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膳食的意義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有關營養學小論文,平衡膳食,養生之類的都行

(一)主題的寫法[2]

畢業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範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二)題目的寫法

畢業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於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詞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麼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

(三)摘要的寫法

畢業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四)引言的寫法

一篇畢業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範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裡不需要再重複。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準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瞭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如何做到膳食平衡的5000字論文

太巧了,我有篇類似的要不要。通常狀況下,一篇論文的定論不也許只是侷限於對已有文獻的回憶,由於假如這麼的話,為了補償文獻在實證研討上的缺乏,論文需求到達一個更高層次的自創性考慮。因而,文獻總述通常只是是(又一次的)合適十分傑出的學生或經驗豐富的研討者來挑戰的。

求一篇論文 論膳食平衡與健康

平衡膳食是指同時在四個方面使膳食營養供給與機體生理需要之間建立起平衡關係,即:氨基酸平衡,熱量營養素構成平衡,酸鹼平衡及各種營養素攝入量之間平衡,要不缺、不偏、不過、不亂,只有這樣才有利於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果關係失調,也就是膳食不適應人體生理需要,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導致某些營養性疾病或慢性病。

(1)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食物中所含的8種必需氨基酸的數量及比例,只有數量與比例同人體的需要接近時,才能合成人體的組織蛋白質。反之則會影響食物中蛋白質的利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一個人體所需8種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例越與之接近,生理價值越高。生理價值接近100時,唬100%被吸收,就稱為全部氨基酸平衡。能達到氨基酸全部平衡的蛋白質,稱之為完全蛋白質。利用這個標準可以對各種食物的蛋白質進行氨基酸評分。雞蛋、人奶的氨基酸比例與人體極為接近,因此可稱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而多數食品均屬氨基酸構成不平衡,所以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就受到影響。如玉米中亮氨酸過高影響了異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過高,影響了賴氨酸的利用。因此以植物性為主的膳食,應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糾正氨基酸構成比例的不平衡。如將穀類與豆類混食,製成黃豆玉米粉、黃豆小米粉等,可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和營養價值。

食物蛋白質氨基酸構成評分

食物 氨基酸構成評分

人奶 100

雞蛋 100

牛奶 95

黃豆 74

大米 67

花生 65

小米 63

小麥 53

芝麻 50

(2)熱量營養素構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均能給機體提供熱量,故稱為熱量營養素。平衡膳食的關鍵不僅取決於這三大營養素的攝入量,也取決於它們之間比例的平衡。一般認為,人體熱能的60-70%來自於碳水化合物,10-15%來自於蛋白質,20-25%來自於脂肪。按照這種組成比例,並考慮到不同營養素產生能量之區別(1克蛋白質或糖可產熱4千卡,1克脂肪可產熱9千卡),食物中三大熱能營養素攝入量的比例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6∶1∶0.7。

當膳食中脂肪熱量提供過高時,將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心臟病。蛋白質熱量提供過高時,則影響蛋白質正常功能發揮,造成蛋白質消耗,影響體內氮平衡。相反,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熱量供給不足時,就會削弱對蛋白質的保護作用。三者之間是互相影響的,一旦出現不平衡,將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此外,要注意一日三餐熱量的合理分配,早餐佔30%,午餐佔40%,晚餐佔30%。

(3)各種營養素攝入量間的平衡

各種營養素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不同的生理狀態、不同的活動,營養素的需要量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國營養學會制定了各種營養素的每日供給量。我們膳食中所攝入的各種營養素在一定的週期內,保持在標準供給量上下誤差不超過10%的範圍。這種相互間的比例,即可稱為營養素間的基本平衡。

根據“平衡膳食寶塔”,我們知道每人每天應吃(以生食計算)穀物300~500克,蔬菜水果為400~500克和100~2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125克(魚蝦類50克、禽肉50~100克、蛋類25~50克),奶類食物100克,豆及豆製品50克,油脂類不超過25克。

(4)酸鹼平衡

正常情況下人的血液由於自身的緩衝作用,p H值保持在7.3-7.4之間。人們食用適量的酸性食品和鹼性食品,將會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但食品若搭配不當,則會引起生理上的酸鹼失調。

常見的酸性食品有:蛋黃、大米、雞肉、鰻魚、麵粉、鯉魚、豬肉、牛肉、幹魷魚、啤酒、花......

