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共享經濟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誰能發一篇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給我,主題是共享經濟或分享經濟研究? 40分

你好啊,你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準備往哪個方向寫?

你的開題報告格式要求下載下來了沒有?學校開題報告要求看了沒有?因為每個學校開題報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最後祝你選題順利通過

選題意義和目的一般作為開題報告裡面的第一塊內容,是闡述你所研究的這個選題有沒有研究價值或者說討論價值的, 寫開題報告的目的,其實就是要請導師來評判我們這個選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

寫意義的時候根據你的選題來決定形式

可以分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也可以不細分,把目的和意義和在一起寫,總之突出你觀點的新穎和重要性即可

建議可以從這兩點來敘述,不過要根據自己的選題,不要生搬硬套:

1. (你的選題)是前人沒有研究過的,也就是說研究領域中一個新穎有意義的課題,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過,或者說闡述過但是沒有闡述論證的足夠全面,你加以豐滿,或者駁斥前人的觀點,

總之,意義和目的一定要敘述的清晰並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論,你是用什麼理論證明你的觀點

也要敘述清楚,否則難以有說服力

在做文獻綜述和國內外研究水平的評價等等也要有翔實的根據

這樣才能襯托出你的選題的意義所在

共享經濟出了可以帶來資源的節約還可以帶來哪些好處

近年來人們提到中國經濟時,總喜歡用“一枝獨秀”來形容,中國經濟的穩健發展和世界經濟陷入“增長性衰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2002年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了10萬億人民幣的大關,人均收入突破了1000美元,經濟增長高達8%。但是我們在看到經濟繁榮的同時也要清醒地思考,這就是在中國,是不是所有老百姓都感到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鑑於對剛剛過去的2002年人們的幸福感受還沒有定量調查,在此我們引用的是2001年度“零點生活指數”的研究結果,這次調查覆蓋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成都、南京、西安、鄭州、大連、瀋陽10個城市,城市居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處在“一般”和“比較滿意”之間、偏向於“一般”的水平。滿意水平的分值較2000年稍有下降。如果要問目前中國城市居民的心情怎樣,那麼有超過四成(40.9%)的市民會感覺到“平靜”,而感覺心情“愉快”或“浪漫”的居民只佔到一成左右(11.4%),城市居民對未來生活的態度中,覺得未來生活“會變得很好”的樂觀群體比例明顯下降,預期“不會有什麼變化”和“說不清”的群體也分別佔到14.9%和18.4%。這種調查結果與一般人的感覺大致相同。但這項調查還基本屬於城鎮範圍,近8億農民滿意的情況怎麼樣還不清楚。不可否認,中國經濟“七上八下”和全球經濟相比已相當不易。這樣好的經濟增長已經給大部分老百姓帶來了實惠,這僅用住房面積、汽車擁有量、旅遊人數、儲蓄等增加的數據就能看出來。但我們還應該看到,還有相當一部分老百姓沒有感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也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重要問題。一是就業問題。據北京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失業和就業問題是北京老百姓最關心的第一位的問題,而前幾年這一問題是排在第四五位的。就城鎮來講,2001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與國企下崗職工共1400萬人,約相當於城鎮從業人口的5.8%。如果再加上非國有企業下崗職工600萬人,全國大概有2000萬下崗和失業人員,相當於城鎮從業人口的8.3%。但根據《中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狀況》白皮書,從1998年~2001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累計有2500萬人。應該注意到,這些下崗人數,還只是國有企業的下崗者,並不包含其他所有制企業的下崗者。目前中國城鎮至少有2500萬人等待飯碗,相當於城鎮中每10個人有一個人失業,這已經十分接近國際警戒線。如果考慮到中國農村尚有1.5億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另尋出路,那麼我們計算的結果是中國城鎮失業率為10.2%,農村失業率和全社會從業人員失業率更高。失業就意味著收入下降。儘管黨、國家和各地政府在這方面已採取了許多措施,但解決好這一問題還有很大難度。而不解決這一問題,這部分人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二是中國公眾從經濟增長的蛋糕中分得的份額。中國經濟從1978年~1996年間的年均GDP增幅為9.5%,1997年~2002年間年均增幅達到了7.8%,但改革開放24年來,全國工資總額佔GDP的比重卻從17%下降到12%,其中有16年工資總額/GDP的比重是下降的,上升或持平的僅有8年。當然,工資總量和平均工資上升很快,城鄉居民收入總水平和平均收入也增長很快。那麼工資比重為什麼會下降?中國繁榮的巨大財富何在?工資比重下降,是不是意味著積累率有點高了?值得研究。目前中國出現了居民儲蓄總額的增長額超過了全國工資總額的情況,例如2002年工資總額大約是1.2萬億,而居民儲蓄卻增長了1.5萬億。這樣奇特現象最可能的解釋是兩種,要麼中國公眾有除工薪之外的鉅額的其他收入,要麼財富被相對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這種情況更值得注意,並令人擔憂。三是農村居民。根據農業部的統計......

