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原型人物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亮劍的真實原形人物是誰?

《亮劍》中的八路軍副總指揮原型是彭德懷,師長應是劉伯承元帥,旅長就是陳賡這一點都沒錯.但認為李雲龍的原型是55年中將王近山不合適,只能說李雲龍身上有王近山的影子而已. 其實八路軍129師386旅並沒有李雲龍這個人物,而是作者根據我軍將領中幾個性格鮮明,富有傳奇色彩人物的合成體,其中有二野第12軍軍長王近山和四野第49軍軍長鍾偉的影子。 這兩位將軍和李雲龍一樣,都是脾氣暴躁,不好駕馭的人物,但都是特別能打仗,其中王近山人稱“王瘋子”出身紅四方面軍,打起仗來形式不拘一格,深受劉鄧喜愛。1943年10月,王近山時任太嶽軍區二分區司令員時,奉命率隊赴延安去保衛陝甘寧邊區,途經敵心臟地區韓略村時,發現一隊日軍將從此地經過,他見那裡的地形險要,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他當即決定隊伍停止前進,就地埋伏,準備打個伏擊,好狠狠殺一下鬼子的威風和氣焰。雖然當時他的部隊好多人都不贊同打這一仗,但“王瘋子”瘋勁上來了,誰也擋不住。

他當即命令部隊停下開始設伏,待鬼子一進伏擊圈後,部隊就開始了猛烈的射擊。 此仗除日軍三名裝死留下性命外,其餘包括一個少將旅長,六個大佐聯隊長,180箇中佐和少佐大隊長以及中隊長全部斃命。當時王近山和他的部下誰也沒想到,他們即將伏擊的竟是由日軍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將岡村寧次苦心拼湊的所謂由中隊長以上軍官組成的“日軍官戰地參觀團”,王近山沒料到,八路軍總部也沒料到,日本人更沒有料到。

到延安後,毛澤東都會見了王近山,劉鄧首長曾專門發出電報以示對王近山嘉獎 。這個故事被作者搬到了李雲龍的身上。我們在電視劇中都看到了那場激烈的戰鬥。王近山在一次戰役中負傷在醫院治療時結識了護士韓蚰巖,並很快結婚。二野渡將攻佔四川后,極富傳奇色彩的王近山在重慶一所大學演講時,很快愛上了他的小姨子,一個貌美才高的女大學生,當時,還有幾個軍級幹部犯下此種錯誤都被處理,因王近山的赫赫戰功被劉鄧原諒保護過關,他的副軍長肖永銀快刀斬亂麻將幾個女性全部調走,為此,王近山對肖永銀產生了較大的誤解並延續很長時間。在朝鮮戰場上,三兵團的60軍180師全軍覆沒,身為兵團副司令的王近山永遠難辭其咎,正是他無節制的用兵才導致這次慘敗。

李雲龍的生活原型

關於搶佔軍需品(歷史主角:鍾偉)

在《亮劍》中李雲龍劫持軍需品的情節在歷史上有真實翻版,主角是我軍的少將鍾偉。 抗戰初期鍾偉在鄂豫挺進支隊當團政委,由於與支隊領導脾氣不合,一氣之下帶著老婆、剛出生的孩子和警衛班跑了,這一夥人歷盡艱辛,在蘇北找到了老部隊———新四軍三師。黃克誠收留了他,讓他當了10旅28團團長。如果鍾偉被李先念追了回去,沒準就會被當逃兵給斃了。鍾偉的部隊能搶,戰前戰士兜裡都是“五師繳獲”的條子,一仗打下來全城都貼滿了“五師繳獲”。有一次條子還貼上了“東野總部”的兩輛過路彈藥車,雙方爭執中,鍾偉來幫忙了,“什麼你的我的!都是八路,都打國民黨”,憑這一句話,五師的人就把彈藥車給卸了。

敢打無命令仗(歷史主角:鍾偉)

1947年春天,鍾偉是東北野戰軍二縱5師師長,3月8日奉林彪命令率部南渡松花江時,鍾偉和政委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政委認為:東進是全局,我們不能貪圖眼前利益,動搖了總部決心,即使這仗打勝了,我們也是錯的。鍾偉堅決主張打,他認為:違抗上級命令是不對,但貽誤了戰機而影響全局就更不對。 意見相持不下,戰機眼看就要錯過,鍾偉下了決心:“就這麼定了,留在這裡打他個狗日的,打錯了,砍頭掉腦袋我擔著,打!”之後,鍾偉連著接到了林彪三個即時東進的電報,他不為所動,一面組織戰鬥一面向林彪報告情況,電報的主題只有一個:你的命令我暫不能......