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下“排毒”之風盛行,書店裡至少有十本以上“排毒”經,報紙上美眉明星秀“排毒”,網絡上更是風起雲湧說“排毒”。其實“排毒”風初起時,是個別沒有接受過醫學教育,或沒有接受過正規營養學教育而自稱“營養學家”的人來講營養,說“排毒”。有些媒體為了提高收視率,吸引觀眾的眼球,為“排毒”推波助瀾,給這些“另類”的人士戴上“國際著名專家”、“營養學博士”的頭銜。不知就裡的百姓以為來了真正的專家,為他們帶來了福音。於是乎“排毒”就是養生,“排毒”就是保健。人人都有“毒”,“排毒”似乎成為健康的靈丹妙藥。時下,有些接受過正規醫學教育的中西醫學專家,也參加到宣傳“排毒”的行列裡,使我很為納悶。四月我曾在上海電視臺新聞娛樂頻道的“陳蓉博客”節目中有幸參與關於“排毒”的辯論,近期看過的“排毒”書有10多本,網上瀏覽的“排毒”信息有數千條,頗有感慨,直接的感覺就是“排毒”風擾亂了人們的視聽。在一片“排毒”聲中,“合理營養,平衡膳食,促進健康” 的呼籲被湮沒了。

其實,從當年:某保健品廠商提出清除“體內垃圾”開始,到如今的 “毒”、“毒素”橫行,以至於類似“今天您排毒了沒有”的廣告語越來越深入人心,直至危言聳聽,危害大眾。究竟所謂的“毒”指的是什麼呢?中西醫對人體內毒素的解釋,一言以蔽之,就是人體內的代謝產物。時至今日它還應包括:外源毒素,即侵入人體內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被食人體內的瓜果蔬菜上殘存農藥與環境汙染導致人體內重金屬超標。此外,還有精神毒素,因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引起體內代謝產物增多並蓄積,而可能引起危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體自身代謝產物,尤其是蛋白質代謝產生的氨和含氮化合物,如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那麼,何謂“排毒”呢?人體絕大部分毒素來自體內自身的新陳代謝,產生出各種各樣人體不需要的廢物。而排毒就是將這些廢物排出體外,如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通過糞便排出;尿素、尿酸、肌酐通過腎臟以尿液形式排出;皮膚通過發汗,排出某些毒素及多餘的水分;此外,嘔吐、呼出氣息、分泌唾液等都可排出毒素。人體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排毒” 能力,排便、排尿和出汗就是“排毒”。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人體自身機能運轉正常,完全可以依賴自身的“排毒”機能,將毒素基本排出體外,無需藉助外力來“排毒”。如果確實需要通過外力“排毒”,一定要找出“毒”在何處,然後根據自身具體狀況,在醫生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 “排毒”,且要量力而行。

人體可自行完成排毒,而且所謂的外力排毒也並不是人人適用的。如 “洗腸”排毒對於便祕、結腸炎、腹脹、脹氣及急性糞石阻塞等,有一定的治療和保健作用。但是,如果長期清洗大腸,會使營養隨著清洗而衝出,從而使營養得不到很好的吸收。況且,多次“洗腸排毒”,大腸排便功能可能會形成對人為水洗的依賴性,後果不容樂觀;一旦破壞腸內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將會成為新的健康隱患。此外,患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肛周病及貧血、前期懷孕和剛剛接受手術的人是不適合洗腸的。再如服用藥物通便“排毒”,不是治本之方,這類藥物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大黃的成分,大黃含有多量鞣質,小劑量不僅沒有瀉下作用,反而呈收斂作用。

有關專家認為,大黃的主要作用是消炎,也有一定的瀉下作用,但絕對不能長期服用,這類中約在某種程度上像毒品一樣,會“成癮”,產生依賴,一旦停藥,就會出現繼發性便祕。另外,長期服用大黃會抑制自身的免疫力。有的人吃大黃還會產生副作用,表現為腹痛、輕度噁心等。如果長期依賴瀉下方式來排毒,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影響人體對某些營養的吸收,造成貧血等不良後果。

在很多保健品......

