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出家之謎?

General 更新 2024-06-09

順治皇帝出家之謎

清朝順治帝出家究竟是否屬實?原因是什麼?

是戲說野史 說順治並非在二十四歲亡於天花,而是在這一年脫去龍袍換上袈裟,於五台山修身向佛,並於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圓寂。期間,康熙皇帝曾經數次前往五臺覲見父親,但都沒有得到順治的相認,所以康熙才會寫出“文殊色相在,惟願鬼神知”的詩篇。至於其出家的原因,則是因為愛妃董鄂氏,也就是被擄獻進宮的江南名妓董小宛的去世。選擇五 台山修行,則是因為夢見董小宛在那裡。這種說法的有關記錄,主要存在於《順治演義》、《順治與康熙》等野史和文學作品中。尤其是當時著名才子吳偉業(梅村)寫的一組《清涼山贊佛詩》,詩文影射順治在五臺修行,並用“雙成”的典故和“千里草”代指“董”姓。由於吳偉業的詩素有“史詩”之稱,而他苦戀著的,是與董小宛齊名、才高氣傲的名妓卞玉京,所以信者云云。而這一切,又可以在五臺山找到相關的附會。 但從《清世祖實錄》的詳細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順治皇帝被明確記載患病,是在初二日,而初六日,則“大漸”了。“大漸”這個詞在皇帝身上應用,應該是非常慎重的。因為這個詞表示病情急劇加重而且很危險。至於去世的具體時間,記載是“丁巳,夜,子刻”。這裡,“丁巳”是初七日的天干地支記日。“子刻”,雖然相當於現在的二十三點到一點,但在舊曆的記時方法中,表示的是“開始”——記時是從“子時”開始往後按子醜寅卯的順序推算。所以“丁巳子刻”,應該是初七這一天的凌晨零點或一點的時候。中間的“夜”字,只是表示深夜而已。但在大部分的史學研究專著中,都解釋成是初七的深夜,也就是將順治的去世時間,拖延了十二小時。這樣,從原始的《清世祖實錄》這一史料中證明,順治皇帝病逝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子刻。但病因未述。 檔案館藏有的《玉牒》,則是清朝皇帝的家譜。它從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開始記錄。塔克世子孫後代這一支,稱“宗室”,使用黃色;塔克世兄弟的子孫各支,稱“覺羅”,使用紅色,而且在家譜格式上,分“橫格”和“豎格”兩種版式。橫格玉牒只簡單記錄世系,豎格玉牒則不僅有世系的表述,而且還詳細記錄該人的生卒和婚姻。記錄順治皇帝情況的《玉牒》,其去世的時間,與《清世祖實錄》的記載相同,但同樣沒有說明病因。 另外,檔案館還存有順治皇帝的《遺詔》。該《遺詔》長五百四十八釐米,寬九十三釐米,黃紙墨跡,卷軸狀保存。遺詔中,順治皇帝對自己漸習漢俗、早逝無法盡孝、與親友隔閡等事做了自責,同時宣佈由八歲的兒子玄燁即皇帝位。這份遺詔,由於充滿了自責,使不少人猜度它並非出自順治帝,而是出自順治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因為自責的內容,多是皇太后對順治帝的不滿之處。但僅以自責內容就判定《遺詔》並非出自順治帝,也有些牽強。如果沿著順治帝的成長軌跡去摸索他的思想感情基礎和思維方式,這種白責也並非解釋不通。首先,順治是一個初主中原的滿族皇帝,對這片土地與人民、生活與文化充滿陌生,要實施統治,就不得不盡力熟悉與適應它,並且迅速地背離自身的傳統,這是一種深深的矛盾困擾,其自責,在情理之中。另外,順治早年曾深受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思想影響,一度篤信基督教,形成了感恩所得、自我懺悔的性格。在位期間,他經常把各種災害或者動亂歸於自己的“政教不修,經綸無術”,屢次下詔白責,並要求各種文書不能稱自己為“聖”。在十六年 1659 正月討平李定國實現一統大業後,面對各種舉行祝賀的請求,他冷淡地說能有今天的這種事業,並不是自己的德行所能實現的,拒絕賀禮。十七年 1660 ,在祭告天地、宗廟時,他對自己在位的十七年做過簡單的總結,通篇是自譴自責之詞,並且下令暫時終止官員上給自己的慶賀表章。這些史實都可以在《清世祖實錄》中翻看到。所以說,......