電視劇《亮劍》中人物的歷史原形。

李雲龍的原型是王近山

在山西攻打平安縣城的時候

當時 王近山 的領導 是129 師長 劉伯承

386旅陳賡任旅長

解放戰爭時期,華野的司令員 是陳毅

解放後南京軍事學院的院長是劉伯承 以前就是 王近山 的領導 129 師長

《亮劍》中的八路軍副總指揮原型是彭德懷,師長應是劉伯承元帥,旅長就是陳賡這一點都沒錯.但認為李雲龍的原型是55年中將王近山不合適,只能說李雲龍身上有王近山的影子而已.

其實八路軍129師386旅並沒有李雲龍這個人物,而是作者根據我軍將領中幾個性格鮮明,富有傳奇色彩人物的合成體,其中有二野第12軍軍長王近山和四野第49軍軍長鍾偉的影子。

這兩位將軍和李雲龍一樣,都是脾氣暴躁,不好駕馭的人物,但都是特別能打仗,其中王近山人稱“王瘋子”出身紅四方面軍,打起仗來形式不拘一格,深受劉鄧喜愛.

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是誰?

亮劍中的主角李雲龍,其原型比較多:

一、主要原型:

1、“王瘋子”的王近山,在共和國開國將軍中,王近山同陳光、鍾偉、王必成(《紅日》中沈振新的原型)、皮定鈞等堪稱最有個性的幾位! 戰爭篇:徐帥之勇、劉帥之謀、鄧政委之斷 “我算什麼?一個放牛娃!我的勇敢是向徐帥學的,謀略是向劉帥學的,果斷是向鄧政委學的。”王近山的這番話本屬自謙,但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自吹自擂,但獨狼覺得這話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

二、劇情故事原型:

1、蒼雲嶺之戰中一炮擊潰阪田聯隊長,就取材於1939年11月黃土嶺之戰中時任晉察冀軍區第1團團長的陳正湘(原115師第叮43旅第685團副團長)用山炮擊斃了號稱“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真實戰例;

2、李雲龍的部隊見到物資就貼上封條、讓俘虜跑步以甄別隱匿其中的軍官,則都是在曾任東野五師師長、三下江南時屢屢違抗林彪軍令但卻被林彪直接提長為十二縱隊司令員的鐘偉的真實故事。

3、在陳賡、陳正湘等人身上,也可看到李雲龍的影子。

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是誰?