分享經濟在宏觀層面有何意義

所謂宏觀,就是在多角度,廣領域,進行分析。需要能夠宏觀角度分析得準確,那要聚沙成塔

分享經濟究竟有多大的魅力

分享經濟,能做到信息對稱,協同協作,適合大眾參與,是新商業浪潮的下一個風口。

分享經濟具有“四低四高”的特點,即低交易成本、低信任成本、低門檻、低碳;高滲透率、高效能、高估值與高留存,所以其生命力很大。

分享經濟發展需要怎樣的價值衡量體系

適應分享經濟發展的價值衡量體系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有必要加強理論研究,將分享經濟納入國民經濟統計體系,創新數據採集方法,統計監測部門與平臺企業要加強合作。

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閒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分享經濟不僅是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和經濟形態,還是加速要素流動、實現供需高效匹配的新型資源配置方式,更是一種新的消費理念和發展觀。分享經濟的作用絕不僅僅侷限於經濟總量的增減,而需要從其結構以及消費、就業、分配、創新等多個角度構建分享經濟的價值衡量體系。

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作用

金融危機後,全球分享經濟快速發展,分享領域不斷拓展,市場規模高速增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產生了諸多影響。

助力創新創業。創新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通過分享、協作的方式搞創業創新,門檻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能夠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分享經濟的發展使得生產要素的社會化使用更為便利,企業和個人可以按需租用設備、廠房及閒置生產能力,在更大範圍內實現了生產要素與生產條件的最優組合,讓創新變得更容易,也降低了創新創業的風險。

打造新增長點。分享經濟通過刺激消費、提升生產效率、提高個人創新與創業能力,對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福利都有積極作用。比如,Airbnb在舊金山的一項調查顯示,房屋分享帶來了14%的新客戶;在中國,2015年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60億元,預計到2020年分享經濟規模佔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正如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所強調的:“目前全球分享經濟呈快速發展態勢,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路子。”

擴大有效供給。在傳統模式下,企業無法準確把握消費者需求,產能過剩、庫存高壓普遍存在,而在分享經濟模式下凡是“下單”的都是有需求的,需求變得清晰可見。同時,分享經濟可以快速調動各類社會資源,提高供給的彈性和靈活度,能夠較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基於網絡的互動評價系統可以及時反映供需雙方的意見和要求,有利於提高供給的有效性。

激發創新活力。分享經濟使得人們可以在邊際成本趨於零的條件下通過協作進行生產、消費和分享自己的商品和服務,帶來經濟生活組織方式的新變化。在分享經濟模式下,越來越多的個體可以通過平臺直接對接用戶,不必再依附於傳統專業機構。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也在通過眾包、眾創等方式組織整合社會資源,提升創新效率和降低成本。

實現低碳生存。分享經濟對於環境保護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認知。以汽車分享為例,美國分享經濟協會數據顯示,每分享1輛汽車,可以減少13輛汽車的購買行為。滴滴出行發佈的《中國智能出行2015大數據報告》顯示,僅快車拼車和順風車兩個產品一年下來能節省5.1億升汽油,減少1355萬噸碳排放,相當於多種11.3億棵樹的生態補償量。

促進靈活就業。分享經濟打破了傳統的“全時僱傭”關係,給富有創造力的個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謀生方式,人們不必依託組織即可供應自己的勞動力和知識技能,使得擁有彈性工作時間的個人和缺乏彈性勞動力的企業、機構均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時,分享經濟也增加了就業渠道與崗位。截至目前,僅接入滴滴出行平臺的司機數已接近1500萬人,註冊用戶數超過3億人。全新的就業方式為緩解新常態下的就業壓力提供了思路。

推動社會治理轉型。分享經濟的發展對創新治理體系提出了新要求,如出行、住宿、網絡金融、在線教育等領域的分享實踐面臨諸多制度空白或制約,原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同時,分享經濟也為構建新的治理體系提供了經驗和支撐。分享平臺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步建立起基於大數據的治理機制......