順治帝出家之謎

順治帝出家之謎

在清朝第二位皇帝順治短短的一生中,他一共娶了19個妻妾,差不多是每年一個,但是最討他歡心的,只有董鄂妃一人。

在順治眼裡,董鄂妃就是他的心。雖然兩人不曾有過任何誓言,但是,那種難捨難分的感情的確能感天地、泣鬼神。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皇貴妃董鄂氏因病去世,順治痛不欲生。為哀悼董鄂妃,他5天不理朝政。沒過多久,他又親自給禮部下了一道聖旨,特意採用追封的方法,給董鄂飢加封諡號: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至於追加皇后應舉行怎樣的大禮,他命禮部要認真、詳細、迅速商討並遞交他審議。

董鄂妃死後,順治的心也隨之而去,正如元稹所寫的那樣:“維將竟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他不僅輟朝5日,而且將她晉封為皇后。在蔡東藩的《清史演義》裡寫道:“順治帝經此慘事,亦看破世情,遂於次年正月,脫離塵世,只留重詔一張,傳出宮中。”此外,還有《清稗類鈔》、《清代野史大觀》等書中均有關於順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削髮出家的故事。

順治帝的離家出走,令清宮上下驚慌失措。他們為了不引起世人的非議,只得向外宣佈:順治皇帝駕崩。但是,這種謊言也瞞不了多久。很快,堂堂的大清皇帝為了一個女人而削髮為僧的事就在民間廣為流傳了。

順治一向好佛,宮中奉有木降、玉琳二禪師,印章有“塵隱道人”、“痴道人”等稱號。他對木降曾說:“願老和尚勿以天子視朕,當如門弟子旋庵相待。”他早有削髮為僧的念頭。臨宣佈他去世前幾天,他還叫最寵信的內監吳良輔去憫忠寺削髮為僧,因此一些人認為順治出家之因是與孝惠皇后不合,所以寵愛的董鄂妃一死,他就以此為藉口皈依了淨土。據說清聖祖康熙親政後,曾經以進香為藉口,多次到五臺山看望順治,希望順治能回到宮中,但是順治不為所動。康熙帝有詩哀悼:“又到清涼境,巖卷復垂。芳心愧自省,瘦骨久鳴悲。膏語隨芳節,寒霜惜大時。文殊色相在,惟願鬼神知。”語氣十分悲慟。又傳說在康熙年間,兩宮西狩,經過晉北,地方上無法準備供御器具,卻在五臺山上找到了內廷器物,這似乎又是一個順治出家的證據。但民國時,明清史專家孟森的《世祖出家事考實》舉出《東華錄》等史書的記載,認為清世祖死於痘疹,沒有出家;又認為吳梅村詩中“房”為天駟,“房裡竟未動”是指順治將幸五臺山而忽然去世,後幾句詩孟森認為是自責之詞。所以順治出家與否,仍然是一個謎。

順治帝出家的原因?

1661年,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突然駕崩。《清實錄》中只留下了“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丁巳,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這樣簡單的記載。從此順治之死便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關於順治最後的去向,以出家說流傳最廣,“順治出家”也成了清宮四大謎案,為民間百姓津津樂道。傳說順治帝在自己寵愛的董鄂妃因病去世後,身心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在以皇后的禮儀安葬董鄂妃後,一直虔誠崇信佛教的他決心遁入空門,以求解脫。玉林禪師給他取了法名“行痴”。後來他上了五臺山,從此隱姓埋名,從官方的記載中消失。

此類記載最早來源於清初曾擔任過國子祭酒一職的吳梅村的記述,吳在《清涼山贊佛詩》中非常隱諱地暗示,順治在五臺山出家。

此外,一個現象很值得玩味。在康熙即位之初,年齡尚小之時,康熙的祖母孝莊皇太后曾多次帶著少年康熙上五臺山禮佛,此類活動本來在北京舉行即可,可他們偏偏要不遠千里來到五臺山,後人推測其中一定別有深意。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當時兩宮皇太后倉皇西逃,途經山西五臺山時,想要暫住禮佛,卻苦於沒有合乎規格的御用器具。正是五臺山的寺院提供了全套的器具供皇室使用,人們不免猜測,此間寺院從前一定為接待此類貴賓精心準備過。聯想到順治即使出家為僧也不可能混同於普通僧人,在有的學者看來,自然是順治在此出家的有力旁證。民國以後,五臺山本地史志對順治出家之事多有記載,可惜追記年代久遠之事,可信度自然不高。

