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教學三維目標?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理解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指向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在品德、才智、審美等方面的成長。三維目標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素質教育在學科課程中培養的基本途徑,集中體現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客觀規律。 知識與技能這個目標與我們以前的課堂教學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上課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學生傳遞人類文明的結晶,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我個人認為知識與技能是不能獨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知識能促進技能的發展,技能上來了也能幫助人們吸收理解掌握新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這一維目標我認為因該更加重要,其實在傳授知識得同時,我們總在進行著過程與方法得習得。有時我們說過程與方法可能比知識更加得重要,因為我們學習得知識是靜態得知識,是人類文明得積累,是過去得東西,是人們在經歷過的過程中保留下來得文化遺產,這樣總是跟在時代的後面。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沒有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學習所有得知識,同時也不可能學習所有得知識,但是人們掌握了學習知識得過程和方法那樣就好了,那樣就會一通百通。因此我們有時候說經歷對一個人的得成長太重要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得目標是教師在教學中寫教案非常困難得,其實沒有什麼必要那麼為難,我們學習知識得最終得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嗎,理解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得問題。如果看周圍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這不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嗎。其實我們學習知識得同時,經歷了過程與方法,當學習了知識的同時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同時也經歷得過程與方法,在這樣的經歷過程中情感態度和世界觀就發生了變化。所以不是很難得事情。大家不要把三維目標想的那麼複雜。其實就在你的身邊,也就是你本人經常那樣做的。

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是什麼?

所謂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即:情感、態度、價值觀。情感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合應該具有的感情體驗;態度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後應該具有的一種對周圍事物、事件的態度的形成;價值觀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後應該具有的對周圍經濟利益、金錢的看法。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成果。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的內涵是: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 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 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三維的課程目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繫,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既不能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不能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知識與技能(Knowledge & skills)、過程與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態度價值觀(Attitude)。

如何理解 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課堂中缺一不可。

我們一般課堂上比較注重的是知識與技能。這是“魚”,使學生獲得知識,不會“餓死”。

但是授之以“漁”更加重要,這就是過程與方法。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們現在的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就是課堂三維目標沒有有機結合的產物,想的時候是壯志凌雲,但真正動手做的時候卻是一竅不通。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

一、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髮展

所謂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方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傳統學習方式強調接受,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窒息了人的思維和智力,消磨了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被動性的學習態度,把學習轉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髮展,關鍵是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有機結合。學生採取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獲得有效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使知識、文化得到積累。如學習《將相和》一課,讓學生自由組合三人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內容,此時,學生便自由組成了一個整體,他們為表演好課本內容,獻計獻策,互相幫助。這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大家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主體地位得以真正體現,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交往

傳統的教學觀把教學理解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具有絕對的權威,師生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師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如課堂上,一位學生對某個問題做出了正確解答,老師仍然追問:“他回答的對不對啊?”學生則齊答:“對。”由此可見,只有交往的形式,而無實質性的內容,教師必須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教學的過程,教師要打破“教師中心”“課堂主角”的舊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同時教師作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應積極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餓空間,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互動。

三、注重課堂評價

美國教育家斯蒂芬表示,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測評。他認為,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是有效、成功的教學的一部分。可見,課堂評價是一種教育手段,用它來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成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問:“諸葛亮向魯肅‘借箭’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大多數學生認為:諸葛亮能準確地把握魯肅的真誠,並大膽地向魯肅借船,沒有聰明的才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借船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但也有個別學生認為:預見大霧,預知曹操不敢出戰,這確實高明,但借船不算,因為大家都知道魯肅誠實,不打小報告,向他借船這不算什麼神機妙算。學生還因此激烈地爭論起來,一時難分高下,最終把焦點落在了教師的評價上。這位教師沒有將學生引入到事先設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出這樣的評價:“‘借船’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同學們各有各的理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正常。因此,大家講的都有道理,特別是後面學生的發言能與眾不同,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真了不起!”這位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尊、自......

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活動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宗旨,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整體目標,這是對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它幾乎涵蓋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方面。但是要真正使課堂教學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還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更新兩種觀念1、重知識輕實踐。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採用填鴨式教育,把知識硬塞給學生。這種只重知識傳授的方式,嚴重違背了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能力不但沒有提高,而且還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做到既重知識的傳授,又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2、重結果輕過程。傳統教育重結果,輕過程。具體表現為:重教輕學、重講輕練、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死記硬背、輕消化理解、重理論灌輸、輕實踐操作。課堂上教師圍著教案轉,學生圍著教師轉,轉來轉去,就是轉不出傳統教育的怪圈子。這種教學方法,簡單枯燥,學生完全處於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你教我學的被動地位,其直接後果是教師累,學生苦,負擔重,效率低。《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這就使課堂教學由強調以本為本轉到以人為本;由強調知識的訓練轉向人格的全面發展上來。改變了那種只重結果的現象,轉而強調過程的重要,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學生經過一系列質疑、判斷、比較以及分析、綜合、概括等認知活動後,經過多種觀點的碰撞、爭論和比較後,對知識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一過程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蒐集和處理信息、獲得新知的能力。因此,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二、處理好三種關係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促進學生髮展的宗旨,在課堂教學中要完成新課程的總體目標,必須處理好以下三種關係:1、教與學之間的關係。在傳統的教學中,教與學是孤立存在的,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課堂上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聽,學生不是自己學會,而是被教會。新課程強調,教與學是交往、互動,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體驗的過程中,參與到平等對話,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學生不僅自己學,而且還和他人一起體驗、分享彼此的成果。2、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係。新課程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要重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能力的養成。首先,傳統教學只重知識傳授,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新課程強調由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這正體現了新課標促進學生髮展的宗旨。再者,注重過程也是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過程。由上可知,知識和能力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把三維目標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把握,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的要求。3、師生之間的關係。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是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要建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另外,還要營造同學之間良好的合作氛圍。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三、樹立四種意識1、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實現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宗旨,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2、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沒有了學生的參與,教學活動也就沒有了主體。因此,在課堂......

