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房子是哪個民族的?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我想知道中國少數民族中有沒有一個少數民族的房屋是圓形的?

有挺多民族有這種特色的房屋。諸如閩浙客家人的土樓,就是圓的。但是你說“建築通體圓形,外圍上很少有窗戶,只有一個出口一共人員出入”和“據說是為了防止在中國西南活躍的土匪的搶劫而出現的”就比較離譜,即使有也不能完全代表本民族的建築傳統,很難說清這就是某一個民族的!不過根據您的線索,這很可能是雲南、貴州或湖南的某個民族(侗、瑤、苗、白、彝、傣、布依、水之類的民族)。抱歉我不能給予您準確答覆。謝謝!

圓形的房子是哪個國家的?

哪個國家都有......現在的設計師們的思維都是天馬行空。國內的話以土家族、傣族的吊腳樓、蒙古族的蒙古包居多;國外的話以澳大利亞、沙特、埃及那邊的遊牧民族住的房子居多。

中國少數民族的房子名稱(有特色的) 20分

吊腳樓

什麼少數民族的什麼建築

蒙古包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

居室。用氈塊、木料構成。蒙古語稱“蒙古勒格爾”。圓形尖頂,用一屋或兩層羊毛氈子覆蓋。在大風雪中阻力小,不積雪,包頂不存雨水。包門方而小,且連地面,寒氣不易侵入。遷徙拆散,定居安裝。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哈納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一頂蒙古包只需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不大,但是包內的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藏族農區城鎮人多壘石建房,房屋平頂多窗,造型及色澤質樸,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帳篷是牧民的住所,一般分為布料和牛毛帳篷兩種,有方形和橢圓形,遷移方便,結實耐用。

德欽藏族的“土庫房”

土庫房很重視房屋朝向的選擇,大門要對林木茂盛的高山,不能對箐溝和廟宇。房屋一般高三層,通常都貼靠高坎,錯一層佈置。平面形式為角尺形、“凹”字形或 “回”字形。木樑柱承重,土牆圍護。土牆為夯築,靠外一側有明顯收分。柱距通常為九尺(當地的一尺等於45至47釐米)。因此,土庫房就以9尺╳9尺的方格網作為建築平面和建築規模的控制,並以柱子的根數作表達,形成了一個規範的系列。層高一般為:一層8.5尺;二層9.5尺;三層7.5至8尺。樓面、屋面均以土填實,厚度在4寸至1寸之間。

每戶均在二樓設存放糧食的糧倉一處或兩處。並且,糧倉一律用井榦式結構,認為井榦式結構的糧倉貯存糧食最為安全可靠。該井榦式糧倉顯露在外牆面上,增加了外牆面色澤和質感的對比變化。

在色彩方面,藏族最重視白、紅兩色。這與藏族的宗教信昂和生活環境有直接聯繫。在塗料的使用上,紅色只能用在護法神殿和靈塔殿的外牆上,這是古時候殺生,用熱血潑“贊卡爾”的做法演變而來的。生活、居住性的建築外牆,只能用白色,以體現它的吉祥、溫和、善良的本性。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坐落於西藏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

布達拉,梵語意為“佛教聖地”。相傳七世紀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宮室。後經累世重修擴建,至清順治2年,達賴五世令第巴索南饒丹主持擴建工程,歷時8年,建成白宮部分。康熙29年,第巴桑吉嘉錯又建紅宮部分。累計工程歷時50餘年,始具今日規模。

宮體部分可分為紅宮和白宮兩大部分。主樓13層,高117.19米,東西長360米,全部為石木結構。內設宮殿、佛堂、習經室、寢宮、庫房、靈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築依山勢壘砌,群樓重疊,氣勢磅礴,體現了藏式建築的特色和藏漢文化的融合,為藏族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鄂倫春

仙人柱

“仙人柱”意為“木杆屋子”。它是一種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長的木杆和獸皮或樺樹皮搭蓋而成的簡陋的圓錐形房屋。

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幾根頂端帶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個斜度為60度的圓錐形架子,然後將其他木杆均勻地搭在這幾根主架之間,使之形成一個傘狀的骨架。上面再覆蓋上狍皮或樺樹皮,這樣,夏天可防雨、冬天能禦寒的“仙人柱”就建成了。

仙人柱的頂端要留有空隙,以便裡面生火時透風出煙,又可採光。南側或東南還要留出一個讓人進出的門。仙人柱上的覆蓋物要根據季節的更迭而變換。冬天氣候寒冷,多用狍皮覆蓋。到了春天,天氣漸暖,就可以換樺樹皮了。

仙人柱的內部陳設也很簡單,主要是住人的鋪位。鋪位有兩種:一種是地鋪,即直接在地上鋪上木頭、乾草、樺樹皮、狍皮等;另一種是床鋪,即在地上立木樁,架起床。每個仙人柱一般......