《亮劍》中的八路軍副總指揮原型是彭德懷,師長應是劉伯承元帥,旅長就是陳賡這一點都沒錯.但認為李雲龍的原型是55年中將王近山不合適,只能說李雲龍身上有王近山的影子而已. 其實八路軍129師386旅並沒有李雲龍這個人物,而是作者根據我軍將領中幾個性格鮮明,富有傳奇色彩人物的合成體,其中有二野第12軍軍長王近山和四野第49軍軍長鍾偉的影子。 這兩位將軍和李雲龍一樣,都是脾氣暴躁,不好駕馭的人物,但都是特別能打仗,其中王近山人稱“王瘋子”出身紅四方面軍,打起仗來形式不拘一格,深受劉鄧喜愛. 1943年10月,王近山時任太嶽軍區二分區司令員時,奉命率隊赴延安去保衛陝甘寧邊區,途經敵心臟地區韓略村時,發現一隊日軍將從此地經過,他見那裡的地形險要,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他當即決定隊伍停止前進,就地埋伏,準備打個伏擊,好狠狠殺一下鬼子的威風和氣焰。雖然當時他的部隊好多人都不贊同打這一仗,但“王瘋子”瘋勁上來了,誰也擋不住。 他當即命令部隊停下開始設伏,待鬼子一進伏擊圈後,部隊就開始了猛烈的射擊。 此仗除日軍三名裝死留下性命外,其餘包括一個少將旅長,六個大佐聯隊長,180箇中佐和少佐大隊長以及中隊長全部斃命。當時王近山和他的部下誰也沒想到,他們即將伏擊的竟是由日軍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將岡村寧次苦心拼湊的所謂由中隊長以上軍官組成的“日軍官戰地參觀團”,王近山沒料到,八路軍總部也沒料到,日本人更沒有料到。 到延安後,毛澤東都會見了王近山,劉鄧首長曾專門發出電報以示對王近山嘉獎 這個故事被作者搬到了李雲龍的身上。我們在電視劇中都看到了那場激烈的戰鬥. 王近山在一次戰役中負傷在醫院治療時結識了護士韓蚰巖,並很快結婚。二野渡將攻佔四川后,極富傳奇色彩的王近山在重慶一所大學演講時,很快愛上了他的小姨子,一個貌美才高的女大學生,當時,還有幾個軍級幹部犯下此種錯誤都被處理,因王近山的赫赫戰功被劉鄧原諒保護過關,他的副軍長肖永銀快刀斬亂麻將幾個女性全部調走,為此,王近山對肖永銀產生了較大的誤解並延續很長時間. 在朝鮮戰場上,三兵團的60軍180師全軍覆沒,身為兵團副司令的王近山永遠難辭其咎,正是他無節制的用兵才導致這次慘敗. 抗美援朝結束後,王近山 是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公安部副部長,這時的韓蚰巖是異常痛苦的,丈夫愛上自己的妹妹,一個是骨肉姐妹,一個是戰火夫妻並且已經有了幾個孩子,處在夾縫中韓蚰巖進退兩難只好請組織出面解決,這又大大傷害了自尊心極強的王近山,所以他鐵了心非要離婚,不管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苦口相勸還是老政委鄧小平的婆心開導,一切都不管用.於是離婚成為定局.而王近山離婚後,那個陽春白雪的大學生也許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從此不知所終. 當時我國對高級幹部離婚問題還是非常重視的,最後收到降職處分,到河南一個農場任副廠長,王近山在離開北京時只有家中姓黃的小保姆主動示愛,和他到黃泛區農場,不久結婚. 後來,王近山託人給南京軍區副司令兼參謀長肖永銀帶信,託他向中央反映自己的情況,肖永銀將信轉給許世友,因為都是四方面軍出身,許世友及時向毛澤東說了此事並在他的要求下,毛澤東將王近山掉南京軍區任副參謀長。王近山見到肖永銀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冤枉你了,對不起你。這是他對肖永銀在重慶時調離他小姨子的註解。 他逝世十三年後,老政委鄧小平在他的紀念文集上手書四個大字:一代戰將。鄧小平能給他題字,說明王近山的軍事才華,當年劉伯承和鄧小平確實對這原虎將非常器重。 在電視劇中,李雲龍在南京軍事學院差一點移情別戀張白露。恐怕也是取材於這一點上。 李雲龍愛罵人,愛喝酒,打仗繳獲物資貼封條,愛士兵護......

《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是誰

李雲龍的原型不是一個人,總的來說,原型以王近山為主,鍾偉為副,其他事蹟中有皮定均、楊成武、聶鳳智、鄧華等中共將領的事蹟。

1943年10月,王近山時任太嶽軍區二分區司令員時,奉命率隊赴延安去保衛陝甘寧邊區,途經敵心臟地區韓略村時,根據情報,一隊日軍將從此地經過,他見那裡的地形險要,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他當即決定隊伍停止前進,就地埋伏,準備打個伏擊,好狠狠殺一下鬼子的威風和氣焰。

韓略,是臨汾至屯留公路上一個小鎮,距臨汾三四十里。韓略村邊有一條山溝,公路正巧從幾米高的陡壁中間穿過。這種地形打伏擊再好不過了。10月22日晚上,王近山指揮部隊進入陣地設下埋伏。王近山和部下,當時誰也沒想到,他們即將伏擊的竟是由日軍中隊長以上軍官組成的“日軍官戰地參觀團”,王近山沒料到,八路軍總部也沒料到,日本人更沒有料到。

指揮日軍對太嶽地區進行“鐵滾式掃蕩”的是日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為了展示他“新戰法”的成果,特抽調近200名中隊長以上的日本骨幹軍官,由他的親信少將旅長服部直臣率領,來到太嶽地區進行實戰觀摩。他原想在“戰地參觀團”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武威。

10月23日上午8時許,公路遠方騰起滾滾煙塵。王近山駕望遠鏡一望,路上一溜汽車,一查整整13輛,車上站滿了日本鬼子。王近山心想,13輛汽車也就二三百人,而他此時有一千多人,吃掉二三百人很有把握。汽車漸漸駛近了,每輛車上都插著太陽旗,日軍軍官有說有笑,不時指指劃劃,好一副得意的樣子,儼然把中國的土地當成了他們的“王道樂土”。當日軍車隊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圈,王近山一聲令下:打?瞬間,公路兩邊槍聲大作,擲彈筒,手榴彈,機關槍,步槍,猶如狂風暴雨,公路上頓作一片煙塵火海。也巧,毫無準備的服部少將率先成了槍下之鬼,完成了他“參觀”的使命。然而這個參觀團成員畢竟都是沙場老手,儘管失去了指揮,但槍聲一響,立即進入戰鬥狀態。雖然一輛輛汽車爆炸了,但他們從死去或傷員手中奪過步槍、機槍繼續頑抗。王近山下令:“必須在20分鐘內解決戰鬥?一營長,組織突擊隊衝入敵群消滅敵人?”一營長甩掉帽子,率隊猶如猛虎撲向敵群,儘管敵人三五成群,背靠背互相掩護著與我軍撕殺,但這些人來自各部隊,沒有戰鬥組織,很快被我軍分割,逐一被消滅。岡村寧次苦心拼湊的所謂“戰地參觀團”,除三名裝死留下性命外,其餘包括一個少將旅長,六個大佐聯隊長,180箇中佐和少佐大隊長以及中隊長全部斃命。