什麼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 (Sharing Economy) 是指擁有閒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閒置資源創造價值。

共享經濟這個術語最早由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Spaeth)於1978年發表的論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經濟現象卻是在最近幾年流行的,其主要特點是,包括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臺。這個第三方可以是商業機構、組織或者政府。個體藉助這些平臺,交換閒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或者向企業、某個創新項目籌集資金。

以共享經濟為主題寫一篇財經評論

共享經濟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人們通過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現在共享經濟在WiFi、打車這幾個領域比較成熟。WiFi領域,必虎WiFi通過WiFi共享可以實現閒置寬帶資源的再分配;而在打車領域,通過順風車實現車輛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如何讓共享經濟助力中國經濟發展

這一先進的經濟理念和傳統的經濟制度之間的癥結該如何解開?在經濟總是快速前進的今天,我們又該如何讓共享經濟助力中國經濟發展?可以說,建設信用體系,完善市場,積極擁抱共享經濟,一個都不能少。不能僅僅因為它會打破傳統就對其避而不見,而是應該引導其價值走向。

政策積極擁抱

就像最初人們覺得互聯網不過是技術層面的東西一樣,現在人們對於共享經濟,更多的是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或者是一種未來的概念。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朱儁生在接受《經濟》記者採訪時說,人們應該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共享經濟。那些對於共享經濟下傳統社會保障體制會失效的判斷,也應該換一種方式重新思考。

“這種新的經濟形態肯定和傳統的不太一樣,它其實是比較分散的業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僱傭關係,所以傳統的僱傭合同不一定適用於他們,我們不要用傳統的東西去套這個新的東西,那中間肯定會有偏差的。”在朱儁生看來,傳統的社會保險一開始出來的時候,它適合於工廠這種比較大規模的集中就業,其實在後來有一些非正規就業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大的衝擊。

“像Uber這個共享性的業態,它跟傳統意義上大家理解的那種社會保險不完全一樣,如果用傳統的思維方式理解這種關係,你可能認為它有問題,它違規,因為畢竟按照咱們的社會保險法是強制繳納的,但是如果你把它理解為個人之間的自願聯合,或者說個人和資本之間的自願聯合,它涉及的不是傳統的僱傭合同,所以也沒有必要歸屬為社會保障問題了,這樣的平臺給我們帶來了客觀上的便利,打破了一些壟斷的東西,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事情。”朱儁生認為,對一些創新的東西都應該有足夠的包容,因為創新的東西有兩種可能性:第一,做好了它將來可能會引起一些商業模式的變革甚至包括生活方式的變革;第二,也可能是曇花一現,後來出現一些問題消亡了,那麼大家擔心的問題也都不復存在了。

朱儁生認為,現在比較重要的是要給予寬鬆的政策環境。“現在新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利益的重新分配,它打破了一些競爭利益的東西,當然大家會有反彈,各種監管部門試圖通過一些政策扼殺它,我覺得這是非常危險的。這個市場應該讓它自發地去發展,恢復競爭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籌建負責人楊東對此也表示認同,他向《經濟》記者表示,“未來社會保障方面,他能共享就隨時都能獲得幫助,獲得眾籌眾幫,這本身就是一個保障,社會保障本身的作用、功能、價值在未來發生重構或者顛覆也未可知”。

法律嚴格管制

基於互聯網金融浪潮而起的共享經濟,之所以有很多不確定性,就在於互聯網金融本身的不確定性。只有給企業與消費者更多的保障,才能促進市場的正常發展,實現企業與消費者的共贏。而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便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地完善監管制度,靠強制手段單方面處罰企業,強制關停並非明智之舉。

完善法律體系,做好市場監管與宏觀調控尤為重要。在這方面,楊東認為,應該注意投資者權益人的保護,平臺本身有監管的義務。“對於開車的和用車的,應該與平臺的資質有一定的吻合,通過大數據監控那些不規範的車主,發現就應該及時地清除,給他信用降級,將他踢出這個市場,一旦發生問題隨時都能夠找到追究責任的相關方。”

一些嚴厲的管制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認識到共享經濟是未來的大趨勢、大方向,就應該出臺一個監管政策或者相關法規,規範這種新的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避免無法可依的狀況。競爭不公平、失去應有的平衡反而會出現氾濫和一種非正常的、不健康的發展態勢。這既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共享經濟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閒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閒置資源創造價值。

以O2O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為例,其盈利模式可能主要有如下幾種:

(1)平臺推廣費

可以採取廣告投放推送的方式,在不影響共享經濟功能的條件下,最大限度獲取廣告收益。

(2)平臺服務費

可以採取收取部分運營服務費的措施,保證共享經濟模式的運行。

(3)增值附加費

隨著O2O平臺數據資源的逐漸積累,交易平臺逐漸演變為數據中心,當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實現質變,轉化為另外一種共享經濟業務。比如一些企業通過每日簽到提升客戶的忠誠度,這也可以轉化為收益模式,從而維護共享經濟。

(4)線下展示費

對平臺個構建者來說,想獲得足夠的宣傳優勢,必須要進行相應的宣傳,除了網絡宣傳以外,還可採取戶外宣傳的方式,這也是一種服務模式。獲得相應的廣告收益,再將廣告與宣傳有機結合來獲取運營費用。

希望採納

人們從共享經濟中到底能賺多少錢?

