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元曲?

General 更新 2024-05-18

元曲是什麼?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勢,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雖有定格,又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所以讀者可發現,同一首“曲牌”的兩首有時字數不一樣,就是這個緣故(同一曲牌中礎字數最少的一首為標準定格)。

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元曲將傳統詩詞、民歌和方言俗語揉為一體,形成了詼諧、灑脫、率真的藝術風格,對詞體的創新和發展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

參考資料:bk.baidu.com/view/18839.htm

元曲指的是什麼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駐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曲是什麼

元代散曲和套曲的統稱,有宮調和曲牌,如[正宮.端正好],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就屬於元曲

什麼是元曲?

簡單的說。就是詩詞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盛行在元朝

元曲是什麼意思

繼唐朝詩、宋詞之後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傳絕不及唐詩宋詞之廣,這是人們對元曲的體式感到陌生緣故,我們在此對其予以簡略介紹。

元曲有雜劇、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數,小令帶過曲之別。

我國古代音樂把調節器式叫保重宮調。曲的宮調出於隋唐燕樂,以琵琶四弦定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他的都調,共得二十八宮調。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呂宮、南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十二種。每一種宮調均有其音律風格,故對於調子的選擇,往往有一定的習慣。如王驥德在《曲律》中說:“用宮調須稱事之悲歡苦樂,如遊賞則用仙呂、雙調等類;哀怨則有商調、越調等類。以調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宮調都有不同曲牌。套數則由兩支以上週一宮調的不同曲牌聯綴而成。

曲源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於元朝產生大變化,把詩詞之美融入樂聲中

而風行之,據考證,論曲起源可上溯至遠古生民之始〔鈞天九奏

〕〔葛天八闋〕,孔子亦詩三百篇作絃歌;安徽及湖南則以〔楚

辭九歌〕為祀歌,降至漢樂府〔延年協律〕、唐詩〔旗亭畫壁〕

、宋詞酒宴歌席,均以譜入管絃而歌之。曲為何能獨得樂曲之名

?也因其與音樂關係比樂府、詩詞更加的密切。是韻文學發展極

致,故能佔魁。就中國的韻文文學,與音樂關係密不可分。以詞

來說,其源於唐曲子,唐曲子則出於隋唐燕樂,宋詞是倚聲而作

,就是先有調,再按其所奏樂曲配詞吟唱。又〔宋元戲曲考〕載

: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調其淵源,出於宋代大麴十一、唐宋詞七十

五、諸宮調二十八。當時,文人便作另一種文學發展而擬之。宋

末,民間出現更多新樂曲;如元人楊朝英編集之〔太平樂府〕與

〔陽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數民族樂曲。宋詞漸無法

滿足當時需要,以致〔詞〕在聲樂上的地位就逐漸被〔曲〕取代

之。散曲之文學形式,約產生於宋金。在元明時期發展,乃是集

少數民族之樂曲,南北各地小調。〔南詞敘錄〕載:永嘉雜劇興

,則又即村坊小曲而為之,本無宮調,亦罕節奏,徒取畸農,市

女順口可歌而已,諺所謂〔隨心令〕者,與入樂律宋詞之大成如

〔秦月樓〕〔點絳脣〕〔太常引〕〔念奴嬌〕又如曲調之〔柳外

樓〕即詞調之〔憶王孫〕,及唐宋的〔大麴〕〔鼓子詞〕〔傳踏

〕〔諸宮調〕〔賺詞〕等見於〔樂府詩集〕,北宋宣和年間,汴

京風行〔蕃曲〕即是少數民族之音樂,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

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國朝〕〔四國朝〕〔六國朝

〕〔蠻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時士大夫亦皆歌之,

金朝女真樂曲亦傳入,如北曲〔雙調〕中〔風流體〕等,〔太和

正音譜曲論〕,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風流體〕等樂章,皆以

女真音聲歌之,雖字有差誤,不傷於音律者,不為害也,在< <中< p>

原音韻>>北曲黃鐘宮之〔者刺古〕雙調之〔阿納忽〕〔古都白〕

〔唐兀歹〕〔阿忽令〕,越調之〔拙魯速〕,商調之〔浪來裡〕

皆非北方漢族的曲調,應屬於女真或蒙古樂曲。在明人王世貞<<

曲藻序>>:曲者,詞之變,自金,元入主中國,所用胡樂,嘈雜

悽緊,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以......