中國有哪些民族房屋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

居室。用氈塊、木料構成。蒙古語稱“蒙古勒格爾”。圓形尖頂,用一屋或兩層羊毛氈子覆蓋。在大風雪中阻力小,不積雪,包頂不存雨水。包門方而小,且連地面,寒氣不易侵入。遷徙拆散,定居安裝。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哈納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一頂蒙古包只需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不大,但是包內的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藏族農區城鎮人多壘石建房,房屋平頂多窗,造型及色澤質樸,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帳篷是牧民的住所,一般分為布料和牛毛帳篷兩種,有方形和橢圓形,遷移方便,結實耐用。

德欽藏族的“土庫房”

土庫房很重視房屋朝向的選擇,大門要對林木茂盛的高山,不能對箐溝和廟宇。房屋一般高三層,通常都貼靠高坎,錯一層佈置。平面形式為角尺形、“凹”字形或“回”字形。木樑柱承重,土牆圍護。土牆為夯築,靠外一側有明顯收分。柱距通常為九尺(當地的一尺等於45至47釐米)。因此,土庫房就以9尺╳9尺的方格網作為建築平面和建築規模的控制,並以柱子的根數作表達,形成了一個規範的系列。層高一般為:一層8.5尺;二層9.5尺;三層7.5至8尺。樓面、屋面均以土填實,厚度在4寸至1寸之間。

每戶均在二樓設存放糧食的糧倉一處或兩處。並且,糧倉一律用井榦式結構,認為井榦式結構的糧倉貯存糧食最為安全可靠。該井榦式糧倉顯露在外牆面上,增加了外牆面色澤和質感的對比變化。

在色彩方面,藏族最重視白、紅兩色。這與藏族的宗教信昂和生活環境有直接聯繫。在塗料的使用上,紅色只能用在護法神殿和靈塔殿的外牆上,這是古時候殺生,用熱血潑“贊卡爾”的做法演變而來的。生活、居住性的建築外牆,只能用白色,以體現它的吉祥、溫和、善良的本性。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坐落於西藏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

布達拉,梵語意為“佛教聖地”。相傳七世紀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宮室。後經累世重修擴建,至清順治2年,達賴五世令第巴索南饒丹主持擴建工程,歷時8年,建成白宮部分。康熙29年,第巴桑吉嘉錯又建紅宮部分。累計工程歷時50餘年,始具今日規模。

宮體部分可分為紅宮和白宮兩大部分。主樓13層,高117.19米,東西長360米,全部為石木結構。內設宮殿、佛堂、習經室、寢宮、庫房、靈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築依山勢壘砌,群樓重疊,氣勢磅礴,體現了藏式建築的特色和藏漢文化的融合,為藏族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鄂倫春

仙人柱

“仙人柱”意為“木杆屋子”。它是一種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長的木杆和獸皮或樺樹皮搭蓋而成的簡陋的圓錐形房屋。

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幾根頂端帶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個斜度為60度的圓錐形架子,然後將其他木杆均勻地搭在這幾根主架之間,使之形成一個傘狀的骨架。上面再覆蓋上狍皮或樺樹皮,這樣,夏天可防雨、冬天能禦寒的“仙人柱”就建成了。

仙人柱的頂端要留有空隙,以便裡面生火時透風出煙,又可採光。南側或東南還要留出一個讓人進出的門。仙人柱上的覆蓋物要根據季節的更迭而變換。冬天氣候寒冷,多用狍皮覆蓋。到了春天,天氣漸暖,就可以換樺樹皮了。

仙人柱的內部陳設也很簡單,主要是住人的鋪位。鋪位有兩種:一種是地鋪,即直接在地上鋪上木頭、乾草、樺樹皮、狍皮等;另一種是床鋪......

那種少數民族群居的、圓形的、一般有兩、三層的樓,叫什麼的啊?

聽你的描述,很像土樓,要看具體圖片

哪個民族的民居最奇特

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特點,我先給你列舉兩例:

客家民居

在閩西南和粵東的崇山峻嶺中,有一種圓形圍屋或土屋,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它有N多重特點:為了防止盜賊,採用了營壘是住宅。它們大多為3到6層樓,有100至200間房間呢!猶如橘瓣狀,佈局均勻,宏偉壯觀。

傣家竹樓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如同走進了綠色的世界。竹林深處不時傳來雞犬之聲,那一棟棟竹樓都藏在濃綠的竹林中。“多起竹樓,傍水而居”就說明了傣家竹樓建在水邊的特點。傣家竹樓的四周還用竹籬圍著。裡內種植著各種花果樹木,可所謂“樹滿寨,花滿園”。

長方形或圓柱形的帳篷為住房是哪個民族

蒙古族和藏族。

圓形樓房是什麼建築風格?

應該是歐式吧

中國哪些城市有客家族,圓房子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主要分佈在福建省的龍巖,漳州

相關問題答案
圓形房子是哪個民族的?
弦子舞曲是哪個民族的?
五月節是哪個民族的?
藏戲是哪個民族的?
晒佛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篝火節是哪個民族的?
突厥是哪個民族的祖先?
舞龍是哪個民族的?
三月街是哪個民族的?
吃手扒肉是哪個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