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子曰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論語裡的“子曰:‘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

君子不象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用於讚美別人多才多藝。

論語中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是什麼意思

人總會犯錯,聖人也難免。關鍵看犯了錯後怎麼辦,這是判斷這個人人品的最重要的方面

在論語中的子曰“求也退,故進之。”是什麼意思?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子路問:“聞斯行諸(1)?”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註釋】

(1)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2)兼人:好勇過人。

【譯文】

子路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麼能聽到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說‘有父兄健在’,冉求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我被弄糊塗了,敢再問個明白。”孔子說:“冉求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他。”

【評析】

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於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裡,他要自己的學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要進退適中。所以,對於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讀著兩千多年前的《論語》,感慨於孔子對“因材施教”一詞的詮釋,也更明白了孔子教育思想經久不衰的緣由和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根源。早在讀師範的時候,我就知道了因材施教是教育原則之一,是指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既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又照顧到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育行政領導、學校領導也大會小會要求教師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各種相關文件也條文清晰地規定教師要因材施教,家長也渴望因材施教能給予自己的孩子更恰當的教育……然後實際情況並不理想?原因很簡單——用來考量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是劃一的。這就從本質上徹底扼殺了教師因材施教的可能,再加上本來的班級授課制帶來的因材施教的不易,於是,因材施教成了領導、教師、家長和孩子共同的痛。 很多的教育者也論過“因材施教”,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只是搖了多年的船唯獨沒有解開“考量標準”這根纜繩。記得02年帶團赴美國學習旅行,對方接團的馮老師親訴了她兒子的一件事情:馮老師的兒子隨父母定居美國,入學當地的一所學校。學期結束,兒子捧回了一個“A”級的成績單,父母很納悶:兒子天資並不聰穎,又是才移居異國他鄉,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達到A級的。於是,馮老師來到學校向老師提出了質疑。結果老師的答覆,讓馮老師非常的意外,因為老師說這個“A”就是綜合考慮了孩子的資質、跨國移居文化的差異和孩子實際的表現及最終考試的成績打出來的。說者感慨,聽者同樣感慨。這才是因材施教啊! 而令人感慨之至的還並非如此,其實孔子兩千多年前就具體地提出過因材施教的做法:“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可見,那時的孔子就已經主張針對不同學生智力的高低進行不同的教育。

論語《為政第二》篇中子曰:“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請以翻譯要求“信、達、雅”中的“雅”解釋

孔子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處)。”

當時的器皿專用化程度很高,就酒具而言,盛酒的、溫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孔子認為君子不應該象器皿一樣,只有一種用處。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應該擔負起治國安邦之重任。對內可以妥善處理各種政務;對外能夠應對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說,君子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才幹,不只侷限於某個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觀全局、領導全局,成為合格的領導者。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處。

《論語》中子曰:“有教無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孔子說:“人人都可以不分族類地接受

教育

。”

陽光心態 論語中子曰,什麼是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就是說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為人之道,那麼他的行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憂.”就是說父母的年紀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們一來對他們的壽命感到喜悅,一來又時時刻刻為他們的衰老而擔憂.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就是說父母在的時候,不要出門遠遊,如果非得要遠遊在話,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為孝乎.”是說,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之難就在於孝敬父母的時候的臉色一定要和顏悅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來孝敬父母.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是說不要違背父母的意願.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是說對於父母最擔心是他們的身體健康.

相關問題答案
論語中子曰什麼意思?
論語中悌是什麼意思?
日語提子是什麼意思?
古漢語中為有什麼意思?
網絡語戲子是什麼意思?
網絡語筷子是什麼意思?
流行語段子是什麼意思?
網絡語橘子是什麼意思?
發音是阿廖沙蘇聯語中國話什麼意思 ?
麻將中刻子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