什麼是元曲小令

元曲就是曲子,分散曲和戲曲兩種。散曲又分套曲與小令兩種。

元曲與宋詞不同,很多元曲可以根據需要加襯詞,甚至加句子。所以沒有譜子時拿著不同作者的同一名稱的小令便會發現字數參差不齊,句子多少不一。不過有些襯字是極明顯的,如王實甫的《[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棉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這裡前面的小令《十二月》共六句,依譜通常都是四字句。而王實甫在每個四字句上全加了三個襯字,讀起來比單純的四字句活多了,何況唱的時候?周德清的《中原音韻》評此曲“對偶、音律、平仄、語句皆妙。”後面的《堯民歌》共七句,合在一起寫的叫《帶過曲》,當然何種可帶何種不可帶以及誰與誰帶,自有嚴格的規定。

下面是我前次用過的兩個曲譜(另一個《小桃紅》沒譜,是依前人畫的“葫蘆”。)《喜春來》和《乾荷葉》:

【喜春來】小令兼用。又名[喜春風]、[陽春曲]、[喜春兒]。亦入[正宮]。

◎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平去上(平),◎仄仄平平。

△ △

元好問的《春宴》被認為是這首小令的正格,其曲詞如下:

梅殘玉靨香猶在,柳破金梢眼未開。東風和氣滿樓臺。桃杏折,宜唱《喜春來》。

這首小令按律應通首押韻,但我填這首小令時找不到第四句一定要押上聲韻的字,又為了不損全首的意氣,故用了一個“鼓”字。“鼓”字現代音與通首的曲韻讀起來差不多,但嚴格說算出律了——它不在這個韻部裡。特此說明一下,免得變成“教輸先生”。

【幹荷葉】小令用。又名[翠盤秋]。亦入[中呂]、[雙調]。此調[南呂]專作小令用,[中呂]、[雙調]只作聯套用。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去。

▲ △ △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

△ △ △ △

這是一首來自民間小調的小令散曲曲牌,元時宋詞漸漸凋零,伶人無曲可唱,所以向民間小調尋求突破。於是詞作者為之填詞,曲作者精細加工,遂成了“元曲”這枝咱古代文化藝術史上的奇葩。民間小調這個方向的突破,也可以說是“元曲”成其為“元曲”的一個根基式的過程。所以前人講的“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話,實在太有道理了。

舉一首元人劉秉忠的《乾荷葉》以為範例:

乾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盪。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雨,寂寞在鞦韆上。

club頂dayoo.com/...39&p=1

據今人李昌集考證,今存元曲曲牌來源有三:

1、唐宋大麴、宋詞、諸宮調。其中直接源於唐曲者有5;直接源於唐宋詞者有32,而此類多為唐之教坊曲,後沿為唐宋詞牌;源於宋詞者25,其中格律與詞同或近似者十餘隻,餘者或為宋詞孤調,或與詞之格律大異,由此亦可見曲子非源於詞;源於諸宮調者26;與上諸文體皆淵源者25。

2、源於宋雜劇(此雜劇非元雜劇,乃雜技、相撲、小歌舞等雜藝之總謂。而元“雜劇”乃是對元朝興起之戲劇專指。......

元曲是指什麼

元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說白了就是元代戲曲。。

元曲的特點是什麼?

元代做的 曲子

什麼是元曲?

元曲與唐詩、宋詞鼎立並稱為“一代文學之勝”。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二是由套數組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範,專為舞臺上演出的雜劇。也可以這麼說:元曲有大概念和小概念之別。大概念的元曲包括元雜劇和散曲,散曲又包括套數(散套)和小令。散曲相當於元雜劇的一折,但無賓白科介,即一套曲子組成的清唱。小概念的元曲是小令,小令即單隻曲子,我們平常所講的元曲指的就是小令。 元曲作為“一代之文學”,題材豐富多樣,創作視野闊大寬廣,反映生活鮮明生動,人物形象豐滿感人,語言通俗易懂,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不可缺少的寶貴遺產。

元曲包括什麼?