人們從共享經濟中到底能賺多少錢?

沒有自己的客房,卻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租房網絡;沒有自己的出租車,卻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出租車網絡……每當談到共享經濟,不管是略知一二,還是深度瞭解,這些數據總是能夠被人們津津樂道。

再看另外一組數據:Uber估值680億美元、滴滴出行估值500億美元、Airbnb估值近300億美元……這些共享經濟巨頭佔據著全球估值最高創業公司排行榜,同時也佔據著各種話題的排行榜。

那麼,在如日中天的共享經濟平臺上,人們到底賺了多少錢?priceonomics.com根據貸款提供商Earnest的數據,提供了一份答案。數據顯示,一方面,共享經濟已經在美國遍地開發,約1/4的美國人在此類平臺上賺取外快;另一方面,數據似乎並非那麼樂觀,月均收入500美元以下的佔比高達84%以上。

從本質上來看,共享經濟在提升經濟運行效率的同時,創造了一種新的財富分配方式。那麼,這種分配是否真正公平、可持續?作為一種兼職工作,共享經濟參與者對於其獲得的收入是否符合預期?在打破舊模式的基礎上是否真正實現了正向“外部效應”?在脫離風險資本鉅額補貼後是否還能健康成長?不同模式的平臺到底還存在怎樣的軟肋甚至幻象?各種共享經濟模式未來的進化方向如何?……對於共享經濟,我們需要思考的還有很多。

在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不久,所謂的“gig經濟”或“分享經濟”是指像Airbnb,Lyft和TaskRabbit這樣的公司,通過僱傭臨時工人提供送貨、搭車、出租和零工等各種服務。據皮尤研究所最近研究估計,近四分之一的美國人通過這些平臺賺了一些錢。

但是,在共享經濟中的服務提供者從這些兼職工作中,到底賺了多少錢呢?

我們分析了貸款提供商Earnest的匿名數據,分析了數萬名貸款申請人,以瞭解有多少人在共享平臺上賺了多少錢,以及這些平臺的競爭狀況如何。

我們研究了兩年以上的數據,對於每個人,我們分析了1-27個月的工資。由於每個共享平臺有自己特定的定價方案和佣金結構,我們無法知道這些收入代表著這些人在每個平臺上的工作時間有多長。

此外,這些數據僅僅反映最忠實的用戶群體的情況。他們通常都有助學貸款再融資,因此比那些全職人員更容易成為兼職服務提供者,從而賺取額外收入。

我們發現,85%的兼職人員每月賺的錢還不足500美元;而在所有共享平臺中, Airbnb是最賺錢的。

在分析過程中,除了Lyft和Uber之外,我們排除了從共享平臺上總計賺取10美元及以下的人員,消除了可能代表公司補貼的數據。對於Lyft和Uber,我們排除了總收入在50美元以下的人。然後,我們估算了每個公司的兼職工作者的月平均收入。

數據顯示,每個月從Airbnb平臺可以賺取平均924美元,幾乎是其他平臺的三倍。任務外包發佈平臺TaskRabbit以每月380美元排名第二。

總體而言,Lyft和Uber司機月平均收入大致相同,分別是377美元和364美元。我們還觀察到,近四分之一的Lyft司機同時也是Uber司機,在這部分群體中,在Uber平臺上的平均收入更高一些($ 481 VS $396)。

當然,在這些平臺上,人們的收入差距較大。例如,在Airbnb平臺上,有的人每月能賺取1萬多美元,而有些人則低於200美元。

要真正瞭解上述這些平均值,我們深入瞭解這些範圍。 下面我們列出了每家公司的收入分配情況。 這些數字代表了每個月收入的工人的百分比。

為了弄清楚上述平臺的收入平均值,我們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下面,我們列出每家公司的月收入分佈情況,數字代表了平臺兼職人員每個月平均收入區......

相關問題答案
研究共享經濟的意義?
共享經濟的意義百度?
分享經濟的意義?
高中分享經濟的意義?
共享經濟的理念是什麼?
共享經濟的特徵是什麼?
研究國際貿易的意義?
研究食品安全的意義?
研究激勵機制的意義?
發展循環經濟的意義?