怎樣理解教學目標的含義

教學目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歸宿,是教師對學生達到的某種學習效果或行為的預期設想。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的設定來進行和展開的,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教學目標的分析與確定是教學設計的起點,它首先確定教學對學生學習內容所達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學有明確的方向;其次它給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提供測量和評價的標準。

新課程改革提出的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維目標,既是課程總體目標框架,也是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的要求。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不同的教育者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願望,而學生對自己應成長成什麼樣的人,隨著知識經驗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發展,也會越來越有明確的追求,這是人的發展的必然性。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促進人的發展。

三維目標是統一的整體,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起著主導作用,它屬於意識形態的範疇。對“過程方法”與“知識技能”的影響更大,如果學生對這個學科不感興趣的話,學習效率將會極其低下,不願參與過程探究,獲得的知識也會極少。反過程,“過程方法”與“知識技能”又會影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學的知識越多,處理問題的能力越強,他的情感也會越豐富,激情會越高,心態越陽光,價值取向越正常化。

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學習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學習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又有顯性與隱性之分。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因此,確定和設計教學目標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一、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應立足於服務於學生的成長髮展,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更應該瞭解學生當下存在的思想認識的特點及問題所在,抓住關鍵,找準切入點。

二、從學科知識的結構體系出發,立足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成長髮展需要,充分考慮如何以學科知識為依託,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的意義,服務於學生的成長髮展。

三、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教師充分考慮自己的特長和不足,揚長避短,充分利用自我優勢,調動自我潛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彰顯自我特長和風格。

四、課堂教學的生成很可能超出教師的預設,需要教師臨機發揮教育智慧予以適時適當的調整。教師應該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預先分析出若干不確定的生成可能,並提出相應的調整預案來應對這些不可預估的情況發生,這些考慮在教學目標中理應有所適當體現。

五、確定教學目標的高低與多少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時間,一堂課時間很有限,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展開教學,是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該考慮到的。

三維教學目標是什麼

課堂教學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國家對基礎教育教育質量指標所作的基本規定,是新課程標準為描述學生學習行為變化及其結果所提出的三個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簡稱三維目標。,2,知識和技能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即學生通過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又叫結果性目標。這種目標一般有三個層次的要求:學懂、學會、能應用。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如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程序和具體做法,是過程中的目標,又叫程序性目標。這種目標強調三個過程:做中學、學中做、反思。,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是學生對過程或結果的體驗後的傾向和感受,是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主觀經驗,又叫體驗性目標。它的層次有認同、體會、內化三個層次。知識與技能目標是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基礎;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實現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載體,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對其他目標有重要的促進和優化作用。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三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整合了教學目標的各個方面,為科學制定學科教學目標提供了具體的指導。而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首要環節,要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其中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正確理解三維目標的情況下,保證三維目標設定的清晰性、明確性、可操作性。一、正確理解“三維目標”層次教學目標是指通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要達到的預期的教學結果。課程標準把教學目標定位為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顯然,內容更豐富,要求更高了,它是一種由低到高的遞進關係,對三維目標可理解成四個層次:一是數學知識技能的教學層次。重在解決“是什麼、怎麼樣做”的問題;二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層次。重在解決“運用什麼樣的思想與方法去做”的問題;三是數學思維的教學層次。重在解決“怎麼想到這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問題;四是數學精神與文化的教學層次。重在促進學生心智、個性、觀念、精神等和諧協調的發展。二、要準確制定教學目標三維目標可以理解為各門學科總的課程目標的框架,它給各門學科制定課程和教學目標提供了一種基本的規範要求。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首要環節,要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其中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要保證目標設定的全面性、準確性、可操作性1、設定教學目標要注重全面性  注重全面性就是要充分考慮到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各個方面,設定教學目標時,要把三個維度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三個維度互相照應,相互協調,體現高度的整合作用。在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基礎,只有落實知識教學目標,才能實現其它目標,在設定數學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注意體現涉及到的知識點,注意在理解和掌握這些點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哪些能力。把過程與方法作為教學目標,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數學教學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過程與方法,在數學教學目標設定過程中,要把過程與方法目標放在突出的地位。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要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思維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在原有學科德育目標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明確和提升。數學教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數學學習過程中應該表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數學學習內容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和其它德育因素。2教學目標的敘述要注重準確性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的敘述十分重要,主要是要注重敘述語言的準確性,避免使用“初步理解”、“基本掌握”這類含糊其辭的敘述語,要正確理解和把握學習水平的要求,準確選擇和使用相應的行為動詞,正確體現“四個要素”。一是行為主體:即學習者。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學生的行為。規範......

如何理解高中政治教學的三維目標

從三個維度設置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知識與技能:要明確通過每個單元的教學,學生應該獲得哪些基本知識,並且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要求;要明確通過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應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技能目標要與學生認知水平、能力基礎相適應。

2過程與方法:要選擇本課程的重點知識,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發展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和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讓學生有接受和處理信息、探究和討論問題、觀察和服務社會等多種學習經歷。

要根據單元教學內容,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並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明確本單元教學中學生應重點掌握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在課前瞭解學生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確定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具體教育要求,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薰陶。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理解教學三維目標?
教學三維目標怎麼寫?
怎樣理解法治思維?
怎樣理解以學生為本?
教案三維目標是什麼?
小學生怎樣理解句子?
怎樣理解人力資源?
怎樣理解虎妞這個人物?
什麼是協調你怎樣理解?
失去的一天你怎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