孔捷的原型可能是肖全夫將軍,原四方面軍出身,後來屬東北四野9縱26師師長,50任46軍副軍長,隨後51年入朝作戰,52年升任軍長,54年也在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當學員,55年授少將,後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69年珍寶島之戰的指揮人。這些都比較符合孔捷的一些經歷。

丁偉的原型就是鍾偉。打仗野,紀律差,強自己部隊的戰利品,釀酒賣,賣煙土。當軍事學員不聽話,嫌軍銜給低了,喜歡和女人跳舞等等。電視裡面有個鏡頭描寫淮海戰場,李雲龍師繳獲了一堆戰利品,結果被5師的人強走了,其實這個華野5師就是映射鍾偉的,鍾偉在東野就是5師的師長。

獨立團(孔捷任團長之時)遇襲原型,37年10月,陽明堡打響,26日,日軍40旅團5個大隊右翼迂迴到石門附近,發現129師386旅771團,進行夜襲,擊潰了771團。

殲滅山崎大隊原型,即關家堖之戰,李家坡原型為關家堖(不是關帝堖),崗崎為山崎,時間,40年10月29日開始進攻,這場仗由25、38(決死一縱隊)、772、769團、總部特務團一部參加,385旅、新11旅、決死一縱餘部打援,新10旅阻敵退路。最後由769團打下來的......

《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是誰

亮劍中的主角李雲龍,其原型比較多:

1、共和國開國將軍 中將王近山,相似度60%

特點:20歲當上紅軍師長。王近山一直在徐向前的指揮下打仗,打起仗來不要命,人稱“王瘋子”。42歲當上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李雲龍醫院結識田雨以及電視中田雨好友張白露插足於李田之間的感情糾葛都取材於王近山的事蹟。

相似點一:打起仗來不要命相似點二:相近的戰鬥經歷

相似點三:妻子是照顧自己的護士

2:少將鍾偉

相似點一:屢立戰功

相似點二:能打還能“搶”

相似點三:不服從老師管教

3、此外,在陳賡、陳正湘等人身上,也可看到李雲龍的影子。

亮劍中孔團長的原形是誰_

孔捷

曾任八路軍129師新二團團長,李雲龍的好朋友,解放戰爭的時候參加參加中原返攻,1950年率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進入國防大學學習,畢業後人東北邊防某軍軍長,援助過遭到迫害的李雲龍,最後收養了李雲龍夫婦和趙剛夫婦的6個孩子並把他們撫養成人。在80年代初離休。

《亮劍》的劇情很簡單,主人公是我軍的一位中高級軍官,劇中截取了他從抗日戰爭到1955年授銜期間的軍事鬥爭歷程。雖然是人物是虛構,但基本歷史背景並無杜撰,還是按照眾所周知的歷史線索行進的。應當說選擇這樣的題材是具有很大的風險的,可謂是“在一堆雞蛋上跳舞”,歷史與演繹、藝術與真實、內涵立意與收視率壓力,就像是一個個相互矛盾而又易碎的雞蛋,哪一個照顧不好,就會成為打在主創人員身上的“臭雞蛋”,令此劇“臭名遠揚”。 但是,《亮劍》成功了。這成功,首先歸功於劇組嚴肅的歷史態度。現在的電視熒屏上,凡沾“歷史”二字者,大都不忍卒睹。除了滿眼的辮子戲,就是整日間爭風吃醋、勾心鬥角的宮廷齷齪事,再不然就是無所顧忌的“戲說”。當然,電視熒屏應該是多元的,辮子戲也好,“戲說”也罷,都是可以而且應當存在的,但決不能成為主流。《亮劍》在這方面可謂是成功的典範,劇中的歷史線索絕不含糊。有人也許會說,《亮劍》寫的是黨史、軍史,題材嚴肅,一般來說“戲說”的成份不可能很大。可凡事有利就有弊,題材太嚴肅,往往又會成為限制主創人員的枷鎖。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創作此類電視劇,就好比“戴著枷鎖跳舞”,大的範圍、方向不能改,但又要“舞”出色彩來,絕對是個技術活。為了讓《亮劍》好看,《亮劍》的主創人員沒少動腦筋。譬如劇中的對白——劇中的日本人都是由中國人飾演,但劇組並沒有偷懶,既沒有讓“日本人”不倫不類的說漢語,也沒有采取後期配音的方法把日語聲軌強行貼上去,而是讓所有的演員在表演時就直接使用日語發音。所以後期合成以後,觀眾看起來就很自然,口型、儀態,包括日本人聲嘶力竭大吼的那種腔調,都拿捏得十分準,無論是職業演員還是群眾演員皆然,單此一點,就令此劇加分不少。在充斥著抗日神劇的今天,重溫這樣一部經典,讓人唏噓不已。