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對人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營養不均衡,人的機體容易出問題,身體容易有毛病,這樣疾病就應運而生了。

求一篇以平衡膳食為主題不少於800字的小論文 要自己寫的不要網上覆制下來的 答完獎勵再追加20 100分

人生無涯。顯然,健康就是人的一切。有人說健康是1,財富、事業、愛情等都是這個1後面的0,沒有了1,再多的0都成就不了人生。因此,科學飲食,健康生活成了我們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話題。我們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重要年齡階段。從小處來說,科學飲食關係到我們大家的健康成長與家庭的幸福,我們不能成為職場的“草莓族”——那些只有光鮮的外表,質地卻綿軟無力,體質與心理都沒有抗壓力;從大處來講,我們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科學飲食關係到今後國民素質總體水平的提高,乃致於體現到綜合國力。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五穀為養”的蒸煮文化;有“醫食同源”的食療保健文化;還有面食文化、米食文化、豆腐文化、粥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們大家都要注重科學飲食,食以善人,食以養人,而不是食以傷人。

可是,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春秋冬夏,用餐前後很多同學拿著碳酸飲料在喝。每到就餐時,都可看到許多人在泡方便麵,香氣四溢。 還有一些同學買外面的小販用發泡塑料裝著的外賣。在校門外的大路邊,在滿是塵土的路旁,津津有味地吃著路邊燒烤。到小店用0.5元或1元錢買來一、兩包香氣撲鼻的零食在吃。在早上寢室關門的最後五秒鐘,衝出寢室,不吃早餐,在兩節課後,紛擁到超市以零食充飢。這就是“食以傷人”的行為。

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質量的基礎;健康是人類自我覺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有著豐富深蘊的內涵。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於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但是,許多人並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健康,沒有完全做到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的健康負責,而是沉溺於不良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之中,使自身健康遭受損害。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並向全世界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專家得出了這樣一個公式:健康=(情緒穩定+運動適量+飲食合理)/(懶惰+嗜煙+嗜酒),做好了這幾個要求,健康自然就不會是那麼困難的事情了。

讓“科學飲食,健康生活”深入人心,從思想轉變為行為,只有形成共識與輿論,才能使“科學飲食,健康生活”這樣一種溫情而上進的氛圍瀰漫在校園中。控制金錢,可以得到財富;控制餐飲,可以得到健康;控制情緒,可以得到幸福,學會控制,可以得到更多!

作為一個單位的餐飲工作者,常常遇上諸如吃什麼才更健康之類的問題,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怎麼吃?這裡面有一個食物配比關係。即在人體的生理需要和膳食營養供給之間建立平衡的關係,就形成平衡膳食。

一、 平衡膳食,科學用餐是基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等所謂“四高”患者近年來呈大幅度攀升趨勢,且日趨年輕化。我國的“四高”還普遍呈現出來的一個症狀,就是體重增加造成肥胖症。目前,對於都市上班族來說,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已經是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1、早餐:給你一天好開始

早餐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大多數人都清楚,但現代都市人生活工作節奏加快,早餐很容易被一些上班族忽視。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對早飯的重視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天的工作和學習大多集中在上午,需要消耗大量腦力和體力,所以在生活方式上應把早餐放到較為重要的位置。

一般情況下,上班族要依靠早餐提供足夠的熱量和營養素來完成從早晨到中午之間三四個小時的工作。如果只是短時間內不吃早餐,還看不出來對身體所所造成的影響,如果長時間空腹開始上午的工作和學習,那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了。

那麼早餐應該怎麼吃呢?雖然人們的年齡和各自的體質狀......

關於膳食與營養健康的論文

健康與長壽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千百年來當我們詢問什麼是健康的時候,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的說:“健康就是沒有疾病”。但是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給“健康”所下的定義是:“健康是指一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等個方面都處於完滿的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已”。短短的兩句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健康理念。當我們瞭解了新的健康理念的時候,我們還應該知道我們的壽命和疾病是怎麼樣的關係呢?