元曲有雜劇、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數,小令帶過曲之別。

我國古代音樂把調節器式叫保重宮調。曲的宮調出於隋唐燕樂,以琵琶四弦定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他的都調,共得二十八宮調。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呂宮、南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十二種。每一種宮調均有其音律風格,故對於調子的選擇,往往有一定的習慣。如王驥德在《曲律》中說:“用宮調須稱事之悲歡苦樂,如遊賞則用仙呂、雙調等類;哀怨則有商調、越調等類。以調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宮調都有不同曲牌。套數則由兩支以上週一宮調的不同曲牌聯綴而成。

曲源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於元朝產生大變化,把詩詞之美融入樂聲中

而風行之,據考證,論曲起源可上溯至遠古生民之始〔鈞天九奏

〕〔葛天八闋〕,孔子亦詩三百篇作絃歌;安徽及湖南則以〔楚

辭九歌〕為祀歌,降至漢樂府〔延年協律〕、唐詩〔旗亭畫壁〕

、宋詞酒宴歌席,均以譜入管絃而歌之。曲為何能獨得樂曲之名

?也因其與音樂關係比樂府、詩詞更加的密切。是韻文學發展極

致,故能佔魁。就中國的韻文文學,與音樂關係密不可分。以詞

來說,其源於唐曲子,唐曲子則出於隋唐燕樂,宋詞是倚聲而作

,就是先有調,再按其所奏樂曲配詞吟唱。又〔宋元戲曲考〕載

: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調其淵源,出於宋代大麴十一、唐宋詞七十

五、諸宮調二十八。當時,文人便作另一種文學發展而擬之。宋

末,民間出現更多新樂曲;如元人楊朝英編集之〔太平樂府〕與

〔陽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數民族樂曲。宋詞漸無法

滿足當時需要,以致〔詞〕在聲樂上的地位就逐漸被〔曲〕取代

之。散曲之文學形式,約產生於宋金。在元明時期發展,乃是集

少數民族之樂曲,南北各地小調。〔南詞敘錄〕載:永嘉雜劇興

,則又即村坊小曲而為之,本無宮調,亦罕節奏,徒取畸農,市

女順口可歌而已,諺所謂〔隨心令〕者,與入樂律宋詞之大成如

〔秦月樓〕〔點絳脣〕〔太常引〕〔念奴嬌〕又如曲調之〔柳外

樓〕即詞調之〔憶王孫〕,及唐宋的〔大麴〕〔鼓子詞〕〔傳踏

〕〔諸宮調〕〔賺詞〕等見於〔樂府詩集〕,北宋宣和年間,汴

京風行〔蕃曲〕即是少數民族之音樂,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

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國朝〕〔四國朝〕〔六國朝

〕〔蠻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時士大夫亦皆歌之,

金朝女真樂曲亦傳入,如北曲〔雙調〕中〔風流體〕等,〔太和

正音譜曲論〕,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風流體〕等樂章,皆以

女真音聲歌之,雖字有差誤,不傷於音律者,不為害也,在< <中< p>

原音韻>>北曲黃鐘宮之〔者刺古〕雙調之〔阿納忽〕〔古都白〕

〔唐兀歹〕〔阿忽令〕,越調之〔拙魯速〕,商調之〔浪來裡〕

皆非北方漢族的曲調,應屬於女真或蒙古樂曲。在明人王世貞<<

曲藻序>>:曲者,詞之變,自金,元入主中國,所用胡樂,嘈雜

悽緊,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以媚之。

曲律

曲因是配合音樂的長短調,不論散曲或戲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標

明宮調和曲牌名,且每種曲牌都屬於一定的宮調,但亦有(借宮

)。

宮調

古代的音樂把調稱為宮調,只要是樂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組成,

五音或七音,歸納其音列就叫調式,在古代樂律總共有十二律呂

,樂音有五音二變,律呂的名稱於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呂均為

半音階,六個單數半音稱為律,六個雙數半音稱為呂,合稱六律

、六呂,統稱律呂,亦稱十二律。而這十二律呂是古時候定......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叫元曲?
什麼叫元數據?
什麼叫歌曲?
什麼叫平曲線?
為什麼有元宵節?元宵節是什麼?為什麼叫元宵節? ?
什麼叫單元測試?
什麼叫多元金融?
戲曲為什麼叫梨園?
為什麼叫菠菜進行曲?
什麼叫二元二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