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正確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需要把握幾個方面:

一、經濟正在經歷艱難時刻

一個時期以來,除了大環境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結束了兩位數高速增長之後,開始階段性轉換,增長速度持續下行,增長速度呈階梯式回落之勢。經濟增長速度階梯式回落,使各方面壓力加大,相當多的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部分地區經濟下滑嚴重,一些省份財政收入急降、失業問題突出,股市大幅動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升高。從統計數據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三大需求同時收縮;二是工業生產繼續回落;三是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四是部分地區困難凸顯。

二、在經濟下行中有亮點

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表明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確實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壓力當前,但也不乏亮點。一是產業結構加速升級,第三產業增長增速較快;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上升,目前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達到60%,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在加速調整,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強化;三是新市場主體繼續快速增加。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儘管有些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但又不斷有企業新生,實際上企業生生死死是市場經濟競爭規律發揮作用的體現;四是能源消耗進一步下降。降低消耗、減少汙染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內容,是經濟運行效益提高的重要體現;五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平均收入增長經濟增速,說明城鄉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幅相對穩定。

三、“三期疊加”下尋找和把握經濟發展機會

我國正在經歷經濟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困難。所謂換擋,就是從高擋換到中高擋,減速成為必然;結構調整,意味著產能過剩行業收縮;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意味著刺激政策的累積效應和溢出效應還在發生作用,使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加大,當期宏觀政策的選擇運用受到掣肘。“三期疊加”矛盾交織,對我國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形成制約。還有,當前議論比較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官不為”。在我國現階段,由於相關制度不配套不完善,在守規矩守紀律要求越來越嚴的大背景下,的確出現一些官員怕犯錯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縮手縮腳,積極性主動性下降的情況。近年來對GDP增長指標考核力度減弱,部分區域和縣域取消GDP考核,也對地方經濟增長形成一定的客觀影響。同時,還要看到,經濟下行往往會慣性發生作用。

但分析經濟形勢不能只看一面,看不到困難就找不到政策著力點,只看困難看不到亮點則容易喪失信心。對經濟形勢有利條件是,近年來陸續出臺的穩增長政策的效應會逐步顯現;國家批准的重大工程項目會陸續展開投資併產生相應的經濟帶動作用;經濟運行中的新趨勢新亮點會得到強化;基期年度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意味著新的經濟年度增長基數相對低。只要決策者能審時度勢,仍然把中心放在經濟建設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措施得當,同時加快推進體制改革,擴大“改革紅利”,把有利條件變成實際的增長速度是可能的。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如何看待我國當前經濟形勢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一些人因此對經濟前景產生某種不樂觀情緒。也有人認為,當前我國經濟下行不過是經濟的週期性反應,待下行週期結束會繼續高增長。對這個問題怎樣看?我們的觀點是: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而非高速增長,是我國經濟新常態;我國未來經濟增長不僅沒有達到極限,而且潛力還非常大。

從穩增長到經濟新常態

我國經濟下行始於2011年。2011年初中央提出“穩增長”,當年GDP增長即從上年的10.45%降至9.2%,2012年以來又分別降至7.8%、7.7%、7.4%。總書記曾明確指出,這次經濟下行是政府調控的結果。事實確也如此。2011年政府為了“穩增長”開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6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同時又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嚴厲調控,將企業最低工資標準提高20%。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當然會把經濟增長穩下來。

也許人們會問:如果不是政府主動調控,我國經濟今天是否仍會高增長?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到2020年保持8%的增速應該不成問題。不妨回顧一下前兩次金融危機的情形。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上曾有權威機構預測,中國經濟增長不僅不能保持8%,甚至會破5%,結果我國經濟增長卻達到7.8%。有人懷疑中國GDP有水分、不真實。當年朱鎔基同志說,增長率是當年GDP與上年GDP的比值,不排除我們的GDP有水分,但水分年年有,只要今年不比往年多,分子分母一約就沒水分了,所以我們的增長率是可靠的。無獨有偶,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2009年初我國提出要保8%,當時又有人認為保不住,結果卻增長了9.2%。

兩次金融危機我國都能保持高增長,設想一下,如果最近3年中央仍然希望高增長,我國經濟會下行麼?應該不會。於是就帶出一個問題:既然我們能夠高增長,為何中央要提出穩增長?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中央2011年提出穩增長,正是居安思危、深謀遠慮作出的決策。這可從國際國內兩個角度作一深入分析。