那麼人的生理壽命應該是多大歲數呢?生物學的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它生長期的5-6倍。人的生長期是用最後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25歲)來計算,因此人的壽命最短100歲,最長150歲,公認的人的正常壽命是120歲。那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迄今都活不到120歲呢?這是由自己“不能控制主宰”的衰老進程速度和自己“可以控制主宰”的“自律、養生、保健”可以延緩衰老進程速度這兩點來決定的。世界衛生組織最近提出:每個人的壽命長短,大部分取決於自己如何控制。而取決於遺傳因素僅15%,社會因素僅10%。所以說,人如果懂得善自珍重和保養,就能享受健康和長壽。

那營養含義又是什麼呢? “營”就是謀求的意思,“養”是養生的意思,合起來就是謀求養生,具體地說,營養就是生命體不斷地從外界攝取所需物質以維待生命活動的過程。對人來說,營養就是從外界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體需要的物質以維持生命活動的整個過程,這些維持身體正常生長髮育新陳代謝所需的物質,叫做“營養素”。 雪雪我考營師的論文不要照搬目前所知,人體所需營養素有42種,可分成6大類,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水。近年來,有些學者認為膳食纖維也是一類營養素。

營養素在人體內的功能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 供給生命活動所需能量和維持體溫

2. 構成和修補營養的論不要身體組織

3. 作為調節物質,如同機器中的潤滑油一樣,維持身體的各種正常生命活動。

當今世界營養與健康有關的人類疾病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中一個就是營養素攝入不足或利用不良所致的營養缺乏,其中主要是微量營養素(包括微量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缺乏。目前全世界約有20億人處於微量營養素缺乏狀態,約佔世界人口1/3雪雪我考養師的論文不要照搬。其次是與營養素攝入過剩和(或)不平衡有關的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國際權威專家認為,約1/3的癌症的發生與膳食有關。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與膳食營養的關係密切。

1、蛋白質

蛋白質是所有生物細胞的基本構成物質,它由20種基本氨基酸組成,其中有9種人體內不能合成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他們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體是由無數細胞組成的,蛋白質是主要部分。它不但是人類機體的主要構成物質,而且還是構成人類體內各種重要生命活性的物質,所以體內的蛋白質的種類數以千計,其中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無數酶類,多種作用於人體代謝活動的激素類,抵禦疾病侵襲的各種免疫物質類,以及各種微量營養素的載體,還包括構成人體神經傳遞介質,調節人體正常滲透壓和多種體液的組成等。

缺乏蛋白質是可以致命的。如果丟失體內蛋白質20%以上,生命活動就會被迫停止,這種情況見於久病的惡液質病人。常見的蛋白質缺乏症狀為代謝率下降,生命變的脆弱易生病,遠期效果在器官上的損害是肯定的。蛋白質的缺乏往往又與能量的缺乏共同存在,常見的有兒童的生長髮育遲緩、體重下降、淡漠、易激惹、貧血以及乾瘦或水腫,並因為易感染而繼發疾病。

2、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過程所必需的一類......

你知道合理膳食的意義嗎?

飲食與健康的關係飲食(又稱“膳食”)是指我們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飲料。所有的食物都來自植物和動物。人們通過飲食獲得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和能量,維護自身健康。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營養,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延長壽命,提高民族素質。不合理的飲食,營養過度或不足,都會給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飲食過度會因為營養過剩導致肥胖症、糖尿病、膽石症、高脂血症、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甚至誘發中瘤,如乳腺癌、結腸癌症等。不僅嚴重影響健康,而且會縮短壽命。飲食中長期養素不足,可導致營養不良,貧血,多種元素、維生素缺乏,影響兒童智力生長髮育,人體抗病能力及勞動、工作、學習能力下降。懷孕期營養不良可引起流產、早產、甚至畸形。飲食的衛生狀況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食物上帶有的細菌、黴菌及毒素和有毒化學物質,隨食物進入人體,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甚至可引起惡性腫瘤。總之,飲食得當與否,不僅對自身的健康和壽命影響很大,而且影響後代的健康

相關問題答案
平衡膳食的意義論文?
大學講座的意義論文?
世界讀書日的意義論文?
現金流管理的意義論文?
房產稅改革的意義論文?
依法治校的意義論文?
啟蒙教育的意義論文?
新中國成立的意義論文?
秦朝統一的意義論文?
企業平安創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