然而,大部分專家認為,雖然順治崇佛之事歷歷可考,然而他去五臺山的經過卻沒有任何記載,所以傳說臆測成分更多,難於讓人信服。

目前還是身染天花不治而亡的說法更為可信。

《清實錄》記載順治因病暴亡,引起了後世的多方猜測,清史專家論證後認為,順治得天花的可能性最大。

德國人魏特所著的《湯若望傳》中披露了順治死於天花的事實。順治皇帝在短暫的一生中,同耶穌會傳教士,清廷欽天監監正(國家天文曆法機構負責人)湯若望關係密切,孝莊皇太后曾認湯若望為“義父”,福臨也尊稱湯若望為“瑪法”,即滿語“爺爺”之意。福臨常常和湯若望徹夜長談,所以湯若望對福臨的情況非常瞭解。

據此書記載,當順治發覺自己身染天花,確定儲君成了燃眉之急。當時他想立次子福全,而孝莊皇太后則堅持立第三子玄燁(即後來的康熙皇帝)。福臨派人去徵詢湯若望的意見,湯也力主玄燁,理由是他出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力。

此外,曾給順治起草遺詔的漢官王熙在文集中也記錄了當時的一些情況。書中提到,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帝突然午夜急詔他入宮,對他說:“朕得了天花,即將不久於人世,你要詳細記住我的話,馬上擬定詔書。”

他一聽此言,當即泣不成聲,奏對不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順治傷感地說:“君臣之間的際遇都靠緣分,緣分盡了不免離散,你不要這樣悲傷,我已經時日無多,你更不應該因悲傷而延誤大事。王熙強忍淚水,在病榻前寫好詔書,前後修改三次。第二天早晨才確定,而順治也於第二天夜裡去世。

曾為董鄂妃起草祭文的中書舍人張宸的記錄也相當可信,他記述,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四,大臣們向皇帝問安時,得知皇帝身染重病。初七晚上,朝廷決定大赦刑獄,為皇帝祈求好運,接著又傳諭民間,不許炒豆點燈、潑水,這時人們才知道皇上出了天花。初八早晨,朝廷例行的早朝取消,只有極少數重要大臣被要求摘掉頂戴花翎進入大內。根據清朝的慣例,如果遇到皇帝大喪,百官就需要脫去官帽,當時張宸即猜測發生了重大變故。果然當晚就傳來了順治帝去世的消息。

當時被順治帝尊崇侍奉的玉林禪師的年譜中也有關於此事的記錄,年譜中記載:......

順治為什麼要出家?

世祖出家”被列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是說順治帝因愛妃董妃之死,悲慟萬分,痛苦異常,最後竟看破紅塵,跑到五臺山清涼寺當了和尚。此說法流傳十分廣泛,而且還據此派出生康熙帝五臺認父親等許多故事。俗話說,“無風不起浪”。

愛新覺羅??福臨於崇德八年(1643年)承襲父位當皇帝時,只有6歲,所有政事由其叔父睿親王多爾滾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處置,到順治十四的(1657年),20歲的順治帝結識了當時的高僧憨璞聰,多愁善感的順治原本十分篤信佛教,結識了憨璞聰後更加熱衷於佛事。此後,順治又先後結識了當時著名的高僧玉林誘、木陳態、茆溪森等人,並與他們過從甚密,對佛教達到了痴迷的地步,不但頻頻召他們進宮講經說法,而且畢恭畢敬地親執弟子之禮,還讓玉林繡按龍池派的輩份排列給自己起了法號“行痴”,全無一點浮世紅塵中人君的威儀。他對木陳態說:“希望老和尚不要把我當成天子看待,只把我當成您的一般弟子。”並說道:“我想我的前身的確是佛,今天每每到寺院裡見到僧家明窗淨几,就留戀徘徊不忍離去。”

有一首流傳多年的《順漢皇帝出家詩》:

天下叢林飯似山 鉢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 惟有袈裟披最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 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閒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披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 逍遙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 皆因屢世種菩提

雖然不是真羅漢 也搭如來三頂衣

兔走鳥飛東復西 也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 萬里江山一局棋

禹開九洲周伐紂 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 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 只為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因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 徵南戰北幾時休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順治的愛妃董鄂氏病逝,順治帝痛不欲生,親自為董鄂妃作傳,還破例追諡她為皇后,最後又讓30名太監和宮女為她殉葬。但這一切都不能使他感情的創傷得以彌合,於是整天沉迷於佛法之中,除召見茆溪森和旅庵等和尚外,並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38次造訪他們,有時作徹夜長談,昏昏沉沉,讓他們用迷茫的禪機來麻醉自己的神經。經過這一番變故,順治決意隱遁佛門,擺脫塵世中的煩惱,終於在十月初,堅請茆溪森為自己舉行了淨髮儀式,準備到山西五臺山當和尚。

