣一個熱情而又混亂的時代,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亞,已不像早期那樣沉湎於人文主義的理想給人帶來的樂觀與浪漫,而表現出對理想與進步背後的隱患的深入思考,《哈姆萊特》正是他對充滿隱患 而又混亂的社會的一種審美觀照。[3]

《哈姆雷特》,《堂。吉可德》的作者各是誰

全名: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劇》(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簡稱:Hamlet

又名:王子復仇記《哈姆萊特》

作者:英國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

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於英格蘭沃裡克郡斯特拉福鎮,1616年5月3日(儒略曆4月23日)病逝。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

關於作品

著名悲劇之一,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在《哈姆雷特》中,復仇的故事中交織著愛恨情愁。同時,哈姆雷特也是該劇主人公丹麥王子的名字。

著名長篇小說《唐·吉訶德》(1602~1615)是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卻》共2卷,主要描寫一個瘦弱的沒落貴族吉柯德因迷戀古代騎士小說,竟像古代騎士那樣用破甲駑馬裝扮起來,以醜陋的牧豬女作美賽天仙的崇拜貴婦,再以矮胖的農民桑丘·潘札作侍從,3次出發周遊全國,去創建扶弱鋤強的騎士業績。以致鬧出不少笑話,到處碰壁受辱,被打成重傷或被當作瘋子遣送回家。小說中出現的人物近700個,描繪的場景從宮廷到荒野遍佈全國。揭露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腐朽,展現了人民的痛苦和鬥爭,觸及了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等諸方面的問題。小說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吉柯德和既求實膽小又聰明公正的農民桑丘這兩個世界文學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樸實無華的生活真實,也有滑稽誇張的虛構情節,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廣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這本書堪稱經典,但是最好不要帶著那麼嚴肅的眼光去看,因為這本書在出版後一大段時間內屬於地攤讀物,他的價值也曾被認為僅僅是“逗笑”(塞萬提斯不學無術,不過倒是個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當時人語),不管曾經遭過什麼評價,這本書確實很逗笑,我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都忍不住想笑。這本書言語輕鬆活潑,似乎每一句話都是信手拈來而又很貼切,但不是那麼精確,甚至情節的前後銜接都很隨便,以至於出現不少漏洞,但是這並不影響整個書的吸引力,這本書有一種來自民間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樸的鄉下人扎堆開玩笑,就能感受到這種暖和的,自然的活力來。

作者塞萬提斯正是這種社會低層的角色,他是個傷殘的軍士,被俘當過奴隸,其間帶領弟兄們幾回逃跑,都被抓回來。被人贖回來之後,一貧如洗,寫作也沒有讓他脫貧,還因為無妄之災坐了幾回牢…….最後得水腫病死了。死後,人們也不知他的確切葬處。

堂吉柯德,一個鄉下紳士,讀騎士小說入了迷,一心想要把書中騎士的種種行為付諸現實,他以利相誘,居然說動了鄰居桑丘去作他的奴僕,這樣,一個瘋子和一個傻子,就開始了這部“偉大的信使”。

在歷險中,和別人交談,只要不涉及騎士道,堂吉柯德頭腦清晰,見識高明,他有堅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稱騎士典範,他一心追求正義,和想象中的敵人“作戰”毫不畏懼,連命都不要,他堅信自己應該扶助弱小,但事實上,他往往給別人添亂。他捍衛純潔忠貞,痴心不悔地堅守著自以為是的愛情,而他所謂的“情人”是個粗壯的村姑,壓根不認識他。他在想象的世界裡生活,歷盡挫折而不後悔,認為這只不過是“魔術家搗的鬼”,還不斷給桑丘打氣---騎士總是要歷盡各種艱險,才能成就豐功偉績的。

而桑丘呢?他是個只看見眼前利益只顧自己的農民,因為堂吉柯德許給他種種好處,他才跟著......

哈姆雷特作者是誰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 --- 1616年4月23日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傑出的思想家、作家、戲劇家,詩人。1564年出生於一個富商家庭,曾經在“文法學校”讀書,後因父親破產,中途輟學。21歲時到倫敦劇院工作,很快就登臺演戲,並開始創作劇本和詩歌。他創作的大部分是詩劇,主要作品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哈姆雷特是誰????

著名悲劇之一,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在《哈姆雷特》中,復仇的故事中交織著愛恨情愁。同時,哈姆雷特也是該劇主人公丹麥王子的名字。後有據此改編的同名電影和越劇等藝術作品。

哈姆雷特 Prince Hamlet —— 丹麥王子。為父王的鬼魂所困擾,要對殺父凶手復仇。經歷了痛苦的掙扎之後他達成了目的,整個王宮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他最後也中了致命的毒劍死去。