從國際方面看,我們面對對外出口和碳排放兩大挑戰。中國經濟30年高增長,得益於成功實施“出口導向戰略”,出口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率在前30年達到40%,我國也由此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進入新世紀後,我國出口明顯受到歐美國家排擠。美國這些年一直逼人民幣升值,美其名曰實行中美“貿易再平衡”。其實,人民幣升值並不能平衡美國的逆差,因為我國出口美國的商品美國自己不生產,不從中國進口就得從別的國家進口。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國商品在國際市場漲價,打擊我們的出口。2010年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奧巴馬政府又加速啟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TP)”與“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談判,這兩個協定的根本用意,就是要全面圍堵中國的出口與對外投資。

關於碳排放,去年10月聯合國在華盛頓召開氣候峰會,張高麗副總理代表中國政府承諾,2020年中國的碳排強度將比2005年下降45%。之所以作這樣的承諾,不僅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要有大國擔當,同時也是大勢所趨。早在2009年底舉行的哥本哈根國際氣候峰會上,美國就試圖推動建立全球碳排權交易市場,只是由於當時國家間利益擺不平才無果而終。長遠看,限制碳排放符合世界各國利益,建立全球碳排權市場是早晚的事。這個市場一旦建成對我們意味著什麼?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國,若不將經濟穩下來,及早調結構以兌現減排承諾,將來就會成為碳排權的最大買家,而主要賣家則是工業化已經完成的歐美國家。由於碳排權供不應求,定價權在人家手裡,到時我們只有挨宰的份。我們消耗大量資源......

如何正確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

面對當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

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

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

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件、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

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鉅.

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

如何看待和理解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經濟新常態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有兩個新的基本特徵很明顯。一是,我國經濟發展從多年來保持的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這是由國內外經濟發展背景和環境決定的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的結果,是經濟發展規律使然。根據世界銀行增長與發展委員會統計,二戰後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長的經濟體只有不到10個國家,這些國家都是小國,而其餘經濟體在經歷過20年的發展後均開始減速,有些國家甚至出現了大幅減速。可見,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這一變化,不是短期的波動,是趨勢性的。二是,我國經濟結構出現了趨勢性的變化,2013年第三產業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到46.1%,第一次超過了第二產業,2014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這一變化,說明我國正從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邁進。在這一發展階段,製造業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在下降,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重在上升。當前,我國製造業中,一般製造業產能嚴重過剩,但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速明顯高於全國工業平均增速,就是這一趨勢性變化的具體體現。經濟結構這一趨勢性變化,在短期內雖然降低了經濟增速,但由於一般製造業產能過剩的存在,CPI相對穩定。在處於工業化後期的歐美國家,其服務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了75%,因此,我國服務業尤其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由此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一般製造業過剩導致吸納勞動力能力下降和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相對較少的情況下,為保持就業平穩增長趨勢做出了貢獻。概言之,儘管經濟速度下降了,但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同時物價和就業形勢穩定,經濟增速下降仍然處於合理區間。對此,我們可以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不必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把經濟高速增長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直接目標,脫離潛在增長率下降的趨勢而採用強刺激政策維持過去的高增長率,而是著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形勢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一直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趨勢,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不僅為世界的發展,也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社會事業也實現了大發展,開創了新局面。

面對當前國內外的經濟發展形勢以及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危機等問題,我們要努力保持我

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抓住戰略機遇期,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同時, 我們也必須看到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需要高度關注的情況和問題,認真分析中國經濟

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並積極應對。 第一,調整經濟結構問題。我國的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儘管政府對農業採取稅收減免,實行補貼等政策,但我國的農業生產仍然呈現出機械化水平較低的現象。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投資、消費、出口,而我國的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外貿,內需拉動不足。從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方面來說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不協調,投資和消費不協調,居民的消費能力仍有待提高。最後,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依然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資源、環境不堪重負。

第二,人民幣對外升值(美元)、對內貶值,貨幣政策遇到經濟下滑、中小企業和出口加工型企業經營困難的挑戰。近年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屢創新高,而與此同時,由於國內物價水平和資產價格上漲,又使人民幣購買力下降,出現了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現象。

第三,人口老齡化。我國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一度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著優勢。然而,面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人口老齡化成為是中國未來發展所必須面臨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第四,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我國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雖然正在縮小,但是仍然存在嚴峻的問題。隨著東部地區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這些地區的優勢將逐漸減落,而中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有著豐富的資源和較為東部地區低廉的勞動力,因此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是未來的必然趨勢,我國政府實施的促進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的各種戰略,如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等必然會促進中西部經濟的發展,從而更有利於我國經濟的整體進步。