順治淨髮不久,在浙江湖州報恩寺住持的“大覺禪師”玉林誘又來到北京,他見自己的徒弟竟然已經給皇帝淨了發,不禁勃然大怒,當即命人取來乾柴,要把茆溪森當場燒死,順治見狀無奈,只得向玉林誘表示自己願意重新留起頭髮,不再要出家了……

這麼折騰一通後,本來身體就很虛弱的順治再也支撐不住,到年底就病倒了,很快就染上了當時的絕症天花。到了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半夜,在董鄂妃死後不到半年,順治終於不治,在養心殿“龍馭上賓”了。順治死後,按照滿族的習俗,根據順治的遺囑,請高僧茆溪森在景山的壽皇殿院中,為他舉行了火化儀式。死時年僅24歲。

這位一心向往佛國的皇帝死後住進了自己生前選定的風水寶地,即今天的遵化市清東凌中心馬蘭峪孝陵。

孝陵建在昌瑞山主峰南,兩側有康熙和乾隆帝、後的陵寢,南為開闊的平原,前有天台、煙墩兩山對峙。入興隆口就是巨大的石牌坊和大紅門,是陵區的總門戶。往北是聖德神功碑樓、石像生、龍鳳門、神道石橋、神道碑樓、東西朝房、東西值房、隆恩門、隆恩殿、東西配殿、三座門、二柱門、石玉供、方城明樓、寶城定頂等大小20多座建築,由一條磚石鋪面,長6公里的神道貫穿,形成一條陵形區的中軸線。建築的佈局處處體現山水與建築的完......

順治皇帝福臨真的出家了嗎?

順治皇帝,即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是滿族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有關順治皇帝的軼事傳聞很多,關於他到五臺山出家當和尚的傳說更流傳甚廣。想必,大家都看過金庸筆下的《鹿鼎記》和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當中都有精彩描述。“想傳,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皇帝年方二十四歲,因寵妃董鄂妃之死鬱鬱不樂,厭宮廷生活,棄位出家來五臺,康熙奉太皇太后之命來五臺山找他父親順治……”  其實,上述有關順治皇帝五臺山出家的傳說,都是不可信的。  順治皇帝篤信佛教,尤其崇奉禪學,於是亦教寵妃董鄂妃拜佛參禪。董鄂妃聰慧好學,不久,便對佛學有了相當的造詣。於是,益矗順治寵幸。  順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生了一個男孩,順治皇帝非常高興,準備立為皇太子繼承皇位。不料,這個男孩只活了三個月便夭亡了。為此,董鄂妃傷悼成疾,於同年八月十八日,在承乾宮病逝,時年二十二歲。  對於董鄂妃的病逝,順治皇帝悲痛欲絕。親撰《董鄂後行狀》的悼文,數千言長的悼詞寫得情詞懇切,催人淚下。九月九日,根據董鄂妃的遺言,順治按照佛教的葬儀,請當時的名僧茚溪和尚秉燭將董妃火化。  董鄂妃死後,順治皇帝極其傷悼,因此便產生了出家為僧的念頭。於是辦完董鄂妃的喪事以後,順治皇帝就請火化董鄂妃的茚溪和尚給自己剃了發。順治皇帝落髮的消息傳開以後,茚溪和尚的師父玉林和尚大驚。一面於十月十五日赴皇城西苑萬善殿勸阻順治出家為僧,一面聚集徒眾,聲言要燒死茚溪。在這種情況下,順治皇帝才取消了出家的念頭。  但是,順治皇帝終因憂傷過度,於第二年——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病死在皇宮,享年二十四歲。距董鄂妃死尚不足半年。臨死前,遺詔死後也同董鄂妃一樣,請茚溪和尚秉燭火化。於是,在順治死後百日時,順治的屍體亦由茚溪和尚在景山壽皇殿前火化了。順治皇帝與董鄂妃的骨灰,於康熙二年並葬於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之孝陵。  以上所述,《順治皇帝御製董後行狀》、《清實錄》、《清史稿》、《茚溪語錄》等史籍記載甚詳,因此順治皇帝是雖曾有意為僧,但卻出家未遂。  事實上,順治皇帝從未到過五臺山,靈骨也並非安置在鎮海寺。其子康熙皇帝先後五次“攜蒙古諸王”朝拜五臺山,根本目的在於利用五臺山佛教“柔服蒙古”,並不是找什麼父親或遊山玩水。所有關於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的傳說,雖說事出有因,但查無實據,因而它並不是歷史事實

歷史上順治皇帝是不是當和尚了。

順治: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於瀋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順治出家之謎未有定論。