哈姆雷特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丹麥國王哈姆雷特的父親突然逝世,不到兩個月,王后喬特魯德就和國王的弟弟、新國王克勞狄斯結了婚。這一連串事情在朝中引起了議論,有些大臣認為喬特魯德輕率無情,居然嫁給了可憎卑下起克勞狄斯。甚至有人懷疑克勞狄斯是為了篡位娶嫂,卑鄙害死了已故的國王。 受刺激最深的還是王子小哈姆雷特。因為哈姆雷特總是把他已故的父親當作偶像來崇拜,所以最令他難受的倒還不是沒能繼承照理來說應由他繼承的王位,而是母親喬特魯德很快就忘記了和老國王的恩愛。在哈姆雷特看來,這樁婚事是十分不正當的,用“亂倫”兩個字來形容是再恰當也不過了。悲痛和鬱悶使年輕王子昔日慣有的快樂蕩然無存,在他眼裡,一切高潔的花卉全都枯死了,倒是雜草卻在那裡瘋長。新王和王后想盡了辦法叫他快活起來,但哈姆雷特總是穿著黑色的喪服來表示他的哀悼,甚至在新王舉行結婚大禮的那一天,他仍舊身著喪服以示鄙視。 在無數天悲哀的日子裡,年輕的王子反覆思量著他敬愛的父親是怎樣死的。雖然克勞狄斯宣稱國王是給一條蛇咬死的,但敏銳的哈姆雷特懷疑克勞狄斯就是那條蛇,而且,他猜測母親喬特魯德也有可能參與了謀殺。這些懷疑和猜測困擾著哈姆雷特,直到有一天他聽說鬼魂的事,整個宮廷陰謀才開始顯露出輪廓。 有學問的霍拉旭是哈姆雷特的好朋友。他和宮廷警衛馬西勒斯曾在夜半看見過一個鬼魂,長得和已故的國王一樣,烏黑的鬍子略帶些銀色,穿著一套大家都很熟悉的盔甲,悲哀而且憤怒地走過城堡的高臺。一到子夜他就來了,哨兵對他講話,他好像作出要說話的樣子,但這時雞鳴天亮了,鬼魂就消失了。當霍拉旭向哈姆雷特講起此事時,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他斷定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他認為鬼魂這樣出現一定不會是無緣無故,說不定有什麼冤屈的事要講,儘管鬼魂一直沒開口,但哈姆雷特認為父親會對兒子說的。於是,王子決定當天晚上和哨兵一起去守夜,好見到父王的鬼魂。 哈姆雷特焦急地等待黑夜的到來。天剛黑,他就和霍拉旭、馬西勒斯等人登上了鬼魂經常出沒的高臺。月冷星稀,朔風刺骨,給鬼魂的出現更添了幾分寒冷的前奏。正當他們談著天氣的時候,霍拉旭打斷了池們的談話。說鬼魂出現了。 哈姆雷特看見鬼魂果然和霍拉旭他們描述的一模一樣,起初他又驚奇又害怕,他還祈求天神保佑他們,因為他不知道鬼魂是善是惡,更不知道它帶來的是禍是福。可是漸漸的他覺得父王的鬼魂並沒有什麼惡意,只是悲哀地望著他,好像很想跟他說話。哈姆雷特膽子就大了起來,走向前去,望著和父親無甚兩樣的鬼魂,情不自禁地喊道:“國王,父親!”懇求他說說為什麼不好端端地安息在墳墓裡,卻要離開那裡出現在月光底下的高臺上?他請鬼魂告訴他怎樣才能平息它不安的靈魂。於是,鬼魂就示意哈姆雷特跟它到人少僻靜的地方去好一吐為快。霍拉旭他們竭力勸阻哈姆雷特不要跟鬼魂去,生怕鬼魂露出獰惡的面目嚇壞了年輕的王子。但睿智的哈姆雷特早就盤算著揭開父王暴斃的祕密,怎肯放棄這樣的機會?至於生命,他早就看得透了,而他的靈魂,既然也同樣是永生的,鬼魂又怎能加害於它呢?所以年輕的王子突然覺得像獅子一樣強悍,掙脫了霍拉旭們的阻......

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誰

莎士比亞,附生平給你:

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幼年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歷史學家喬治·斯蒂文森說,後人從這些文字資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亞的生 活軌跡:13歲時家道中落,此後輟學經商,22歲時前往倫敦,在劇院工作,後來成為演員和劇作家;1597年重返家鄉購置房產,度過人生最後時光。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1582年,18歲 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讚他的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戲劇詩人們並稱。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1596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又先後3次購置了可觀的房地產。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他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御前侍從。1612年左右他告別倫敦回到家鄉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於鎮上的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齣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從1772年開始,有人對於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並且企圖證實作者是培根、C.馬洛、勒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

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齣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

作品

莎士比亞在約1590~1612的20餘年內共寫了三十七部戲劇(如加上與弗萊徹合寫的《兩位貴親》則是三十八部),還寫有二首長詩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他的戲劇多取材於歷史記載、小說、民間傳說和老戲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現實,宣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性論觀點。由於一方面廣泛借鑑古代戲劇、英國中世紀戲劇以及歐洲新興的文化藝術,一方面深刻觀察人生,瞭解社會,掌握時代的脈搏,故使莎士比亞得以塑造出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繪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使之以悲喜交融、富於詩意和想象、寓統一於矛盾變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點著稱。

一般來說,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可分以下3個時期:

第一時期(1590~1600年) 以寫作歷史劇、喜劇為主,有9部歷史劇、10部喜劇和2部悲劇。

9部歷史劇中除《約翰王》是寫 13 世紀初英國曆史外 ,其他8部是內容相銜接的兩個4部曲 :《 亨利六世 》上 、中、下篇與《查理三世》;《查理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與《亨利五世》。這些歷史劇概括了英國曆史上百餘年間的動亂,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亞反對封建割據,擁護中央集權,譴責暴君暴政,要求開明君主進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諧社會關係的人文主義政治與道德理想。

10部喜劇《錯誤的喜劇》、《馴悍記》、《維洛那二紳士》、《愛的徒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 》、......

相關問題答案
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誰?
哈利波特的作者是誰?
野火燒不盡的作者是誰?
幸福是什麼的作者是誰?
山亭夏日的作者是誰?
浣溪沙的作者是誰?
鬼吹燈的作者是誰?
古朗月行的作者是誰?
江雪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專心致志的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