亮劍中王副軍長原型是誰

當時紅軍在鄂豫皖根據地的時候,王特派員以肅反的名義幹掉了老李一個政委和兩個營長,老李自己也差點搭進去。就是這樣一個小人,最後卻還比李雲龍高半級,當上了副軍長。這樣的人其實在當時比比皆是,這才是真實的歷史面貌,據說解放初期大批進城的中高級軍隊幹部都換了老婆,以前革命時期的農村老婆都換成了城裡的大學生,鄉下做農活的婆娘哪裡比的上細皮嫩肉的女大學生啊,農村老婆許多被打發走人,還有很多留下來做家裡的阿姨,幫他們帶孩子,做家務。其實這又有什麼大不了了,我們心中最偉大的那個領袖不也三妻四妾嗎?李雲龍這個角色是虛構的,有人認為他的原型是王近山,你可以查下此人其實就是一個玩過小姨子之後又玩保姆的人。李雲龍感慨當時有多少好兄弟沒倒在衝鋒的路上,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裡。李雲龍希望自己的軍隊以後不要再窩裡鬥了,但是他錯了,他最終還是沒能躲過文革,趙剛、田雨、馮楠、孔捷、丁偉他們都沒有躲過那場災難,趙剛死之前還把四個子女託付給李雲龍撫養,但老李自己也沒能活下來,在獄中用楚雲飛送給他的勃朗寧手槍自殺身亡。建議樓主看下《亮劍》小說,電視劇只演了極少的一部分,頂多三分之一,其中就有張大彪在金門戰役中犧牲的故事。

亮劍中趙剛的原型是誰

李震(1914-1973)河北省藁城縣人,一九三六年在北平從事學生運動。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被黨組織派往山西國民革命軍官教導團,任太行軍區第六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王洪文也沒有這麼快呀),太行軍區第六縱隊十八旅政治委員,縱隊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在挺進大別山期間,在最關鍵的時候,與旅長肖永銀在汝河岸邊和85師的吳紹周部著實打了一場狠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重慶市總工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12軍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12軍政治委員、第三兵團政治部主任,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公安部副部長、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屆、第十屆中央委員。1973年10月22日,星期一早晨,李震被發現死於公安部機關大院的地下熱力管道溝內,死亡時間初步判定為21日夜間,死亡原因不明。堂堂公安部長,竟然在文革階級鬥爭觀念繃得最緊的時候死於非命……

據說:李震因悔恨而自殺。

對黑五類的鎮壓最殘酷的時候,是70年全國成立革命委員會之後。也就是在奪權之後。當時全國實行了極端殘酷的大屠殺。槍斃人的權力下放到了區或者公社,而且當時沒有公檢法機構,公社革委會就有權殺人。一時全國各地,到處貼滿了畫滿紅鉤的白紙佈告。直到周恩來的直接出面制止,方才停止。負責此次殺人的公安部長李震自殺(一說他殺)。據當時知情人說,李的自殺是在周恩來嚴厲斥責他之後(周在會議上說:誰給你的上方寶劍。有內部知情者認為,只因這一句話,李震因悔恨而自殺。因李震並非江青、林彪嫡系,奉調領導公安部軍官會後,曾有心追隨周恩來,並曾經為周恩來保護被關押幹部。但是又不得不服從江青)。

如果這算是屬實,李震也算是個好漢了

相關問題答案
亮劍原型人物是誰?
煮灑論英雄的人物是誰?
自相矛盾的人物是誰?
一鳴驚人歷史人物是誰?
七步之才的人物是誰?
四面楚歌歷史人物是誰?
樂不思蜀主要人物是誰?
道家家的代表人物是誰?
窮途匕劍的主人公是誰?
小王子的主要人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