第五,財政收入與居民收入不協調。財政收入的高增長意味著稅收偏高,企業、居民需要將較多的收入上交政府,不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水平,提高居民工作積極性,最終,將不利於國家財政的增加。稅收偏高,稅種不齊全,很容易造成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重複徵稅的問題。

第六,居民收入水平不均衡。從近年來的情況看,雖然居民收入顯著提高,貧困人口比例大幅下降,但居民收入差距卻持續拉大,收入分配不公仍然是社會焦點問題。低收入群體由於收入不足,導致有效消費需求不足。貧富差距的拉大不僅會導致市場消費的不均衡,而且也不利於我國的社會安定,民族團結,最終,會對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阻礙,導致供給與需求不平衡。因此,要拉動內需,必須改善民生,逐步改變收入分配不公的局面。

第七,自主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著假冒偽劣、知識產權侵權等方面的挑戰。由於我國市場機制還需完善,缺乏有效的創新導向,對侵權行為的防範和打擊乏力,以及企業專利標準化、技術專利化尚未形成,導致假冒偽劣產品、仿名牌產品充斥市場,企業缺少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給企業自主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了嚴峻挑戰。 第八,就業形勢嚴峻。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就業形勢嚴峻是不爭的事實。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需要下大力氣促進和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當前就業方面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要與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供求總量矛盾與結構矛盾並......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摘要:雖然近幾年國際經濟相對蕭條,但是中國的經濟仍然保持著較穩定的增長。但是這種經濟增長主要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股市,房地產泡沫等表面增長。國家的一系列政策傾向於保持經濟增長,取得GDP的穩定增長。在美國出現次貸危機,危及全球經濟時中國推出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撐下,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實現了正增長,實現了保八的經濟指標。如今房價過高已經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的正常運轉,影響了普通人民的生活。近期,政府提出要淡化單一的GDP增長模式,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將信息,能源,電子,生物,汽車等作為戰略性產業。中國經濟的發展的未來會比較艱難,政府需要制定強有力的引導政策,使中國的經濟走向正常,穩定。關鍵字:中國經濟匯率GDP房地產增長模式正文:中國的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時在經濟,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國的發展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具有了的話語權。同時中國也不得不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這不僅說的是政治環境,還有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歐美國家在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和中國糾纏不清。由於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中國的出口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導致美國貿易赤字不斷增長。美國等國家希望人民幣升值,以改變這種狀況。中國考慮到中國的出口貿易以及就業的壓力,堅決拒絕人民幣升值。一方面來說保持匯率的穩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的話,勢必會降低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會使中國的招商引資遭受嚴重的打擊,同時會大幅減少中國的出口,這樣的話大批的民營企業就會倒閉,大量的工人會失業,會導致國家的政治環境惡化,社會不穩定。雖然人民幣可以促進中國的進口,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這些都要在國家的經濟局勢穩定,社會安定的基礎之上才會有意義。由於美國的次貸危機,使得美國人經濟狀況更加的糟糕,美國人大幅降低消費,特別是對中國商品的消費。由於美國人消費降低,導致中國的出口大幅下跌。大量的工廠倒閉,大量的工人失業。郎鹹平教授說過,美國次貸危機是由於中國大量購買美國的國債,政府將資金注入銀行,同時美國的利率很低,美國人大量地貸款用於買車和其他消費。才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發生。這不無道理,同時這與美國政府自身的調控和美國人不良的消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中國政府面對此次危機提出了四萬億的投資計劃。主要資金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一部分是支持企業的資金。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一大批的鋼筋水泥企業的生產,而且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可是這些投資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會再去重複建設。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的經濟發展是不會持久的。同時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高鐵,高速公路的建設已經大於交通運輸的實際需求或者超出了人們的消費能力。比如高速鐵路,其投資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週期非常的長。一般只有政府才有這樣的能力和魄力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和建設。然而要收回成本,其票價必然不會低,有些線路價格將逼近機票的價格,使得很多路線的乘客往往是寥寥無幾,實在是對資源的二次浪費。為何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如此之低?當今流行語,“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極低的消費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國的人口多。中國的人口是怎樣影響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的呢?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勞動力素質普遍提高,勞動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資卻不能跟上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人口太多,就算勞動力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於勞動力過剩,使得勞動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廠和企業就有的討價還價的空間。如今大學的擴......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及今年我國經濟走向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主動引領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加強多重目標、多種政策、多項改革的統籌協調。同時,強化政策措施的督促檢查,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穩”包括六個方面,即增速穩、消費穩、物價穩、就業穩、農業穩。“好”和“進”,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優化,新的增長點加快孕育,新的增長動力加快形成。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弱勢復甦,又面臨美國貨幣政策走向、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地緣政治衝突等新的不確定因素,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實體經濟運行呈現新亮點