福臨親政初期即認識了天主教耶穌會士湯若望。福臨親政後,湯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當年即被封為通議大夫、太常寺卿,十年三月賜名“通玄教師”,十二年授為通政使,十五年誥封光祿大夫,秩為正一品。這完全是福臨重視信任的結果。最初,福臨因母親孝莊文皇后稱湯若望為義父,而稱其為“瑪法”。

順治十四年(1657年),福臨開始接觸和尚,成為佛教信徒。這年深秋,福臨駕幸南海子,在太監的帶領下到了海會寺,見到了臨濟宗龍池派和尚憨璞生性聰慧,福臨和他交談非常契合,因此對佛教產生了興趣,所以於十月四日於南苑萬善殿召見憨璞,以後又不斷召見,詳細詢問佛教界的德高望重的人。他得悉龍池派內許多著名和尚的情形,對他們非常向往。

順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福臨遣使赴江南湖州報恩寺召名僧玉林琇來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辭謝不應召,使者不許。

順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玉林琇入京面見福臨。福臨當即封他為“大覺禪師”,並以禪門師長禮待玉林琇,自稱弟子,並請求他起法名。玉林琇再三推辭,福臨不許,並要用醜些的字眼命名,玉林琇寫了幾個字,福臨選了一個痴字,法名行痴。[43] 四月,玉林琇請求回去,福臨賜給他黃衣、金印,派遣官員送他回去,並令使者召玉林琇弟子茆溪行森去京師。福臨又封憨璞聰為明覺禪師。由於憨璞聰的推薦,福臨在玉林琇離京前一月即閏三月遣使往浙江寧波天童寺召龍池派另一位名僧木陳道忞進京。這年七月茆溪行森應召到京。福臨是從玉林琇語錄中發現茆溪行森偈語最好,特指名將其召來。福臨在萬善殿接見茆溪行森,問答佛法過程中,福臨不斷地點頭叫好。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福臨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悶也困擾著他。這時只有佛法使他還有所寄託,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約在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師玉林通琇禪師奉詔到京,聽說他的徒弟已為皇帝剃髮,勃然大怒,立即命令眾人堆積柴火準備燒死茆溪森。因此他勸福臨說:“如果以塵世之法論的話,皇上應該永遠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聖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眾安居樂業;如果以出世之法論,皇上也應該永久做君主帝王,對外可以保護操持佛法的人,對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福臨聽從了他的諫議,允許蓄髮,暫時罷了出家的念頭。茆溪森也因此免於被燒死,當月便離開京京城回南方去了。福臨雖然不再出家,但內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薰陶。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他安排吳良輔出家為僧。這天他親臨憫忠寺觀看吳良輔出家儀式。歸來的當晚即染上天花,發起高燒來。他預感病體沉重,勢將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及原內閣學士麻勒吉入養心殿,口授遺詔。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門下西圍屏內,以初七一天的時間撰擬。一共三次進給皇上預覽,皇帝三次親自斟酌,剛到晚上才決定。 當夜,年僅二十四歲的順治帝與世長辭了。[49] 福臨晏駕後,麻勒吉及侍衛賈卜嘉二人手捧遺詔去奏知皇太后,馬上向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侍衛等人宣佈。遺詔立八歲的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為皇太子,繼帝位,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史書如是記載。

大清開國皇帝順治帝到底是在位期間駕崩了還是真的出家做和尚了????????

順治皇帝是駕崩的,但是他卻有出家之念,但是沒有出家成功。

福臨因董鄂妃之死,陷入了無法擺脫的困惑之中,心灰意冷到了極點。這時只有佛學理論使他還有所寄託,再萌出家之念。約於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師玉林琇奉詔到京,聞其徒已為皇帝剃髮,遂大怒,即命眾聚柴薪準備燒死茆溪森。玉林琇比茆溪森明智得多,他接近皇帝宣講佛法,目的是希皇帝以至高無上的權威,發揮護法作用,他決不要皇帝出家而無所依靠。這點他與木陳忞的態度是一致的。因此他勸福臨說:“若以世法論,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聖母之心,下以樂萬民之業;若以出世法論,皇上宜永作國王帝主,外以護持諸佛正法之輪,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福臨聽其諫,許蓄髮,罷出家之念。茆溪森因以免燒,當月便離京南還。福臨雖然不再出家,但精神卻再也振作不起來。

相關問題答案
順治出家之謎?
順治為什麼要出家? ?
開皇之治出現的原因?
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海藍之謎是哪個國家的?
順治之後是哪個皇帝?
CCTV10大真探怪獸之謎是真是假?2013年5月18日22點15播出的 ?
未解之謎的意思是?
半路出家的意思?
娜拉出走之後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