如何看待當前世界經濟形勢53721

經濟全球化不僅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也給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波動和政治不穩定。近年來,墨西哥、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的金融危機及其政治動盪,就是有力的佐證。其代價之慘痛、教訓之深刻,足當引以為鑑。經濟全球化已經叩開中國的大門,在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之同時,也對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產生了威脅和影響。我們必須正視挑戰,探索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社會政治穩定與發展的規律和對策。

一、經濟全球化對當代中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影響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生產力和世界交往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作為一種客觀的自然歷史進程,不斷地表現出日益“超越民族國家”的特性。但在實踐中資本主義主導了經濟全球化,試圖按照其面目改造整個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資本主義化”。這種雙重性質決定了經濟全球化對世界歷史的發展,同時具有推動與阻礙的雙重影響。它對社會主義中國的衝擊,實質上就是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挑戰。其格局總起來看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但是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是挑戰大於機遇。這不僅體現在它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挑戰上,更集中地體現在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穩定與發展的挑戰上。

首先,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挑戰,直接地影響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 其次,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政權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脅。

第三,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提出了挑戰。

第四,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新一輪政治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使政治改革過程面臨更大的困難、矛盾和風險,孕育新的政治不穩定因素。

第五,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國文化與思想觀念衝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政治不穩定

總之,經濟全球化已經把中國和世界聯繫成為一個整體,由於存在著“蝴蝶效應”,國際社會任何一個微小的波動都可能帶來中國社會的經濟波動與政治不穩定。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客觀事實。

二、經濟全球化影響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的方式和特點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影響,是一種全方位的影響,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和特點。

從經濟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市場經濟機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響我國的經濟穩定和政治穩定。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是世界市場的全球化,世界市場按照自由競爭原則,自發地調節各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關係。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通過世界市場和中國市場的鏈接,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國際經濟政治的風險、矛盾和危機,直接引導到中國社會中來,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穩定發展。其表現有二,一是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穩定發展狀況,主要是經濟總量的平衡和經濟結構的穩定。二是通過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來影響政治穩定發展。值得指出的是,經濟全球化的這些因素同時存在,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形成一種綜合影響力,貫穿在我國經濟政治發展進程之中。因此,市場機制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政治穩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從政治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政府宏觀控制和對話協商機制來實現各國政治穩定與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各種跨國公司和企業根據自由競爭原則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範圍內爭權逐利,導致了國際無政府主義的嚴重氾濫,卻不對各國社會的政治穩定負責。因此,維護世界經濟秩序和各國社會政治穩定的職責,仍然需要各國政府承擔,通過宏觀調控、協商對話和國際合作,使市場起到基礎性配置全球性資源的作用。但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卻打著自由化、民主化、......

如何看待當前國內經濟形勢

目前由於金融危機尚未完全消退,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有三個隱憂。美國和歐洲的失業率又進一步回升。而失業率的提升,對於經濟回暖的衝擊還是非常大的。希臘債務危機,引起的歐盟債務危機,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為世界經濟的復甦,增加了不確定性。我國由於對房地產的調控,引發經濟的衰退,還有通貨膨脹問題都考驗著政府的執政能力。今年是國民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也是最複雜的一年。國內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有待進一步加強.此外,在經濟回升過程中避免出現所謂的“大起大落”和二次探底,所以現在談金融危機結束,尚且太早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國外風雨飄搖,國內增速下滑。國外市場由於歐債危機及美國經濟下滑,嚴重地影響到了中國的出口及外資引進,使出口及外資投資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降低。而國內由於次貸危機後的以政府為主導的過度投資活動,引發了通貨膨脹,房產泡沫、產能過剩等眾多問題。而政府為了解決通脹及房產泡沫等問題又採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雖然目前通脹企穩,但由於投資力度的減弱,使得經濟下滑的趨勢明顯顯露出來。如果目前政府為了政績,對經濟進行保8,放鬆銀根,增大投資,那麼通脹,產能過剩等等又將重來。而如果政府為物價為重,不放鬆銀根及增大投資,那麼經濟下滑明顯,保8困難。所以目前的形式比較複雜,政府側重點不同,也將採取不同的政策。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發展?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
如何看待當前朝鮮半島?
如何瞭解中國經濟形勢?
如何看待當今中國經濟?
如何看待當今中美關係?
如何看待當代中美關係?
如何看待這份工作?
如何看待網紅現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